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如果李云龙和楚云飞在大孤镇开战,楚云飞一定会输吗?
《亮剑》里,如果李云龙和楚云飞在大孤镇开战,楚云飞一定会输吗?
-----
网友解答:
-----
想想李家镇兵变,李云龙以一千余人的独立团几乎兵不血刃就解决了小两千人马的一营!在大孤镇,李已将楚云飞的一营炮营包围;加之总兵力已七千之众;再有丁孔二团相助,如动手,楚必败!万般无奈之下,楚云飞不得不认输。
这也说明此人识时务,拿得起,放得下,确实是个将才![赞][赞]
-----
网友解答:
-----
他楚云飞能把自己的部队集合起来啊就不错了,还敢打咱独立团?
是你楚云飞不怕搞摩擦,把炮营和一营调到了大孤镇,这就好比一把刀架在咱李团长的脖子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云龙以牙还牙以师部的直接命令调了三个营的兵力前往大孤镇将楚云飞的宝贝炮营和一营围得水泄不通。
“中国军人能在中国的土地上任何一个地方驻军”,所以咱李团长把三个营摆在了楚云飞一营和炮营的旁边,虽然楚云飞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但考虑到当时抗日战争并未结束,双方都以大局为重,并没有发生摩擦。
但如果楚云飞按捺不住,向李云龙开了第一枪,那就如咱李团长所说的,楚云飞的宝贝炮营和一营迟早连人带炮都得姓李,有人说李云龙不一定打得过楚云飞,没错,楚云飞358团是一个加强团,人数有5000多人,但咱独立团也不是吃醋的,说出来吓你们一跳,整整八个营!
而且当时楚云飞的炮营被围得水泄不通,近距离作战炮营根本捞不到好处,所以单凭一个一营,向战胜李云龙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当时楚云飞团部链接大孤镇的电话线已经全部被切断,大孤镇驻军的补给也被切断,不吃饭你拿什么和李云龙打。
在谢宝庆抢了楚云飞物资后,楚云飞准备集合部队围剿谢宝庆时,李团长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楚云飞能把自己的部队集合起来就不错了,他拿什么打谢宝庆。而且当时李云龙的部队人数已达一万多人,且刚刚打完平安县城,而且还有孔捷和丁伟铁三角的配合,楚云飞根本毫无胜算。
所以楚云飞也只有忍气吞声的去独立团求李云龙的部队开一个口子,他的部队再不撤防就要饿死啦。
-----
网友解答:
-----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楚云飞的358团一定会输,并且会以损失惨重的代价而收场。在李云龙集结主力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楚云飞就早早的布局战略节点—大孤镇。这个地方可以直接将李云龙的独立团一分为二,并且进可攻,退可守。由此可见楚云飞是个战略高手,眼界也看的比较远,直接为抗战结束以后的事情做准备工作。但是咱们的李团长也不是等闲之辈,直接调集三个主力营包围大孤镇。
在拿下平安县城之后,李云龙也将部队进行整编,划分为八个营,全团总兵力为7000人。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团的一个营至少有700人,真正的加强营了。此时的李云龙可谓是兵强马壮,并且全团官兵士气也真是高昂的时候,战斗力直线上升。李团长拿三个营包围楚云飞驻扎在大孤镇的部队,也就是至少2100人的兵力。反观楚云飞派遣到大孤镇为其手底下最为精锐的一营和炮兵营,估计只有半个炮兵营,加起来人数不会少于2000人。双方部队的实力大致相当,相差的不是很大。
如果真的打起来,敌我双方距离太近了,楚云的炮兵营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火力输出。面对独立团三个营的围攻,楚云飞的部队只能采取节节抵抗的方式,但很难坚持太长的时间。当大孤镇战事一起,楚云飞势必携358团分为南北双向大举进攻独立团的根据地。李云龙在大力扩充部队的时候,楚云飞也没有闲着,358团的兵力同样得到了增加,至少6000人的规模。
如果按照李云龙一个团去与楚云飞的部队抗衡,伤亡肯定也不会小。但别忘记晋西北铁三角的孔捷和丁伟,楚云飞一旦来攻,他们也会倾尽主力部队东西夹击楚云飞的358团。楚云飞就需要面对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团围攻,并且孔捷和丁伟都是善战的军事主官。楚云飞也只能下令撤退的命令,损失掉至少两个步兵营,一个步兵营。在日本还未投降之前,楚云飞作为职业军人,也不会随意发动对独立团的进攻。那样笑的最开心的人,只会是驻扎在周围的日本军队。
-----
网友解答:
-----
问这个问题没脑子,楚云飞布局大孤镇,李云龙只要敢打,那怕血洗三五八团,战略上都输了,别看楚云飞有君子之风,对李云龙也相当敬重,可是立场问题上,一直是步步紧逼的,要不然李云龙吃饱了撑的穿着炸药背心去吃他的请?!他布局大孤镇就是为战后两党争端抢先手,趁虚而入大孤镇,李云龙不动他,这地方是隔绝晋西北铁三角部队的要点,要动他,则要承担搞摩擦先动手的罪名,一开始李云龙一直派人加强观察,却始终不动手,也就是为这事在头大。
还有即使单纯军事观点,楚云飞这支晋绥军,也不是普通晋绥军,按设定,楚云飞的部队装备训练都不差,差的是一点战斗意志,这也只是相对八路军来说差一点,以楚云飞的人设来看,他带的部队也不会完全没有信仰和追求,后来在淮海战役,楚云飞所部与李云龙相遇,是什么结果?将遇良才然后两败俱伤啊!在那时李云龙所部的装备可是有了很大提高,起码已经不是缺衣少食人多枪少的三枪土八路了,而楚云飞的部队是换装全美式装备,而楚云飞部队原本就粮弹富足,所以提高也是有,却不会像李云龙的部队那么跨度大,应该说到解放战争,两部装备差距是被李云龙追平一大截的,那么抗日时期,在大孤镇开战,只能说李云龙的部队赢面大,不能说楚云飞包输。别被李云龙楚云飞两人惺惺相惜的私交给骗了,如果楚云飞所部很容易吃下,他那些装备李云龙早就眼热不已了,你以为李云龙会放过他?
所谓惺惺相惜,就是因为麻杆打狼两头怕,对楚云飞,还远没到可以不计代价,与其决战的时候,在大孤镇就动手,单纯军事战术考虑,牺牲也不会小,说大不利于团结抗日,说小对他李云龙不合算。要知道后来楚云飞跟李云龙打的几乎同归于尽,这时候在战略大局上面,已经是我军占优,楚云飞那边要垮已经是一种共识,李云龙送进医院了,部队牺牲也不会小,只不过大局面上是胜利一方,后面是几百万人民推着小车来支持,前方是土地革命号召下无数敌军将士转换立场,可以就地整补,可以及时给部队止血输血,在大孤镇,可没这些方便。
-----
网友解答:
-----
楚云飞有一定胜算,但《亮剑》不让。
《亮剑》有几大名场面,其中之一就是“大孤镇对峙”, 之所以这一段剧情有意思,根本原因就在于七个字“不战而屈人之兵”。
楚云飞想在李云龙独立团防区内扎一颗钉子,派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驻扎在大孤镇,这让李云龙非常难受。
为了挤走楚云飞的部队,李云龙先礼后兵,协调失败后用三个营将楚云飞的部队牢牢包围在大孤镇动弹不得,而且切断了大孤镇驻军和楚云飞部队的所有联系。
打又不能打,撤又撤不出来,楚云飞不得不向李云龙低头,亲自登门请求他解除包围,这件事才算翻篇。
问题来了,楚云飞之所以被迫撤军,肯定是因为自己处于劣势,如果楚云飞选择和李云龙对刚,他一定会输吗?
还真不一定。
一、很难打起来
李云龙和楚云飞在大孤镇的对峙发生在抗日战争后期,此时晋绥军放在搞摩擦上的精力远大于抗日,大孤镇不过是晋绥军挑起的众多摩擦中的普通一次。
不过,晋绥军秉承阎老西的原则,一般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没办法,晋绥军本钱小,精打细算过日子,如果有便宜占,他们肯定上,如果占不到便宜还很有可能赔本,别说楚云飞,阎老西也不会同意他和李云龙对刚。
再看李云龙这边,只要楚云飞不先打第一枪,李云龙肯定也会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不打第一枪。
因此,不论是从大孤镇的形势考虑还是从晋绥军和八路军的统一战线考虑,楚云飞和李云龙都很难打起来。
打不起来有利于谁?肯定是有利于李云龙,因为楚云飞有两个营被包围了,如果不打仗,这两营人马最后得饿死在大孤镇。
所以,楚云飞最后向李云龙低头认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仗打不起来。
二、《亮剑》有点儿扯
按照《亮剑》剧情设计,楚云飞这个358团是个加强团,拥有五千人马,一个营就超过一千多人,再加上一个炮营的几百人,楚云飞驻扎在大孤镇的全体人马应该在两千左右,其中包括至少十几门山炮。
同样,按照《亮剑》剧情所述,李云龙独立团在大孤镇对峙发生时有八个营七千人,平均下来一个营也上千人,包围大孤镇的三个营应该接近三千人,至少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
正常情况下,楚云飞的两千人马不可能都住在一个院子里,一个院子住一个排还差不多,那么两千人马就需要几十个院子,那是相当大的一片区域,而且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哨兵。
关键是,楚云飞派这两个营是为了割裂李云龙各部的联系不是去旅游,这两个营肯定会构筑工事和防御阵地,不可能两个营全都躺在一个大院里睡大觉。
《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三千人神不知鬼不觉一夜之间住到楚云飞两千人的隔壁,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混战或遭遇战中,双方的小部队住到同一个村甚至隔壁都是发生过的事情。但在非战斗状态下,三千人马把两千人马全部静悄悄包围住,甚至住到对方隔壁,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大孤镇对峙,只能是李云龙用三千人马包围住整个镇子,楚云飞的两个营占据镇子里几十座大院子构筑工事,双方形成剑拔弩张的状态。
三、楚云飞有胜算
如果按照电视剧《亮剑》那个拍法,一旦双方打起来,楚云飞部将毫无胜算,两千人马都被编剧和导演安排在一个院子里,李云龙的三千人马就在院子隔壁,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不用开枪,李云龙的三千人端着枪挺着刺刀直接杀进院子就可以让对方缴械投降了,院子里的十几门炮估计都架不起来。
但是,上文说了,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亮剑》那种奇葩情况,如果楚云飞不让步,李云龙想啃下大孤镇是非常难的,楚云飞也是有胜算的。
首先,晋绥军是一个非常喜欢并擅长守城的部队,不论是军阀混战时的涿州还是解放战争时的临汾和太原,晋绥军虽然每次守城的结果都失败,但他们每次守城都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麻烦。
晋绥军之所以这么擅守,除了打法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阎老西自己有兵工厂),可以构成相当强的火力网,给进攻方造成巨大杀伤。
其次,楚云飞在大孤镇外围还有三千人马,同样是装备精良的部队,如果李云龙围困大孤镇的三千部队在攻城时陷入困境,楚云飞的援兵和镇内的部队里应外合,李云龙这三千人将会非常危险。
当然,李云龙除了包围大孤镇的三千部队之外还有四千人,他们还可以对楚云飞进行一个反包围,最终形成三个连环包围圈的情况。
楚云飞大孤镇守军在最里面,李云龙三个营在城外,再往外是楚云飞的三千援兵,最外面是李云龙的四千人。
虽然李云龙独立团外围还有丁伟和孔捷的部队,毕竟是晋西北铁三角嘛,但丁伟和孔捷驻地周围同样也有中央军和晋绥军的部队,也会形成对峙和牵制,所以大孤镇最终的局面还得李云龙和楚云飞对刚。
这个时候,楚云飞的炮营有可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亮剑》编剧和导演让楚云飞的炮营十几门炮挤在一个院子里使不上劲,这就属于严重不懂军事,楚云飞是职业军人,当然会提前布置炮兵阵地。
如果李云龙和楚云飞真在大孤镇外围打起来,镇内的楚云飞炮营十几门山炮有可能成为扭转战场局势的胜负手,一旦楚云飞抢先击败李云龙在大孤镇外围布置的那三个营,楚云飞加强团五千人合兵一处,李云龙将会啃不动大孤镇这个硬骨头。
所以,如果楚云飞真和李云龙正面对刚,他凭借过硬的装备和有利的态势还是有相当胜算的,真不一定输。
四、李云龙的打法
可能有网友会质疑,李云龙那么能打,七千人打楚云飞的五千人还不是小意思。
原则上来讲,如果让楚云飞拉出部队和李云龙打运动战和野战,其胜算那是相当小,我军历史上最擅长的就是在运动中调动敌人并歼灭敌人,在运动中寻找以多打少以强打弱的机会,这是我军的传家宝。
反观大孤镇,楚云飞提前布置了一个营的步兵和一个炮兵营,两千人马加十几门山炮守一个镇子,这是相当硬的一个钉子。
正常情况下,在抗战时期,李云龙是不会选择进攻大孤镇的,这既不符合我军运动战的传统,也不符合李云龙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不打的习惯。
所以,李云龙有且只有和丁伟、孔捷合作用长期围困的方法逼楚云飞撤军这一种打法可选。
同样,楚云飞选择撤,不是因为他真的毫无胜算,而是在双方都不会开第一枪的情况下,他的部队在那里白白挨饿,不划算。
这就是《亮剑》大孤镇的真相,电视剧显然拍得太夸张了一些,为了塑造李云龙的形象,把楚云飞的358团给拍成横店群演水平了。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可以打一个比方:
A用手枪指着B的头,命令他跪下。B不跪,反而掏出手枪也指着A的头,让他滚开。
如果A和B都不开枪,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A走开,看起来是B赢了。
可如果A和B同时开枪呢?最后的结果也许是A赢了,也许是B赢了,真不好说。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跨考计算机专业上岸主攻大数据方向该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