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允许沐英镇守云南,而清朝不允许吴三桂的存在?
为什么明朝允许沐英镇守云南,而清朝不允许吴三桂的存在?
-----
网友解答:
-----
永远丢失的安南,为什么不派他去镇守二十年啊?
而沐家能世代坐镇云南,一来沐英死得及时,几乎算是随太子朱标一起去的。而沐晟的爵位是自己靠军功打下来的。朱棣把都城往北迁,南方难得如此靠谱的人。
-----
网友解答:
-----
任何现象的本质都跟经济利益挂钩。沐家镇守云南不但不费明朝一分钱,而且茶马盐驿,还给大明内帑带去不少的经济收益,本质是给大明开拓新的疆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兵30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召回了傅友德和蓝玉,却把沐英留滇镇守。
因为一方面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关系更近,更信任他;另一方面,他比那两位资历水平都低很多,比较务实低调,知进退、懂分寸。
而沐英在云南的10余年里,除了打仗,消灭一切不稳定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实行屯垦,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有了稳定的粮食保障,自己军队的吃粮问题得以解决。
粮食问题解决了,保障了当地的稳定,有来钱的生意,才能促使当地经济繁荣,于是他招商引资,开发盐井,开拓茶马商道。
古人搞开发重视教化,沐英还增设府学、州学、县学达几十所。他把当地的部落优秀人才、土官的子弟都招进来,提供食宿,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读书考试,参加大明的科举考试,有机会进入大明的文官阶层。
而沐英做的这一切,没有花朱元璋一分钱,还把当地逐步规划和开发成和内地一样,为大明提供财税和人才。加之茶马盐驿,给大明提供了大量优质马匹、茶叶、食盐这些紧俏物资,这最终充实了明朝的内帑。
而沐家能世代坐镇云南,一来沐英死得及时,几乎算是随太子朱标一起去的。而沐晟的爵位是自己靠军功打下来的。朱棣把都城往北迁,南方难得如此靠谱的人。
吴三桂到了云南自己到处抢劫,抢到了都揣自己兜里不算,还跟清朝要钱,而且要得还不少,三藩大约要到清初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二。明朝就是被他们耗死的,清朝拖下去,也是同样的结果。
在明朝末年,吴三桂是辽东宁远团练总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的头头。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大明朝廷的军队,实际上到了后期都是他们的私人军队,一面在辽东自己挣钱自己花,一面跟朝廷要军饷。这支部队是大明当时唯一可以跟满清八旗抗衡的队伍,打仗狠,吃钱更狠。压垮大明财政的“三饷”中的源头也是“辽饷”。
吴三桂投降了清军以后,从山海关打到缅甸,顺治十六年(1659年)镇守云南,为了一个亲王爵位,直接用弓弦勒死了南明永历皇帝。
吴三桂镇守云南后,发挥了和之前大明时的同样做派,自己抢来的揣兜里,还继续问清朝要军饷。逼得顺治不得不恢复了明朝的“辽饷”。
而且吴三桂为了自己利益固化,逐步把当地搞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完全是国中之国。所有事情“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更关键的是,还想有司法特权,犯了事的人,跑到他那里,朝廷的律法,有司管不了。
清朝一开始内部也乱得一塌糊涂,尽管对三藩,对吴三桂恨得要死,又不敢跟他玩横的,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希望通过逐步渗透,抽丝剥茧,搞定三藩问题,但是结果越来越糟糕。
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尚可喜请辞高老回辽东,吴三桂也跟着上了道疏,说自己也请辞。满以为会和以前一样,朝廷不敢撕破脸,会挽留他,让他留在云南,继续发光发热。
可惜老狐狸们玩的这一套,康熙年纪轻,不懂啊,康熙巴不得三藩全裁撤了,问题不都解决了么?于是同意了。这一下子吴三桂绷不住了,杀了朱国治,彻底撕破脸了。
结果这一仗打了8年,三藩一度取得极大优势,可惜用华强哥的话说:“机会给你了,你不中用啊。”都打到长江了,他停下来了,后来自己都快不行了,想起了称帝,为时已晚。
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啥都没耽误,平定了三藩,才26岁。
-----
网友解答:
-----
沐家在云南呆了两百多年,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坐地虎,但是在明末国家崩溃的时候还是举家报国,面对实力强大的清军仍然舍身忘死的保护明朝末代皇帝,最后灰飞烟灭。。。
至于吴三桂嘛。。。。你要是清朝统治者,你会相信一个汉人藩王会与自己同生共死吗?要是清朝被打的崩溃,你作为清朝皇帝敢跑到云南寻求吴家的庇护吗?你要是脑子正常就不会相信汉人藩王会和大清一起灰飞烟灭。。。。
-----
网友解答:
-----
明朝对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跟对辽东的女真各部其实大同小异,都采取了羁縻政策。简单说就是,这些地方名义上隶属于明王朝、“地头蛇”们接受明王朝的册封或授予世袭官职,但其具体的内部事务仍然是由这些“地头蛇”们自己说了算。明王朝只直接管理如昆明之类的较大城市和军事重镇、交通要道等。沐英及其子孙,实际上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协调朝廷与“地头蛇”们的关系,同时也兼具着宣示主权的作用。其实,不光是明朝,元朝也同样是这么干的,甚至还在云南专门设置了梁王和云南王,世代镇守云南。至于军事作用,微乎其微,除沐英之外,沐家的后代手里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兵权了。
▲明·黔宁昭靖王沐英画像
清朝入关之初,基本上沿用了元明的那一套,把吴三桂放在云南,实际上就是想让他充当沐家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吴三桂手里是有兵的,而且是他的“私家军”,把这样一个家伙留在自己身边,无异于是在枕头底下摆了一颗定时炸弹,倒不如把他扔得远远的,让这吴三桂去给自己看守西南门户,顺带着让他去追咬自己曾经的主子。同时,还可以把他跟朝中的贵族、官僚们隔离开来,免得生出事端。平心而论,吴三桂最初其实是没有反心的,已经当过一次“二五仔”了,再当一次,那可真成“三姓家奴”了……他更多地只是想做一个占山为王的世袭“地头蛇”而已。
可吴三桂或许忘了,他曾经是个“二五仔”、而且手里还握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更重要的是,这一切还是可以世袭罔替的,满洲统治阶层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失去了往日猎犬作用的吴三桂等人便成了满洲统治阶层所忌惮的对象了!吴三桂能够背叛老朱家,难道就不能背叛爱新觉罗家?这是正常逻辑,不是吗?
▲清圣祖康熙帝画像
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感觉到了危机的平南王尚可喜第一个跳了出来,主动提出要交出兵权、回辽东老家养老。此举正中康熙帝下怀,可把康熙帝高兴坏了,不仅同意了尚可喜的请求,而且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条件。与此同时,康熙帝又下令,“三藩”一体裁撤,开出的条件也是相当丰厚的。简而言之就是:“你们交出权力、我给你们奢靡的后半生!包括你们的子孙。”从后来尚家的境遇来看,康熙帝此举似乎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真心想要和平解决问题的。除尚之信之外,尚家基本上都得以保全了,虽不再是世袭罔替的王爷,但最起码世代富贵无忧。
▲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画像
奈何,吴三桂不是尚可喜,在他看来,手里的军队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没有了这个,自己就是刀俎之下的鱼肉、任人宰割。反正已经当过一次“二五仔”了,也不在乎再当一次,索性反了算了!于是,著名的“三藩之乱”爆发了。可以这么说,吴三桂完全就是被康熙帝给逼反的。如果康熙帝不撤藩,吴三桂不会反。可站在康熙帝的角度来看呢?吴三桂手握重兵、占山为王,又不肯交出权力,不除去岂能安心?所以,吴三桂与沐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手里握着实权、而且还握着兵权!如果他仅仅是像沐家那样的“吉祥物”,满洲统治阶层或许乐得他给自己看大门,不是吗?可看大门的都全副武装、配上“重火力”了,“业主”还能睡得着吗?不怕他们鸠占鹊巢?康熙帝自然容不下吴三桂。
▲清·平西王吴三桂画像(存疑)
-----
网友解答:
-----
虽同处云南,但沐英和吴三桂可真不一样,而且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同。明朝皇帝能相信沐氏一族,但清朝皇帝可无法相信吴三桂。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来分析一下。
政治上——满汉之分
沐英(1345-1392),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朱沐英,那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之一,而且是最出色的养子,他在平定云南后,被封为平西侯,世代驻守云南。朱元璋虽然大杀功臣,但对这个养子是十分信任的。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云南实行的土流结合的方式管理,多数以流官管理,少数民族聚集地以土司的方式管理,也就是说明代云南多数地区还是在朝廷的管理下,沐英只是行驻守之责,这与其他藩王的职责差不多。
吴三桂(1612-1678),算是满清的开国将领,清廷给与的待遇就是裂土封王,虽然朝廷依旧可以派出官员管理云南,但云贵督、抚皆受吴三桂节制。最重要的是满汉之别,当时长江以南的闽、粤、云、贵诸省存在以吴三桂为首的汉族武装势力,这是清廷不能放心的原因,纵观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满汉之别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三藩的问题是清朝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济上——自给和索要
驻军是非常费钱的!
沐英在云南大体稳定之后,曾上书朱元璋在云南实行屯田制度,也就是让军人出则为兵入则为农,这一下就解决了粮食问题,而且沐英还招引外省百姓来云南屯田,这极大的促进了云南农业的发展,给老朱省了不少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稳定,很多军户逐渐成了农户,根本对朝廷无法造成威胁了。
我们的平西王可不管这些,清廷须每年支付给三藩以大量银饷,顺治时期,仅云南一省的俸饷就超过九百万两,于是有了“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的说法,而且老吴还自己铸造钱币,增强军事实力,这给清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是康熙急于动手的原因之一,三藩不除,清廷就要喝西北风了。
军事上——军屯与养寇
前文说沐英实行军屯不仅实现的经济自足,这也让军队更加安分起来,尤其是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军人有了经济保障,更不会造反了。而且沐英对于朱元璋十分孝顺,养母马皇后去世后,悲伤过度而咳血,朱标的去世更是直接造成了沐英同年病亡,他的过早离世,也让朱元璋更加放心云南了。
清初,吴三桂的兵力是三藩中最雄厚的,所辖五十三佐领的绿旗兵,这就有一万两千人,而他私下所养的军队超过十万!在和平时期,这样庞大的军队给清廷造成了直接威胁,这是典型的军事恐吓!清廷是不会容忍的!
公元1392年,沐英病逝,被追封为“黔宁王”,这是对他稳定云贵地区的表彰,其后代来还分出了平西侯和黔国公两个世代,可见明廷对于沐氏一族信任。公元1678年,老吴倒是过了把皇帝瘾,五个月后就去世了,那个所谓的大周王朝也很快覆灭,还留下千古骂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