南明有百万大军,为何没有南宋时间长?
南明有百万大军,为何没有南宋时间长?
-----
网友解答:
-----
南明咎由自取,有利条件很多,比如百万大军加上战略纵深,广大富裕的江南地区,还有左良玉,郑成功等优秀将领。但是不到二十年灭亡。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南明快速灭亡全在人祸。
这
个人祸主要发生在统治阶级。人祸始于“国本之争”
,中国历来忌讳废长立幼,因为辈分是所有人都默认的天然规则,也是所有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一旦破坏,那么灾祸就此产生,更不用说处境本就危如累卵的南明朝廷。
东陵党人立场摇摆,背弃自己立场。
同时史可法作为实权派优柔寡断
,被马士英涮了一把,最终福王登基,虽然任然是第一候选人,但是本来是你的东西,经过一轮明争暗强才得到。这两种情况性质完全不同。随后实权派史可法被排挤出朝廷。
弘光元年,清军挥师南征。督师史可法没有能力调动四镇的军队,清军轻易攻到扬州城下。史可法率领命中顽强抵抗,可惜失败,更惨的是扬州十日屠城。累累白骨。
随后清军渡长江,大臣投降,献上南京。随后弘光皇帝被俘。
南明从此土崩瓦解,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之后,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没有正规军的反抗,可怜了手无寸铁的人民。如发生了“嘉定三屠”,江阴全城战死等悲壮的故事。
从南明成立的那一刻起,窝里斗都是南明统治阶级主要任务,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要不是中国南方纵深广大,人民顽强抵抗。南明早该亡了。
-----
网友解答:
-----
首先,百万大军是没有的,鼎盛时期李成栋反正光复广东,手里也就几万人。
南明的问题是没有统一领导,朱由崧本来是唯一有资格即位的人,但史可法却担心其理由不充足,去选择与江北四镇的武将妥协,换取他们的支持。这样滋长了武将跋扈的野心,谁都想参与皇帝的废立,谋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这就是南明的最根本问题,也是核心病患。如果朱由崧能依靠血脉远近干净利落的登基,那么后世所有的关于正统的争论都将不存在。在真实的历史中,李成栋反正是南明的一个小高潮,可随后又陷入了唐、鲁、桂藩的争论中,就是郑成功这样的人,也局限于门户之争,认准唐王,对鲁监国虚与委蛇,对永历皇帝更是心里犹豫之极,这也造成了日后与李定国北伐的失败——郑成功担心北伐成功后,唐王将没有登基的可能,进而影响自己的爵位。
所以,南明如果有统一的领导,武将不参与拥立,朱由崧留下明确接班人,即使仍然执行了错误的“连虏平寇”的决策,守住半壁江山是完全有可能的。
-----
网友解答:
-----
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南宋王朝,但是或许大家还忘记了有一个南明王朝。这是很容易被大家遗忘的朝代。因为南明王朝持续时间只有20多年,不算是中国的正统王朝,而南宋持续有150多年是中国的正统王朝,故大家都知道南宋而不知有南明。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南明没有南宋持续的时间长。
历史上的南明为什么没有南宋持续时间久?
南宋时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开始算起到1279年崖山海战结束。总共持续152年时间。起因为金国入侵北宋俘虏赵宋皇帝。亡于蒙古军队。
南宋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主要原因为:
第一: 宋朝刚刚开始100多年气数还在,而且团结抗金。
第二: 南宋的继承人非常少当时几乎就只剩下赵构一人而已。
第三: 南宋当时的民族英雄多以岳飞韩世忠为代表,整个国家空前团结。
第四: 南宋地处江南物产丰富,而南明的经济本来没有南宋发达。加上囤积居奇,就更是没有什么物资可以被调配的了。
而南明持续时间不长的主要原因则为:
明朝已经持续了200多年气数将尽。 当时继承人太多了。 汉奸多,全国各地遭受战火,经济遭到破坏,军队没有物资不停调遣。
-----
网友解答:
-----
最重要的是南明没有像赵构一样的皇帝,说实话南明那帮皇帝要是有赵构一半的本事,孝庄就该抱着康熙回东北了。区别在于:
第一,赵构是南宋的独苗,法统上没有任何争议,不像南明经常为了正统内讧。
第二,赵构跑的快,脸皮厚知道保存自己,哪怕自己这面旗帜是破破烂烂的,只要存在各地的军队就有作战下去的理由。
第三,赵构确实有本事,南明有哪个皇帝把手底下大将压的服服帖帖的?
所以我觉的赵构这样的皇帝才是南明最需要的
-----
网友解答:
-----
北宋灭亡后,南宋又存活152年。为何南明在崇祯死后,只活了18年?
南宋有自己的优势:靖康之变时,除了赵构以外,北宋近亲皇族被金兵一网打尽。此时,赵构作为最直系的皇族,成为南宋的正统皇帝。这是毫无争议的。所以,南宋特别团结的支持赵构,那些将领也都听赵构的命令。在赵构一脉的统领下,南宋是一个统一团结的国家,所以,南宋活的久。
再看南明,崇祯死后,他的儿子消失了。此时,虽然崇祯的堂兄福王朱由崧(他就是弘光帝)树起一支明朝大旗。但是,毕竟正统皇子下落不明,他这个皇帝做得也不安稳。果然,不久就有人冒充是太子朱慈烺,到南京就任皇位。这件事,虽然被揭发了。但是,也引起了左良玉起兵,发生了“清君侧、迎太子”的内战。清军趁着南明内战,占领了南京,俘虏了弘光帝。长江流域一失手,南方政权就彻底无险可守了。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这之后,明朝的皇族更是乱的不行,都在争皇位。于是,又爆发了“鲁监国”和“隆武帝”的内战。
再加上南明在四川等地还有农民起义军存在,这都削弱了南明政权的实力。再加上明朝官员还搞内斗,更是让南明雪上加霜。总之,南明从头到尾就没有成立一个一统的政权出来!
最后,题主说的百万大军,南明肯定是有的。但是,这几只军队分属于相互对立的几个帮派,谁也不服谁。不用清军打他们,他们自己就内斗不停。也是因此,南明灭亡的很快。
(文|勇战王聊历史)
-----
网友解答:
-----
中国古代北方的中央政权一旦不敌外敌入侵,通常有一个战略性的逃跑方向,就是一路往南,只要跑过了长江天险,喘息已定,立住脚跟,通常都能把中原王朝的命脉再续上那么一两百年,比如说晋朝的时候有永嘉南渡,宋朝的时候有靖康南渡。
但是为啥在明朝身上就没能重演呢?我认为根源在于南宋、东晋,原有政权已经崩溃,制度得以因事制宜,加以调整。而南明本身拥有南京这个备用系统,本身僵化的体制得以延续,难以应对乱局。相反,满清拥有一个开创性的体制,扩张战力。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场战争,通常就是三个层次的力量对比,第一是人,第二是钱,第三是民心向背。
①先说人,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是人数,满清入关时,满洲八旗不到十万人,蒙古八旗不到五万人,汉军八旗勉强够五万人。所以整体算下来,还不到二十万人。
南明这边的部队,我们汉族政权永远不会缺的就是人,就拿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来说,江北四镇和左良玉的部队加一起就已经一百多万了。即使到南明的后期,郑成功那么小的地盘,也就金门、厦门那么点地方,但是他组织一次北伐,还能够上十万人,所以从来就没有缺过人。
②再说钱,当时明末的农民战争,已经把北方蹂躏得残破不堪了,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被反复蹂躏。但是南方基本上没有被破坏,而且明代南方经济非常繁荣。所以南明败亡跟钱的关系也不大。
③再说民心向背,当时虽然北方民生疲弊,民不聊生,但南方民生安定,生活相对富裕,且孔子的夷夏大防深入人心。加上满清帝国推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灭绝人性的反人类政策,在这种惨无人道的压迫之下,激起了南方人民激烈的反抗。嘉定人民的誓死抵抗遭到了清军报复性的“嘉定三屠”。“江阴死战八十一日,史载江阴举城战亡,“竟无一人降者”。
有人重点攻击士大夫,说南明的士大夫实在太无耻了,其中著名的软骨头就是钱益谦。在满清兵临城下的一刻,柳如是劝钱益谦投水殉国。钱益谦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拒绝。不久之后,钱益谦又以“头皮痒”为由,彻底剃发降清。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人,降清后也与反清势力保持联系。
在南明鲁监国崛起之时,时任浙江防倭总兵的王之仁在清兵即入浙江之时已上表投降清朝,清兵首领贝勒博洛也命他继续担任原职。但他还是被民众抗清的热情给鼓舞,很快便易帜反清。在南明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多多。先是感觉打不过满清,只好迎降;及至有风吹草动,一有点抗清势起,立马反正,加入抗清的队伍。王之仁积极拥立监国鲁王。后来,在清兵的重压下,王之仁所率明军退至舟山群岛,又一败再败,复国无望,坚持无益,他自知已无力回天,遂将全家93口,全部乘坐一条大船,驶入茫茫大海,然后凿船自沉。史载“之仁度事不支,乃载其妻妾子女妇孙共一大舟,沈之蛟门”。
在抵抗满清失败后,慷慨殉国的士大夫不在少数,其壮其烈,让人肃然起敬,如黄道周、陈子龙、夏完淳及张苍水等人。清乾隆帝念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更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未来,遂命大学士九卿等集议,将明惠帝建文靖难及晚明殉节诸臣汇为一编,名《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收录有殉节诸臣2249人,其中大部分身处南明时期。
满清当时虽拿下了北京城,但满清对于整个北部中国的控制非常弱,基本上就是北京城周边的那一小块地方。而南明当时的地盘北到黄河,西到荆楚,东到闽浙,南边的两广、云贵。在军事力量并不差、文武官员也有不少佼佼者、群众基础也不弱的情况下,南明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有一个备份系统。南宋赵构往南跑,被金人打得到处流窜,为什么?因为当时北宋的中央政权已经崩溃,没有一个政治系统。可是明朝,因为朱棣篡位,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是没有撤掉的,南京有一套完整的政府班子。所以1644年4月25号,崇祯皇帝一死,南京的合法性地位马上就接替过来了,这套系统马上可以运作。
但是为什么南明弘光政权崩溃得那么快呢?就是因为常年的皇权制度的打造,到了明末,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所有的要素都锁合在一起的小系统。这个系统小到什么程度?就是它所有的构成要件,甭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它都以对方为唯一对手。那你东林党如果以阉党为唯一对手的话,你的能力也就被锁死在阉党这个水平上,其实没有人真正为了家国天下而奋斗,那个大目标所有人都忘了。就算你东林党道德水准比较高,将来在历史上的名声比较好,那又怎样?从整个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看,你起到的作用其实和阉党差不多,都是以对方为对手,以干赢对方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目标,整个组织的大目标大家都忘了,所以南明的崩溃其实双方都有责任。
因为北宋政权崩坏,皇室只有赵构一人得存。所以赵构合法性勿用质疑,而且赵构在组建南宋政权时可以随心安插亲信,巩固皇权。而南明朝因为皇室成员众多,皇帝人选就无法让每个人都满意。南京这套备用系统的存在,导致新皇登位无法安插亲信,为了维护自身,他必然要依附支持他登基的一派,而另一派东林党不甘心失去权力自然会想尽办法反扑,先后制造了“妖僧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这种情况使得弘光朝从一开始就陷入激烈党争,无法齐心向外。
军队在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当中永远会带来三个噩梦:第一个叫财政噩梦,就是养军队太大,国家财政吃不消;第二叫军阀噩梦,一旦把这个刀把子交到别人手里,对皇权可以造成致命的威胁;还有第三条,就是战斗力噩梦,如果你把它管得死死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所以在宋朝、明朝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外来危机,往往就没有抵抗之力。所以中国古代皇权政治,永远是在三个噩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弘光皇帝即位,有拥立之功的武将,是他的皇位的保障,既然他们过去有功,未来还要倚靠,大加封赏也是顺理成章。从此江北四镇正式形成,他们的跋扈与拥兵自重也成了理所应当。军阀跋扈不听指挥,加上朝内排挤使得军队粮饷难以筹集,史可法遂做出激励方案:第一,你们所驻防的地方,不仅军队归你管,百姓归你管,然后所有的田赋、矿山之利、商税全部归你,你自己招兵买马,自己养军队,中央反正也养不起了;第二条,如果将来反攻中原,你打下来土地,这片土地也归你管,所有的利润都归你;第三条,世袭,给你们封的侯爵、伯爵,将来都世袭。
南宋高宗赵构即使再难,所有的军队军饷我来发,可不能让你放松控制,变成军阀。所以南宋初年虽然诸军私人化严重,但朝廷能够指挥各军协同抗金。局势缓和后就逐步收回军权。
史可法的做法让朝廷彻底对各军阀失去掌控,各军阀互相内斗争地盘,无心向北,自然更谈不上协同抗清。同时士兵对朝廷也就没有了认同感。所以在清兵毁灭南明弘光政权的时候,高杰、左良玉、黄得功一死,他们属下将领为防被其他军阀清算纷纷降清。这某中还有史可法失当之处。 高杰被杀后,史可法前往安抚高杰的军队。高杰妻邢氏为了自己集团的安全,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这本来是史可法增进同高部将士感情的一个机会,然而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命高杰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由此可见史可法政治偏见之深和不通权变。这一举动深深刺激了高杰的那些部众,清军南下之后,高杰之妻和高杰之子率领军队投降了清军。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扬州抵抗清兵。后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扬州百姓死难八十万,史称“扬州十日”。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京口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降清;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俘获,送往北京,翌年被杀。
南京失陷后,南明从此四分五裂,再无统一的核心领导机构。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纷纷自立,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伪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宣布监国,但都是昙花一现,数天后就被推翻。
弘光政权崩溃之后,抗清运动反而风起云涌,南明政权可不只是弘光政权一个,后面还有隆武、永历政权等等,这些政权它的主政者,或者主要依靠的力量恰恰不是原来朝廷当中的体制内力量,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江北四镇当中唯一一个有志恢复中原的是高杰,高杰是农民军出身。后来支撑永历政权的李定国,这个人也是农民军出身。隆武政权郑成功也不是体制内人,他们家是海盗出身。这其实是什么?就是原来的大系统突然倒地身亡之后,已经死的直挺挺的了,在它的尸首的旁边突然长出来一些小花小草,来延续它的那个生命,而这个小花小草跟它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这些花花草草是自我意志决定的,它反而不是那种靠长期的洗脑、灌输、控制、讨好、驯养的产物。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丁未,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监国称帝,并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认,由于消息隔绝,朱聿键监国后四十天鲁王朱以海监国在绍兴。这时清朝再次宣布薙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个击灭。
满清入关的时候,他在人口上不占优势,但是他在制度上占优势。我有开放性,只要好好干,跟哥哥干,有肉肉吃,是这么一个基本的姿态。把投降过来的明军转化成他们的战力。弘光朝左良玉部和江北四镇中的许多将领,如金声桓、李成栋、左梦庚、田雄、马得功、李本深、李国英、徐勇等人降清后在清朝的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在清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古代社会有个根本特点:自商周以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一直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但是他也有问题,就是他不太适应那个剧烈变化的形势,尤其是在战争的背景下。
血缘组织下将领私心自用,难以掌控。地缘组织下一旦客兵作战,到别的地方打仗,往往就没有战斗力,在家乡保护自己,那是很凶悍。
而满清八旗制度,既不是血缘认同,也不是地缘认同,他是一个纯粹的组织化的人身控制社会。八旗制度的底层是一个叫牛录的组织,它有300个丁构成。啥叫丁?就是能够承担战争或赋税责任的成年男子,他和他的家属一共300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牛录当中,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打仗、共同生产。然后五个牛录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构成一个固山,一大堆固山构成一个旗。旗的数量后来就定下来是八旗,就是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个数量是不变的。
你会发现在这个组织当中,人和人的关系比较奇怪,也比较单纯,既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也没有老乡关系。这样的组织他就特别适应于战争背景下的那个大变局,他适应力极强。
我们先说空间上,只要逮住这个人,把他编到一个牛录当中,设一个佐领,把他给看住,这个人就跑不了。所以清朝入关之后,特别在乎投充法、逃人法、包衣制度,就为的是这个。只要你收留别人家逃过来的人,别人牛录里边流落过来的人,对不起,这是重罪。重到什么程度?当时清朝靖南王耿仲明因为在江西收留了别人家300个逃奴,后来被朝廷发现了,结果靖南王给吓得畏罪自杀。所以可见清朝是极其重视这种空间上对人的控制的。
时间上控制也很厉害,只要你们家被编入了一个牛录,对不起,世世代代你都属于这个小组织里面的。牛录的头叫佐领,佐领一直就是你们家的头,不管你以后官当得多大。
所以八旗制度是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把人控制得死死的制度,与此同时,又有极强的变形能力。一个组织如果加强控制到最后,就是没有活力。八旗制度牛就牛在,它不仅能够控制人身,而且有着强大的开放性。
满洲的八旗制度:满洲有八旗,蒙古有八旗,汉人也有八旗。即使你原来是一个汉人,不用怕,我们有抬旗制度,不管你原来是什么身份,干得好,直接给你抬到八旗里面,甚至可以给你抬到正黄旗。所以八旗其实不是民族制度,它是一个利益集团制度。在有清一代,很多汉人因为为八旗做出贡献,那当的官也不小,获得的利益也很大。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大家看电视剧知道一个人叫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一口一个舅舅的那个人,他们家姓佟。佟家的始祖叫佟养性就是一个汉人。后来佟家人特别会当官,在满清的官场上他甚至有一个称号,叫佟半朝,叫佟佳氏,就是在佟姓后面加了一个“佳”字,听起来像满洲性,其实还是个汉人。康熙皇帝的母亲就是佟佳氏,佟半朝一时辉煌到什么程度?京官当中,他们家当了108个;知县以上的官,他们家当了577个,这是有历史学家统计过的。
再比如说嘉庆皇帝的生母叫魏佳氏,你一听就知道了,他是一个姓魏的汉人,后来加入了八旗。再比如说载沣的母亲叫刘佳氏,是一个姓刘的汉人加入了八旗集团。
说到这儿,你可能就会理解南明时期的一个现象,就是满洲大兵在往南打的时候,前锋部队往往是汉人。比如说往西打的军队是阿济格带领的,但是他的先锋可是吴三桂。往南打的是多铎带领的,可是他的前锋是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个汉人将领,他们打的不仅勇猛,而且坚决。
你说为啥啊?残害自己的民族,为啥那么卖命啊?因为人家在创业嘛,只要打得好,打下来的地盘和利益,清廷真的是舍得跟他们分。就像吴三桂后来一路往南打,最后不就把云南封给他了吗?后来三藩之乱的根扎在这儿。
在整个组织战斗的过程中,它就带来的一样好处,就是听得见炮声的人可以做出决策,而坐在中央的人,他往往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他并不像我们后来在清朝历史上看到的那个极端的皇权专权,那已经是清初之后的事情了。说到这儿,你可能多少有点理解了,八旗为什么有战斗力。
-----
网友解答:
-----
首先看一下二者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的建立是因为北宋宗室近支全部被金人掳走,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外得以身免,最后登基继承大统建立南宋。
而南明事实上并不止一个朝廷
,当时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后,其子嗣先是被李自成后被满清人抓住,最后以冒充前朝皇子的名义杀掉了,随后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小朝廷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拥戴而国力不强,只坚持了一年多就被满清人抓获处死,后来在南方更是出现了唐王、鲁王、桂王三系人马,在外有大敌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自己人先打了起来,干的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这样不团结的力量自然是被满清政权一一击破。
其实历史上划江而治并不是直接划长江而治,譬如南宋就长期坚守淮河防线,所谓守江必守淮,如果守不住江淮流域,那么对于南方王朝来主非常危险,因为对于三国之后的朝代来说,长江天堑虽然宽广,但是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隋灭陈就是很好的例子。
再就是南明的军事糜烂程度比之南宋更厉害
,南宋当时毕竟还有所谓的中兴四大名将坐镇,岳飞更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战将,而南明小朝廷除了从张献忠那边转过来的李定国之外,其余皆是目光短浅的鼠辈,其中就有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等人,那些汉人降将多用来当炮灰,大部分都被满清朝廷以各种理由处死了,就连策封的三藩到了康熙年间还是撤除了。
所以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南明时就是这种情况,虽然经济人口都比北方的满清要高,但就是转化不成战斗力,最后只得以灭国收场。
-----
网友解答:
-----
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后,太子和其他王子都死了,或者下落不明,这样出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南方势力和官员听谁的,于是乎大家本着对自己有利原则,出现了三个政权,三个政权就有三个皇帝,三个皇帝就有三套文官武将系统,内部一团糟。
而靖康之难后,皇室都被抓了,但出现了唯一的漏网之鱼,就是赵构,宋徽宗的儿子,合法正统的继承人。内部很快的得以凝聚。于是南宋很好地处理了武将的关系,稳固了江淮防线;但南明一直没有建立起像样的防线,南明最重要的几个军事集团(四镇:高杰、高德功、刘良杰、左良玉)不仅出身复杂,面对清军三心二意,还不断发生内讧、叛乱,南明中央也没有建立其绝对的权威。事实上这南明四镇面对清军几乎没有抵抗,最后除了高杰,其余全部投降了清军。
再看对手的比较,北宋灭亡后,女真人对于南下有些犹豫,一度在中原一带树立张邦昌,建立齐国,表明他们并不是非常渴望占领中原(前期的金国统治者和后期的金国统治者想法不同)。对于南宋并没有集中全力。而清朝不一样,多尔衮一入关就迁都北京,对待南明毫不妥协,基本是集中全力在打。
所以,一个政权统一,调兵遣将,合理布防,而对手信心不足:
另一个多个政权,各自为政,人心涣散,对手迁都南下,势在必得!
大明气数尽了!
:
。
-----
网友解答:
-----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是浮沉的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南明的所谓百万大军纯粹就是胡说八道,要是真有这百万大军,大明就不可能灭亡,农民军早就被剿灭了和满清也早就被赶回老家了。在财力窘迫的明朝末年,明朝根本就不可能供养起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如果有可能只是在纸面上,在松锦之战中明朝废了吃奶的劲也不过只集结了十二万大军。
到了南明草草建立起来的时候,其财政状况肯定远远不如崇祯朝。所谓的江北四镇以及左良玉上军队,其中江北四镇号称拥兵三十余万,左良玉的军队更是夸张到拥有多达八十万的兵力。其中的水分也是可想而知的,实际的兵力可以不过有十几万,否则也不可能清军一南下,其中大部分的军队都主动投降了满清。在整个南明时期,是根本不可能达到拥有百万大军的水平。
南宋能够在南方建立稳定的政权而南明却不行,其中主要有二个原因
一、由于崇祯皇帝没有子嗣逃出北京,导致南明皇帝的正统性有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后来南明自己人因为皇位而内斗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南宋则不一样,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在当时宋徽宗子女都被金兵掳走的情况下,他有绝对的继承权,从而稳定了南宋在南方的统治。
二、南明之前的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已经把大江南北通通打烂了,凡是有农民起义军造反的地方,明朝的基层政权都被破坏殆尽,同时很多地方人口也大量损失,饿殍遍地。
而南宋的局面要好实在是太多,在金兵入侵之前,宋朝的统治基本上还比较稳定,虽然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但大多政府军都能够控制,南方优越的经济条件给南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而且南宋对于地方都控制能力没有任何问题,在北方还有部分的地盘,例如陕西在早期还在南宋的手里,其地盘比南明大多了。
-----
网友解答:
-----
南明与南宋表面上的情形是一致,实际上南明与南宋面对的状况是有很大区别的。
很多人都认为是南明皇子争夺皇位所致。实际上是因为明朝末期朝廷早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明朝账面上的百万大军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军镇手里,朝廷是个空壳。南明的几位皇帝,都是为了平衡这些军镇的利益而存在的。南明其实不应该与南宋相比,南明与唐朝末期到是十分相似!
反观南宋,由于北宋一直对军队控制的比较严格,北宋的灭亡也来得非常突然,压根就没给武将门发展军镇阀门的时间。赵构建立南宋后,也一直努力的尽可能控制住军队,就算是为了大局,暂时放权,但是对于军队的后勤,一直抓着没放手过。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不少军队一文钱。
而形成军镇的两个特定条件,人事权与财权,南宋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南明从建立起就没拥有过。所以南宋能延续下去,南明很快就玩完了!
-----
网友解答:
-----
为什么南宋能维持国运百余年,南明有百万大军,为何没有南宋时间长?
南明之所以没有南宋时间长,短时间内就灭亡,是因为内部矛盾太多,极大影响了军队士气和战斗力。东林党和阉党的矛盾,以及武将之间的矛盾导致弘光政权只持续两年,一仗没打就百万大军投敌。文臣看不起武将,导致福建隆武政权唯一能打的郑芝龙不愿出力,郑最终投降清朝。
永历皇帝依靠张献忠的余部几十万兵马本来已经在大西南站稳脚跟,李定国击杀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清朝甚至开始考虑划江而治。但孙可望与李定国两人矛盾激化,导致孙可望降清,最终清军在孙可望的指引下灭掉了永历政权。明朝彻底覆灭。
永历帝剧照
南明三大最有影响的政权为什么会覆灭?一句话,内部矛盾太大。南明的很多文臣武将宁愿降清,也不愿意便宜了政治对手。那么,为什么南明内部矛盾如此之大,且根本无法调和?因为南明的皇帝没有实权,尤其是没有军权,是傀儡。因为南明皇帝没有实权,所以皇帝身边的大臣就拼命争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而皇帝根本管不住他们,也无法调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假如南明皇帝手握军权,皇帝就可以调和大臣之间的矛盾,使内部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这样,抵抗力量就会大大增加,至少不会出现百万大军集体投降的局面。而南宋赵构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有实权的皇帝。“靖康之变”发生时,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正在河北募兵,组织军队勤王。由于害怕金军,赵构手中有了十万大军后却不敢向金军发动进攻。最终,金军掳走了徽钦二帝以及除赵构外的所有皇室子女。这样一来,康王作为宋徽宗的儿子就成了宋朝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康王赵构手中有十万大军,有自己的亲信大臣组成的班底,还有韩世忠等名将的支持,赵构就成了拥有实权的皇帝。南宋内部也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有奸臣和忠臣的矛盾,但是赵构说支持谁,谁就得势,是战是和是逃,由皇帝说了算,说一不二。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军民的唯一效忠对象。这一点远非南明可比。赵构也完全可以调和身边大臣的矛盾,无人敢不听命。赵构为了“议和”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拥有军权的主战派将领岳飞。虽然这是自毁长城之举,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南宋皇帝是拥有绝对权力的。而南明皇帝想杀不听话的武将则绝对不可能如愿。总之,虽然内部都有矛盾,但南宋皇帝拥有实权,可以令内部统一,既有力量抵御金兵,又可以自保和以打促和;而南明皇帝却只能看着大臣内耗,白白便宜了清军。这就是南宋可以持续150多年,而南明只能溃败中持续十几年的根本原因。当然,赵构绝不是一个完美皇帝。他被金兵吓破了胆,终其一生也不敢反攻金国,更别提北定中原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什么事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