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上梁山后,为什么总感觉和施恩的关系没有和张青孙二娘的关系好?
武松上梁山后,为什么总感觉和施恩的关系没有和张青孙二娘的关系好?
-----
网友解答:
-----
武松和施恩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关系,武松识破他的意图怎么会和他关系好。他和张青孙二娘夫妇属于救命恩人关系,不存在利息自然不一般!
-----
网友解答:
-----
题主说,武松上梁山之后,似乎与张青、孙二娘关系更好,与施恩的关系就淡了些。这样讲,恐怕没有文本支持,或者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根本就没这么写。
武松上梁山后,除了与鲁智深搭档而外,表面上看跟谁的关系都不好。宋江是武松最敬重的人,武松最先跟宋江拜过把子。但是,到了梁山,武松没跟宋江说过一句话,似乎从来就没认识过一样。别说在梁山,就是在二龙山,武松都不再与施恩、张青、孙二娘有任何交流。
如此说来,武松是因为入了佛门,看透了什么,还是武二郎心灰意冷,不再搭理江湖上的兄弟朋友了,他就是一个冷血杀手吗?
武松为什么不搭理宋江
其实,题主并没有问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确实与题目有关,搞清楚武松为何不搭理宋江,就能解释为何武松与施恩关系不如张青、孙二娘这个疑问了。
“水浒阴谋论”说,宋江要招安,武松早就看透了他。因而,在孔家庄就坚决不跟随宋江去清风寨,而是与宋江分道扬镳,去二龙山入伙。
武松在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曹正占山为王,后来,张青、孙二娘、施恩先后来到山寨,与武松重逢。奇怪的是,在二龙山上,武松只与鲁智深、杨志有过交流,根本就“不理睬”施恩、张青与孙二娘。
为了救孔明叔侄,杨志出主意请来了梁山大队人马,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来到了鲁智深军中。书中写道,宋江先后与鲁智深、杨志见面,相互寒暄,很是客套了一番。又是奇怪得紧,与宋江有八拜之交的武松,竟然与宋江没有一句话交流。按说,经历劫难,兄弟重逢,又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宋江、武松应当相互问候,叙说别离之后的经历遭遇。即便是不各自唏嘘,也得表示一番兄弟之情吧。
但是,宋江既没有与武松搭话,武松更没有拜见哥哥宋江。回想柴大官人庄上的初次相逢,孔家庄的依依惜别,武松不理睬宋江,还真的是大有蹊跷了。
回想当初,武松在孔家庄与宋江分手时,是多么的难舍难分,武松竟然期待天可怜见,活久再去寻访哥哥宋江。时过境迁,武松在青州再遇宋江时,为何兄弟二人冷若冰霜,一句话都不说呢?个中缘由,难道真如“水浒阴谋论”说的那样,武松看透了宋江,因而形同陌路了呢?
果然,武松与宋江之间的冷漠,在“菊花之会”上得以照应。这段故事中,武松头一个跳将出来,反对宋江招安。前后情节对比,相互呼应,确实是应证了“菊花之会”的情节。按照“水浒阴谋论”的观点解读,武松早就看透了宋江,不理睬宋江原来如此。
但是,既然武松看透了宋江,早就“预测”到宋江日后要招安,又为何与三山人马“同心归水泊”了呢?看来,武松不理睬宋江另有隐情,并非是“水浒阴谋论”说的那样,是“看透了”宋江。假如武松真的有本事看透宋江要招安,那他就不是行者武松,而是神僧智真长老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松不搭理宋江呢?这事,还得从题主的问题说起。
武松与施恩、张青孙二娘的关系“都不好”
武松不理睬宋江,是因为看透了宋江。武松不理睬施恩,大概也是武松看透了这个孟州牢城的管营公子吧。施恩原本就是个黑道,是孟州城最黑的黑帮老大,武松为这个黑老大助拳,差一点就送了命。死里逃生的武松一定是回过味来,上了施恩的当,所以,心存芥蒂,不再搭理他了。
以这层意思理解,也可推断出武松与张青孙二娘的关系冷漠的原因了。张青是武松结拜的第二个兄长,武松因此机缘做了行者。是不是武松入了佛门大彻大悟,不齿张青、孙二娘杀人越货卖人肉馒头的恶毒行为,因而不再搭理这对黑道夫妇了呢?
我认为,两人相互之间不理睬,恐怕是双方有问题。不理睬这个,不搭理那个,那就是武松有问题。难道武松是这样一个对谁都看透,对谁都心怀怨恨的小肚鸡肠之人吗?
题主说武松在梁山之上与施恩的关系不如张青、孙二娘,文本却不支持这样的说法。武松对谁都是一个态度,无论他最敬重的宋江,还是帮助他逃离追杀的张青、孙二娘,都是一视同仁,绝无亲疏之分。题主之所以有题目所说的感觉,恐怕是受了续书《征四寇》的误导。
续书《征四寇》中说,征方腊时张青、孙二娘战死,武松大哭了一场。而施恩战死,武松却没有这样的表情。
续书不是《水浒传》,施耐庵根本就不会这样写。假如施耐庵真这样写了,那就违背了原著精神。武松在《水浒传》中只能与鲁智深是生死搭档,假如与宋江、施恩、张青、孙二娘继续保持江湖上的关系,《水浒传》“替天行道”的主题便轰然坍塌了。
这是为什么呢?
武松果真看透了宋江吗
血溅鸳鸯楼之后,武松重回十字坡,被张青、孙二娘改扮成了行者。这个行者是有正式度牒的,因而,武松算是正式入了佛门,做了一名带发修行的行脚僧人。因为张青的推荐,武松前往二龙山找鲁智深入伙。
去往二龙山途中,武松与宋江重逢。兄弟二人这回偶遇,被施耐庵极其渲染,把宋江、武松之间的兄弟情谊写得十分感人。最痛恨宋江的金圣叹先生,也在这段故事中留下了这样的夹批:“只是由”三字,“去了罢”三字,便活衬出宋江恩爱来。
宋江对武松的感情原来是一种“恩爱”,宋江对武松有恩有爱,难道武松一点都不感动?假如武松看透了宋江而不再理睬宋江,我倒是认为这是武松的不是。假如武松是这样的人,我都不会理睬他。
当然,也会有恶意攻击宋江的人会说了,这不过是小恩小惠,是宋江为了招安而笼络好汉武二郎。这么讲绝对是无良心了,招安是武松提出来的,宋江此时根本就不想造反,不造反又招什么安呢?
因而,说武松看透宋江要招安便形同陌路,是不顾文本的瞎说。
其实,武松绝对不会看透宋江,金圣叹所说的“只是由”、“去了罢”是武松对宋江说的那段话中的六个字,武松的原话是这样的: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
宋江要带着武松去清风寨投奔花荣,武松却担心连累宋江,便决意去二龙山落草避难。在这段话之后,武松还讲了一句令“水浒阴谋论”十分打脸的话: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武松是《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而且,期待老天保佑,活到招安的那天与宋江重逢。难道说武松看透了宋江不愿意招安,所以,青州重逢时便不再搭理宋江了?
因而,“菊花之会”就是一个作伪的故事,这段故事假得不能再假,大概是一个特殊时期的伪作。我从其他资料中了解到,这段故事恐怕是1940年之后才被塞进“水浒传”的。
武松不会反对宋江,也不会在梁山上与宋江再论兄弟恩义。武松这样的态度,恰是“替天行道”,假如武松上了梁山一直与宋江、施恩、张青、孙二娘保持江湖上的关系,那就违背了《水浒传》的主题精神。
武松将成就佛道两家正果
梁山大聚义时排定座次,一百单八将齐声对天盟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各位其位,结为世代兄弟,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
梁山好汉的誓言不是假的,他们原本就是出自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妖魔,经历“还道”磨砺才齐聚于梁山。原本就是兄弟,为何还要纠结于江湖恩怨呢?梁山好汉以前世之缘聚义,又将携手同归紫府,上应天星,哪来的亲疏情仇呢?
相忘于江湖,相聚于梁山,原本就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武松上了梁山,便不能再计较江湖恩义,无论是宋江还是施恩,抑或是引导他进入佛门的张青、孙二娘,与所有的梁山兄弟一样,不分高低贵贱,不论亲疏远近。因而,书中赞道: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这就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替天行道”,假如把江湖恩怨情仇带上梁山,就是计较个人得失,罔顾“替天行道”大义。武松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能是个违背梁山大义,背弃《水浒传》主题精神的小人吗?
所以,宋江、武松、施恩、张青、孙二娘都必须在“替天行道”的忠义大旗下,与所有兄弟保持平等的关系。但是,武松为何与鲁智深关系显得更近一点呢?
这是因为鲁智深、武松是一对佛门弟子,这两人兼具佛道两家身份,要成就佛道两家正果。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施耐庵寄托着自己的宗教思想——佛道合一。鲁智深、武松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佛道合一”的象征,而且,这两人互为补充,共同实现佛道两家正果。
武松的正果其实隐伏在鲁智深的故事中,那就是住持皇家寺院,在皇家寺院里抗金保境,替天行道。按照《水浒传》的伏线,鲁智深将重回东京大相国寺,武松将在“景阳钟响”之地杀伤金兵,再显打虎英雄本色。既是道家的天罡星煞,又是佛门弟子,鲁智深、武松将与林冲等人一道,参加东京保卫战,从而“京国显英雄”。
武松是佛门弟子,所以,孔家庄与宋江分手,肯定是要去二龙山宝珠寺的。因为,这是行者的落脚暂歇之地,也隐伏了武松在皇家寺院抗金保境的英雄故事。所以,武松以梁山大义替代江湖义气,才能成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大英雄。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双方关系不同。
施恩和武松的关系,类似于《古惑仔》中,黑社会大哥浩南哥和手下小弟的关系。
大家注意,武松为了帮助施恩,打跑了蒋门神,从张团练一伙手中夺取了快活林的地盘。
随后,张团练一伙陷害武松,将其搞入监狱又要弄死。
施恩所做的,只是上下打点,让武松免于一死。但是,施恩并没有将武松彻底救出来,仍然任由武松发配离开。
在明知道差役可能要将武松害死的时候,施恩只是提醒了武松几句,送了一些银子给武松,还有鞋子和烧鹅。
大家想想,要是换成鲁智深会如何?鲁智深知道差役要暗算林冲,可以使一路护送林冲从河南开封到了河北沧州,怎么可能只给几只烧鹅。
而武松随后果然遇到两个差役和两个杀手,在飞云浦拦路要杀他。
如果不是武松机智过人,加上武功高超,肯定是死定了。
但就黑社会大哥来说,施恩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他不可能保护武松一辈子,即便武松是为他倒霉的。
武松是施恩的打手,施恩就做了大哥能做的东西,多了他也不会去做。
为啥?如果施恩出手,在飞云浦帮助武松杀了4个家伙,那施恩也要完蛋,犯了杀人罪。
他当然不肯。
但张青和孙二娘同武松就完全不同。
他们完全是讲义气,没有任何利益的挂钩。
而后来武松杀了张都监全家和蒋门神、张团练,逃到张青夫妻家来。
当时的法律,窝藏罪犯是需要连坐的,张青夫妻也有杀身大祸。
然而,张青夫妻冒着极大危险,帮助武松躲过了追捕的高峰时期,随后还安排他伪装成头陀去二龙山入伙,给了一条救命的路。
可见,张青夫妻是极其讲义气的,为了帮助武松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险。
所以,武松几乎把他们夫妻当做亲哥哥亲嫂子看待,当然不同。
在电视剧中,武松和张青夫妻一同落入方腊军队的陷阱。张青和孙二娘身体都被钢刺刺穿,在要断气的前一刻,仍然奋力将没受伤的武松托出陷阱。
可以说,到生命最后一刻,张青夫妻对武松也是极好的。
这种舍命相救,恐怕亲哥哥亲嫂子未必做得出。
武松能不感动吗?
-----
网友解答:
-----
施公写《水浒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主线,串连起所发生的故事。自然要把人物一个一个的来叙述,从九纹龙史进开始,接下来写的是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吴用一干人等,后来引出宋江、武松、花荣、秦明等。武松是《水浒传》中重头戏,所谓武十回在108头领中描写的篇幅是最多的。武松最精彩、最高光的时期也是在这十回之中。至于后来有关武松的叙述就简略得多了。文学创作总不能老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所以也不存在武松不答理宋江和施恩关系冷落的问题。如果这样看问题似乎小肚鸡肠了。梁山大聚义皆为义而来,四海之内皆兄弟,从大体而讲施公不会有意住笔于山头主义和亲疏远近。“阴谋论”是近些年来才有的,站在这个观点上看问题,梁山就不会存在,更不会干出哪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历代都有揭竿而起,占山为冦者反抗朝廷,能够作到象宋江那样高举杀富济贫,扶危济困,替天行道的大旗引起朝廷重视者,也就是宋江一个。历代的草冦也只有受招安才有出路,不然下场都是悲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江的招安何偿不是寻辟一个生存之路。
-----
网友解答:
-----
首先你的感觉是错误的,第二你没有好好读书。施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利用与被利用,这个事情上施恩处理的非常好,很是值得官二代富二代去学习。施恩在对武松方面拉拢的很巧妙,不是简单的送钱送女人,而是一步步的摸清武松的性格特点后,针对性的做了方案。武松仗义豪爽眼里不容沙子,于是施恩给予武松方便时很是摆低了态度。
施恩的父亲里副团级干部,而且还是单位一把手,放现在是副县级领导,副县长家的公子与一个囚徒,有几个能做到施恩的程度?认了武松当大哥,最后飞云浦前送行,施恩带着伤来给武松送钱送熟鹅,参考鲁智深瓦罐寺一战,吃饱前后战斗力的差别,如果没有这两只鹅武松腹中饥饿,能否过了飞云浦也是两说。如果开始施武关系是巧妙的利用关系,飞云浦送别时就是真正的友谊了!这也是后来施恩敢去投奔武松的原因,否则与二郎的性格,施恩敢去吗?二龙山双方就是武施关系了,征方腊施恩战死,武松大哭!如果武松在山上不顺心了要走,恐怕只有施恩会义无反顾的跟着哥哥走。
------------------
推荐阅读:
我去过七次西藏,每次进藏和出藏都难受几天。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