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师是谁?
孔子的老师是谁?
-----
网友解答:
-----
孔子的老师是钻子
-----
网友解答:
-----
孔子的老师很多,基本都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牛人!孔子之所以学问渊博,与他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学有关。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大孝子郯子老师
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鲁国附属小国郯国的国君郯子,来朝见鲁昭公。他给鲁国的君臣们搞了一次培训,重点讲解了郯国的官职用鸟来命名的原因。孔子是普通老百姓,自然没有资格参加培训,但孔子不想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连夜赶到郯子下榻的宾馆,向郯子请教。郯子被这个勤奋好学的青年所感动,与他彻夜长谈,将自己的知识全部教给了孔子。
2.拜在顶级音乐大师门下——苌(cháng)弘和师襄子。
公元前518年,孔子拜访了周朝著名音乐理论家和天文学家苌(cháng)弘。苌弘是当时最博学多才的人之一,知识丰富而庞杂,号称“智多星”,特别在天文学和音乐理论方面造诣深厚,可以称得上是周朝的“最强大脑”。
孔子虚心地向苌弘请教了经典音乐歌舞剧《武乐》和《韶乐》的优劣问题。这次学习对孔子的音乐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又拜访了鲁国著名的乐师师襄子(也有人说是卫国的乐师),学习古琴演奏艺术。作为“骨灰级”的“发烧友”,孔子的演奏技术已经非常高明,师襄子一听,就知道孔子是个行家。但孔子在听了师襄子的演奏之后,才发现自己简直不是弹琴,而是弹棉花。于是就跟着师襄子学习演奏技术。半个多月过去了,孔子还在练习同一首曲子。师襄子觉得孔子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孔子说自己的技巧还不娴熟。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觉得孔子的水平可以在“鸟巢”国家大剧院办独奏音乐会了,而孔子却说还没有领会曲子的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子听孔子的演奏已经颇有原曲的神韵,可以去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了,而孔子却说还没有体会出作者作曲的心情。直到有一天,孔子说,“我已领悟到作者的为人风貌了,这样的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得出来呢?”此语一出,师襄子惊为天人。他说:“是呀是呀,我的老师向我传授此曲的时候,正是说此曲名叫《文王操》呀!”
3.和小朋友玩一场“脑筋急转弯”。
求学就是一个“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过程。后来,已经成为大学者的孔子,还曾经向一个七岁的小朋友请教过问题。这个小朋友叫项橐(tuó),是春秋时期有名的神童。
传说孔子与弟子们在齐国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出行,有个叫项橐的小朋友挡路不让过去,说要和孔子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这符合儿童的天性。条件是孔子赢了他,才能让路,孔子欣然同意。项橐问,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有多少种植物,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一下子蒙了,摇头说不知道。项橐得意地说,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项橐再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说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谁都知道水中都有鱼,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井水无鱼,萤火无烟,枯树无叶,雪花无枝。虽然答案有点牵强,但也显示了项橐小朋友的机智与灵活。项橐又问了一系列高难度的问题,孔子满头大汗无言以对。孔子输了,心甘情愿向这个七岁的孩子行礼,向他学习。《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4.老子的教诲。孔子的前几个老师,除了七岁的小朋友外,都是著名学者,但还算不上大师级的人物。他还有一位老师,堪称武林至尊宗师级的人物,老子。孔子对老子仰慕已久,很早就计划去拜见,向他请教关于礼的问题。老子向孔子传授了很多关于周礼的知识,据说他还带孔子一起主持过一个很重要的葬礼。在孔子要离开的时候,老子对孔子说,“有钱的人送钱,有德的人送言,我是个穷人,就冒充仁人送你几句话吧。(以下几句话,用香港的“TVB体”念出来,更能体现老子的心情)做人呢不能太聪明,聪明人呢往往死得快;与人交往呢不能太苛刻,不要议论别人,也别老是揭别人的短,因为这样就会很危险。做人呢千万不能太任性,不管是做个普通人还是公务员,都得低调行事”。也不知道孔子听进去了没有,反正孔子感觉和老子不是一路人。但孔子的思想中还是有老子的影子。孔子曾经对弟子子路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3]意思是“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言外之意是实在不行的话,干脆和徒弟子路一起移民海外好了。老子的名人效应发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老子那里学成归来之后,孔子的影响力更大了。他创办的学校,生源急剧扩张,除了鲁国的学生外,还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孔子的学校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各私人学校中的龙头老大,其地位相当于当今培养白领的新东方,培养蓝领的大蓝翔。
-----
网友解答:
-----
三人行,必有我师娘
这个问题,很古老啦。2000多年前,卫国大夫公孙朝曾经问过孔子的弟子子贡,他说:子贡同学,你们孔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些本事是跟谁学的呀?子贡脑子快,嘴皮子溜,回答说:我的老师何处不学,但又何必一定要有老师呢?
原文是: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后来,大文豪韩愈总结道:圣人无常师。
历史上,没有记载孔子上过什么学,是什么学历。但是,据《史记》记载,孔子很好学,小时候,就喜欢礼器,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长大后,孔子也是以知礼闻名天下。后来,他还专门跑到河南洛阳去找老子问礼,结果被老子骂了一顿,毫不客气地点出他的毛病:骄气、多欲、态色、淫志。孔子很服气,说老子是条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儒家礼乐不分,孔子除了好礼,还是个音乐发烧友。听到韶乐,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听到别人唱歌好听,他还要人家再唱一遍,他跟着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到,孔子和周朝大夫苌弘学过古乐;跟乐官师襄学过弹琴。名师出高徒,相信孔夫子的音乐水平应该是极高的。
《论语》中,孔子教导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说无友不如己者,还说见贤思齐。可见,孔子处处留心皆学问,无时无刻不学习。
夫子成为至圣先师,良有以也!
-----
网友解答:
-----
前面的回答都靠谱与不靠谱的内容并存。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产生的民间传说太多,虚虚实实的东西掺杂在一起,非专业人士确实不容易讲清楚。
简单来说,孔子是没有老师的,当然他曾经向很多人问学求教,但问学求教并不等于拜师,所以一般会认为圣人无常师。
主流的几种说法,孔子的老师有苌弘、项橐、老子。我们得注意看这些说法都是从哪里来的。孔子从苌弘习乐,据说是《大戴礼记》里面明确记载的,今本《礼记·乐记》里面,孔子自称“唯丘之闻诸苌弘”云云。但是,《大戴礼记》相关的章节今天已经不传,只是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乐书》的《索隐》中提了这么一句而已。诞生于魏晋时代的伪书《孔丛子》提到孔子前往周见苌弘云云,可见所谓习乐,大概就是前往拜见问学,没有明确的师生之谊。
再说说项橐。项橐作为天才儿童的典型,从汉代开始就有他曾为孔子老师的传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借甘罗之口说过“项橐七岁为圣人师”,而刘向《新序》中也提到过这个故事。但是,很遗憾的是,在跟孔子直接相关的记载,如《论语》、《礼记》、《史记·孔子世家》中,我们也看不到项橐的身影。只有东汉的“经神”郑玄在注解《论语·子罕》“苗而不秀”时提到,这句话就比喻的是项橐,而下一句“秀而不实”则是在说颜回。如果郑玄之说成立,孔子对项橐的态度,也并不像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所以这个传说也很难被采信。
至于老子的说法,已经有人辨析过了,这里不必多说。总之,古人认为人分三等,上智下愚,其余皆为中人。上智不教而学,下愚教而不学,教育是对于中人而言。圣人是上上之人,所以不必有老师。如果一定要给孔子找个老师,那么当然就是周公了。这方面夫子自道甚多,自然不必再一一列举。
-----
网友解答:
-----
孔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孔子处于一个官学向私学过渡的时代,在他之前学问都在官府,从他开始私人教学,所以“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史料中一般说孔子有几个老师,但是主要是一种学问交流,而且不少史料未必可靠。所以“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另外加上一个小神童项橐,以及民间传说的季札。
首先老聃就不可靠,孔子至洛邑问老子周礼,应该就不是真实的史料,而是道家学派为了宣传老子的发明。因为我们看《左传》等春秋史料,并没有老子这样一位大思想家存在,孔子应该也没有到过洛邑。道教后来不是还宣传老子西出化胡,成了佛教始祖吗。同样,苌弘是周王朝乐官,孔子向其问乐也不可靠。
至于郯子是郯国国君,曾经到过鲁国讲过他们先祖少昊文化。孔子和他可能是有交集的,可能会请教一些问题;同理民间传说吴公子季札也是孔子老师,季札曾到鲁国问乐,和孔子也有一定交集。至于师襄据《孔子列传》是孔子的古琴老师,项橐据《战国策》说七岁就是孔子老师,但是这两个人生平不详,那么真实性也待考。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