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太宗”皇帝都得位不正吗?
历史上的”太宗”皇帝都得位不正吗?
-----
网友解答:
-----
有的是,有的不是。
-----
网友解答:
-----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太宗是除太祖,高祖,世祖等之外最为人熟知,最重要的皇帝庙号。
中国历史上共有 22 位太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五味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太宗,即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及清太宗皇太极,所谓太宗皇帝得位不正的说法也正与这五位息息相关。
汉太宗即我们所说的汉文帝刘恒,其中太宗是其庙号,文帝是 谥号。多说两句,我们称刘邦为汉高祖,这与李渊的唐高祖并非一回事。唐高祖是李渊的庙号,刘邦的庙号却是汉太祖,谥号是汉高帝,汉高祖是刘邦庙号和谥号的合体。
西汉时期的礼法非常严苛,这与唐宋以来所有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成为地摊货的情况大为不同。西汉 14 位皇帝中,仅有 4 位皇帝有庙号,即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洵。
言归正传,刘恒的即位极富戏剧性。刘邦死后,吕后执政 15 年。公元前 180 年,吕后死,陈平,周勃等大汉功臣发动政变,荡除诸吕,拥立原本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可以说刘恒的皇位就是天上掉馅饼顺手捡来的,虽非其个人意愿,但说其得位不正倒也说得过去。
第 2 位大一统王朝的太宗,也是最著名的太宗,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 626 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先后被杀,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登上历史舞台。李世民虽开创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然说其得位不正完全没毛病。
第 3 位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太宗便是宋太宗赵光义了。公元 976 年, 49 岁的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在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等一系列骚操作下。赵光义诡异上位,虽有重重谜团,但其得位不正昭然若揭。
第 4 位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太宗便是明太宗朱棣。朱棣死后,其庙号本为太宗,一百多年后,嘉靖皇帝将其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于是朱棣便由明太宗变为明成祖,沿用至今。
朱棣的夺位过程路人皆知,靖难之役后,朱棣成功上位,建文帝生死不明。此后朱棣五征漠北,六下西洋(郑和第 7 次下西洋是在朱棣之孙宣德皇帝年间),开启永乐盛世,但这一系列丰功伟绩也掩盖不了其起兵造反得位不正的事实。
第 5 位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太宗是清太宗皇太极。皇太极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这里要多说两句。
1636 年,皇太极建立大清称皇帝,是为清太宗,也就是说,皇太极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清太祖为追封。1636 年也成为大清立国之年,这也是清朝立国 276 年的缘由。大家比较熟悉的 1644 年清军入关,事实上此时大清已立国 8 年。
努尔哈赤死时,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但从种种迹象表明,努尔哈赤中意的继承人是其中宫大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人之间。只不过此时多尔衮三兄弟年幼,皇太极在代善等一众皇族的支持下登上大位,并迫使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总体来说,皇太极的即位也是通过政治斗争而来,并非顺理成章。
前文说过,我国历史上共有 22 位太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太宗都得位不正,比如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宗——商太宗太甲,当然太甲并非皇帝而是君王。
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伊尹放太甲,也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君主。
除了商太宗太甲,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太宗李雄,西夏太宗李德明也算是正常即位。
一般来说,太宗作为封建王朝的第 2 位君主,多有牛人出世。比如辽太宗耶律德光,幽云十六州便是他夺去的,直至明朝,幽云十六州才回归中原。金太宗完颜晟也是个狠人,北宋便终结在他的手中。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宗,金朝便覆灭在他的手上。
除了我国,深受我国影响的周边国家越南,朝鲜也有不少太宗皇帝,比如越南李朝李太宗李佛玛,阮朝阮太宗阮福濒,朝鲜李朝太宗李芳远,新罗太宗金春秋等。
-----
网友解答:
-----
太宗是古代帝王去世后入宗庙获得的庙号,皇帝在世时是没有庙号的,是其后皇帝和大臣议定的。也就是子议父,臣议子。宗庙一般分为祖和宗,按照“祖有功,宗有德”,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是祖,祖上比较厉害的,开国皇帝一般获得高祖的庙号,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平民出身的开国君主都是太祖。庙号一定程度上反映帝王在位时的功绩。
今天要说的是太宗这个,这个庙号的地位虽然不如“祖”,但却是百宗之首,属于庙号中比较好的了。历史上著名的李世民(唐太宗)、赵光义(宋太宗)、朱棣(原庙号太宗,后嘉靖皇帝改其庙号为成祖)都是太宗,这些人在各自所在的王朝都属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历史上的太宗在取得皇位上都有一点小“瑕疵”。先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太宗及其得位情况。
一、汉太宗刘恒
历史上的第一太宗出自汉代,提起汉太宗,熟悉的人不多,但汉文帝绝对知道的人多,其实两者是一个,一个是庙号,一个是谥号。汉文帝作为刘邦不太受宠的第四子,本来和皇帝没有关系。因为刘邦的正妻也就是汉文帝的大妈吕雉专权,在汉文帝的嫡兄汉惠帝刘盈去世掌握实权,成为了外戚专权的情况。在吕后去世后,汉宗室和周勃、陈平等大臣一起铲除诸吕,恢复了汉室江山。周勃等功臣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避免出现强势皇帝,威胁自己。他们选择了刘邦在世最长的儿子,也是没有外戚背景的皇四子刘恒即位。
二、晋太宗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晋朝还有太宗。晋太宗名叫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第六个儿子,但他却不是司马睿的继承人,而是东晋第八位皇帝,先后经历七位皇帝,最终即位。他前面的皇帝有父亲、哥哥还有侄子,而他只不过是桓温扶持的傀儡皇帝,在位八个月去世。
三、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读者比较熟悉的人,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为建立唐朝立了赫赫战功,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秦王,皇太子则属于其长兄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宗宋祖并称,称呼他和宋朝的太祖赵匡胤。而在唐太宗年间,唐朝战胜了强敌突厥,得到各族拥戴的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
四、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直接策划了陈桥驿兵变,让其兄长即位,实现代后周自立。在其兄长突然病逝后,即位。据此,很多人认为赵光义与自己兄长赵匡胤之死脱不了干系。赵光义在位时,宋朝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却不能拿回被辽朝控制的幽云地区。失去幽云十六州成为宋朝历代皇帝的遗憾,失去北方屏障的开封始终处于威胁中,最终被金人灭,北宋灭亡。
五、辽太宗
辽朝的开国皇帝是耶律阿保机,他的继任者是其次子耶律德光。在阿保机病逝后,其母亲述律平更喜欢自己的次子耶律德光,而不是长子耶律倍,在母亲的支持下,最终登基,成为辽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统一了契丹各部,并最终率部攻破开封,灭亡后晋。可惜的是在中原时间并长久,被刘知远等力量击败,在返回契丹途中病逝。
六、金太宗
金太宗本名是完颜吴乞买,在其兄金太宗完颜阿骨打去世后,被拥立为金朝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间,实现了灭辽破宋,可以说金朝最有功绩的皇帝。他的即位完全是为了金朝政权延续,贵族推选的。他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被大臣打屁股。
七、元太宗
元太宗窝阔台是元太祖铁木真的第三子,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伯父。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大帝国,在其去世后,蒙古贵族拥立窝阔台为新的大汗,窝阔台时期,蒙古帝国开始向欧洲等地扩展,但窝阔台的后裔并没有成为元朝(蒙古)最终的胜利者,最终托雷系的忽必烈胜出,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元朝。
八、明太宗
严格来讲,明太宗是不存在的庙号,因为嘉靖皇帝把自己的老祖宗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由“宗”升“祖”,明朝也就成为大一统王朝很少的没有太宗的朝代。明成祖朱棣的故事,世人比较熟悉,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皇位,并将国都由南京签到北平。
九、清太宗
清初“三祖一宗”,三祖是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一宗是太宗皇太极。皇太极虽然为宗,但对于清朝入关建立大一统王朝发挥的确实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在其父努尔哈赤去世后,被后金贵族推选的新大汗。他没能跻身清朝“祖”的行列,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没有实现清军入关这个突破,去世后一年多清军才入关。另一个原因是皇太极死后,其同父异母弟多尔衮掌握实权,他和皇太极是有矛盾的,尤其多尔衮母亲被皇太极逼迫殉葬,多尔衮肯定是记仇的。
以上是中国古代主要几个王朝的太宗,历史上一些小政权也有太宗,在此不赘述。总体看,太宗“得位不正”主要有一些几种:
第一种,发动政变上位。这方面是大众比较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明太宗(成祖)朱棣,他们的得位是有些不正。
第二种,兄终弟及方式即位。这方面有汉太宗刘恒、宋太宗赵光义、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第三种,贵族推选,这方面有元太祖窝阔台、清太宗皇太极。
第四种,非嫡长子即位。这方面的典型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第五种,被拥立的傀儡。晋太宗司马昱比较特殊,其他王朝的太宗基本可以锁定王朝第二、三位的帝王,而司马昱是东晋第八位的皇帝。他的即位完全是被桓温拥立的,也是这里面最无能,最短暂的太宗。
除了唐太宗外,其余的太宗得位实际上是很正,有兄终弟及,有父子相继,也有被拥立和推选,整体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宋太宗的即位也是有疑点的,宋太祖赵匡胤死的比较蹊跷,宋太宗有嫌疑,但赵匡胤在世时,没有立储,甚至都没有给儿子封王,说明他有让弟弟继位的想法,所谓太宗得位不正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
网友解答:
-----
你还别说,拥有“太宗”这个庙号的帝王,故事还真多,虽然不像题目中所说的都是“得位不正”,但位置来的也是颇为不易。
“太宗”这个庙号是什么意思呢?“太”一般指第一个的意思;而“宗”指的是守成之君。“太宗”就是第一个守成之君,一般来说应该是第二位君主,但真要翻看历史,太宗也不一定是第二位君主。我们可以逐一来看。
放逐疑云——商太宗太甲
太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宗,是商代的第四位君主。太甲继位没什么问题,他是商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仲壬之侄。不过这位商王继位时由伊尹辅佐,但不太成器,结果被伊尹放逐,后来痛改前非,回归后成为一代贤君。不过有种说法是仲壬死后,伊尹篡位,逐走太甲,7年后,太甲潜回都城,杀死伊尹后复位。我觉得这种说法更符合人性!
群臣拥立——汉太宗刘恒
汉代对于庙号是很严格的,一般的皇帝都没有,包括汉景帝。而汉太宗是文帝刘恒,他是被群臣拥立成为皇帝的。其实他这个庙号有待商榷,毕竟之前他的哥哥惠帝刘盈是真正的皇帝,这个庙号相当于不承认惠帝的地位,不过毕竟人家是胜利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但整体来说,刘恒的得位还算是正的。
东南曙光——吴太宗孙休
孙休是孙权的第六子,本是琅琊王,但随着孙亮被废,他被诸葛恪迎立,但朝中大权被孙琳控制。孙休对孙琳阳示恩宠,暗中则与大臣张布、丁奉密谋,于大宴时诛杀了孙琳,并铲除了他的势力。这位孙休是个不错的皇帝,本应是吴国的曙光,但寿命太短,最终皇位到了暴君孙皓的手中,而吴国也随之灭亡。由于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孙亮被废,所以孙休理论上成为了吴国第二位君主。
临时君王——晋太宗司马昱
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不过他已经是东晋的第八位皇帝了,可见东晋政治的混乱。司马昱当上皇帝时,已经51岁了,其实就是桓温的傀儡,其一生处于东晋政权多事之秋,又无才智挽回江河日下的颓局。在位两年就草草去世了,咱也不知道这“太宗”的庙号因何而来。
巴氐英主——成汉太宗李雄
李雄是巴氐族人,在晋永兴元年(304年)自称成都王,两年后称帝。所以李雄其实是成汉政权的开创者,但因为追封了其父李特为太祖,所以他的庙号就成了太宗。李雄在历史上评价不错,算是一代英主。
后代追封——后赵太宗石寇觅
石寇觅是谁?他是后赵太祖石虎的父亲,石虎称帝后追封其为太宗。不过有意思的是,后赵的高祖是石勒,石虎是太祖,而太祖他爹竟然是太宗,估计这少数民族还是彪悍啊,呵呵。也可能是因为石勒是石虎的叔叔,所以石虎算是另开张?
西北成公——前凉太宗张茂
晋大兴三年(320年)前凉国君张寔突然被部下所杀,其子年幼无法处理政务,所以只好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由他的弟弟张茂当凉州牧执掌政权。不过前凉政权并未称帝,所以后市一般将张茂成为成公,总之级别不高。
前燕后裔——西燕太宗慕容冲
慕容冲是前燕国君慕容俊的儿子,西燕主慕容泓的弟弟。慕容泓被杀后,他被拥立为皇帝。慕容冲一直致力于对抗前秦,梦想恢复大燕国的荣光,但也被部下所杀。
前秦夕阳——前秦太宗苻登
其实前秦主要就倒在苻登手中了,他是前秦国君苻坚族孙,在苻丕被杀后,被部下拥立登上了皇帝宝座。其实苻登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前秦传承人,此人自视甚高,最终败给了姚苌父子手下,并被姚兴杀死,前秦的荣光也一去不返了。
根正苗红——北魏太宗拓拔嗣
拓拔嗣是道武帝的长子,出生不久就被立为太子了,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守成之君。拓拔嗣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不错,他劝课农桑、与民休息、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可惜也是寿命不长,32岁就去世了。
造反首人——刘宋太宗刘彧
上面一位是第一位真正的太宗,而这一位确是依靠造反上台的太宗。刘宋明帝刘彧宋文帝刘
义隆第十一子,依靠杀死侄子前废帝刘子业而登上皇位,伺候他连番征战,并且同族相残,好在他在位时间不长,要不刘宋到他这里估计就完蛋了。
庙号更改——萧梁太宗萧纲
萧纲本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昭明太子早逝后,他才成为太子。不过后来侯景乱梁,饿死了萧衍,而萧纲就成了傀儡皇帝,最后也被侯景所杀,其死后的庙号本为“高宗”,但后来的梁元帝萧绎可怜这个哥哥,改了庙号为“太宗”。
血溅玄武——唐太宗李世民
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太宗了,李世民直接让“太宗”这一庙号历史闻名,也将这个庙号提高了一个档次,因为李世民是有开拓之功的,无论是唐初的扫灭群雄,还是继位后的南征北战,亦或是其文治,可谓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帝王。但也不能否认李世民继承的非法性,对后世历史起到了一定的副作用。
杀兄自立——南闽太宗王延钧
李世民的榜样是“好”的。十国之一的闽政权第三个皇帝王延钧就开始杀兄自立了。不过王延钧后来也被儿子杀死,最早的庙号也是太宗,不过后来被改为惠宗。
代兄承嗣——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是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太祖死后,,原应由耶律倍继位,但是太后述律平不喜欢他,而中意于次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当时又位居大元帅,手握重兵,已先后镇压了一些反对他继位的贵族。他在母亲应天后的支持下即位,其一生多数时间也在母亲的阴影之下。
烛影斧声——宋太宗赵光义
千古疑案来了!赵光义在其兄子嗣都成年的情况下继承皇位,确实非常值得怀疑。后世对他的诟病也是不少,不得不说这也是“玄武门后遗症”吧。
承上启下——西夏太宗李德明
李德明是太祖李继迁长子,继位毫无问题。李德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遵照太祖的遗嘱,先后向宋、辽两国称臣。与宋、辽和平相处,扩大贸易往来,促进了党项族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为其子李元昊最后的称帝打下基础,其庙号也是被追封的。
高风亮节——金太宗完颜晟
完颜晟本是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弟,按照女真人兄终弟级的制度登基的。完颜晟稳定了金国,逐步采用汉制,改革旧俗,创造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金朝的经国规模,晚年他又改变了女真族兄终弟极的旧传位制,立太祖孙完颜擅为继承人,完颜晟可谓是打脸赵光义了。
打破传统——元太宗窝阔台
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守业,结果成吉思汗将大汗之位传给了第三子窝阔台,看重的就是他的聪明稳健。当然窝阔台也很出色,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可惜蒙古人内讧是传统,元朝帝系最后又来到了四子托雷系,不过给窝阔台追封为太宗,也是对得起他了。
靖难夺位——明太宗朱棣
朱棣造反成功后,将建文帝的一切抹去,声称自己才是太祖皇帝的首选。朱棣去世后,儿子也是深得其义,给了太宗这个庙号,就是证明朱棣才是守成的第一位君主,建文帝不算数!结果100多年后,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老爹的牌位挪出地方,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真是打了朱棣的脸啊,呵呵。朱棣也成了最后一位得位不正的太宗皇帝。
推举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当时的后金没有固定的继承制度,结果在各方势力的妥协和制衡之下,第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最终成为胜利者,当然野史也说是皇太极夺了多尔衮的皇位,我认为不太可信。一个虽有旗权,但没有任何威望的少年是没法服众的,再说多尔衮也不是幼子。皇太极其实运气以不太好,在他死后第二年,清军就入关了。皇太极只能成为“太宗”,而其子最后成了“世祖”。
从以上的盘点来看,太宗们的故事还真是多,不过认真算起来得位不正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被拥立者居多。客观的说,多数太宗都是在建国初年继位,那时国家立足未稳,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也是可以理解的。整体来看,割据政权的意外居多,而大一统王朝要想上位,只能依靠非常手段了。
-----
网友解答:
-----
是的!逼父让位,玄武门之变,实为举兵夺位,不忠不考也;殺尽兄弟几乎所所有的侄子,违背中国人的传统道德,惨绝人寰;灭家门而引外强,帮贼之政也…
------------------
推荐阅读: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