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种妄图征服全球的帝王?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种妄图征服全球的帝王?
-----
网友解答:
-----
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这样试图征服全球的帝王。但是奇怪的是,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这样的帝王所建立的帝国,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中国的地盘却从小到大,形成现在这种庞大的版图模样。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关于“御驾亲征”问题。
中国古代也有对外战争,比如汉朝对匈奴的战争,隋朝对高丽的战争,唐朝对突厥的战争,宋朝对辽国、金国、西夏、蒙古的战争,明朝对蒙古的战争等等。这些战争,也有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这样的目的。
但是中国古代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外,一般不会亲自带兵打仗。古代皇帝亲自带兵打仗,我们称作是“御驾亲征”。除非到了非常时期,中国古代皇帝才会御驾亲征。其它时候,都是将军带兵对外打仗。
御驾亲征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带来的风险非常大。宋太宗曾御驾亲征攻打辽国,结果被辽人射中大腿。这件事给宋朝后世的皇帝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后来寇准让宋真宗御驾亲征的时候,宋真宗非常害怕,同时朝中很多大臣极力反对。后来,王钦若甚至把寇准鼓动宋真宗御驾亲征,称为“赌博式战争”。
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蒙古人俘获。史官们对明英宗的行动,也是有很多批评的。甚至到了明武宗的时候,由于明武宗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御驾亲征,结果被明朝大臣们嘲讽,而史官们在历史记载中,甚至说他只打死了几个人。通过妖魔化的方式,对明武宗进行否定。
中国皇帝一般不会御驾亲征,并非中国皇帝特别胆小,而是古代认为皇帝不能轻动。如果皇帝轻动,很有可能造成国家不稳的局面。保证了国家的稳定,这个国家就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疆域一度非常庞大,但是后来分裂了。其分裂的根源,就是蒙哥大汗御驾亲征,结果在重庆钓鱼城被打死。蒙哥一死,国内就发生了汗位争夺战,结果就造成了国家的大分裂,而蒙古帝国就由此衰败下去了。亚历山大也是由于御驾亲征,结果他在33岁死在征战的途中,他的手下就为了权力发生了极大的争夺,因此最终亚历山大帝国从那时候开始就分裂了。
二、关于“以德治天下”问题。
中国古代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治理天下的价值观,也就是“以德治天下”。
中国古代确实会发动对外战争,但是一般不会对外穷追猛打,一旦这样的战争打多了,皇帝必然会遭到大臣们的批评。而大臣们批评皇帝的理由,往往就是“以德治天下”。就是说,要想获得天下人的拥戴,皇帝必须修德,用高尚的品德来感化周边的这些少数民族国家,而不是以力服人。
所以,在这种价值观的统摄下,中国古代对周边的国家,一般不会把它打下来,据为己有,而是让它臣服,成为自己的藩属国就可以了。所谓臣服,就是奉中土皇帝为天下共主,中土的皇帝把公主嫁给他们的君王,他们的君王在称王的时候,要获得中土皇帝的批准。同时,他们需要按时对中土皇帝进行朝贡。
中国古代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非常好的。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因为周边的国家不是被征服的,他们保持着自己相对的独立自主,因此他们对中土国家不会有那么大的仇恨,不会想着要报复。这样,中土国家也很少派军队去镇压,中土国家因此不需要养那么多军队,压力并不大。
二是因为有这些藩属国的存在,其实对于中土国家来说是极好的,构成了一套“藩篱防御”的体系。外面的国家要想打到中土国家来,他们必须先打服周边的这些藩属国。这些藩属国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必然拼命抵抗。同时,中土国家必然出兵帮他们,一旦帮他们打赢了,他们对中土国家是充满感激的。比如明朝就曾出兵,帮助朝鲜打败日本的侵略。因此朝鲜对明朝一直很感激。以至于明朝灭亡后,朝鲜还在一直使用崇祯帝的年号,用了两百多年。而中土国家因为是“藩篱防御”的体系,因此一直能保持国家的稳定。
三、关于“逐鹿中原”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军事集团,如果想争夺天下,必然会往中原地区打。只要拿下了中原地区,他们才感觉获得了天下,这就是所谓的“逐鹿中原”。
古人认为的“天下”,就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区域,边界比较模糊。只要拥有了中原地区,也就据有了天下。至于边界地区能打到哪里,则是不太在乎的。我们现在的“国家”的概念,在古人那里是没有的。古人所讲的“国家”,实际上是“国”和“家”两个概念。都是远远小于“天下”这个概念的。古代最大的概念是“天下”,小一点的是“邦”,再小一点的是“国”,再小一点的是“家”。而“天下”的核心就是中原地区。
为什么古代天下的核心是中原地区呢?这也是由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等决定的。只要拥有这里,就可以确保生活得很安逸,还可以得到足够的尊重,为什么还要到远方去开疆拓土呢?
成吉思汗、亚历山大等人,他们不具有这样的文化观,所生活的地域也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因此他们才会四处征伐。但是征伐过来后,没有文化做支撑,没有成熟的体制做保障,往往很快又丢掉了。这就是中国古代君王与其他地方的君王不一样的地方。
-----
网友解答:
-----
简单来说,古代中国不是没有征服者,而是太多了,而且更高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征服者,不过中国人讲的不是征服而是统一,统一比简单的征服高级多了,也难多了。并且时至今日,放眼全球,还能守住几百上千年疆域边界的国家唯有中国,没有之一!
首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面积:
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小平原,正是经过不断地征服(统一融合),才形成了如今广阔的领土。
秦朝:约340万平方公里(公元前210年)
西汉:约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
东汉:约580万平方公里(公元140年)
西晋:约543万平方公里(公元280年)
东晋:约302万平方公里(公元417年)
隋朝:约467万平方公里(公元612年)
唐朝:约1237万平方公里(公元662年)
北宋:约280万平方公里(公元1111年)
南宋:约200万平方公里(公元1141年)
元朝:约1372万平方公里(公元1330年)
明朝:约997万平方公里(公元1408年)
清朝:约1316万平方公里(公元1820年)
反观亚历山大大帝最鼎盛时期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这位大帝的后代,现在的(北)马其顿领土面积仅仅只有25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广西省差不多。
成吉思汗虽然征服了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仅仅维持了50多年就四分五裂,分崩离析了。
蒙古帝国一分为五
从这这些历史数据和现实来看,所谓的征服者并不值得炫耀,并且这种以掠夺为主,逞一时之能,纯粹为了征服而征服的大帝都只是昙花一现。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秦帝国从黄河流域一直延伸到越南的丛林。秦帝国比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小不了多少,结局也差不多。这两个帝国都没有维持多久,但亚历山大创造的希腊世界在300年内崩溃了,中华文明却在几千年里一直不断扩大。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成吉思汗和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的帝王相比,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根本不在一个段位。
因为,比征服更高级的是统一!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语言、文化和信仰!!!
和单纯的领土征服不同,发端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逐渐将边缘地区被纳入华夏的过程都是精心准备的,时间跨度更长,过程更复杂,耗费的精力也更大,大概分三个步骤:
双方基于共同的农业经济产生互动;
华夏通过政治、军事博弈在该区域建立行政统治;
边缘地区产生并认同华夏的祖源记忆,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华夏体系的一部分。
也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王朝的帝王对外扩张都比较谨慎,并且考虑的都不是一时一地的占领,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江山社稷的千秋万代。
古代中国帝王从不盲目对外扩张
古代是农耕社会,生产力很低下,各种资源都非常有限,对外领土扩张是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收支平衡。第一想要的永远是能种粮食的大平原,其次是资源聚集地和战略要地,最后才是边远荒芜之地。
因此,古代中国中原政权的核心疆域都是以华北平原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这就相当于根据地和大本营,不但是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农业和经济的中心。而每一次对外的扩张都是为了化解王朝遇到的危机,或者是出于巩固政权的统治,不得不去开疆拓土。
这就好比玩大富翁游戏。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占地盘,而为花钱来发展占领的土地,那么你很快就会破产,原因是入不敷出。古代中国王朝从来没有想过要占领自己无法开发的领土,开发一个地方通常要花费比征服它至少多十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几乎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中国帝王都会在自己的统治下,停止战争,使国家回到和平状态,休养生息,积蓄下一次的力量。
古代中国帝王对外扩张是在吸纳中慢慢达成的
如果花费大量财力去征服,而不能带来收益,甚至还会亏本,这样即使是暂时占领了一城一地,也不可能长久。
所以,每一次对外扩张之后。王朝都会在当地设立行政机构,任命并通过全国考试选出的地方官员进行有效治理;驻兵戍边,保证扩张的领土不被外敌侵犯;移民开垦,立即开始造田、修路、发展当地经济。与此同时,还会将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和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都带过去,在当地新建学校,并鼓励与当地人通婚,增加人口,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统一,使后纳入儗版图的地区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华夏体系的一部分。
这就是统一,而不是征服。
因此,古代中国的各朝各代帝王一般很少有疾风暴雨式的扩张,而是将自己的势力慢慢向周边发展。而且,每扩张到一个从未涉及的疆域,都能春风化雨般地吸收他们所征服的东西,这样王朝的人民就不会精疲力尽,这也使得国家产生一种更加持久的状态。
所以,中国不仅有“亚历山大和凯撒式”的征服者,还有远比这厉害的地方:他们把与之为敌的地方都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了。而这是那些被吹上天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永远无法企及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因为想要征服和统治中国这块土地的难度,本就远大于征服其他地方的难度。可以这样说,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通讯条件差,而中国面积广大,要实现有效的统治很困难。再加上地理上高山、高原、荒漠的阻隔。中国的帝王很难有再向外扩张的欲望和行动。何况封建农耕时代,对那些不利于农耕的土地,本身也兴趣不大。从而发展出来的文化和思想也比较保守。
亚历山大那一点军事成就,根本不值一提。他的军队的人数,经历的战争规模,面临对手的力量,与中国战国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如果不是因为他离中国太远,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轻易灭了他。西方人的历史本就模糊不清,连古罗马的历史现在都存疑。更不要说亚历山大那个时期了。正是因为历史上乏善可成,所以有那么几个亮点就使劲鼓吹。比如西方人宣扬的战神汉尼拔,以及他的对手罗马执政官西庇阿父子。现在有证据表明,是西庇阿父子为了宣传自己,用钱收买一个作家,编造了一段历史。所以说亚力山大到底取得了哪些战绩,就更加让人可疑。何况他又死的那么早,他所建立的帝国也很快崩溃了。
至于蒙古人,他们在除了中国这块土地之外,也并未遇到什么真正的强敌。否则为什么在其他方向的扩张都基本已经结束了,南宋都还迟迟没有打下来。而南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武力最弱的一个朝代。如果不是因为宋朝皇帝和那帮文臣迫害武将的劣根性,到死都改不了。最后关头都还要迫害余玠、孟珙这样的重要将领,让他们背负冤屈郁闷而死。从而让很多武将对南宋朝廷完全失去信任,背叛投敌。否则就凭“藩篱三层”战略构想和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很可能南宋就支撑下去了。蒙哥不就死在了钓鱼城?要知道钓鱼城的上游还有淳佑古城,其险要和重要程度比钓鱼城也差不了多少,结果守将不战而降了。像蒙古这样的少数民族,本身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薄弱,腐化得也很快。南宋如果能够再支撑个四、五十年,蒙古人可能自己就腐化了。金国人不就是这样吗?
综上所述,中国历代的帝王要想进行很好的有效统治,本身就很困难。再加上历史上,也不乏各种叛乱和内斗。帝王感觉压力很大,就指使比如像儒家这样的学派,发展了一些保守的思想。让人们安于现状,安土重迁。从而也让整个国家失去了扩张性。历史上汉朝和唐朝,也是积极向外扩张的。但是受限于自身的实力和内部斗争,最终没能取得好的效果。也成了一些人,特别是文官反对向外扩张的理由。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在我国古代这样的人才是有的,而且还很多,如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南朝宋武帝……他们之所以不向外扩张,原因是受中华思想文化的束缚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第一方面,在中华民族的的历史上,中华民族的的炎黄子孙遵从厚德载福,讲究仁义道德,与人友善,特别是诸子百家的治国观点,教化熏陶人们的思想,至今还光芒四射,同时,历代统治者注重休养生息,若无外敌入侵,正常不向外扩张,因此,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评价为文明史。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间也有过多次分合合分,但和其他民族的野蛮扩张有本质区别的,只是兄弟的小打小闹,这与对待外敌入侵是不一样的,在对待共同的敌人上,观点是一致的,正常都是以和代兵,万不得已,才兵戎相见。成吉思汗之所以向外扩张,关键在于他有一个非常良好的有利条件,就是蒙古马与别的马不同,这种马一是跑起来速度迅疾,二是有耐力,无论什么路途都能奔驰,是其它品种的马所不能比的,特别适应于速决战。第二方面,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国,重视农耕,交通不发达,即使统治者想扩张,也受自身条件限制而无法向外扩张,一直到清朝,还是保持闭关自守的策略。
我认为这是我国古代不张外扩张的主要的两个原因。如果不是这两个方面的限制,就是战国时期的人才、三国时期的人才,向外扩张的话,也比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厉害得多!
-----
网友解答:
-----
这句话怎么讲呢?你以为中原政权占得地盘那么大,都是充话费送的?
看看地图,在当时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谁在哪里住着?教科书学多了,会产生一种错觉,老觉得是游牧民族压着中原王朝打?
春秋战国时期,看看地图,但是只是长江和黄河附近的部分土地是自己的
在看看秦朝统一以后,北边扩张了一些,派蒙恬去打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南方设置郡县,领土又扩大了很多。当时,可是秦国主动去打别人,扩展自己的地盘。
到汉朝以后,基本继承了秦国的地盘,但是北方匈奴还是很强大的,不要学中国历史就觉得匈奴只是在侵略中国。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涉及的地域是极其广阔的。
汉武帝之后,看到没有,在打通了西域之后,领土迅速扩张。
但是,隋唐以后,前期西域这些地方又一次丢掉了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领土又一次空前扩张
宋朝以后,又一次丢掉,直到灭国
南宋更小了
元朝
明朝
清朝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历史上有哪些惊艳绝伦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