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负责查抄曹府,而曹家的江南织造是特务机构,是否表明雍正朝对康熙朝的全面洗牌?
李卫负责查抄曹府,而曹家的江南织造是特务机构,是否表明雍正朝对康熙朝的全面洗牌?
-----
网友解答:
-----
我不认为这样的说法。首先曹家是江南望族,势力根深蒂固,关系错综复杂,又从事特务工作,更增加其神密性。其次曹家主要依靠的势力是皇帝,同时也和阿哥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项工作的特点造就了其两面性,因此相互都是狼狈为,相互利用,面和心不和。当其主子死后,新势力肯定要铲除之,他是一种危险势力。再者曹家经营南方多年,无论势力还是财力都是下手的不二人选。惩罚曹家是首选,符合雍正王朝巩固政权的目的。
-----
网友解答:
-----
雍正有一个特点,凡是他爹喜欢的,他几乎都不喜欢,除了皇位之外。
这应该是雍正个人心理的反应,尤其康熙二废太子之前,雍正完全属于装孙子,不管满清贵族还是汉族大臣,主要投靠都是大阿哥、废太子、八阿哥。好不容易等这三个都出局了,大阿哥党八王党又摇身一变,成为亲弟弟十四的党,自己只接收了很少的废太子党羽,那个憋屈啊,想来也没誰不会生气。
其次,康熙过于优容老臣,使很多产生了僭越行为。比如曹家。
首先说明,曹家等三大织造在江南执行特殊任务,结交文坛领袖、引导清议舆论、密查反清势力,属于半公开特务工作,但毕竟只是皇帝的家奴,有钱却不是什么重要政治力量,清洗织造算不上什么重大事件。
其实曹家与雍正的关系很不错。如果说曹寅因历史原因属废太子党,曹頫是糊涂蛋,但是曹寅很出色的唯一儿子曹顒则是曹家分散投资的雍正党。曹顒年轻时户部挂职,与雍正及十三交往愉快,后面雍正虽然抄家,不仅給曹家留了房产土地,还特别优待曹顒寡妻马氏,单独划出马氏嫁妆生活。
可惜曹顒早死,曹寅嗣子的曹頫实在属于远房别支,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对官场人脉与商业经营一窍不通,导致曹家经康熙关照已经归还的欠款又給亏损了。
当时,户部与内务府将东北进贡的二等人参放到江南卖,哪怕二等人参那也是质好量足,在江南当然很是受追捧,结果曹頫竟还亏损了十多万,可见其能力确实不足。
所以,曹家被抄,是曹頫自找的。
雍正二年,雍正收拾李煦,到雍正六年才收拾曹家,说明雍正根本没将九阿哥死党李煦和曹頫来并列看作政敌。而四年时间,曹頫竟都没有想明白过来。结果不听雍正多次招呼,继续找门路洒钱,企图蒙混过关,还转移财产,骚扰驿站。雍正当然不会容忍。
-----
网友解答:
-----
曹家与江南制造局的事儿很复杂。所谓的江南制造局分为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是专为皇室宫廷供应丝织品的衙门。从机构设置上来看,江南三织造总归内务府管,直接为皇帝服务。跟现在的垂直管理机构差不多,不受地方官府或者督抚管理。
1.曹家与江南织造的渊源。
这事儿要从顺治年说起,曹寅的父亲曹玺是多尔衮所属正白旗下的王府包衣奴才,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将正白旗纳入手中,那么,曹玺就成为了皇帝所属的内务府包衣奴才了。这个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曹家开始走向发达,因为是皇帝的身边人,曹玺有更多机会接触帝国上层阶级。
康熙皇帝诞生后,曹玺的夫人孙氏作为康熙的保姆和奶娘,曹家进一步加深了与王朝的关系。康熙二年,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宫中绸布采买以及皇帝交给的其他任务。
布匹采买不是重点,重点却是其他任务。康熙初年,全国局势不算稳定,内有鳌拜等擅权,外有三藩蠢蠢欲动,而江南富庶之地,是南方士子的集聚地和信息扩散地,江南士子的稳定关乎整个大清朝的稳定。
曹氏父子(曹玺曹寅)出身内务府,却是典型的汉人,加之曹寅文采飞扬,学富五车,博学儒雅。康熙是利用曹氏父子来拉拢南方士子的心,笼络江南士子才这么安排的。所以,曹玺的上任,更重要的是为稳定江南,安插耳目。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病逝,康熙任命曹玺的儿子曹寅协理苏州织造,二十九年,曹寅提拔为苏州织造。两年后,又接任江宁织造。而苏州织造,康熙则委派曹寅的内兄李熙接任,李熙出身于畅春园总管,也是康熙的身边人。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任命曹寅与李煦十年轮管两淮盐课。四十三年七月,康熙钦点曹寅巡视淮鹾,十月就任两淮巡盐御史。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逝扬州。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五十一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曹寅两任江南织造,四次巡视淮盐,任内连续五次承办康熙南巡接待事宜。他的实际工作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职务的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比地方督抚要多得多。除了曹寅忠心为主之外,曹寅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也颇为康熙赏识,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康熙的其他任务,曹家在江南得到了众多士子的认可,其实也是对清廷产生了认可,这个功勋是巨大的。
2.曹氏亏空案。
但是,曹寅在任的花销也是巨大的,因而落下了巨大的亏空。曹寅死后,内兄李熙上奏康熙,当时江宁织造核算亏空二十三万两。康熙珍爱曹寅,为避免曹家垮掉,康熙任命曹寅的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但是曹颙短命,两年后死去。康熙又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任江宁织造,同时又让曹寅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使一年,用所得的银子弥补曹寅落下的亏空。
其实,曹寅亏空的事早在康熙四十八年就爆发了,当时两江总督葛礼就参奏过曹寅亏空的事,但是被康熙压下来了。康熙对曹寅和李熙进行过警告。但是,曹寅面对巨额债务,已经无力回天。
到了康熙五十四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三十七万两。康熙为了保全曹家,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弥补。一直到康熙五十六年,才最终还清。
曹玺和曹寅这辈儿,康熙的确圣眷优隆,百般宽容曹家在制造局的亏空,是因为康熙几次的南巡都住在曹家,也是因为康熙与曹玺曹寅的关系很好。但是曹寅死后,对于曹颙曹頫,康熙明令不得亏钱库银,若有亏空将严惩不贷。这说明,曹家已经逐渐失去圣宠。
但是曹家的亏空并没有因为康熙五十六年那次还清,到康熙驾崩,雍正初年,又查出曹家欠款达四十余万两。
3.亏空在风口上飞舞。
雍正上台后,大力整顿财政亏空,曹家可谓撞到风口上了。而此时的曹氏已经走入下坡,江南的形势已经稳定,江南织造的其他使命已经早就完成。雍正不需要利用曹家在政治上为朝廷卖命了,相反,曹家可能因为亏空作为雍正的典型被推进风口浪尖之中。
清查亏空是雍正的改革大政,没有人有过例外,就算曹家人找到曾经主持亏空工作的怡亲王允祥,最终也无果而返。果然,康熙查抄了曹府。
当然,雍正也不是没有给过曹頫机会,李熙获罪之后,雍正曾发话让曹頫分三年还完亏空,但是曹頫久而不决,故意拖欠,甚至还骚扰驿站,转移财产。若是曹頫态度好,规规矩矩还了亏空,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有人说,曹氏最后的结果是因为曹家曾经为太子党资助,是太子党的人,这事缺乏历史证据。要知道,江南三织造直接归内务府管,也就是皇帝亲自抓的部门,要是真的是太子党,等不到雍正后来抄家,立马就会被雍正打压。
的确,在康熙一朝,江宁织造局可以说是康熙皇帝的特务机关,因为当时该机关的职责有所规定。但是,随着时间的转移,康熙后期,国家都已经稳定了,尤其是雍正上台后,对于江南,制造局的特务功能完全弱化。雍正查抄曹府,并不意味着雍正对康熙的洗牌,而是因形势所为,大势所趋。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观点不正确。即便雍正有这个心思,其实也不可能这么做。
雍正上台以后,其实政敌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以曹家为例,作为康熙时代皇帝的心腹。曹家的长辈孙氏,是康熙的奶妈,被康熙当做母亲一样。孙氏的儿子,则是康熙的伴读书童和玩伴,形同韦小宝一样的朋友。仗着这些关系,康熙对曹家当做亲兄弟一般。曹家他们长居江南,负责江宁织造,又和本地其他大贵族甚至满清皇族联姻,形成地方豪强势力。
曹家仗着康熙这座大靠山,其实充当了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根据考证,曹家集团给康熙的奏折高达600多个,属于半公开的情报人员。
更重要的是,曹家虽然只是包衣奴才,因有皇上的特别关照,在高层的关系很多。
尤其倒霉的是,他们和八皇子的关系很好。
其实在当年,这也实属正常。地方豪强为了自己的长盛不衰,不可能不涉足政治投资。
但说白了,曹家也没有太出格的地方,只是和八皇子比较亲密而已。
然而,八皇子就是雍正的主要政敌。
所以雍正上台以后,明知道曹家并非八皇子核心党羽,自然也要整一整的。
况且,雍正上台以后,满清被康熙晚年折腾的够呛,一片萧条,
国库只有800万两银子,而户部的亏空就有几百万两,实际经济几乎破产。
经济问题中,地方豪强的贪污腐败,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曹家为例,占据江南最肥的江宁织造,却年年亏空。除了有曹家后人不学无术,经营不善以外,自然大笔欠款被曹家贪污了。比如政府东北运来的人参由曹家负责出售,这本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曹家竟然能够做到赔本。除了说明曹家这一代曹頫等人根本不懂做生意,他们肯定也从中捞了油水。
连这种钱也敢贪污,岂不是送到雍正的手上等死吗?
之前有着康熙罩着,别人不敢那他们怎么样。
现在康熙死了,曹家又是雍正政敌的小党羽,不整你整谁?
所以,曹家被罢免官职,又被抄家,但并非很惨。
雍正知道他们这一代都是草包,也没有赶尽杀绝,并没有杀人,曹家当家人不过被关起来示众1年而已。相比明代对于贪官的剥皮酷刑,这简直是很好的待遇了。
而曹家基本被抄家,北京的房子也没动,而且他们仍然属于旗人,享受国家的最低保障,最低程度不愁吃饭。这也是曹雪芹虽然什么都不会,却还能坚持写小说的原因。
说白了,曹家就是雍正整顿官场,打虎行动的 靶子。作为康熙时代炙手可热的大老虎,雍正对付他们有杀一儆百的意思。
而雍正死后,乾隆明白曹家其实并无大罪,取消了对他们的部分惩罚。
-----
网友解答:
-----
即便雍正不查抄曹府,这个家族也避免不了没落;曹家的没落本质上是康熙和曹家人自己造成的。因此雍正对曹府的查抄,实在算不上什么洗牌。
在《雍正王朝》里,李卫查抄曹府,很典型的原因就是找曹府“借”点钱;但历史上查抄曹府的真正原因更可能是曹府“欠钱不还”。
西北用兵,雍正为了支持年羹尧打仗,把国库都给掏空了,实在没钱了,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抓这些江南富商的小辫子,“打劫”他们,凑足西北用兵的银两。但是剧情中说得比较浅,也是一带而过的镜头。
但是历史上曹家从康熙的包衣到“垄断”江南织造、两淮巡盐长达近60年,历经3代人。曹家在享受着几代富贵的同时,也在任上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由于曹家和康熙特殊的关系,一而再地受到了康熙的庇护。但是到了最后连康熙都也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康熙对曹家的第一代曹玺感情非常深厚,因为曹玺可谓是替出生入死,有殊勋;
历史上,曹家的第一代曹玺原本时候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康熙出生后,曹玺的夫人孙氏被选作康熙的奶娘。因此曹玺成了康熙的心腹。和《康熙王朝》里魏承谟被放任福建巡抚性质差不多,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在江南替康熙执行着特殊任务。总的来说为“结交文坛领袖、引导清议舆论、密查反清势力”,这对于早期面对着“三藩”、“明郑”、“鳌拜”等重重危机的康熙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都知道康熙死后怎么一步步过来的,创建那么大的丰功伟业,是有多么不容易。而作为心腹的曹家,他就是康熙在江南的一双眼睛。所以,曹家对康熙来说很重要,而康熙对曹家也是非常地优容。
康熙对曹家的第二代曹寅同样感情深厚,因为曹寅为康熙提供了很多私人便利,且在替康熙背锅;
而织造府表面上是负责宫中绸布采买,但实际上他是个“半特务机构”,所以自然有很多事要办,很多钱要花,所以这个账目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认真核查的,当然曹玺借着这种机会,挪用了织造上的钱。不过曹玺的情况绝对不是个例。
所以到了康熙23年,由于各省总督、巡抚将库银挪为私用,时有发生。名曰衬垫,实则多属蒙混销算。所以朝廷制定《各省钱粮清查法》。开始全面清查亏空,曹玺本来就生病了,忧惧而死。
曹玺死后,康熙想想曹家此前的功劳和苦劳,也知道有些账没法提。于是康熙任命曹玺的儿子曹寅协理苏州织造。后来曹寅在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任上干了19年,后来又4次巡视淮盐,在任内连续5次承办康熙南巡接待,这里面花钱那就真的海了去了。自然在这个亏空就真的没法讲了。
但是到了第三代,曹家花钱的手脚已经收不住了,但此刻曹家已经对康熙没有什么价值,更没有前两代的感情,而逐渐失去圣宠了。
于是就像《雍正王朝》里,追比国库欠款,追到了魏东亭头上。魏东亭是个聪明人,自己家里就算有钱也不能拿出来还债,毕竟他欠的钱里有一部分是为康熙花的。自己一死,保全家人及财富,康熙必然会心生愧疚,免了债务。魏东亭的原型本质上就是曹玺和曹寅。在剧中康熙是自己从内帑里拿出钱来替魏东亭还的欠债,甚至还拿出一部分优抚其家庭。
但实际上,康熙是让曹寅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用盐政上银子来弥补偿还曹寅在江宁织造上亏空23万两银子。另外继续让曹寅的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曹颙做了短短2年便也死了,康熙便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家继续接任江宁织造。但是康熙已经明确要求他们“不得亏钱库银,若有亏空将严惩不贷”。但是怎么可能没有亏空?到了雍正初年,查出曹家欠款达40余万两。
曹家的第三代实际上在吃前两代的老本,且自己毫无建树不说外,曹頫更是犯了一个大忌。
曹頫是曹家的继子,他的富贵都是大风刮来的。所以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曹家能够长期垄断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所以当上面叫他还钱的时候,他都以为有成例可循。只要花钱找找门路,蒙混过关就行了。曹寅死后,不是李煦替他还的钱吗?所以在雍正多次警告他别耍花样,赶紧还钱的时候,曹頫仍然无视警告,还转移财产。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九子夺嫡”最热烈的时候,曹頫随大流,和皇八子胤禩的关系比较密切。但是当时和皇八子胤禩关系密切的人,甚至有献金的人多了去了。雍正4年胤禩就被清算了,而一直到雍正6年才收拾曹家,这说明不是因为曹家的败落不是因为站错队,而还是因为欠的钱太多,且不肯主动偿还。
回望曹家的事情,虽然三代显贵,但每代人对于康熙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替康熙做隐私的事情,成就了曹家,康熙在的时候可以一味纵容曹家亏空不法。但是康熙不在了,继位之君只要按朝廷的规矩照章办事,曹家便已大祸临头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早期的战舰吨位都那么高,而现在一艘驱逐舰一万吨都被称为大驱了?
“过于善良,即使你足够聪明,大概率也终将成不了大事”,你怎么看?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