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
清朝为何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
-----
网友解答:
-----
清朝那么点人,能坐稳江山200多年,根本原因应该是善待功臣降将吧,没有听说过几个功高震主被杀的,没有明朝那么猜忌
-----
网友解答:
-----
韦俊是北王韦昌辉之弟,他投降清朝完全是被逼的,不同于哥哥韦昌辉野心勃勃目无天王,韦俊对天国忠心耿耿,但在北王被杀后,天国不能容韦俊,他因而无奈投降清朝,而清朝之所以没有杀韦俊,其实是有几个原因的。
韦俊,能打敢拼的太平天国名将
(剧照:太平天国重要将领韦俊)
韦俊是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他的哥哥是著名的“首义五王”之一的北王韦昌辉。金田起义,家境殷实的韦昌辉、韦俊兄弟跟随洪秀全参加了起义,韦俊虽然是地主豪绅家出生,却是一身的打仗本事,在太平天国从草创到定都天京及天国鼎盛时期,韦俊都是身先士卒,能打敢拼,在许多重要的战役中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金田起义之后,韦俊参加了第一次攻克武汉之战,武汉攻下后,太平天国形势一片大好。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别组织了西征和北伐,而韦俊,便在1855年随太平军西征军复入武昌,武昌攻下后韦俊任武昌守将一年有余。武昌是长江中下游重镇,为控遏江北江南之要地,清廷为夺回武昌,命湘军悍将胡林冀、罗泽南率湘军水陆并进发起强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湘军,韦俊严加防守,频频主动出击,先是在汉阳奓山大败胡林冀部,后又在武昌东大门外将罗泽南击毙。清廷见强攻武昌起不了什么作用,便采取长围之计试图通过断绝武昌粮饷来困死韦俊所部。韦俊不辱使命,死守武昌不弃,两军所频繁交战而伤亡惨重,但韦俊却始终力保武昌不失。
太平天国建立后,韦俊先后跟随燕王秦日纲、翼王石达开西征,参加了攻打武昌、岳州、田家镇等战役,每战必身先士卒,为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悍将。难能可贵的是,韦俊对太平天国非常忠心,天京事变韦俊的哥哥北王韦昌辉因为株连太多,杀光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的家人,且在大权在握后嚣张跋扈目无天王,天王洪秀全下秘旨令翼王石达开回京勤王,韦昌辉一家满门被诛,当时韦俊镇守武昌,闻此噩耗,并没有变节投降清廷,而是死守武昌,面对清军的诱降言辞拒绝。
天京事变,韦昌辉被杀,祸及自身,韦俊无奈降清
(剧照:北王韦昌辉诛杨,因杀戮太过,最后也被杀)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短短的几个月,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满门被诛,甚至连翼王石达开的家人也横遭不幸,一时之间天京城内散发着浓浓的血腥味。而韦俊当时在哪儿?此时的韦俊正独守武昌,弹尽援绝下他急需翼王来援,可是翼王得天王密诏回京平乱,可想而知韦俊在当时和他那些早已饥饿不堪的将士是凭着多大的信念才能守住武昌。
当哥哥韦昌辉被诛杀的消息传至武昌的时候,韦俊的心情是复杂的,他需要承受双倍痛苦,一是自家丧亲之痛,自哥哥韦昌辉和父亲以下北王府的族亲几乎全部被杀,二是被北王所杀之人的家属无端仇恨,特别是杨秀清之弟杨辅清等人简直是对韦俊切齿痛恨。另外,因为韦昌辉确实在天京多有不法,连天王洪秀全都不放在眼里,这也使得韦俊作为韦昌辉之弟,他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株连被杀。
曾国藩正是看到韦俊困守武昌,又逢天京事变哥哥被杀,几乎是陷入了绝境,才命胡林冀写信射入城中劝降,但遭到了韦俊的言辞拒绝。在如此困境下韦俊依然能坚定信念死守武昌,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身在天京的天王洪秀全,是一直对韦昌辉的嚣张跋扈威胁王权耿耿于怀,韦昌辉虽死,可是镇守长江重镇武昌的韦俊却仍不能不防,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洪秀全不发一兵一卒,坐视武昌失守,想以此治韦俊守城不力之罪,幸亏李秀成拼死力保才得免。
(剧照:深陷绝境的韦俊)
武昌之危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可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失守武昌,天王命韦俊救援和州立功赎罪,这又是一大关卡。因为杨秀清之弟杨辅清也在和州一带,杨辅清因为哥哥杨秀清及东王府满门两万多人被韦昌辉杀害,一直对韦俊心怀怨恨,如今韦俊要来和州,在复仇 的心理作用下杨辅清公然寻衅于他,韦俊自知和州待不得,决定渡江投靠李秀成,谁料陈玉成得天王密旨,封江阻拦韦俊过江。
此时的韦俊内心是无比煎熬的,天京事变他是无辜的,因为他从未参与过诛杨,可是因为哥哥韦昌辉在诛杨后大权在握威胁到了天王,使得韦昌辉被杀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旧部已经很难容下他。留下,必然处处为难他,而且自己还有性命之忧。卸甲归林也不现实,他是太平天国的右军主将,清军很多人都知道他,即便归隐山林躲的了一时也躲不了一世。思来想去,要么降清,要么自杀,可是自杀是最不值得的做法,想想自己为太平天国出生入死,到死都得不到追认,估计连死后荣誉都没有,这么个死法也未免太不值了。
武昌失守,实际上韦俊已经失去了立身之地,如今救援和州要面对杨辅清的挑衅,想过江避祸却又遭到陈玉成的重兵阻拦,兔子急了都还咬人呢,在内外交困,陷入绝境下,降清实乃韦俊不得已而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事实上,把人逼入绝境而不得不作出艰难抉择的在太平天国何止韦俊一人。天京事变后,天王洪秀全表面请翼王石达开回朝理政,可同时又安排他的两个庸碌无能的哥哥为安王、福王与翼王同理朝政,企图分石达开之权。翼王出走,实出无奈,与这两个庸才同理朝政,简直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而太平天国后期的肱骨大将忠王李秀成,同样长期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忠王这个王号还是在李秀成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勉强封授的。李秀成在天王长期的猜忌下仍矢志不渝忠于天国,1864年清军围攻天京,李秀成坚忍卓绝救援天京,把战马让给幼天王自己却被清军俘虏,要说投降,李秀成比韦俊更有理由投降,他的威信要比韦俊高的多,但他还是没有走上这一条路。
清廷不杀韦俊的理由
(无奈降清的韦俊,得到了清廷的优待)
实话实话,韦俊是忠于太平天国的,他的叛降就是被形势给逼的,然而,凡是降清的太平天国将领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像太平天国前期的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失败后被清廷俘虏,两人都誓死不降,但也遭到了凌迟处死的极刑。太平天国后期清军在攻打苏州府时,曾国藩还处死了杀害慕王谭绍光并开苏州城投降清朝的八个王。很难想象长期与清军为敌,击杀清兵清将无数的韦俊,在降清之后的结局会怎样。
令人意外的是,清廷竟然没有处死韦俊,而是任命他为参将,率军驻守池州,成为太平天国少有投降未死的降将。
韦俊是太平天国统治后期降清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地位很高,在太平天国将领体系里面,韦俊位居右军主将,他是最早一批参加金田起义的将领,在太平天国内部属于元老级的名将,韦俊虽未封王,但是以他的资历威望其实很早就可以封王,连秦日纲都能封燕王,韦俊为何封不得王?
韦俊是太平天国的右军主将,在天平天国的将领等级中级别是非常高的,韦俊也是向清朝投降的级别最高的太平天国将领,他投靠清政府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样一个长期与清军为敌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清廷自然也有不少声音希望借其投降杀之。但是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湘军、淮军统帅却持不同看法,认为韦俊杀不得。
韦俊主动来降,清廷求之不得,在以武力镇压暂时无法消灭太平天国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个韦俊求降,不正好可以以此大作文章。优待韦俊,正可以吸引其他更多的人前来投降,同时也能显示清朝统治者宽广博大的胸怀。把韦俊当成投降的正面例子,对他进行特别的优待,这对于瓦解太平天国内部显然是很有作用的,事实上,韦俊在得到清廷优待的同时,也确实有不少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秘密与清军联诺,据说,杀害慕王谭绍光的那八个王就是受了韦俊的影响而决意献苏州投降的。
韦俊的投降对太平天国来说就像“平地一声惊雷”,其所带来的打击和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清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也为了让韦俊给其他人做一个表率,他们选择优待韦俊,也不想随意杀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太平天国将领不和清政府作对转而归顺清廷,同时也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清政府最后没有对韦俊下杀手。
韦俊降清,身败名裂
(剧照:太平天国降清第一将韦俊)
韦俊降清,最震惊的莫过于天王洪秀全,因为他断然没有想到自己会把韦俊逼到这般地步。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拜上帝教在天国深入人心,太平天国立足南京占据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以来,像韦俊这样的高级将领投降清朝的还是第一人,难怪洪秀全在得知韦俊降清后会大发雷霆,对韦家恶语相加。
韦俊降清,虽然是逼不得已,但不降必死无疑,降或还有条生路。然而,他虽然一生忠于天国,但是降清却始终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更何况,清廷为了证明他降清的决心,还命他出兵池州,以韦俊之能力,果然是收复池州,攻陷宁国府,清廷对他的军事能力更加刮目相看了。然而,在名誉至上的太平天国,韦俊降清依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这样不公的待遇不仅仅出现在韦俊一人身上,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自己所书万言自白中就悲情的写到:“(天王)不念我等勤劳,反说我奸。我本铁胆忠心对主,因何信佞臣而言我奸!”若不是这种毫无理由的猜忌,韦俊又怎么会无奈降清?
韦俊降清,其负面影响是很大的,降清,得一时的荣华繁荣,但对于整个太平天国来说,韦俊的降清其负面影响之大,超过任何人。也因此,韦俊降清使得后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作为太平天国后期投降清朝的太平天国将领中的第一人,韦俊不能坚守底线,不管是私心还是公义,他的投降行为已经对太平天国的团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降清的结果,自然是身败名裂。
-----
网友解答:
-----
让我们试着了解下韦俊降清扑朔迷离的前因,我们或许就能了解曾国藩不杀并利用韦俊给太平天国致命一击的后果了。
让清军印象深刻的后起之秀
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一早就参加了太平天国。不过,在1851-1853年太平天国的转战中,韦俊并没有担任军事指挥。
直到太平天国西征,韦俊才开始以职同丞相的国宗之职,开始了领军作战。
可是,初领军的韦俊就表现出了强悍的军事才能。他在黄州击败清军,迫使湖广总督黄文容自杀;三克汉阳,两战武昌,战功卓著。尤其是在三克武昌,石达开由湖北回攻江西后,韦俊独当一面地在武昌作战。面对罗泽南、胡林翼、李续宾的围攻,他独守武昌18个月之久,并击毙了湘军早期台柱级人物罗泽南。
湘军创始人之一的罗泽南,就死于韦俊之手。
在当时清军的情报整理中,清军把韦俊视为西征军中第四号危险人物,仅次于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高于燕王秦日纲,也高于林启荣、曾天养等宿将。
言拒湘军招降,却险遭问罪
在韦俊坚守武昌期间,发生了“天京事变”。
湘军历来重视对对方失意人物的招降。石达开、李秀成等人,都收到过过湘军的offer。
此时,韦家不但处于政治上失势阶段,更可怕的是,由于韦昌辉在事变中杀人实在太多(东王府、翼王府都是被该仁兄血洗的),许多战友都对韦俊这个“北孽”心存芥蒂。
因此,胡林翼射书进武昌和汉阳,招降韦俊。
但是,韦俊都坚决拒绝了招降。清军形容他“死心坚守”、“顽固不降”。
可是,由于武昌外援断绝,补给困难,韦俊被迫放弃武昌。尽管如此,韦俊退出武昌时,依然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敌人水陆封锁,妥当撤退,保全主力。
可是,洪秀全却要治韦俊丢失武昌之罪,幸亏李秀成周旋,才免去治罪。
小鬼当道,湘军大挫
即使今天的历史书,也普遍认为韦俊撤离武昌与天京事变后韦俊的“投降主义”有关。可是,我认为并非如此,湘军水师控制江面,武昌确实外援断绝了,即使在天京事变前,石达开等人都无法解困,何况天京事变后,确实武昌补给非常困难了。
在韦俊撤离武昌后,依然坚决转战江西等地。在整个1857年的江西战场上,韦俊和坚守九江的林启容,算是表现最好的太平军将领了。
1858年,是太平天国小鬼当家的一年,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等人强势崛起,给湘军很大的打击,尤其是三河镇一战,重挫湘军,使得曾国藩一时难以组织起新的攻势。
三河镇,湘军受到重创,太平军有复苏迹象。
1858年9月,太平天国重新恢复了五军主将制,韦俊被任命为右军主将,与李秀成、陈玉成、李侍贤并列,俱受中军主将蒙得恩节制。
小鬼当道的太平天国,欣欣然有复苏之象。
洪秀全的“上帝之手”导致风云突变
每当太平天国有好迹象时,洪天王就要使出“上帝之手”了。
湘军想挖人,洪秀全也想挖人。湘军想挖太平军,洪秀全想挖跟随石达开出走的部队。
洪秀全为了拉拢杨辅清,居然开出了“中军主将”的offer!中军主将!以前杨秀清的位置!以前蒙得恩虽然无才,但好歹是天王近臣,大家可以在他主持下商量着来!现在,刚从石达开那边回来,威望还未树立的杨辅清,一下子成了李秀成、陈玉成、韦俊们的上司!
洪秀全和许多糟糕领导一样,总能在关键时刻有神来之笔,把自己的队伍越搞越不团结。
这一招可谓对太平天国的“一箭双雕”,此后,石达开失去了在福建、浙江转战的援助,决意入川,彻底远离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对太平军来说,则推倒了一个由韦俊降清开始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
和州火拼,走投无路
杨辅清和韦俊,天京事变两位主角的弟弟。对于灭门之恨,杨辅清可不是石达开,说原谅就原谅。两军驻地“恰好”相邻,互相攻杀起来。
韦俊无奈,毕竟,是他哥杀了人家哥(虽不是亲哥)全家,惹不起躲得起,准备移防,去找李秀成去。
韦俊最后的无奈降清,可以看做是杨韦事变的续集。
可是,却遭到了老战友、原下属陈玉成的阻拦。两军在和州打了起来。
此时的韦俊,真是走投无路了。显然,他在太平军中是混不下去了;归隐山林?开什么玩笑,不管是被太平军还是清军逮着,都是一死。走投无路之下,韦俊只得联系湘军水师杨载福,准备投降。
池州讨韦,湘军安心
可是,杨载福也好,曾国藩、胡林翼也好,都将信将疑。韦俊说要取芜湖作为见面礼,要与湘军配合。湘军只是答应出水师配合,呵呵,要是上当了,调头走人,不至于损失太大。
可是,韦俊的手下,就不愿意投降了,黄文金等人立刻配合杨辅清,开始“池州讨韦”,反攻韦俊。
韦俊不愿降,又能怎么办呢?
韦俊无奈,只得直接投降(投奔)湘军。
安庆之战,给老东家的致命一击
安庆之战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就不必多说了,直接把太平天国由复苏之势达成了将亡之势。
枞阳,是安庆外围的屏障,自然也是必争之地。熟悉地形的韦俊引导清军挖开枞阳附近的堤坝,引水入后湖,使得清军得意充分发挥水师优势,水陆并进,拿下枞阳。
随后,陈玉成从桐城南下来解围,十几万大军在桂车河与李续宜激战,眼看就要取胜,韦俊又引兵直攻练潭,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陈玉成直接解安庆之围的计划失败!
可以说,没有韦俊,湘军打安庆恐怕要困难得多!
更阴差阳错的是,陈玉成几乎是间接死在了韦俊手上!
陈玉成死去,太平天国江山去了一半。
韦俊投降后的第一功,就是击败捻军苗沛霖,逼迫苗投降。而陈玉成最后,就是被苗出卖而被俘!
现在,我们就很清晰不杀韦俊的原因了:
1、湘军一直想通过招降太平军高级将领来瓦解太平军。与崛起时已经接近收尾阶段的淮军不同,湘军长期遭受着强盛时期太平军的压力,因此,一直在尝试招降太平军高级将领来瓦解太平军。而韦俊,是第一位投降的高级将领,湘军自然要把这个招牌立起来!
果然,不久,“池州讨韦”的急先锋古隆贤就献城投降!
2、韦俊不错的军事能力:在湘军招降的军事将领中,韦俊、程学启等人在后来都有非常大的贡献,作战比老湘军还卖力。
3、雪中送炭:时机很重要!当时,湘军尚在恢复元气中,而太平军则攻略江浙气势正盛,此时,韦俊这种级别将领的投降,可谓雪中送炭。
4、韦俊了解太平军内情:过去,湘军对于太平军的了解主要来自间谍的情报搜集和作战的实际体会。但此时太平军更新了一批新的将领,他们风格与过去石达开、韦昌辉时代自然有不同,韦俊作为太平军高级将领,对太平军的战法,太平天国的形势,甚至长期协同作战的盟友捻军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得到韦俊之后,攻安庆也好,剿苗沛霖也好,均事半功倍!
5、没有复叛之忧。与石达开、李秀成等在太平军中具有较高威望的人不同,此时的韦俊,在太平军中已经身败名裂,他不可能再复叛,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湘军走到底!
在我看来,韦俊的投降是无奈的,清军不杀降是明智的,唯一可悲的是洪秀全。
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形势复苏,靠的是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等人的团结作战,无论是三河镇、浦口、江北江南大营作战,各军都积极配合,团结一致。
可是,韦俊事件后,太平军却纷纷如军阀一般各自为战。连湘军都感觉奇怪,在李秀成被俘后,他们曾问李秀成:安庆之战时,你们那么多部队,怎么就只有杨辅清去救呢?
正因为最高领导的想当然,处事不公,才使得最后的太平军,不想叛的叛了,该救的不救,各自经营着自己的事情,一盘散沙!
-----
网友解答:
-----
韦俊是太平天国后护又副军师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韦昌辉不仅在太平天国诸王中地位居第四(如果从定都天京算起则仅次于东王杨秀清居第二),而且其所居金田村是太平天国起兵后第一个大本营,他的家不仅是金田起义指挥部所在地,屋后的鹅塘边还是打造兵器的地方,建国后的田野调查在鹅塘里找到很多铁渣和瓷碗,可以想见当年规模。韦昌辉举家参加太平天国,起兵之初一度被清方认为是“长毛贼首”,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地位、作用十分重要。韦氏涌现出许多出名战将,1856年天京事变前仅在战场上战死者就有多人。
在这其中韦俊地位突出,不仅血缘和韦昌辉最近,且带兵多(韦昌辉在一破江南大营前一直留在天京未出,手下只有约3000人的卫队,韦氏主力几乎都由韦俊统率在湖北境内)、战功卓著(两次攻破武汉三镇,杀死过清朝湖广总督吴文镕,让负责收复武昌的湘军大将罗泽南一筹莫展,呕血而死)、地位高(韦昌辉未死前他是国宗提督军务,从留下的文书可知地位与燕王秦日纲平行,高于其他国宗,同样保存至今的文书显示,同为国宗且都守过武昌的石凤魁,文书只能和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平行,而丞相比燕王低两级),洪秀全虽在天京事变后杀死韦昌辉在京全家,但仍然保留了韦俊的职权,并在1858年重建五主将体系时,把韦俊封为右军主将、定天义。1858年时封爵未滥,义爵是太平天国最高爵位(仅有的三个王爵中石达开远征不回,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在朝臣压力下改封信天安,勇天福),而右军主将则是韦昌辉封王前的职位,这种煞费苦心的安排不仅表明洪秀全欣赏、重视韦俊的能力,而且也表明他为了拉拢韦俊,甚至可以做出某些对韦氏家族既往不咎的姿态。
而清朝方面也在总结经验教训。从扫北军全军覆没但“长毛老贼”投降者寥寥,和西征及天京周围战场招降纳叛收效甚微,太平军核心力量“固结不散”中,他们开始认识到,僧格林沁式一味斩尽杀绝的做法不利于瓦解这只号称百万之众的劲敌,因此不断尝试各种变通手段,如“刺字的不杀”(太平军为防止逃兵在人脸上刺“包打江山”、“太平天国”、“自愿投降”等字,以前被清军抓获或投降都杀掉,后来清军认识到只有屡屡逃跑的“长毛”才会被刺字,有刺字反倒证明倾向清朝,因此对刺字者一概不杀)、“有职衔者投降不杀”(以往有较高职衔的一概处死)等,而在湘军中,曾国藩在征得皇帝同意后,开始改变“凡广西人一概不免”的僵化政策,提出只要投降不论是哪里人都不杀。
扫北军主将定胡侯李开芳被俘后曾经指出,清军“凡广西人一概杀戮”,导致广西人宁死不投降,给清军造成极大麻烦,提出“广西人不一概杀戮”的意见;1864年天京城攻破后,被俘的忠王李秀成也在供词中建议曾国藩“不专杀广西人”,以免给善后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代价,可见“专杀广西人”政策的顽固性、严重性,以及这一政策对瓦解太平军策略的妨碍。在这种情况下,头脑清醒的曾国藩不仅提出“不论是否广西人投降一概不杀”,而且煞费苦心地捧出韦俊这个典型——他韦十二不仅是广西人,还是“首逆韦昌辉之弟”,他投降都不杀,你们担心什么?
韦俊投降前处境窘迫:洪秀全为了把杨秀清的挂名弟弟、拥有十万人马的七国宗杨辅清从石达开处拉过来,封杨木天义兼中军主将(中军主将是杨秀清封王前官职,可见洪对杨辅清的套路和对韦俊一样),并将之安置在皖南宁国一带。杨和韦有血海深仇,地盘又毗邻,不断寻仇,而原先与韦俊友善的陈玉成却离奇与之翻脸,封锁长江不让其北上避难(避开杨辅清,去和关系友好的李秀成做邻居),韦俊实际上已四面楚歌,进退维谷。在曾国藩等人看来,韦部还控制着皖南池州等多座重要据点,拥兵数万,如果趁机拉过来,就能切断太平天国最重要基地——安徽南北联系,进而孤立天京。如果动作稍慢,等洪秀全醒悟过来加以调整,就会贻误时机。
正因上述两个关键原因,曾国藩才会迫不及待地收降韦俊,并信守了“不杀”的承诺,但由于此时太平天国未到山穷水尽,韦俊又是反面典型韦昌辉的弟弟,因此“广西人投降也不杀”的“榜样效应”打了折扣,以至于到8年后的天京城破曾国藩还要借李秀成之口向皇帝汇报这个问题(在报告处死李秀成时称李秀成“不专杀广西人”的建议“颇有可采处”),而借收降韦俊打破太平天国皖江防御体系的企图,也因韦俊部将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的“反倒戈”和重夺池州,无法得到实现。尽管如此,降清后的韦俊还是在此后安庆之战中偷袭陈玉成重镇枞阳,为湘军围歼陈玉成集团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不过曾国藩对韦俊的“宽大”也不过到此为止,他虽然屡屡立功但职位始终无法升迁,最终在枞阳之役后不久被暗示“主动”退休,退休时年不满40,官职只是个游击,而当初追随他一起投降的散卒都已有人升到记名总兵了。按照李秀成的说法,韦俊得到的宽大,无非是“回家之乐”——他恐怕都不知道韦俊连“回家之乐”也因为广西乡亲不谅解只实现了一半,他和侄子韦以成两支韦姓,最终只能在离乡万里的安徽芜湖乡下安家落户。
-----
网友解答:
-----
韦志俊,又名韦俊,乳名韦十二。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氏 。客家人。他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聚众两万人在桂平紫荆山麓的金田村扯旗造反,这其中就有毁家纾难的本地富户韦昌辉、韦志俊及所有韦氏家族成员。次年,太平军克永安(今蒙山)。建号太平天国,洪称天王。12月,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彼时韦俊在哥哥韦昌辉帐下为小将。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改称天京),骁勇善战的韦志俊(以下称韦俊)积功被封为国宗。
当年六月,国宗韦俊奉命与石祥祯(石达开族兄)等率军增援西征军。因久攻武昌而不克,九月,被迫撤围北上,攻取九江。旋即挥师西进湖北,袭占武穴、黄梅等地。十二月,回师天京,随即跟随赖汉英、石镇仑 ,参加了为解扬州之围而发动的三汊河之役,救出了被清军围困在扬州城里的曾立昌、陈仕保部万余将士,事后,韦俊等均被天王授予“平胡加一等”勋位。
次年,韦俊又被攫升为提督军务之职。
1854年2月,石祥祯、韦俊等率军一举攻破汉阳、汉口。6月,再攻占武昌。8月,奉命回天京,随燕王秦日纲进攻兔儿矶,被清军挫败,失利。11月,韦俊奉命与石镇仑一起率军救援田家镇,被湘军击败。韦俊、石镇仑引溃军会合秦日纲部一起退守安徽宿松、太湖。
1855年春,湖口、九江战役结束后,太平军乘势发起反攻,复夺武昌,留韦俊镇守。11月,统兵进至蒲圻,遇湘军阻击,旋又回师退守武昌。
1856年4月,韦俊率部与攻城湘军恶战,击伤其悍将罗泽南,不久罗伤重毙命。1856年9月,因洪杨内讧,暴发了震惊天国的天京事变。9月1日深夜,北王韦昌辉奉天王令率数千心腹将士秘密潜回天京,围杀东王杨秀清及眷属、部下数百人。随后,穷凶极恶的韦昌辉又诱杀东府将士数千人。翼王石达开回京后对韦滥杀无辜表示不满,谴责了他几句,韦恼羞成怒,欲下毒手,翼王缒城逃出,韦竟屠其家属30余口。韦昌辉杀红了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军围攻天王府,企图加害天王,自己取而代之,幸被守兵击退。
面对天国上下群情激奋,天王下诏讨伐韦逆,激战一番后,于11月中旬“和朝同心” 将韦昌辉及其心腹死党诛杀殆尽。韦昌辉先后残杀了两万余身经百战的天国(东府)将士,给太平天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损害,被处决后天王削去了他的封爵。
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因他统兵在外征战,未参与此事,因此天王和满朝文武宽宥了他,没有被牵扯进“韦昌辉谋逆案” 。虽然他没有被株连并削夺军权,但其兄长被诛,或许还受到天王猜忌、防范,其内心之忐忑、煎熬不难想象。
当年12月,湘军突袭武昌,韦俊大意,猝不及防,被迫退出武昌,往东溃至广济、黄梅一带。1857年春,辗转进入江西,进援吉安、庐州等地,遇湘军凶猛阻截,再次受挫,遂退往安徽霍山依附英王陈玉成。当年,韦俊被天王封为定天福(官名)。1858年,攫升为右军主将。 同年春,奉命率军攻入河南,围攻固始,却久攻不克。随后又退回湖北北部,相继攻占麻城、黄安,不久又被湘军击败,溃回安徽霍山。
1859年春,随陈玉成转战苏北,先后袭夺天长、盱眙。8月,自滁州撤围,退往和州,随后与陈玉成发生矛盾,屡起冲突,率部移驻池州。
10月,韦俊突然率所部数万将士投降了湘军,被曾国藩任为参将。不久,池州被太平军攻克。
韦俊投降湘军后,曾国藩、曾国荃对他并不信任,甚至有所疑忌、提防,但他麾下有数万能征善战的军队,很有利用价值,所以并没有将他杀掉(李鸿章、曾国荃都曾杀降)。一旦遇到难打的恶战,韦俊的部队一定是被用为前锋,与昔日的战友对面厮杀,还被唾骂“反水”、“叛徒” ,但他已无退路,只能狠下心督促部下与太平军拼命鏖战,以取悦、谄媚曾氏兄弟,邀功请赏,获取信任。
史载,1860年5月,韦俊引清军攻陷由太平军据守的广阳、仙源,随后一举攻破枞阳镇。次年9月,复夺池州府。
1862年7月,韦俊率部配合湘军攻陷了宁国府(今安徽宣城),清廷将其升为副将,加总兵衔 。史料对韦俊的历史记载到此戛然而止,其最后结局不详。
据说,曾国藩平定天平天国后,位高权重,权势煊赫,为避免朝廷猜忌其拥兵自重,他自剪羽翼,主动裁军。或许担忧部下抵制裁军,曾国藩竟然想出一毒招:向不是其嫡系的太平军降将韦俊下手,以抗拒裁军为由将其处决,以杀鸡儆猴,震慑诸将,遂顺利实施了其谋划已久的裁汰湘军计划......此乃野史传闻,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插图源自网络】
------------------
推荐阅读:
如果佩恩入侵木叶,村子只有扉间,自来也,纲手,卡卡西,这四人能否灭了佩恩?
被马布里称为“比詹姆斯强太多,不是一个档次”的锡安-威廉姆斯到底是什么水平?
上一篇:历史中哪些人物总被世人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