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究竟啥意思?
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究竟啥意思?
-----
网友解答:
-----
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创新,而是教导管理天下的圣人不要与民争利。如老子说的后其身而身先。
-----
网友解答:
-----
"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六十七章中,原话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翻译成大白话也很简单,就是说我有三个非常美好的品德,我视之为珍宝,持有并尊重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在于凡是都不会走在别人的前面。这句话在我们今天来看要理解并不难,但实际上老子崇商,孔子崇周,而商时期的文化与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趋近,要理解老子言论的真正含义,我们还要从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来解读,这样我们才能理解老子。
那么一曰慈,什么叫慈?慈这个字的原意就是一个人看着另外一个人,他其实活得很好、很正常,但是你仍然觉得他活得不够好,你仍然很心疼他,这种情怀叫做慈,这是一种母亲对自己孩子一般的慈爱。在原始氏族社会当中,慈这个情怀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情怀,在原始社会,孩子由整个社会公养,当时是群婚制,孩子没有父亲,父亲往往都是其他部族的男性,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本氏族的成员,所以氏族内的成员都是孩子的血亲。
氏族的成员要么是孩子的母亲要么是孩子的姨娘或是姐妹;氏族内的男性要么是孩子的舅舅,要么是孩子的兄弟,所以孩子在整个氏族社会中,大家都是他的血亲,大家共同抚养这个孩子。慈这种情怀是氏族社会之主流情怀,与我们的文明社会刚好相反。
在我们现在的文明社会中,我们讲究的是成功,讲究的是优秀,那么什么是成功、优秀呢?就是你本事很大,看其他人生活得猪狗不如你就十分得意,这叫做成功。什么叫优秀?就是你的能力超于常人,别人在你面前都显得不如你,于是你就沾沾自喜,这叫优秀。我们文明社会中的这种主流情怀与原始氏族社会正好相反,而老子的慈是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慈,所以他的慈的真正含义放在今天来说,我们就很难理解其原本的真正含义了。
二曰俭,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艰苦朴素。但这个理解也不对,按照古意来说,俭就是在吃饱穿暖后,多余的一点也不要,这和动物是一样的,我们没有见过老虎在吃了羊以后,把羊皮披在身上,动物自身都长着皮毛,取暖问题都是靠着自身解决的。动物在吃饱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其他需要,比如熊为什么要冬眠呢?其实冬眠是相对于冷血动物而言的,对于冷血动物来说,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动而变动,比如蛇、鱼之类的动物,一到冬天外界温度太低,体温就随之下降,于是动不了了,就冬眠了。对于熊这样的热血动物来说,其体温是恒定的,到了冬天就不是冬眠而是休眠,因为冬天没得吃了,所以秋天的时候就大量进食,留下厚厚的脂肪,到了冬天没吃的时候就躲进洞中一动不动,降低新陈代谢,到来年开春再寻找食物。这就说明动物基本如此,除了吃饱以外就不再索取。
而我们人类则恰好相反,在吃饱喝足以后还会寻求更多的东西,贪心万丈、没完没了。在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他有这样一句话“人类手里和生活中,现在所用的一切物品,都叫奢侈品。”这话说的完全没错,所谓的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人类贪心万丈的产物,是人类的贪欲促成了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发展又反过来满足了人类的贪欲,两者相互刺激,成正反馈关系,历史车轮也就因此滚滚向前。
再如我们如今经常用的一个经济学术语叫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意思就是你购买食物所花费的费用越低,那么你就越文明,这说明除了吃饱喝足外,你能把更多的收入用在满足其他方面的需求上。所以可见文明是什么?不外乎就是调动和实现贪欲的过程。
因此老子才有了第三句话“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创新、不敢推动文明发展。因为如果你不断发展文明,那么你就会进入越来越不慈、越来越不俭的那个糟糕的、尔虞我诈的文明社会之中。
实际上,老子是反文明化的,这点在他的《道德经》第80章中有过阐述: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把国家变小,人口变少,即便有各种器具也不用;人民重视死亡,不迁徙,一生都待在自己出生的地方;虽然有车、有船,但并不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但也不去打仗;使人民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这样国家就治理的非常好了,因为大家都吃得香、睡得甜、穿的好、住得舒适,过的非常快乐。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鸡犬的声音也头听得见,但就是老死也不相往来。这是什么社会呢?其实就是原始社会。
那么老子用这个办法解决社会的问题是不是太幼稚了呢?其实并不是,这反而说明老子有着超乎常人的大智慧。因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家都是希望通过文明的进步来解决问题的,却只有老子是希望通过反文明或者去文明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的问题,他的思想非常地“反动”,而“反动”这个词实际上也是出自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是人类所有思想家中唯一一个“反动”的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贪欲永远无法满足,当贪欲永远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只能不断地发展文明以满足自己的贪欲,这种不断发展的文明恰恰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机。比如在古代,我们人类是不可能发明出毁灭全人类的东西的,而到了现代,我们却发明出了无数能够毁灭人类文明的东西,比如原子弹、人工智能等,以及产生了无数的疾病,比如艾滋病。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逐渐频繁的时代。在老子时代之前,如商周时期,我们中原大地往往数百年下来也不会发生多少战争,那是老子所向往的时代,所以老子想往回退,退到文明时代之前,退到一个没有纷争的时代。
当然,文明一旦产生,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有人也没办法返回到原始社会,所以老子也知道自己的主张是不可能得到推行的,于是根据历史的记载,老子后来对人类社会极度失望,骑着青牛出关,从此就不知所踪了。
综合以上,“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要结合老子《道德经》的整体思想,才能把这句话的意思给搞明白,单个看这句话其实是很难理解的。这句话其实就是老子为了阐述自己“反动”,反文明主张而提出的观点,凡是都不敢为人先,凡是都不要创新,不要发展文明。
-----
网友解答:
-----
谢邀。不敢为天下先,首先得明白这个天下先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天下先就是第一。那咱们看是不是这样?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我们前边都多次证明一就是无为,二就是有为,三就是德。四就是天下(万物)。
当然,这里边的天下也可以指,普天之下。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看见没,老子原话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天下先呀。那么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呢?
都说了无为是一,有为是二。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是三,天下先就是三。
天下先也是德,
先下先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因此我们就总结出三就是天下先,也就是德,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无为而无不为……
上一篇问答里面我们谈三的道性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一篇只做引出,不做重点分析。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四上。就是我们说的,三生出来的万物,我们今天讲的天下。
这个天下可是很难缠的呀。我们在刚入道时说二的时候。讲了几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秦二世。胡亥。还有隋炀帝杨广。还有就是那个西楚霸王项羽。二的道性就是凶残。胡作非为。当道转了一圈回到四的时候。就相当于两个二同出那么厉害。这个时候想想历史中哪些皇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候。想必该是有多少百姓,天下有多少苍生经历了连年战火……。因此我们的圣人才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四),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取天下呢!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对呀,我们能不能抛弃纷扰,喧闹嘈杂,物欲横流……等四周都寂静的时候。
那么他又是几呢?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回头有机会再展开吧。
再回到问主的答题上。不敢为天下先。圣人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我们之前都说了三是小名小众,普天下的老百姓之德。圣人之无为和不争,只做好守一。这个三德,乃物质民利之得还是让给百姓吧。
有一天和朋友谈论有关战略型企业家的这个问题。直接把对话拿出来看。
我说:在商言商而已。你所谓的战略型企业家,目前只有马化腾、王兴、永辉超市的老板张轩松只能说你的视野不够开阔。他们几个无非就是现在,捡的果子比别人多而已。谁能把握未来的大势才称战略,不然就只是忽悠。你提的这几个人会不会是战略型企业家呢?我看有一个也就都不错了。
朋友说:什么是企业家?熊彼得给出了世界公认的标准,创新。否则,只是企业管理者。按这个标准,上述三位都有战略性创新,而马云、王健林等没有。
我说:哈哈哈哈,老外说的你也信。听听我们中国人的标准,老子曰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你说的那几个70后?还有几道坎儿,等着检验呢。反而看马云已经具有,五德之相。过了后年就可以检验清楚了。
朋友说:老子是典型鸡汤始祖,言过其实,行而不足。这种人你也信,足见缺乏自我意识。
我无语……坊间常遇见小青年。动不动和人谈战略。那口气简直就是比天气还厉害。道家之人,长提无为不争。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守得清净,能够把天下大势(四)看得清楚,论年龄那几个70后四还没过完呢!天道在那摆着呢谁守的好,守得住。才有资格谈论天下大势也就是战略。还有就是产业布局上。有没有过四,看看马云的。阿里,生产。淘宝,销售。菜鸟物流。蚂蚁金融。还有刚刚收购的饿了么,其实也可以把它。划归到菜鸟系统。最后呢,比较牛的就是云计算。大家数数过四了没!集齐五要素了没?
道常常会有外显,只有清静无为。才会天下大事尽收眼底。入得四这个道场。个人将会体验到。人生真正的腥风血雨。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耐得住清静,耐得住寂寞。用无为之法。守一,方可有机会躲得过这个道四之劫,不然一切都是枉然呀。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与民争利。只有如此才会守得一之无为。完。
-----
网友解答:
-----
我的理解是:首先是依据老子对"道为天地母“的观点分析,告诫人们就像母亲自然先于子女这样不可逆转的伦理次序一样,人不可能在道之前或者是之外,再创生什么。据此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先天下万事万物无一不循道运行,道是天下演变的总规律。没有必要人为地去创新什么,或者是先入为主地去发现什么。只要跟在道的后边走即可。
其次是这里的先后,不单是指时间次序,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鼻祖,他关注的是人类把道摆放的位置。即根与枝的关系。所以才说这里的先,是把人的思想置于道的前头是不对的。因此老子才说不敢为天下先。
最后是那么老子面对现实,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明白:万物并作,吾将观复。就是立足旁观者角度来观察万物循运演变的循环过程。从而发现并遵循道。
就像自拍的游客一样,尊重万物循道运作的过程,不加干予地欣赏。
-----
网友解答:
-----
先已故前早过逝都是死亡的标记,不敢为天先人,不敢怕也,先人死亡之意,老子怕死也。
------------------
推荐阅读:
站在距离地球2241光年的位置,能否直击秦始皇登基时的盛况?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