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孔明醒来发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原来是南柯一梦,这时童子来报:刘备求见。先生还会出山么?
-----
网友解答:
-----
当然会了,对于像诸葛亮这样境界的人而言,人生不就是活一个无怨无悔吗?
如果他会因为最后难以成功而退缩,他完全可以选择更轻松的路线,躲在益州,享受享受。后主刘禅不是也曾这样劝过他吗?
如果他会因为最后无法成功而退缩,那他培养不出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那样,为了蜀汉政权最后壮烈战死的忠烈。
-----
网友解答:
-----
必须啊 关羽攻樊城时成都必须支援 北伐时必须不能用马谡 未卜先知 无敌了
-----
网友解答:
-----
南阳诸葛庐,孔明先生高卧于草堂之中。一次难得的午后酣睡,但是他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这场奇特的梦中,孔明先生梦见了“三顾茅庐”,梦见了“白帝托孤”,还梦见了“秋风五丈原”……
正在这个时候,只听草堂外童子禀报:刘备求见!
此时此刻的情景,就如梦中的“三顾茅庐”时一模一样,难道这就是自己未来的人生吗?诸葛亮犹豫了,到底应不应该见这位刘皇叔呢?
一、刘备是诸葛亮的真主
诸葛亮的犹豫,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跟随刘备,穷尽一生心血最终也没能完成兴复汉室的目标,只落得个秋风五丈原的悲情解决。
但是孔明先生同样也会想到,在梦中他的那位刘皇叔是何等的仁慈,对自己是何等的信任和倚重,在梦中,刘皇叔白帝托孤之时是何等的悲怆与绝望……
“修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我国古代每一个有才华之人最为正统的思想观念,孔明先生也不例外!一个真正有才华的读书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明主,而刘皇叔这样的主公若真如梦中一般,岂不正是自己毕生苦苦寻找的明主吗?
失去这样的明主,不仅仅是失去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也等于失去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君臣之情和知遇之恩!
二、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诸葛亮知道,自己跟随刘备将会开启一段何等波澜壮阔的人生!
哪怕结局并不完美,但是整个过程却依然让孔明先生无限的向往。三顾茅庐时的君臣相得,接下来便是火烧赤壁、平定荆南四郡,然后是收西川、取汉中,使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一段何等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岁月!
接下来一切都变了,情势突然间急转直下。关云长败走麦城,刘皇叔一怒兴兵却兵败夷陵。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当孔明最后一次见到刘备的时候,他发现主公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雄主,也不是那个仁慈的长者,此刻的主公只是一个迟暮而绝望的老人!看着主公苍白的面孔,握着主公干枯的双手,这一刻孔明心中发誓:穷尽一生,一定要完成主公兴复汉室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年以后,五丈原瑟瑟的寒风之中,孔明先生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此时此刻,他双目含泪,口中喃喃的说道:“先帝啊……亮已竭尽全力,终不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亮再不能临阵讨贼,幽幽苍天何薄于我……”
这样的人生,虽然悲凉到了极致,但是又何尝不是有意义到了极致?这样的过程中,自己有了追寻一生的抱负吗,有了位极人臣、君臣相得的成就,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这样刻骨铭心的人生为什么不选?更何况以孔明先生满腹的才华,为什么就不能有逆天改命的雄心?
三、这样的一生,将成为华夏读书人的千古表率
士为知己者死!明知不可为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华夏读书人最为高洁的品质!
诸葛亮的一生,也许充满了悲情,也许充满了遗憾。但是恰恰就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人更加的刻骨铭心,也正是在这种悲情之中,诸葛亮的人生得到了升华,他不再是他一个人,而是华夏读书人的千古表率!
自此之后,《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不知道会有多少读书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顶礼膜拜,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将诸葛丞相的一生标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想明白了这一切,诸葛亮抬手拭去眼见的泪痕,轻摇羽扇对身旁的童子道:
“快去请刘皇叔堂中稍坐,亮随后就到……”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
网友解答:
-----
还是会出山,因为诸葛亮需要一展胸中所长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亮最后的结局很大的可能还是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出山之后,在刘备活着之前,照样得不到彻底的重用,因为话事人是人家刘备,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会为了蜀汉呕心沥血,蜀汉和曹魏双方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两国战争的胜败,不是开上帝视角就会改变结果的。所以诸葛亮的结局还是会病逝五丈原或者其他北伐途中。
最近看了一个电影叫《盗钥匙的方法》,那个杀手在窝囊废的环境中,把自己活的很有条理,还有美女倒贴,而窝囊废在杀手的环境中,很快就把杀手的钱花光了,还搞的一团糟,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才觉得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原片,也可以稍等一下,国内翻拍的这个电影,过年上映,叫《人潮汹涌》
-----
网友解答:
-----
肯定要出山。
出来后,前半部辛酸史,就正常进行吧。
后来蜀国最鼎盛壮大的时候,改一下整个策略。
第一,改派赵云王平等大将去守荆州,派庞统为军师,以稳健为主。
第二,坚决跟东吴交好关系,好上加好,两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交往。
第三,雄兵把守好关隘,可让关羽占据巴蜀要道,偶尔可出击骚扰,以防守为主,足以震慑魏国。
第四,修生养息,大力发展人口和经济,人口如能达到数百万,修炼精兵二三十万,培养良将成百上千,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
第五,对南开疆辟土,继续壮大蜀国的国土,并团结少数民族,相互交往,互为一体。一来可以再扩大一个蜀国的面积,二来增加数十万少数民族人口
第六,有绝对实力后再出兵(比如有精兵二十万时),慢慢蚕食魏国领土,利用战术和地形,打下来多少就占据多少,稳扎稳打,四战之地或者无险可守的地方。就不浪费精力和兵力了。
如此这般坚持二三十年,就是他死之后,蜀国国土也大了很多(南扩可再有一个蜀国那么大),人口也大幅增加(三四十年古代人可以繁衍两代),国家的底子丰厚的多,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如果没有太大的内政或者其他变动,魏国根本无法灭蜀,也无法灭吴,三国鼎立局面可维持很久数代。
这样,才算最对的起刘备刘皇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