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具威力的冷兵器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具威力的冷兵器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首先:任何一样冷兵器的威力主要看使用的人!正所谓没有最强的武器,只有最强的人。而唯一对使用者的要求最低的是弩!
因此,威力最大的冷兵器是弩!军器有六,弓称首;武艺有十八,矢第一!在冷兵器的时代,弓箭能发挥远距离伤人的摄人威力,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技能。但是弓对射手要求很高,要想射的远就必须加强弓弦的韧性,就会对射手的臂力和稳定性带来要求。一般的弓手在战场上最多射出5箭,就没力气拉弓了。而弩不同,用的机械的力量拉弦,还能用脚帮助,因此对臂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弩在古代一直被列为违禁品!
-----
网友解答:
-----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断发”的利刃宝刀,或者是项羽的霸王枪与吕布方天画戟,更不是传说中李元霸的铁锤;而是在演义情节里从来不曾受过重视的铠甲与强弩。
“十八般武艺,以射为先。”
而铁铠坚甲能防飞箭,强弩硬弓能透重铠。这一攻一防,就是几千年来历代最具威力的冷兵器装备。
冷兵器时代的中国历代王朝,一般不禁民间弓刀枪矛剑等兵器,独禁铠甲与强弩。
铠甲与强弩,被历朝视为军国重器。
这两种装备,只许朝廷官军才可拥有,由官府组织统一制造、并储藏于武库。
凡官民未经允许私制、私藏铠甲强弩,一律以“谋逆”论处。
谋逆罪,那是轻者杀头,重则族诛的大罪。
那么先讲一讲,为何古代允许民间佩刀带弓,却要严禁官民私藏铠甲?
例如西汉名将周亚夫,扫灭七国之乱,官拜臣相,位极人臣。最后却以府中私藏铠甲而论罪下狱。由此可见,古代对铠甲管制之严。
那么,为何要管得这般严?
是因为普通人一旦披上了坚甲重铠,则胆气横生,再也不怕白刃相争。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只有官军才能有铠甲。
所谓民间的剑客,武林高手们,在官府甲士以铁铠长矛刀弓结阵,列队推进面前,实质统统弱的不堪一击,如同是渣。
铠甲上身,再不畏惧刀剑砍刺;二层重铠披上,甚至不畏强弓,长矛也捅不进。
所以古代战争中,铠甲就是士兵敢于在刀矛如林、箭矢乱飞的战场上,与敌军白刃格杀争锋的底气所在。
这样一来,如果允许民间铠甲遍地,那么朝廷官府武装的威力,岂不就要大打折扣了?
由此,铠甲必须严禁!
别信武侠小说吹嘘的精妙武艺。真实古代战场上,没有铠甲遮护的武林高手,在枪矛密集攒刺下,没几下就会被捅成血葫芦。
所以历代官府对民间武林高手从来是不屑一顾的,也不怕民间人人有刀枪。
但是,唯独坚决禁止民间拥有可防刀枪的铠甲,历代王朝皆是如此,决不允许官民私藏铠甲。
下面再讲,为何冷兵器时代也是允许民间可以有良弓的,却为何又偏偏要严禁官民私制私藏强弩。
良弓难制,百步穿杨的射术武艺更需十年之功,非一日可成;而能拉开可穿透铠甲的硬弓者,皆为百里挑一之士。
而这样的人,自幼苦练文武艺,为的就是卖与帝王家,一般都是进了朝廷,入了体制,鲜有甘愿流落江湖的。
但强弩不一样!强弩操作简单易学,也易瞄准。
能开一石以上硬弓者百里挑一,能用一石弓准确射击的更是千里挑一。
但只要是成年壮汉,皆能用腰背之力给二石以上强弩上弦。而妇孺手持上弦强弩,也能从容瞄准击发,并一发而透铠甲,轻松击毙百战大将。
这样一来,如果允许民间有强弩,官军的威慑力将荡然无存。
而官军没有了威慑力,朝廷法令就会形同虚设。
如此,岂不就要失去秩序,天下大乱了?
所以,强弩与铠甲并列,为官府管制兵器;也是为古代最具威力的冷兵器。
除此外,未经证实的据说,长度在六尺以上的长矛,也是严禁的。
这是为何?
无他,因为:“一寸长,一寸强。”长度,就是威慑力!
由此民间自备枪矛,必须比官军所用长予短一半。
任他武艺高强,想凭一杆六尺短矛在整队的十几杆丈二长矛刺击之下,十分武艺也最多只能发挥出二三分。
而电影中的“八斩刀”与“峨眉刺”以巧力短打破掉丈二霸王长枪的故事,在现实中的成功机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所以,如果官府禁止民间有长矛,也是符合逻辑的。
由此,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且威慑力的兵器就是:强弩硬弓,重甲长矛。
《荀子·议兵篇》说魏武卒选拔: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三属之甲便是重铠,十二石强弩,再加长戈长矛,以此结成军阵,便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无坚不摧之势。
(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驽,是冷兵器时代最具威力的武器。
弩是一种致命的武器,命中率奇高,既便是新兵也足以杀死一个花了一辈子时间来接受战斗训练的装甲骑士。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於车战和野战。《战国策·韩策一》:“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是冷兵器里的机关枪。
若论威力,威力最大的是床驽。据《武经总要》记载宋朝军队中共有六种床弩。典型的中国床子弩使用绞车拉动弓弦,操作士兵达7名,根据宋人记载的最高射程约合现在的1500米(2000步),一射之下,土夯的城墙都能摧毁。宋史记载,当年宋辽两国交战,辽军将领萧挞凛便是被400多米外宋军阵地的床弩发射的两米巨箭射杀,震慑三军,最终双方签订著名的“澶渊之盟”。
驽上的瞄准器叫“望山”,战国弩机的望山尚无刻度,西汉时出现了带刻度的望山,这是一种转轴连动式的装置,包括望山、牙、悬刀、钩心和键等部分。有了“望山”,力量如此强大,还能连发,既使武功再高强,也难逃驽手。
-----
网友解答:
-----
我是军事妹子,不要想那些武侠小说里的非主流兵器,越非主流到真实战场上死的越快,真正实用威力又大的我认为就数戟了。
第一种就是方天画戟,历史上的方天画戟和影视剧中沉重且精致的外表不同,古代时期的戟更像将斧头之间镂空并且保留框架的斧头样式,并且在边角处一般都有反向钩用来钩短马腿,后来由于戟头过于沉重,所以取消了反向钩的设计,最后中国古代指挥的工匠打造师们把反向钩移植到了“枪”上面并且造就了钩镰枪。
图为古代的蛇形“戟”
并且在戟的前方一般都有想箭簇一样可以用来刺杀的头,这使得势大力沉的戟往往可以利用横向冲锋所带来的助推力把身着盔甲的士兵轻松刺倒,而且更大的戟刃面使得古代士兵在驾驶战车时可以利用戟向下倾斜的力对车下的士兵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不需要用利刃对准,仅用戟势大力沉这一特性就可以击杀敌方士兵。
图为古代用来克制骑兵的钩镰枪
由于戟能砍能刺,所以在古代的时期各国的重步兵部队都使用了势大力沉的戟作为主要武器使用。即使是到了清朝长枪大量装备的时代,清朝仍然在重步兵部队使用戟作为主要武器使用,而且清朝考虑到戟只要和长枪一样利于挥舞即可,将戟的长度缩减到了2..2米左右,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对骑兵的反制能力,而且还非常适合当时清朝士兵的身高。
图为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复制模型,其实关羽没用过这东西
一般的戟分为木柄和铁柄两种类型,前者戟头较小且一般只用来装备基层部队,所以杀伤力并没有那么恐怖,甚至由于整个戟轻飘飘的经常出现脱手现象。而第二种一般都有20公斤左右的重量,除了装备重步兵部队外,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也使用了戟作为主要兵器,就是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使用的也是戟而非青龙偃月刀。
-----
网友解答:
-----
威力最大的冷兵器
要分一下肉搏兵器、单兵远程和重型装备,如果不加个限定不好说。按这个分类,最强的冷兵器分别是陌刀,神臂弓(弩),投石机
肉搏兵器,应该是陌刀了。
虽然唐代陌刀的具体形制已经不可考,但其实一种型制巨大的刀剑,是没有异议的。《旧唐书》记载,齐州临济人阚棱,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拍刃(陌刀),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新唐书》则记载,安史之乱中,史思明引众攻城,猛将张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防御。“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
基本上,历史书里的陌刀是一种刀身两面开刃、长3米、重20斤(唐代一斤约为680g)的武器。当然这可能是猛将兄所用的加大加重版本,普通士兵的陌刀应该小一些。
但历史上充满了关于陌刀强悍战斗力的表现。
《旧唐书·崔光远传》,“光远领百余骑持满扼其要,分命骁勇持陌刀呼而斩之,杀贼徒二千余人,虏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 《旧唐书·辅公祏传》:公祏简甲士千人,皆使执长刀,仍令千余人随后,令之曰:“有却者斩。……公祏所遣千余人皆殊死决战,公祏乃纵左右翼攻之,子通大溃,降其众数千人。”《两唐书·李嗣业传》:“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宋史》,“又步兵之中,必先择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斩马刀,别以一将统之,如唐李嗣业用陌刀法。遇铁鹞子冲突,或掠我阵脚,或践踏我步人,则用斩马刀以进,是取胜之一奇也。”宋《奏郾城捷状》:“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劈。”(提刀当为棹刀之误,一般认为是陌刀的变种)。
虽然历史记载里,“人马俱碎”的描述可能有些夸张,但当陌刀军“如墙而进”时,几把陌刀一起惠东,将敌人连人带马砍成碎块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是单兵远程武器,自然是弩啊!
比如居延汗简中记载了七条汉代弩射程的数据:
力五石二十九斤射百八十步(一步大约1.5米)
力四石四十二斤射百八十五步
射百一十六步
力四石射二百
射百五十步
五石具弩射百二十步
三石具弩射百二十步
《新唐书·兵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诸军招收弩手,“凡伏远弩自能施张,纵矢三百步(约540米),四发而二中;擘张弩二百三十步(约414米),四发而二中;角弓弩二百步(约360米),四发而三中;单弓弩百六十步(约288米),四发而二中
再比如著名的神臂弓(弩)。
这种由投归宋廷的党项酋长李定(李宏)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献上的强弩。弩臂长约98厘米,弩弓长约140厘米,弦长约77厘米,能“入榆木半笴(即箭杆的一半深透榆木)”,射及在二百四十余步(超过372米)。历史记载,西夏名将察哥曾说:“国家(西夏)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溃。”
金国大将完颜兀术也曾说:“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大斧,外无所畏。”(《遗行府四帅书》)
至于重型装备,那肯定是古代的投石机啊!
中国古代称其为机石、投石、发石、飞石、抛石,或写作“礮”、“砲”,在火药出现以后又演变为火字旁的“炮”,是金属火炮成熟之前古代最具威力的重型远程攻击武器。
其应用杠杆原理,由数名乃至数百名拽砲手同时用力拉拽砲索,炮梢后段就会像跷跷板一样猛地翘起,系在尾端的皮弹兜一端脱钩,将“砲弹”发射出去。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围攻洛阳宫城时,所使用的“大砲”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唐制五十斤约等为34公斤,“二百步”约为295米。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受命讨伐高昌,山东凡善造攻城器械者皆征召从军。攻打高昌时,“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的抛石机可以“飞三百斤石於一里之外”“列车发石以击其城,所遇尽溃”。乾封三年(668年),李勣率军进攻高句丽,“列抛车,飞大石过三百步,所当辄溃。”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