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当年你高考时的心情吗?
你还记得当年你高考时的心情吗?
-----
网友解答:
-----
突然一下子就轻松了,也带有一点点迷茫。没有感觉考不好的悲伤,也没有脱离高三苦海的快乐。一切平静得不能再平静。
-----
网友解答:
-----
从我参加高考之后,到现在已经将近十一年了。其中的许多细节也都逐渐地忘记了,不过大体的情景还有些印象。整体来说,高考对我来说没什么特别,参加高考,就像我参加一场普通的考试时的心情一样,平平淡淡,略微有点紧张,同时充满了期待。用一句比较文艺的话来说,就是“与未知的相遇,七分欢喜,三分孤寂”。
当年我是在家乡所在地级市最好的老牌高中上的学,高考地点也在本市的另一所学校,所以从距离上来说,这为我节省了很多成本。大概在高考的前几天,那时候高三的学生基本上不再上课了,老师也不再怎么监督学生学习了,大家全靠自觉。
我和班级的另一位同学,提前几天(也许是一两天,也许是一星期,忘记了)去考点旁边找住宿的地方,我们在学校边上的一个半山上找到了一户人家(我所在的城市是山区,很多人家都住在半山腰上),招呼我们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解释清楚来意后,这位阿姨告诉我们,她家有一面空余的窑洞,可以让我们住两晚。我们问多少钱时,阿姨说还要什么钱,我们内心自然是非常感激,对这户人家也有一份歉意的,于是决定考试结束之后,给人家买点礼物,比如买一个大西瓜之类的,白白地住在人家里,感觉有点惶恐。当我们在考试前一晚真正地来住下时,这位阿姨感觉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她有点犹豫,又有点抱歉,原来是她的女儿抱怨我们免费住在她家里了,想向我们收一点钱。我们很快就明白了阿姨的意思,最后双方商量好每人每晚支付40元。当然,考试结束后,我们仍然给这位阿姨家买了一个大西瓜,以表示感谢。
几点开考、先考哪门课后考哪门课,这些我都忘记了。只记得考试那天,早早地学校外面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其中不但有考生,还有许多是来陪考的家长,亲戚、朋友之类的。像每一堂考试之前一样,大家都提前在校门外面候着,等待考试的到来,这个过程当然是比较漫长的,至少心里感觉是这样。快开考了,把门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可以进场了,大家就一哄而上,陆陆续续地进学校,各自找考试的教室去了。
考试的具体情况许多都想不起来了,我只记得在考文科综合时,时间不够用,在考试的最后一段时间(可能是最后三十分钟,或十分钟),许多题目还没有写完,这时候我有点紧张了,手也有点发抖,不管正确与否,只要看到题目后稍做思考,就立即下笔,这个时候可能最能体会“奋笔疾书”四个字的感受了吧。考语文的时候,好像也是类似情况,最后写作文的时候,实在是理解不了人家想让我写什么,审不了题,凭着自己糊涂的理解,大体构思一下,边写边想边编,随意发挥,任自己的笔随着思绪随机游走,可能由于错句、病句或者蹩脚的表达能力而带来的窘迫感,也全部被成功地掩盖在密密麻麻、难以辨认的字迹中了。从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学习写作文开始,写作文永远都是我的弱项,一直持续到高考这一天。当然,最后肯定是答完了,没有空着的题目。数学和英语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按部就班来,没有惊喜,也没有什么大的遗憾。不过最后出成绩时,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成绩有些问题,比我对照答案后的估分大概少了十分以上。直到等我上了大学之后,才慢慢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我作文写的字太小了,扫描到电脑上后看起来非常模糊不清,以至于少得了许多分数,这算是一点小小的经验和教训吧。
考试过程中还有两件小事我有点印象,也有所感触。和我同住的这位同学,考前看起来状态非常好,晚上躺下之后,很快就入睡了。我刚开始略微有点焦虑,不过一会也就不知不觉睡着了,这和普通考试之前的情况没什么大的区别。我的这位同居室友,其实是个复读生,他已经至少参考过一次高考了,他只考了本地的一个二本学校,心有不甘,于是选择了复读重考。这次,他看起来信心满满,仿佛两天之后,就会修成正果,可以上一个令他满意的一本学校。所以,他睡得很香。考完数学之后,像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之后都会做的一样,我们两个在凭着记忆,互相对照答案,分析考题。逐渐地就发现,我们两个有些题目做得不一样,很快他就意识到,是自己做错了。后来又陆续发现他和我做得不一样的其他题目。他应该意识到了,自己考得不理想,当即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心理难受。我当然看出来他心里的难受了,接下来,他晚上也不再能安稳得睡着了,或许其他考试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后来,听说他又报考了去年同样的那所大学,他不满意,决定再读一年,再考一次。再后来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随着上大学之后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隐隐约约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当你的潜力发挥出来时,就再难以进步了。这个定数由一个人的天赋、努力、悟性、智力等因素综合决定。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顺应它,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逐渐将自己在某方面的潜力释放出来。做到别人眼中的最好,并不一定是个聪明的想法,因为这一想法,可能会受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的约束,即便可行,或许也需要付出远远不划算的成本。做到刚刚好,是一门大学问。
印象比较深的另一件事情,也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我听来的故事,当然,它是真实的。一位同学,男生,我认识,学习成绩不错,在同一年参加高考。他的情况显然和我不一样,我是孤身一人,和同学一块来考试,而他是由爸爸妈妈全程陪护。高考的前一天,这位同学说身体不舒服,比较累,背部难受。父母爱子有加,坚持要去医院给他看病,在医院检查之后,医生说没事,可能就是学习累了。然而,父母坚持要搞清楚“病因”。最后,在一家三口的坚持下,医生给他的背部的骨头钻了孔,进行了深入地检查。结果自然是没有检查出什么来。可是,这位同学也由于这个手术,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后来等我上大学之后,印象中,好像是在我大学校园里,偶然地遇见了他,他说自己后来考上了香港的一所大学。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清华、北大并不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了。我半奉承、半羡慕地说:好大学。他说是“野鸡大学”,那时候我还不很知道野鸡大学是什么意思,只是感觉他上的大学似乎并不是那么好,当然也可能是他在谦虚。由于时隔很多年了,我的叙述是否有误,我不能完全确定,听来的故事细节是否完全准确,我也不能确定,但这件事应该是真实的。人的理性真是太有限了,当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极点,可能就会出现反作用,所谓“物极必反”,在这件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父母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本意之一,是防止耽误学习,这个故事所体现的却是,父母对孩子超乎常理的过度关爱,直接导致了孩子中断了考试。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坚持要求医生深入检查,是一家三口人做出的一个决定,然而从事后看,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做法,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高考结束之后,有三天的时间用来填报志愿。学校提前几天就给每位高考生发了(好像)三本高考指南一类的书。这基本是我们填报志愿时所有信息的来源。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其中的纠结、犹豫、苦楚、无奈远超高考。或者可以说,当时觉得还勉强可以忍受,时隔多年过去了,经历了一件又一件顺利或者不那么顺利的事情之后,再回想起当年填报志愿的大体情景,我很可怜当时的那个自己,那么不堪,那么窘迫。其中的缘由不想细说了,我的表达能力也不允许我将如此细腻而微妙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我在另一篇关于学习经济学是什么体验的回答中,也提到过报考志愿的相关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
再能想起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高考之后,立即就需要赶到我所在学校的另一个校区(我高中前两年在那个地方度过,高三时换到另一个校区),接受学校领导的入党谈话,过程进行得还算顺利。结束之后,立即返回学校开始填报志愿。这件事也可能发生在填报志愿之后,时间长了,想不起来了。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独自在宿舍收拾东西,在校园里狂游,溜达。这时候,校园里的学生已经不多了,留下的,只是极个别还没有收拾完铺盖走人的学生。校园里变得很空旷,我没有一点紧张,没有一点期待,没有一点惶恐,没有一点孤单,没有一点无聊,没有一点劳累,没有一点离别的伤感,没有一点额外的那些主题宏大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就像范例作文中经常爱写的那样。换句话说,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我只是在校园里,做离校之前最后的准备,就像我期末考试完了,准备回家时一样。
下午快到饭点的时候,我遇到了班主任(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和地理老师,我被他们叫着一块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吃“农家乐”,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菜比较丰盛,也很可口,我吃得很认真。那也是我第一次,和自己的老师闲聊。不想继续写了,此处略去一千字。
谨以此文怀念我曾经的高考。
-----
网友解答:
-----
没什么特别的,心态特别好,也不紧张
-----
网友解答:
-----
本人没有经历过高考,所以没法太高考的心态
-----
网友解答:
-----
开心愉快,进了考场之后,心情有点紧张,很快进入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