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你觉得哪首最深情?
宋词中,你觉得哪首最深情?
-----
网友解答:
-----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网友解答: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最
-----
网友解答:
-----
您好!个人认为最深情的宋词莫过于苏轼的《江城子》,全词内容如下图:
《江城子》的背景
这首词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苏轼之妻王弗,16岁嫁于苏轼,王弗年轻貌美,孝顺贤淑,两人感情甚笃。可惜天命无常,王弗在27岁时病亡。王氏的病故对苏轼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精神的痛苦无以言表。
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亦是王氏的十年忌辰,已是不惑之年的苏轼身处距王氏埋葬之地千里之遥的密州,梦中与王氏相见,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感知《江城子》
我们一起走进词的字里行间,去感知作者婉转缠绵、悲情四溢的深情。
词的上阙,“十年”二字充满了沧桑感,“茫茫”则写尽了与亡妻生死相隔的迷惘,然任时空变幻,也阻隔不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爱侣十年忌辰,孤坟一座却远在千里之外,此情此境是何等的凄苦悲凉!末句假想,满怀失去爱侣的悲苦和个人坎坷经历的心酸。
下阕转写梦见亡妻,亦是上阙感情酝酿的结果。“小轩窗,正梳妆”,画面细腻可感,恍若时光流转,回到了十年之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中相见,四目相望,情愫交集,十年相思,泪水千行,万语已噎!“料得”两句,梦已醒,想到爱侣虽长眠地下,年年此时岂不一样是思念亲人,柔肠寸断?明月、短松暗含孤坟,凄清而幽寂。
此词凄美满怀,令人心痛;悲情缠绵,柔肠寸断;用情至深,催人泪下。
若论深情,舍《江城子》,何以企及?有《江城子》,悼亡词绝!
墨染浅见,欢迎指正!
谢阅!
-----
网友解答:
-----
宋词中,你觉得哪肴最深情?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羸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1181年因受弹劾落职,闲居江西上饶。1I88年冬,挚友陈亮来访,两人共抒抑郁情怀,分别后还互相唱和。这首词是别后唱和之作,当时辛弃疾年交五十,在江西闲居已七年有余,壮志未酬,年华虚度。宝剑本是杀敌利器,如今却闲置无用,只能供人把玩;英雄本应驰骋疆场,如今却闲居乡野,一事无成。作者醉后不忘壮志,"挑灯看剑"凝聚着深沉的感慨,强烈的悲愤和难言的隐痈。
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作者只能托之于梦境。他梦见出征前豪壮威武的劳军丶点兵盛况,梦见征战中万马奔腾,万箭齐发的冲锋场面,梦见决战所取得的收复失地.统一九州的伟大胜利.....然而第十句猛转陡结,从豪迈的梦境一下孑跌进悲凉的现实。现实中的作者双鬓班白,壮志成空。作者以"可怜"二字结束全词,倾吐了全腔悲愤,全腹辛酸。悲凉之情,溢于言表。
备注..肴应为首
痈应为痛
-----
网友解答:
-----
问:宋词中,你觉得哪首最深情?
答: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所以,若说深情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了。
一、原诗及释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
熙宁九年的中秋节,我通宵达旦欢畅痛饮,喝的大醉,写下了这首词,同时怀念我的弟弟自由。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里,此时是何年何月。我本想乘着风去那里看看,又担心月亮上那美玉建成的宫殿,因太高而寒冷让我经受不住。在那清凉凄寒的月光里起舞,孤影晃动,如何比得上人间呢?
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穿过雕花的窗户,照在失眠的人的身上。月光应该没有那些人间的悲苦,但却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圆呢?人生难免悲伤、欢乐、离别、聚首,月亮也总有阴晴圆缺的变换。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但愿离别的人能够平平安安,虽远离千里,也能共同享这这美好的月色。
二、品析
这首词以明月为统领,处处写月,又处处关乎人事。上阙借明月寄托自身清高,下阙以圆月寄托离别之情。开篇作者举杯向苍天问月,似乎将青天当作朋友,把酒问月,尽显示出作者豪放不凡之气魄。作者是问月也是赞月,赞美月亮的美丽和表达对明月的喜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事实变迁时光流逝的感叹。“欲”与“恐”含义深刻,表明作者想乘风赴月,但又害怕“高处不胜寒”,这显示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抉择上的徘徊与困惑,犹豫与挣扎。接着作者想到在美丽的月宫中孤独起舞,怎比得上人间。作者由月宫转向人间,可见作者还是想“入世”的。上阙寥寥几笔,字字写月,又字字写人事,字字含情读来情感饱满。
下阙望月怀人,化景为情,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作者借月写人,以月亮的皎洁明亮对比人的“无眠”,突出一个“愁”字。古人认为月的圆缺是因为恨。因此,月的圆与缺成了无恨与有恨的情感象征。因此,作者此处又借用这种说法提出疑问:明月是无恨的,但为什么总是有人离别的时候特别圆?月圆的无恨与离别的有恨,形成了强烈对比,与前文“照无眠”呼应,更加突出作者心中的愁绪。但接下来三句,作者的情感又转变了。作者深知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不可避免,因此不应该为此生发无谓的惆怅。于是发出真挚的祝愿:只要人健康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赏明月。至此,作者由感性转入理性,化悲愤为旷达,情深意切。
三、结语
纵观全词,语言优美,想象丰富,独特而浪漫。全词意境豪放而旷达,词中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句句深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