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曹操的谋主是荀攸,很多人都只说郭嘉厉害?
为何曹操的谋主是荀攸,很多人都只说郭嘉厉害?
-----
网友解答:
-----
什么叫谋主?
说白了,就是军师。既能够临时独立率领军队还能出任行军参谋长。
曹操阵营里郭嘉不具备这个能力,贾诩也不具备。郭嘉和贾诩差不多,善奇兵、鬼谋,这样的战役战术谋划,需要君主统帅的拍板决策。
荀彧也不同,有比较强的军事能力,比如吕布偷袭兖州,剩余3个县几乎都是荀彧串联守下来的。但荀彧最主要的工作是曹操集团的行政、后勤保障。这在当时与军事是相同等级的要求。
唯一能与荀攸性质差不多的是程昱。但程昱本人性格阴冷,名声也不大好,地位远逊于荀彧荀攸。曹丕后任程昱为三公,遭到孙权的无情嘲讽。
刘备的谋主是谁?
不是诸葛亮,是法正。刘备死后,蜀汉实际为诸葛亮控制,就没有所谓谋主。
孙权的谋主是谁?
自然是周郎。既是方面军统帅,又是孙权的参谋长。此后,陆逊从能力与资格上可以认为是谋主,但亲密不如鲁肃。
-----
网友解答:
-----
曹操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可谓人才济济。
仅就谋士团队而言,就有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贾诩等等杰出的人才先后为其服务。
究竟谁更厉害,这个真不好说,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各人的境界决定了各人的偏好;各人的偏好又决定了各人的评价。
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人完美的人,也就不可能处处比别人优秀。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有道理的。
作为武将来说,不服就试试,一试就明了;不服就再试,直到服了为止。
而谋臣却不是如此,是否高明,不仅仅在于其自己本身的能力,还在于主公的决策。
再好的计谋,没有决策施行也是没有用的。
曹操善于决策,但即便是曹操,也有决策失误的地方。
由于最近在写作三国时期的一些东西,对这段历史资料查阅的不少,就题主这个问题,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01
谋主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行事非常周密细致,为人很低调,计谋百出,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深受曹操赞赏,被称之为“谋主”。
荀攸生前曾经创作奇策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没有完全整理完毕就去世啦,因此后世也就不得而知啦。另著有《魏官仪》,现在也已遗佚。
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忠正密谋,抚宁内外,仅次于荀彧;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荀攸之谋也。
对于荀攸的人品,曹操也是高度认可,说:“荀公达真贤人也,与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
从荀攸的为人处世,可以看出其是很精心的人,体现在军事才能上,看到的更多是一些战术层面的策划和运用。细小而繁琐,缜密而详备。
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战役的双方不常是碾压式局势,而往往是势均力敌的较量。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小的细节就可能决定最终的胜败。
任何一个战役,都是由许多层级战斗组合而成,牵一发而动全身。
决不能因为荀攸经常考虑的是一些具体的战术和战役细节,就否认其杰出的才能。
简单说一个斩文丑的实例,就清楚啦。
官渡之战,曹操率轻骑袭击白马,关羽斩了颜良。
解围之后,曹操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
诸将见敌众我寡,都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
荀攸却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机会,为何要退哪?”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
袁军果然争抢辎重,诸将就要出击,荀攸说再等等。
等到袁军逼近,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出击,大破袁军,斩杀名将文丑。
真精彩,我都想穿越到三国去跟随曹操干一仗啦。
而且,荀攸善于密谋。
从曹操的实战来看,经常是战役结束啦,许多的将领还不明白其中的套路。
荀攸又是低调的人,所以其很多的密谋并不为人所知。
02
“奇佐”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先投奔袁绍,认为其不能成就大事,就辞职不干啦,在家赋闲六年。
曹操一向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一番交流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这个年轻人啦。”
出来后,郭嘉大喜过望,对人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郭嘉善于出奇计,一般人不敢采纳啊。君臣心有灵犀,相得益彰。
看一下曹操对郭嘉的评价吧。
曹操说:郭奉孝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我往南方,则不生还,云当先取荆州。
在军旅十多年,曹操与郭嘉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朝夕不离左右。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郭嘉与荀攸相比,更善于对对手的分析判断,从整体的战略上考虑问题。
特别是其《十胜十败》对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郭嘉是属于军事战略家层次的谋士,只可惜英年早逝,没有给后人展示其更杰出的成就。
郭嘉的神奇从对孙策被刺这一准确的判断就可知一二。
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东吴孙策欲乘虚进攻许都,众将十分惊慌。
郭嘉却说:“孙策刚刚平定江东,当地豪强都心生怨恨;孙策自恃骁勇,经常独自出行,其一人敌而已。”
郭嘉断定,孙策必定被刺客所杀。
果然,不久之后,孙策被许贡的三门客杀死。
曹操严于治军,而郭嘉却不拘常理。
负责督察的官吏陈群,就奏了郭嘉一本。
曹操赞许了陈群的表现,却对郭嘉不闻不问,说:“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君臣相知,很难得的。
总而言之,荀攸、郭嘉都很杰出,我不知道谁更厉害。
一定要说一下对他们的看法的话,我只能说“我更喜欢郭嘉!”
-----
网友解答:
-----
曹操在前期有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要说荀攸最历害,也不见得,五大谋士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曹操的五大谋士,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荀彧是战略大师,像张良一样出谋划策,如萧何一般镇守后方;
荀攸是战术大师,多次随曹操参与具体战术制定;
程昱是文武双全,是曹操手下唯一既能充当谋士,又能镇守一方的将领;
贾诩是聪明毒士,智商极高,为人低调,不轻易出谋划策,一出手便算无遗策;
郭嘉是心理大师,善于抓住领导的所思所想,曹操想什么,郭嘉就能提出更适合曹操所想的计谋。
那么你觉得哪位谋士最历害呢?无法比较吧,因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是郭嘉,郭嘉也许不是最历害的谋士,但一定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
再来一个一个详细比较一下这五个谋士的特点:
1、荀彧
荀彧这个人用曹操的话说,相当于曹操的子房,子房是谁啊?是张良的字,也就是说曹操把荀彧当成自已的张良,张良可是汉初三杰之一,善长谋略,运筹帷幄。
曹操每当有重大决策无法拿定主意,都会咨询荀彧的意见,曹操早年起兵是以兖州为根据地的,兖州地处关东腹 地,四战之地,曹操早年的战略基本上都是与荀彧商量的,先打谁,后打谁,谁可以打,谁可以联合,曹操基本上征询荀彧的意见。
比如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曹操大怒准备讨伐袁绍,但又担心自已势力不如袁绍,因此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提出了四胜四败论,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开战的信心。
再比如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打成了对峙,曹操实力弱,与袁绍对峙非常吃力,粮食也不多了,因此又一次写信给荀彧,荀彧回信说,现在是相峙阶段,不能后退,要坚持才能胜利,曹操听从了,之后便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荀彧的官职是尚书令,虽然曹操将荀彧视为张良,实际上荀彧起到的却是萧何的作用,在手方足兵足粮,从中处理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正因为荀彧是在后方镇守的,所以曹操基本上不带荀彧四处征战,因此与荀彧讨论的都是战略上的问题。
这就是荀彧,是曹操的战略大师加后勤部长加秘书长。
2、荀攸
很少有人知道,荀攸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宾客,是最早参与谋划刺杀董卓的那一批人,失败后被捕入狱,恰好因为董卓被杀,而救了荀攸一命,后荀攸经荀彧推荐给曹操。
说荀攸是战术大师,是因为他几乎参与了曹操早年的所有战争,而且在战争中为曹操制订具体的战术。
曹操征张绣,荀攸建议暂缓征讨,因为张绣与刘表互为祇角,曹操不听,失败了;曹操征吕布,荀攸看出吕布气尽力竭,劝曹操加紧进攻,曹操听了,胜利了。
曹操与袁绍发生官渡之战,颜良攻打曹操所部刘延镇守的白马,荀攸建议曹操声东击西,解救白马,曹操听了,先假装攻打延津,然后杀个回马枪,攻打白色,颜良措手不及,被曹军前锋关羽给斩了。
曹操率六百士兵押运粮草辎重,与袁绍六千士兵相遇,荀攸建议曹操下马诱敌,等袁绍军队抢夺辎重时突然袭击,大胜而归。
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荀攸参与了曹操几乎所有的战争具体战术的安排,另外荀攸是职务是中军师,相当于参谋长一职,可见荀攸在曹营基本上是谋士之长,而郭嘉的职务是军师祭酒,相当于首席参谋,在官职上荀攸高郭嘉一级。
3、程昱
程昱是曹操五大谋士中,唯一一个能文能武的谋士,大多数时候,程昱在替曹操带兵镇守城池。
从最早的兖州之乱开始,程昱就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才能,程昱一个单枪匹马游说范县县令靳允和东阿县令枣祗坚守城池,并派遣骑兵守住仓亭津,阻断了陈宫军进军的道路,为曹操回军救援兖州争取了时间。
曹操迎立汉献帝后,程昱为济阴太守,镇守兖州;官渡之战时,程昱率领七百兵守卫鄄城,并且拒绝曹操的援军,曹操讨伐黎阳时,程昱招募一伙山民及亡命之徒数千人,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
与其说程昱是一位谋士,不如说程昱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程昱也像曹操提过不少建议,比如兖州之战曹操最艰难快下撑不下去,准备投靠袁绍时,阻止曹操投靠袁绍,保持曹操的独立性,程昱还曾劝曹操杀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劝曹操孙权与刘备可能联合等等,但曹操听的不多。
4、贾诩
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智商最高的人了,同时也是曹操手下最低调的谋士。
贾诩才是真正的算无遗策,早年劝李傕、郭汜等人不要解散,建议杀奔长安,结果真成功了,因此也造成了一场浩劫,被人称为毒士,但贾诩非常懂明哲保身,不肯与李傕、郭汜等人同流合污,才保住性命。
后来贾诩投靠张绣,几次献计张绣将曹操杀得大败,后来审时度势,劝张绣投靠曹操,贾诩连同张绣一起得到曹操的重用和厚待,之后成为曹操的谋士。
贾诩为人低调,不轻易献策,一献策基本就是马到功成,贾诩在曹操与马超等的渭南之战中,劝曹操用离间计击败了马超,将马超逐出关中。贾诩也在赤壁之战前,劝曹操不要急于发动战争,而是要先安抚荆州百姓,可是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不听贾诩之言,之后便是赤壁惨败。
贾诩智商非常高,三国中应该是无人能及,但贾诩同时非常低调,懂得明哲保身,就连献计献策也是较少,所以在谋略方面建树不多,不是曹操问到,估计很少说,贾诩也是三国时期活得较长的人之一,一生活了77岁,比司马懿还要长寿。
5、郭嘉
郭嘉可能不是曹操手下最历害的谋士,但绝对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郭嘉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与曹操性格类似,郭嘉神机妙算,善于奇谋险策,同样是曹操的爱好,最重要的是,郭嘉能看穿曹操的心思,给曹操提的建议都是曹操所思所想,非常受曹操喜欢。
曹操想打袁绍,但是又有点提心,于是郭嘉献上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给曹操增加了信心。曹操与袁绍在黄河两岸进行官渡之战期间,担心后方会遭到孙策的偷袭,郭嘉给曹操说,孙策不会偷袭的,他杀人太多,估计会被人刺杀,果然不久孙策被许贡三门客刺死。
袁绍死后,袁绍的儿子开始内斗,郭嘉敏锐的发现,建议曹操暂缓攻打袁家,让他们兄弟自相残杀后再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听从了,果然还等曹操动手,袁谭与袁尚就打起来了,袁谭还投降了曹操,居然投靠杀父仇人,袁家兄弟这智商真是着急。
曹操想远征乌桓,担心后方不稳定,又是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放心去打,刘表会阻止刘备来偷袭的,事后的发展果然是这样,曹操非常喜欢和佩服郭嘉,经常与郭嘉同车而行,同宿而寝。
要说郭嘉是最历害的谋士,恐怕并不是,如果一定要将这五大谋士作一个排名,我以曹操的眼光来作排名,应该是这样的: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注意是曹操的眼光。
-----
网友解答:
-----
虽然都是顶级人才,但每个人的特点是不同的。
曹操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将各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在他的主要谋士班底中:荀彧是“王佐”,郭嘉是“奇佐”,荀攸则“常为谋主”。
荀攸的谋略、贡献,都未必不如郭嘉,他甚至一度成为曹操的“首席军师”。
不过,论及在后世的知名度,荀攸远不如郭嘉。
这是由郭嘉、荀攸各自的特点造成的。
荀攸谋略的特点
荀攸的谋略特点,是极为鲜明的。
在荀攸十三岁的时候,家中故吏张权有事求助于荀攸的叔父,荀攸观察张权的神色,认为不对劲,“推问”,果然发现张权“杀人亡命”!
洞悉“奸谋”,正是荀攸的第一项独特技能。
后来,曹操评价“荀令君(荀彧)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荀攸)之去恶,不去不止”。
可见,荀攸洞悉奸谋、奸人的特点,伴随其一生,其事迹虽史书未详记,但却为曹操立下大功。
当然,使荀攸扬名立万的,还是他的征伐之谋。
荀攸的征伐之谋,表现在三个方面。
1、征伐顺序、方向的选择。
曹操讨伐张绣前,他反对征伐,认为张绣之所以与刘表联合,是因为他仰食于刘表,而刘表以张绣为北面屏障。不过,刘表不可能完全满足张绣(忌惮张绣发展强大反为威胁),两人势必会分离。所以,对张绣,你不去打他,“可诱而致之”,但如果急着去打,张绣刘表联合,很难搞。
曹操不听,去征张绣,刘表果然去救,“军不利”。
曹操为此对荀攸感叹:不听你的建议,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虽然曹操此后以其军事才能击败了张绣-刘表联军,但只是成功脱险。张绣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荀攸所说的“可诱而致之”。
曹操讨伐吕布前,议者认为张绣、刘表在后,威胁很大,应该撤围吕布的军队。荀攸、郭嘉认为张绣、刘表新败,构不成什么威胁,吕布骁勇,又与袁术勾结,给他时间,他必然纵横江淮,收纳豪杰,是心腹大患!应趁他众心未一,消灭他!
曹操随即进攻吕布,但因吕布坚守,曹军久攻不下,曹操想撤军。又是荀攸、郭嘉一起力劝曹操一鼓作气,坚决消灭吕布!
袁绍死后,其子相争,袁谭向曹操求救。
众将都认为袁绍集团已经分裂,不足为虑,刘表是心腹大患,应先攻刘表。
荀攸认为:刘表无四方之志,袁氏仍是最大对手,应趁其分裂,抓住机会,先攻袁氏!
2、荀攸最大的特点:克敌之谋。
曹操与袁绍开战后,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
荀攸献策:进军延津,做出渡河袭袁绍军后路的假相,吸引袁绍军,以分其势,然后轻兵急袭,进击颜良!
曹操以此计,使张辽、关羽击杀颜良!
其后,当曹操迁徙白马居民撤离时,袁绍派文丑、刘备来追击。
曹操使人丢下辎重以诱敌,敌军来时,众将劝曹操退回营地,唯荀攸表示:正靠这个打击敌人,跑什么跑?曹操“目攸而笑”。
结果,文丑军劫掠自重,阵型打乱,曹军趁机猛攻,斩杀文丑。
小说中著名的“斩颜良,诛文丑”的典故,其实安在荀攸头上似乎更合理一点。
此后,官渡相持,曹军粮草不支。
荀攸献策袭袁绍的粮草,并举荐徐晃担任此职,一战破之,烧其辎重。
其后,许攸来降,建议曹操袭击乌巢,彻底摧毁袁绍军粮草储存。
众将疑心,唯荀攸和贾诩力主采纳许攸的建议。曹操遂留荀攸与曹洪守营,亲率精骑袭乌巢。
曹操袭乌巢时,袁绍派张郃、高览攻曹营。张郃、高览在受到谗言后前来投降,曹洪不敢接纳,荀攸力主接纳,“乃受之”。
可以说,在曹操击败袁绍的过程中,荀彧、郭嘉、荀攸都有极大贡献。
相比之下,荀彧、郭嘉的建议,多围绕大方向(如是否能抗衡袁绍,官渡之战是否坚持下去),而在操作层面,如如何击破颜良、文丑,如何袭击袁绍运道,是否接纳张郃高览,荀攸则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正如曹操所说:“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不必过度解读的“首席军师”
曹操作丞相后,荀攸成为中军师,位在前、左、右军师、军事祭酒(郭嘉生前所任)之前,成为“首席军师”。
后来,在劝曹操“受九锡”的表中,中军师荀攸位列众人之首,并以“攸等”代指众人。
因此,说荀攸是曹操“首席军师”并非虚言。
不过,这个“首席军师”不必过分解读。
虽然影视剧中老早人们就称曹操为“曹丞相”了,不过事实上,曹操是在远征乌桓后才成为丞相的。
因此,荀攸成为中军师时,郭嘉已死,而荀彧早已以尚书令居中持重。
而在劝曹操“受九锡”问题上,荀彧更是反对者。
所以,荀攸这个“首席军师”,可以看成是除荀彧、郭嘉之外的首席谋士,位在程昱、贾诩、刘晔等人之前(只是指地位,未必指谋略能力),并不代表他地位在郭嘉、荀彧之上。
总体上,荀彧、郭嘉、荀攸谋略都很强,论功劳,居中持重的荀彧可能略大一些,论谋略,三人只能说是各有特点,难以高下区分。
不过,荀攸在后世的名声远不如荀彧、郭嘉。
这与荀攸的自保之术有关。
荀攸的自保之术
与郭嘉等人不同,荀彧、荀攸在协助曹操的过程中,除了谋略,还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
荀彧、荀攸除了出谋划策,还担负着主要的进贤职责。
曹操的主要谋士,包括郭嘉,都是荀氏所推举的。
因此,荀氏的影响力非常大。
荀彧居中,在曹操外出征战时替曹操坐镇许昌;荀攸跟随曹操身边,“常为谋主”,甚至曹操率精骑袭击乌巢时与曹洪率大军守大营;而荀彧的兄长荀衍则以监军校尉守邺(除许昌外最重要的城市),都督河北事。
可以说,荀氏在当时的影响力是非常惊人的。
影响力越大,越危险!
与坚决反对“加九锡”,不惜“忧死”的荀彧不同,荀攸在劝加九锡的表中是“头一个”!
他要自保!
要自保,就要自削自己的影响力。
作为“谋主”,荀攸追随曹操身边,所献之谋多为“机策之谋”,“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也”。
而荀攸,“深密有智防”,严守秘密。
他姑子辛韬曾问荀攸取冀州的经过。荀攸冷冷地回答:王师自往平之,我又知道什么呢?
因此,荀攸“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钟)繇知之”。
荀攸去世后,钟繇曾想把这些奇策编撰起来,但未完成就去世了。
对此,裴松之很奇怪:钟繇比荀攸晚走十六年,怎么还是编撰不起来呢?(钟繇当然不是懒人,只不过他也想自保。许多机策涉及机密,不便写出来罢了!)
曹操称赞荀攸:“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智可及,愚不可及···”
内里智、勇、强,是其本质,外表愚、怯、弱,是自保之术!
自保之术,使他许多奇策不为人知,更使他影响力下降,但却足以保护他及他的家族!
郭嘉在后世印象中地位特殊的原因1:说服力
而郭嘉在后世印象中地位特殊,则源于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一句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引发了后人的无限遐想:郭嘉在,赤壁之战是不是就不会输了?赤壁之战曹操赢了,那不就没有什么三国了吗?
其实,这倒不是说郭嘉的谋略能力胜过其他谋士,而是郭嘉的一项独一无二的能力:对曹操的说服力。
郭嘉去世后,曹操集团手下的谋士群体依然非常强大。他们依然提出过正确、高明的谋略。
就以赤壁之战为例。
周瑜、诸葛亮在力主抗曹时,指出了曹操的弱点:荆州新附,后方不稳,不善水战,连续作战等。
其实,贾诩此前已经提出改变这些劣势的建议:不要急着讨伐孙权,应该巩固对荆州的统治,并借威降服益州等地,安定马腾、韩遂等,待各方巩固后再讨伐不顺从者(孙权)。
可惜,曹操不听,急着进攻,结果战败。
在曹操平定张鲁后,刘晔、司马懿又提出:趁机立刻进攻西川。
可惜,曹操“既得陇,复望蜀乎”,再次否决。
郭嘉之后,曹操的谋士团体不缺谋略,而是缺了郭嘉的“说服力”。
郭嘉的说服力,是胜过荀攸的。
在许多问题上,郭嘉、荀攸的意见是一致的。
但两人建言的说服力却有高下之分。
比如:官渡之战后,在先打刘表,还是先北征袁氏的问题上。
荀攸的说辞是:刘表无四方之志,不必顾虑他。
荀攸的说辞,方向正确,但过于简单,更没有解开曹操心中最大的担忧:刘备。
郭嘉的说辞则更为深刻:刘表要想趁机攻打我,就必须借重刘备,但刘表自知无法驾驭刘备,自然不敢给予刘备太多支持,更会提防刘备!所以您放心北征吧!
此外,郭嘉在分析孙策的威胁、袁绍的为人、威胁时,都深入到各人的内部问题(如孙策与江东豪杰的关系等),条例清晰,不容反驳。
因此,曹操评价“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正是郭嘉能知曹操内心真正的顾虑,其说辞才直击要害,使曹操茅塞顿开。
郭嘉去世后,似乎再无人“能知孤意”,谋略虽好,但往往难以说服曹操,无法得到采纳了。
所以,曹操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与其说是怀念郭嘉的谋略能力,不如说是怀念郭嘉清晰、独一无二的说服力。
郭嘉在后世印象中地位特殊的原因2:遗憾之美
曹操曾表示:各位的年龄和我相差不大,只有郭嘉比较年轻。我原本想将后事托付于郭嘉。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英年早逝,往往引发后人的遐想:郭嘉不早早去世,还会有什么奇谋妙策呢?郭嘉活到曹丕、曹睿时代,还有司马懿什么事吗?
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
遗憾之美,往往最容易引人关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实际上,放到三国时期,连“武”谁是第一恐怕都说不清楚,何况“文”呢?
荀彧、荀攸、郭嘉,以及贾诩、程昱等人,其实都是各有所长,单论智谋,并没有高下之分。
荀攸的“克敌之谋”上表现优于郭嘉,郭嘉在说服力上又胜过荀攸,各有千秋而已。
至于后人对郭嘉投以更多的惋惜、赞许,更多的是受“遗憾之美”所吸引。
-----
网友解答:
-----
曹操手下几位谋士其实各有所长,谈不上谁更牛逼,不是演义看多了,即便正史中的描述也是如此。但郭嘉确实有常人所不及的鬼才,他的思路有种电光火石、灵光闪现的神奇处,别人难以模仿,与曹操这个奸雄相得益彰,因此显得特别突出。
看一看曹操手下几位主要谋士
1、荀彧:荀令君荀彧年龄比荀攸要小,辈分上却是荀攸的叔叔。荀彧当然也只是智谋很高的人,但给人的感觉更多是阳谋,他的许多想法虽然并不出人意外,但却切实可行。要说荀彧的最大能耐,恐怕是他的识人之能,做为颍川谋士集团的首领,曹操手下的许多重要谋士都是荀彧给推荐的,由此可见其广泛的人脉资源。
2、荀攸:相比于荀彧,荀攸玩儿策略、玩儿阴谋就要多得多,不过呢,因为是阴谋,所以他的很多计策没有被记录下来,其实当时也没几个人知道。从记录下来的内容看,荀攸在平吕布、破袁绍等重要战役中,都应该有奇谋妙计,但不知道其具体内容是什么。但不管怎么说,在其早年反董卓的阴谋中,荀攸等人失败了,还被抓住,侥幸活了下来,仅凭保身这一点,荀攸是不及贾诩的。
3、郭嘉:郭嘉在曹操众多谋士中是最年轻的,因此也显得更天才。这家伙的许多计谋有点神仙策的意义,譬如劝曹操远征乌桓、比如预料到袁尚兄弟必然会被辽东公孙家干掉、比如预测孙策遇刺等等,虽然其中有一定逻辑,但其实都不是必然的,劝曹操远征乌桓还很冒险,也是曹操有这个命,居然还真赢了。说起来,郭嘉的鬼谋(只能说是鬼谋了)不是那个人,还真用不了。但考虑到郭嘉很可能主管着曹操的情报系统,他那超出常理的算命式的预测也是可以理解的。
4、贾诩:这家伙,若论对人心的把握,恐怕是诸位谋士里最强的,奈何出身于凉州军,不是曹操最初的创业伙伴,因此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其才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若论搞阴谋,贾诩绝不会比荀攸、郭嘉差)。但是,官渡之战曹操能够得胜的背后,依旧可以看到贾诩的影子。贾诩的计谋,好多时候是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安危的毒计,譬如让李傕等人反攻长安,因此被称为毒士。但这家伙却很长寿,在曹家储位之争时又看准了曹丕,帮助其稳固地位,因此曹丕时当到了最高官位。
5、程昱:程昱其实很厉害,在演义里没有太多表现出来,做为曹操最初的跟随者,在曹操陷入绝境时,若不是荀彧和程昱,曹操早就玩儿完了。程昱做为谋士,其实有大将之才,是典型的智将,但因为筹措军粮里面弄不少人肉干,总不那么让人舒服。
6、钟繇:通常电视里容易把钟繇演义成官场老混混,但其实历史上的钟繇对曹操平定关中作用巨大,东汉末年的关中是个复杂的地方,其中混杂着各式各样的军阀、盗贼以及乱民,钟繇能够镇抚此处,绝对是很有能力的。
其他还有董昭、刘晔、许攸等人,都是在一事上出了奇谋,此处不提了。
为什么郭嘉显得比荀攸突出?
总体来说,论功劳荀彧是最大的,论对人心的洞察贾诩是最厉害的,论性格坚毅、挽救危难程昱是最合适的,若论传奇性、不可思议处郭嘉肯定是最多的,因此突出郭嘉也不奇怪。荀攸呢,主要是不可思议的奇谋妙计没怎么记录下来,比起其叔叔功劳似乎不敌,比郭嘉呢,传奇性不足,因此被弱化了。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