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三军元帅,为何最后下场凄惨,他不会学赵匡胤一样造反么?
岳飞是三军元帅,为何最后下场凄惨,他不会学赵匡胤一样造反么?
-----
网友解答:
-----
岳飞民族英雄,出身贫苦人家,勤学苦练,文武双全,只是想保境安民,不受外族侵略。收复失地,直捣黄龙,救出二帝,雪靖康耻。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从来没有想自己当皇帝。不贪不腐败。岳飞武穆名言。赵构问他,国如何强盛。飞言: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惧死。可惜赵构苟安江南,秦桧陷害忠臣。一代名将大帅,以莫须有罪名,冤死风波亭。
-----
网友解答:
-----
岳飞不具备赵匡胤建立北宋时的条件!
天时:后周世宗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却没能彻底解决唐末至五代藩镇问题,公元959年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内部削弱宗室将领职权,宰相统摄军政制衡将领;外部契丹与北汉虎视眈眈,南唐与后蜀也有逐鹿中原之心;促成陈桥驿兵变众将嚷着“主少国疑”“赏罚不明”拥戴赵匡胤之举。
宋高宗赵构是“靖康之役”后,宋朝皇位无可争议的继承者,公元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迫使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苗刘兵变”被张浚、韩世忠等将领平息,赵构对外抵御伪齐与金国议和,对内整肃吏治发展经济,收编将领军权巩固皇权,避免宋朝灭亡百姓安居,赵构得到朝野广泛认可。
所以,赵匡胤称帝是民心所向,而岳飞若起兵就是彻底的谋反。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
地利: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陈桥驿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距离后周都城开封府(今开封)仅30公里,骑兵先锋急速行军半日即可抵达,而且开封府地处中原无险可守,身为禁军最高指挥官(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对开封城守备异常熟悉,抢在勤王之师抵达前攻克开封城,依托后周禁军与开封的物资仍能称帝。
岳飞常年驻守在湖北鄂州,镇压“钟相杨么洞庭湖起义”,夺取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扼制长江中游掌握船运便捷,但鄂州若精锐尽出,蜀地吴阶和湖南张浚将断其退路,南宋行都在杭州,建康登陆仍需数日行程,杭州外有山水关隘内城高池深,可拖延进犯之敌至韩世忠等勤王之师抵达。
所以,赵匡胤回师开封府九成把握,而岳飞若起兵几乎没有胜算。
南宋疆域
人和:赵匡胤与后周将领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结拜成为异姓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赵匡胤取代后周过程中,石守信与王审琦开城策应,李继勋驻守邢州防御契丹,韩重赟等拥戴并游说朝臣,赵匡胤凝聚后周近半朝臣与将领,未造成流血冲突便接管后周政权。
江南世族对北伐消极,岳飞坚持北伐得罪江南世族,害宋高宗赵构被金国指责没有诚意,权相秦桧险些受连累被流放边疆,南宋开国的军事将领中,岳飞出身贫寒不及刘光世武将世家,起步较晚任都统时韩世忠已是节度使,岳家军中部将矛盾重重,十二位将领有九人指认岳飞谋反,朝中百官对岳飞陌生且怀有敌意。
所以,赵匡胤有建立稳固统治的精英支持,而岳飞缺少建立政权所需的核心班底。
岳飞像
综述:赵匡胤擅长结交朝中将领,集结赵普等幕僚策划团队,抓住后周世宗柴荣逝世后军心浮动,迅速夺取开封府建立北宋政权,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岳飞更像是孤胆英雄,坚持北伐却得罪江南世族利益,遭到宋高宗和同僚猜忌与排挤,愤然起兵只会加深南宋民众伤害,终究无法建立稳固的政权,岳飞留下忠义美名,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
网友解答:
-----
岳飞忠君保土护民思想严重,似乎不会像赵匡胤那样去造反。
一、两个人所处大环境不同
赵匡胤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礼崩乐坏,纲常伦理丧失,皇帝经常换,明天到我家,有枪有兵就能当皇帝,在这样环境下赵匡胤萌生篡逆作法。
岳飞出生在北宋时期,提倡忠君保土保民,讲究君臣伦理道德,重文轻武,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岳飞忠君守土保民思想严重。
二、两个人所处家庭小环境不同
赵匡胤927年出生在洛阳夹马营,父亲赵弘殷是中级军官,担任后周护圣都指挥使。五代十国政变夺权主要是军人集团,赵匡胤出身在军人家庭,崇尚武力权力。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有人把赵匡胤夺权消息告诉赵匡胤母亲杜夫人,杜夫人却说,我早就知道我儿子有大志。看来,杜夫人对儿子赵匡胤篡位感到自豪骄傲。
岳飞1103年出生如今的河南省汤阴县,父亲岳和是普通老实农民,岳飞母亲姚夫人深明大义,曾在岳飞后背刺字“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这样家庭环境下塑造岳飞成为忠臣。
三、两个人品德志向不同
赵匡胤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喜欢赌博,品德不端,有不良爱好,志向远大。在后周军中搞小团体,搞义社十兄弟,不考虑柴荣等知遇之恩,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早有篡逆之心。当然,赵丽颖匡胤在篡权过程杀戮少,又善待柴氏家族,建立宋朝搞的很不错,不失为一代有作为的君王。
岳飞曾拜周侗为师,文武知识大有长进,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岳飞有知识,深受儒教的忠君爱国爱民思想影响,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奸臣秦桧等人利用各种手段陷害岳飞,也找不到证据,韩世忠替岳飞不平,气愤质问秦桧,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来搪塞。岳飞是忠臣,不会有非分之想。
四、两个人性格不同
赵匡胤是武术家,身材魁梧,但是性格方面深藏不露,做事比较含蓄。像采用暗箱操作骗过柴荣扳倒张永德,然后他接替了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位。陈桥驿兵变成功后,又釆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收回石守信等大将兵权。
岳飞十九岁成为全县无敌枪手,能开强弓,有文采,但是性格方面比较直率,不会搞暗箱操作阴谋诡计。像经常犯颜直谏,光明磊落,没有什么私心。如此直正之人不会造反。
五、岳飞生活的年代,民族矛盾尖锐,岳飞深明大义,坚决抗击异族入侵,即使蒙冤入狱被害,也不会进行造反。
六、有人认为岳飞没有掌管全国军队,他率领岳家军战斗力强,但仅相当于一个方面军,岳家军取得朱仙镇大捷,宋高宗赵构让退兵,其他友军已撤回,岳飞没有友军配合只好撤兵。这说明岳飞兵力不够,不能像赵匡胤那样造反。也有人认为赵构能力还可以,吴玠、韩世忠、刘琦等有才能的将领还在,岳飞造反力量不足。但是,上述将领都是防御能力强,进攻能力一般,几乎没有能力对金兵进行进攻;岳飞是有能力进攻金军的。南宋钟相、杨么造反,最后是由岳飞率军镇压的。岳飞如果造反,起码不能被害。岳飞还是忠君思想严重,没有野心,不想造反。
秦桧等人捏造岳飞谋反。说岳飞有一次问张宪,这天下到底怎么办?张宪回答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秦桧等人还捏造岳飞被授予节度使时,曾说自己当节度使的年龄与当年宋太祖一样,暗示有当皇帝的野心。这些应该是无稽之谈,哪有凭口舌说说造反的。岳飞是从心里深处不想造反的。
-----
网友解答:
-----
岳飞下场凄惨,和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义子)三人惨遭秦桧毒手死于风波亭中。
他不会学赵匡胤一样造反原因有二:
第一,岳飞自小丧父,随母亲逃难至内黄县麒麟村居住,岳母深明大义,深知金兵入侵国家蒙难百姓流离破碎,生活艰难,自小培养并灌溉岳飞要长大报效朝庭,立志精忠报国,而练就一身好武艺的岳飞,眼看金兵铁蹄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宋军溃不成军,宋室岌岌可危。于是,义愤填胸的岳飞满怀对国家的热爱,对百姓流离失所的不忍,对金兵残暴的不满,毅然投军报效国家而去,好男儿,情系国家百姓,志在还我河山。
在和母亲妻儿临别时,岳母为了让儿子加深报国情怀,还特意在岳飞后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字,也就因为这四个字,后来让岳飞丢了性命。
怎么这么说呢?请听我说来,岳飞从军后,因为出色表现,打了许多胜仗扭转了不利战况,给金兵迎头痛击,因此,岳飞也从一个小兵逐渐成为了三军元帅,而岳家军的威名也让金兵胆寒心战。
由于岳家军痛击了金兵,让金兵不断败退,老百姓无不称颂岳家军的同时,也引来了宋高宗赵构的不安和猜疑,眼看金兵败局已定,再也生不出祸端,这时的宋高宗害怕岳飞功高过主,而且手握重兵,怕他日后造反,于是和秦桧合谋要致岳飞死地。
而一心精忠报国的岳飞,虽然看不惯赵构日日常欢作乐,当时诗人林升这样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说明了当时赵构虽身处困境,他还是只图享乐,而岳飞自小受岳母精忠报国的思想教育,只知抗击金兵,驱逐外侮,还我河山。而忘了功高过主让宋高宗和秦桧的不安和猜疑,这或许就是岳飞自小心中深刻“精忠报国”,不懂思变所害吧,因为,他太不明白赵构的为人了。
第二,当岳飞父子三人进京之后,再想造反为时已晚,因为人家知道你三人的武艺高强,早已密调多少高手在布控和制压,在绝对的悬殊力量面前,一切的反抗都是无用之举!
-----
网友解答:
-----
在岳飞的概念里,就没有造反两个字。
他虽然是一代武将,但是骨子里却有传统中国文人的气息,精忠报国,为国为民。而且为人没有城府,做事直来直去,为人真诚坦然,是真君子,不屑背后搞事。如果真有造反的念头,条件再不利,办法总会有的。而且凭岳飞的能力,如果真有造反的心,那考虑问题肯定很周全,不至于让人家害死。
就是不造反,如果保命的话,也没问题,妥协认错贿赂甚至同流合污那都是技巧方面的问题。
但是面对着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腐朽气息弥漫的南宋政权,他是想靠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坚持,来捍卫节操和道义,选择死也是一种追求。
千年历史评价了他,民族记住了他。
而当今的一批文化学者,为了标新立异或者其他的目的,站在一个唯利是图,患得患失的角度来评论他。历史会无情的把这些人的闲言碎语扫进垃圾桶里面。
因为岳飞的形象太正义,太具有模范作用,所以有些人很难从人品上下手,就说他的性格有缺陷,但是全国有多少个岳王庙,香火一直很鼎盛,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
推荐阅读:
工龄32年,现在还是助理工程师,评审中级职称时,主管单位说没有指标就不给盖章,这有依据吗?该怎么办?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