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
网友解答:
-----
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不问出处。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在十七岁的时候,由于一场罕见的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人。
由于战乱频发,战争所导致的旱灾、饥荒、瘟疫等又接踵而至,朱元璋的老家濠州早已是千疮百孔,百姓流散,加上朱元璋的赤贫身份,两个才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就负担不起三个人的丧葬事务,甚至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备不了。
本来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最先去找的是地主刘德,说是说找,其实和求差不多。对于讲究入土为安的国人来说,不论怎么样,死后一口棺材、一块坟地是最基本的需求,朱家兄弟早已打定了决心:即使用尽储蓄,即使明天即将饿死,即使跪下来求人,也要把父母和哥哥体体面面地葬好。
可刘德虽是朱家的地主,却对于朱家这个多年的佃农家庭毫无怜悯之心,把朱元璋和朱兴盛这对可怜的兄弟给赶了出来。不过好人还是有的,刘德的一位远房亲戚刘继祖出手了,这刘继祖也是乡里的大户,他知道朱元璋兄弟的情况后,派了儿子刘英去把他们接了回家,不但给他们一顿饱饭,还特意把村东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朱元璋,作为葬父母的坟地。
两人千恩万谢,拿了几件破衣裳和家里仅有的芦席,将父母、长兄粗略地包了一下,就埋葬在了刘德给予他们的那块土地里,然后两兄弟也准备像先祖一样,分头去逃难,临行前两兄弟抱头痛哭,见者无不动容。后来朱元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是:“兄为我伤,我为兄哭,皇天白日,泣断心肠”。
后来朱兴盛去逃荒,而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家隔壁的汪大娘用自己的全副身家置办了礼品,将朱元璋送入了村头皇觉寺,做了一个扫地打水的小和尚。五十天后,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开始了他三年流浪乞讨的生涯,而后投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传奇的发迹之路至此展开了。
至于那两位:给予朱元璋坟地的刘继祖和帮助朱元璋入皇觉寺的汪大娘。在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已经二十七岁,是红巾军的镇抚大将,这年年底,朱元璋意外地在濠州城内见到了前来投奔的刘大和曹秀。刘大就是刘继祖的次子,而曹秀就是汪大娘的儿子。
朱元璋见到两人,往日思绪涌上心头,连问刘继祖和汪大娘的情况,才得知刘继祖已经在当年年初就去世了,而汪大娘也在送入朱元璋去皇觉寺不久后去世。朱元璋听后是“惨怛动容”,将追赐为义惠侯,此爵位与大明相始终,永不废除。
而刘大和曹秀也被朱元璋带在身边做了贴身侍卫,至正二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故乡被吴军攻克,这一天正是朱元璋父亲忌日刚过三天,刚好是长兄朱兴隆的忌日,距离母亲病逝的忌日还有十三天。四月,朱元璋协同刘大和曹秀一起,回濠州祭奠家人。
在衣锦还乡后,朱元璋赏赐了乡里每家每户各二十两银子,然后就去了村东的那块埋葬了他父母和长兄的坟地上祭奠。由于手下的劝谏,本来想把父母的遗骸起出来,重新埋葬的朱元璋,只好下令扩大墓穴的规模,宣布让刘大和曹秀为守陵官,全权负责守护陵墓的事宜,并把陵墓周围二十户设为守陵户,视人口赐予土地不等,免除十年赋税。
至于那个把朱元璋兄弟赶出来的地主刘德,朱元璋在那二十户人家中看到了他,但朱元璋对他并没有报复之心,反而是给予了他三十顷土地,前事再也不提。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是历史上罕见的布衣天子,比汉高祖刘邦出身更低微,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赤贫之家,以致于父母兄长相继饿死之后竟然没有地方安葬,真可谓惨不忍睹!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都是老实巴交的佃户,靠租种地主刘德的田地勉强糊口。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一带旱灾,蝗灾纷至沓来,紧接着饥荒和瘟疫开始四处蔓延。位于濠州钟离的朱元璋一家遭此大难,一个月内父母和大哥相继饿死,家中只剩下17岁的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人死之后讲究入土为安,可朱氏兄弟根本没有能力备办一口像样的棺材,更不要说置办坟地了。朱家父子一直在地主刘德家做工,朱元璋打小就替刘家放牛,两兄弟一合计,只能请刘德看在往日情分上,求他施舍一块坟地。但刘德丝毫不顾往日情份,直接拒绝了朱氏兄弟的请求,表示朱家父子在刘家做工不假,但他没有拖欠一分工钱,已经算得上仁至义尽,还想要地方安葬死人,门都没有,便把朱氏兄弟赶出了家门。朱氏兄弟一边哭,一边走,想到父母在土地里劳作了一辈子,死后竟无葬身之地,朱元璋内心腾起了复仇之火,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地主不干农活却衣食无忧,自己一家人辛苦劳作却被活活饿死。回到家中,父母大哥已经冰冷僵硬的尸体深深的刺痛了这个放牛娃出身的少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家人曝尸荒野,棺材横竖是买不起了,两兄弟找来家中的破衣烂裳,用草席将尸体裹好,用门板抬出家门,想找一块地方草草安葬。可天下之大,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家的。幸好同乡中还有善心之人,刘德的远房亲戚刘继祖见他俩实在可怜,把自己的一小块土地给了他们,朱氏兄弟这才草草将家人安葬,随后离开家乡,各自逃命。朱元璋跑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在发小汤和的邀请下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朱元璋从一个小兵成长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吴王,随后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登上了开国皇帝的宝座。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衣锦还乡的朱元璋想起当年给他土地安葬家人的恩人刘继祖,于是派人前去寻访,可惜刘继祖已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病故,只请来了他的儿子刘秀。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世袭罔替,与明朝相始终,也就是说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沿袭这一爵位。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万历野获编》
刘继祖死了,可地主刘德却健在,朱元璋对他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意思是说,你当时那样做也在情理之中,我不会追究的。当年我贫贱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我能当上皇帝,贵为天子呢?朱元璋不仅原谅了刘德当年的薄情,而且还下令赏赐给他田30倾,并免除10年赋役。当然,这些赏赐与义惠侯的爵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估计当时刘德的肠子都要悔青了,可千金难买后悔药,要怪只能怪自己没有那颗行善积德之心吧!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概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出身的贫民,能够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绝对是任何人也意想不到的。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最痛恨贪官,虽然有人说朱元璋好杀戮,但是他杀的都是贪官,不法之徒,只是后来的人为了摸黑老朱,故意把他写的那么残忍。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他是个好皇帝,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少年时的贫苦生活,他知道农民最苦,贪官可恶。
朱元璋小时候的痛苦回忆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一个贫苦家的农民家庭,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朱元璋是朱五四的第四个孩子,连上叔伯家的孩子,排行老八,所以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是不是觉得老朱家的人名字好奇怪,其实不用奇怪,都一样,因为元朝规定,对于没有功名的汉人农民,是不让随便起名字的,都是按出生顺序起名字,目的就是为了显示地位低下。
朱重八的童年一直就有一个问题困扰自己,那就是为什么每天都吃不饱呢,为什么地主刘德家不用干活却有肉吃,而自己一家人都干活却吃不上饭。所以朱重八小时候的梦想就和电视剧上演的一样,那就是吃饱饭。
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元璋的亲人去世无处安葬
朱元璋的童年虽然过的不好,可是有伙伴一起玩,有家人在一起,还说的过去。但是后来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怎么死的,肯定是吃不饱又没钱治病啊!这时候的朱元璋也没办法,家人死了只能找个地方安葬啊!
可是家里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朱元璋和二哥只能去求地主刘德,不管怎么说,父亲也是给他打了一辈子的工,可能刘德会发发善心帮助自己。但是刘德断然拒绝了他,还对其冷言冷语。
正当朱元璋一筹莫展的时候,最后同村的另一位富户刘继祖得知了这件事,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朱元璋的要求,将家里的一块地让给朱元璋,让他安葬自己的亲人,并且刘继祖还安慰朱元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刘继祖的态度让朱元璋十分感动,之后不管朱元璋身处何处,他都从未忘记刘继祖的恩情。
知恩图报——朱元璋
后来在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之时,刘继祖夫妇就因病去世。刘继祖的儿子刘秀生活也处于困难之中,于是就投奔了朱元璋的大军。朱元璋为了报答刘继祖当年的恩情,不让刘秀参加打仗,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卫。因为刘继祖字大秀,朱元璋给刘秀改名刘英。朱元璋对待刘英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朱元璋称帝后,更是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当初刘继祖赠与的地方也成了后来朱明王朝皇陵的一部分,且朱元璋下旨以后每一代的皇帝都要善待刘氏家族。而刘氏家族也成为了凤阳的名门望族,和大明王朝一样荣辱与共。
另外,虽然地主刘德对朱元璋不好,但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却没有和他一般见识,而是赐给刘德了很多土地,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肯定也是显示自己的大度仁义,毕竟当时谁也不知道一个放牛娃能成为皇帝,再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再怎么爱民,也是代表的地主阶级,笼络地主阶级也是有利于自己的江山稳定的,所以朱元璋才会这样不计前嫌,赏赐刘德。
总评:刘继祖当年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给自己家族带来了三百年的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做人还是多多行善的好,有可能你无意间帮助的少年,说不定多年以后也会帮助你。而朱重八也是好样的,知恩图报,传为佳话。
-----
网友解答:
-----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朱元璋是个历史传奇,真正的草根出身,最后却当上了皇帝,让人感叹佩服不已。
早年的朱元璋,家境极其贫寒,加上在那个农耕社会,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朱家没田没钱,靠给地主家种地过日子。
不过,日子虽苦,但是快乐是自己找来了,穷人也有穷人的快乐。就这样,朱元璋在贫苦的生活中,享受着穷人特有的“自得其乐”。
其实,若不出意外,生活继续按部就班地过下去,不用多久,朱元璋的老爹老妈就会竭力给他讨个媳妇,然后娶妻生子,孩子们又继续像父辈一样,一代接一代地按着父辈的生活方式,给地主家卖力干活。
也是在此环境下,大哥在老妈求热心肠汪大娘张罗的情况下,顺利娶上了媳妇。三哥因为家实在穷得叮当响,连基本的安身立命的住处都没有,最后只好在热心大爷刘继祖的帮衬下,寻得了一户没有儿子的贫困人家,上门当了插门女婿。
按穷人家的想法,穷是穷了点,但是只要不懒,好好过日子,总不至于饿死。
然而,有时候上天就是如此不公 ,人算不如天算,怕啥来啥。
01 遇上百年天灾,严重饥荒,百姓横尸遍野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昏庸无道,地方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活了十几年的朱元璋,虽然早就见惯吃惯了各种苦,不过,那年却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劫难。
那一年,他的淮西老家,大旱千里,蝗虫遍地,把能啃的食物全啃光了,甚至把人们赖以生存的那点野菜、嫩树都吃得个精光。
由于没有粮食,整个村庄除了二老爷刘德外,就连大老爷刘继祖家也没有几粒余粮了。
饥荒导致饿死,饿死造成横尸遍野,横尸遍野导致瘟疫肆虐。
村子里的人一个人相继倒下,就连看病的郎中也病倒了,死前才知道并告诉人们:是瘟疫。然而,那时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就这样,没几个月光景,村子就死了几百口人。鸡犬之声不再,欢声笑语之声不再,目之所及,一片荒凉。
最后,朱元璋家也没能幸免于难,最首当其冲的是朱元璋那已经年过六旬的老爹朱世珍。
在当时那个医疗物质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年代,64岁的朱世珍可以说是极其长寿的老头儿了,遇上旱灾瘟疫,也算是倒霉,很快便染病不起,命丧黄泉。
几日之后,长兄朱镇也接着染病身亡。十几日过后,其母也跟着离开了人世。
短短半个月,朱家接连死了三口人,这对年仅17岁的朱元璋来说,可想而知是多大的打击。
父母病亡,总得要尽早安葬,以尽孝心。可是,让人绝望的是,朱家虽然给地主老财开垦了一辈子的荒山野地,却没有挣来一分属于自己的垅地。
对朱家兄弟来说,沧海茫茫,天下皆尽为黄土,该去哪里找那一片安葬父母的土地呢?
02 寻求地主刘德帮忙却被数落,最后意外获得刘继祖慷慨赠地
朱元璋兄弟二人心想,给刘德家当了几年仆,从未拖欠过租谷,也从来没有闹过什么矛盾纠纷。
如今,朱家走到如此这般惨地,朱家应该多少会念一些情分,发发善心,施舍点边角废地。结果,不曾想,刘德见朱家接连遭殃,欠的租子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把到他跟前诉苦的朱家兄弟数落了一番。
恰好,被刘继祖的小儿子刘英(和朱元璋玩得不错的同龄玩伴)看到了。
最后,兄弟二人啥也没有盼到,心如死灰地回到了家。这时,刚好碰上了隔壁大妈汪大娘。
话说这汪大娘是个好心肠的女人,早年就守寡了,带着儿子靠织布为生。见朱家遭到如此劫难,好心的她虽然想提供帮助,但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也只能说几句口头话,安慰朱家兄弟,要找块坟地,好好安葬父母,别抛尸乱扔了。
恰好,正在朱元璋绝望而发愁的时候,地主刘继祖带着老婆娄大娘及小儿刘英上门来。
话说这刘继祖也挺可怜,在这次瘟疫饥荒中,他家也倒霉,损失不少,最后只剩三口人。
前面提到,因为刘英看到了朱元璋求刘德,没求来半点地而被骂了一顿打发走了。
这刘英常和朱元璋一块玩,虽然当年朱元璋监守自盗把他家的牛给吃了,但是在刘英看来,那也只是他老爹刘继祖的事情,他毫不在乎。
为此,当他看到朱元璋请求施舍可怜而被骂了一顿打发离去的时候,跑回家跟他老妈娄大娘说了一通。刘继祖知道后,心生同情,便开口表示,把一块南面山坡上的土地,送给朱元璋作为其父母的安葬地。
朱元璋和二哥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当场跪了下来说:
“大老爷,您大恩大德,我朱重八永生不忘。日后待我混出个人样,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大恩。”
03 安葬父母,狼狈不堪,历经艰难险阻
朱元璋是个可怜人,在安葬父母的时候,其实也经历了“大难”。
由于一直没有求得土地,老人尸体停放了多日,之后,好不容易终于获得一片坟地,却连个棺木衣衾都没有。
最后,尸体实在不能再拖了,朱家两兄弟只能找来了老人生前的几件破衣衫给裹上,后再用家里仅有的破芦席给粗略地包上,准备抬到山坡上安葬。
就在那时,突然天色大变,电闪雷鸣,狂风阵阵,天降倾盆大雨。闪电加雷声,让人惊恐不已,巨大的暴雨更是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朱家兄弟二人,只得瑟瑟发抖地躲在树林底下避雨,虽然惦记着父母二老遗体,也实在没办法安置。
之后,终于等来了雨过天晴,两人匆忙跑上前准备抬去安葬,却惊奇地发现,遗体不见了。
原来,那场大雨下来,却因长期无雨而早已被暴晒到爆裂、松散的土地都冲刷了下来,形成了山体滑坡,而坍塌下来的泥土将遗体彻底掩埋,且黄土堆得像小山包一样高。
兄弟二人见状,心中愧疚不已,觉得自己没用,对不起父母,连安葬都整得如此狼狈。一旁的汪大娘见了,只得安慰道:“这是‘天葬’啊,赶紧给爹妈磕头……”
朱元璋心中痛心不已,对着被掩埋在黄土之下的亲人发誓道:
“爹、娘、大哥……等重八日后干出大事业了,一定回来给你们修一座天底下最宏伟壮大的陵墓。”
多年之后,早已功成名就的朱元璋,再次回忆起此事时,依旧悲痛不已,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04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地主刘继祖的?
朱元璋和二哥安葬好父母之后,已经没有家的两人,只能独自谋生。
而让他再次感到绝望的是,自己不仅失去了爹娘,还失去了房子。地主刘德告知他,如若不再租种他的田地,就要将房屋也交还回去。
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朱元璋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了。之后,为了活命,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含泪告别,各奔东西。
再之后,朱元璋到了村头皇觉寺做和尚,挑水、扫地。
不过,他的这段人生经历体验并不长,仅50天后朱元璋便离开了皇觉寺,开始了他3年的四处流浪乞讨的生活。
在这过程中,他饱尝人间风霜冷暖,目睹百姓各种生活之苦。也正是这些经历和体验,他萌发了起义的思想。
后来,他投身到郭子兴的红巾军,也自此,其发迹之路从此开始。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朱元璋回想他当年带兵攻打定远开始,已经离开家乡整整12年。得知濠州被收复后,他当即带了一行人返回家乡探望。
回到村落后,朱元璋看着曾经自己熟悉的故乡,一阵辛酸再次涌上心头。因为物是人非,当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经成为过往:父母不在了,长兄不在了,就连当初扶他一把,给他送去最为所需帮助的地主刘继祖也不在了。所幸,汪大娘还健在。
想到当年的恩情,他让人清扫祭拜刘继祖夫妇的墓地。同时,让人重新扩大了其父母的墓穴,并委托刘继祖儿子刘英和汪大娘儿子汪文全权负责守护陵墓,同时免除他们的赋役。
之后,朱元璋还宴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宣布免除了家乡的赋税劳役,并约定几年之后,再次回乡探望。
话说,即便是对当年那个将他赶出去的地主刘德,朱元璋也并没有报复他,甚至还给了他三十顷土地,往事不再重提。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关注我,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