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和八阿哥都借了国库银两,为何四阿哥胤禛没有借钱?
《雍正王朝》中太子和八阿哥都借了国库银两,为何四阿哥胤禛没有借钱?
-----
网友解答:
-----
胤禩没有借国库银子,追缴国库欠款前,他管着户部。国库存银不足50万两,这其中就已经借出1200万两之多。胤禩能成为“贤王”和这不无关系,你想想,谁找财神爷借钱,不给他回扣,他就是用这个笼络大臣,邀买人心,细思极恐。他会缺钱嘛,他若借钱,那就是监守自盗了。
胤禛没有借钱时,他是孤臣,除了办差事,就是念经拜佛,用现在的话说他过得是“极简生活”,他的俸禄足以够用。
胤禛从皇帝过继给佟皇贵妃,后为继后起,康熙已经给他安排好以后的路,若不废太子,有雍正这么一个铁面王爷在,就算皇帝昏庸一点,大清不会亡国;另外一条路,康熙晚年已经意识到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吏治才怪,民怨极大,必须有一个铁血手段的帝王来拨乱反正,那这个人没有不二人选,只有胤禛。
乌雅氏过寿,胤禵来找胤禛,看胤禛吃饭,一粒米掉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了,他吃饭太节俭了,地主老财都比他奢侈点,你看他吃完还把碟子里剩下的汤汁倒点开水涮了,倒进碗里喝掉,这和史书记载是高度一致的。
康熙爷要培养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孤臣,皇帝坐在哪个位置上,那时真正的“孤家寡人”。他是有名的铁面无私,他很清廉,老十一年的俸禄是1.8万两,他是岁数王爷要比老十大,俸禄比他多点,估计也就是2.5万两左右,也有皇帝赐给的庄子。他不交际,就没有开销。府里他都吃得这么清淡,谁还能超过他。他信佛,平时以吃素为主,过年过节吃点肉,他过得真正的清贫。他自己俸禄和庄子收入,真的够花了,他是真的没有向国库借钱。
剧中邬思道给雍正分析借钱的三种人。
第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二种不安分而为之;第三种是贪得无厌。
太子借了五十万两;老三借款,老十借款,这三位都是第三种人。
太子作为储君。未来天子仪表,是必须要讲排场的。他银子花出去,人心未必能邀买到。而且作为储君他要监国,所以轻易出不了京,所以在民间基层,没有根基,自然也没来源。
太子从小就被立为储君,康熙爷时时刻刻盯着他,他小心翼翼地活着,他当了四十几年的储君,他的开销很大,他一出门万众瞩目,太子不得不假借心腹官员之手,去国库借了五十万两银子。
太子的师傅王掞知道他一年4万两银子不够,甚至偷偷得将银票塞进书中,来补贴太子,将太子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三爷借款,他养着一批文文人墨客,在编书,这也是别有用心,他不过是换了种方法投康熙皇帝所好罢了,他成了“清流”的领袖。
八爷党核心是八爷,九爷,十爷。八爷是首脑,九爷是智囊和钱袋子,十爷是打酱油的。老十借钱竟然是为了建戏院,这理由真正的奇葩,他花钱大手大脚,从不会委屈自己,他不够就去国库借,他还说:
国库的钱都是皇阿玛的,我是他儿子,花他钱天经地义,还用还?
九阿哥为了攀咬太子,在追缴欠款时,故意为难老四,还纵容老十到前门大街去卖家当。
康熙的情报很及时,你看前头四爷和十三爷在朝阳门码头,拒绝百官和老八他们的接风酒席,康熙马上就知道了,李德全还说道:
“什么事能瞒得住咱皇上啊”!
康熙到晚年是身体原因,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他不知道。
看看他对胤禩的评价: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则还要放纵。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
-----
网友解答:
-----
在追缴国库时,四阿哥和八阿哥并没有借国库的银子,两位夺嫡高手都在大斗术智。而太子身为储君欠款五十万两,邬思道曾讲万里江山有朝一日都是他的,为甚今一处庄园明一座宅院,还要营造私巢?
《雍正王朝》康熙时期,官员俸禄低,于是许多官员开始挪借国库的钱。加上康熙讨伐准葛尔部落,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维护了北方的稳定,康熙对于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老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过多阻拦国库借银子的行为。
康熙晚年,官员贪赃枉法,政治生态失衡,置国家、百姓利益于不顾。康熙为了平衡局势,康熙皇帝和四阿哥大张旗鼓,追比国库欠款,康熙认为国库的钱可以追不回来,但这种风气必须杀一杀。
借用邬思道分析这借国库钱的三种人来看:
大概知道那些借国库钱的原因了:一是不得已为之,实在没钱;二是不安分,借钱生财;三是贪得无厌,唯利是图。显然四爷和八爷都不是邬思道说的三种人,但他们两人的目的却不一样,一个孤臣路线,一个贤王路线。首先来看看那些借国库款的皇子们都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太子就是属于不得已为之
太子作为储君他要监国,在民间基层没有根基,虽然康熙给的东西很多,但没有给他银子,他又不能结党私营,所以向国库借是主要来源之一。
再说,太子一年的俸禄只有四万,对于太子大手大脚,大排场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填补日常生活的窟窿。也就是说,太子的那点钱,不去搞点外快,要是按照正常日子过,也就是雍正在潜邸时天天白菜炖豆腐。
说明什么,太子一年的俸禄估计都不如任伯安一年日常吃喝的开销多。在康熙下江南到魏东亭家住了几次,魏东亭有难不敢言,让他倾家荡产不止,还欠国库三十多万两。
而太子作为储君,本身就是一棵大树,抱上他这棵大树了,官员有困难,你得出钱,又不能少,太子的老师王掞深知太子的难度,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来夹在书本里偷偷给太子还饥荒。
太子还暗示胤禛将这些欠款给推迟,太子胤礽为了还债,只能铤而走险,卖官来获取不义之财,放了六个肥缺当官,弄到50万两,却被八阿哥和大阿哥放了暗箭。
话说这太子还是有点憋屈,当了三十多年太子,兄弟们对他的位置垂涎欲滴,而且平时见康熙就像耗子见到猫似的,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胆都吓破了。
老十、老三欠款属于不安分的那种
在八爷党中,老十这个成员就是打冲锋的,第一个替八爷党摇旗呐喊。老十老婆又多,开销又大,花钱大手大脚的,自己也没有广开财源的本事,虽然老九是小财主,但算盘打得精,压根没给他钱,他自然也只能借国库银子了。
八爷党不帮老十还款,因为这个清欠工作本来是得罪人的差事,要是让老四胤禛的清欠工作异常顺利地进行下去。那不是等于八爷党出钱又出力,还带头做表率,而老四胤禛轻松捡个亲王,老八肯定不会干!所以就让老十当马前卒,带头冲锋陷阵搅黄清欠工作,为难老四。
话说老十所处的境地就十分尴尬了,老九也是见死不救,老十狗急跳墙的说:“国库的钱,不就是老爷子的钱么,儿子花老爷子的钱还要还的”?老十为了还钱款,只好拿自己的家当去街上卖来还钱了。而老十又生一计,还反咬老三胤祉:不要欺负我读书少,可读书好的,不照样欠款不还。意思是老三胤祉也欠着国库的银两,不要光拿我老十开刀。
老三胤祉欠款是为了风花雪月得圣心
老三胤祉是文人,为了能在康熙面前表现做个好标杆,赢得康熙的圣心,当然要养着一些文人客卿风花雪月,写书、编书。所以光靠平时的俸禄是远远不够的。
但老四胤禛在找老三时,胤祉很快把三十万两银子还清了。不过这样一来,老三和老十也就此结下了梁子,从此,老三胤祉就对八爷党也就没什么好感。
而八爷不借款算盘打精明的很
在追缴欠款之前,老八一直兼管户部。老八管理期间,国库存银不足50万两,这其中就已经借出1200万两之多。老八户部掌天下土地、财政、户籍等等。所谓雁过拔毛,百官自然会向八爷示好,都觉得皇子中最有钱的,因此,大家都喜欢跟老八玩。
老八胤禩在百官的眼里,就是他们是活菩萨、就是财神爷。想想,八爷胤禩“八贤王”的美誉,可以看出来,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恩惠得来的。官员们找他户部借钱的时候肯定好说话,拿着国家的钱卖自己的人情了呗。
所以胤禩处处表现自己的慷慨,表现自己的贤明。一旦东窗事发,就说自己一分钱也没有借,推的一干二净,啪啪屁股走人。康熙一开始是希望老八站出来,把自己这烂摊子收拾了,康熙赐予的机会,老八抱定不得罪人的态度,并没有好好把握,将差事退给了老四胤禛。
那么八爷不借款,钱哪里来的?
在年羹尧抢了江夏镇八爷党集团的小金库时,老八“微微一笑,无动于衷”。
再来看一下,一个四品京官一年的俸禄,只有一百四五十两银子,四爷当雍亲王时候被赏亲王双份,俸银每年是2万两银子,这样看来,一个亲王一年的工资白银只有1万两,廉亲王八爷如果靠工资致富,要赚够1000万两,得整整1000年。
所以八阿哥绝对不是光靠工资就养活八爷党的。他有敛财的财神爷,江南盐道任伯安和小财主九爷、江夏镇庄主刘八女,一个个都富得发油,至少有几百万两的私产。就光江南盐道这项,每年秘密送来白银100万两给八爷和九爷,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各地输送的,更是难以计数。
太医凌国康和总管李德全这两人,还有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清流,都知道八爷富有,几乎都曾接受过胤禩给的好处。就连一些王公贵族,因为生活奢靡,骄奢淫逸,都向胤禩开口借钱。
但八阿哥胤禩花钱,完全是为了私心,收买人心,结党营私,下了血本笼络人心。轮到国家用钱,百姓需要钱时,八爷胤禩总是一毛不拔,甚至不惜代价从中作梗,阻止四爷胤禛和十三胤祥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筹款。
胤禩是一个善于经营之人,所以对于敛财本事比年羹尧抢,隆科多贪高明多了。还开了不少钱庄和当铺,这些生意都给八爷胤禩带来了不少财富。太子要是像八阿哥有这样的敛财本事,就不会走卖官鬻爵的路彻底失宠了。
后来八爷王府被抄,老八身上还偷偷揣着1000万两银票呢。老八有的是钱,所以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是钱摆不平的事情,不仅能够让很多人归心,还能让很多人舍命。
雍正登基兢兢业业执政十三年,也不过留给乾隆留下五千万两银子。这些一对比,就知道胤禩的财富是个什么概念了,毫不夸张地说,是诸位皇子当中第一大富豪啊!
老四不借款是秉性使然
邬思道也曾经说过,四爷请吃饭都是青菜萝卜,唯独雍正请十三阿哥胤祥吃饭就是不一样。可以看出老四是非常节俭的人,所有四爷用的人都是清官,因为他们不会跟老四要钱。
多年没有走动的十四阿哥来到了四阿哥府里。胤禛正在吃饭,胤禛吃饭就是四个小菜,把菜吃的干干净净,最后连汤一起喝下,桌上掉了一粒米也要捡起来。
要知道四爷很早就是贝勒和郡王了,每年的俸银和赏赐也不少,一年大概也有2.5万的俸禄银子,加上四爷以身作则,一直节俭,所以四爷日子能过的开,再说以四爷胤禛的秉性来说,也不会向国库伸手借银子。
尤其年羹尧,还得自己整钱。
在胤禛的母亲德妃过寿辰,年羹尧已经派人提前送过来了,胤禛都不用准备寿礼。胤禛还怪福晋不该收下,要把东西退回去。可以说,以年羹尧的俸禄远远不如四爷,他怎么买不起这些礼物的。说明胤禛知道年羹尧贪污,胤禛对这些东西是不太愿意收的。
加之康熙帝让胤禛做一个真正孤臣,因为只有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才能当上最高统治者。有意去培养他当孤臣的意思,最关键的是孤臣不结党营私,威胁不到皇权。
再看看老四和老十三在朝阳门码头,拒绝百官和老八他们的接风,连饭都没有吃就离开了。康熙马上就知道了,李德全还说道“什么事都瞒得不住皇上您啊”,这说明康熙对四爷这个“孤臣”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当然四爷一向是孤臣路线,重要的是不怕得罪人,不需要结交王公贵族,所以他没有什么大开销。并且他深知康熙的心思,在朝堂中当个“孤臣”,不结党私营,不挪借库银。凡是康熙反感痛恨的事情一概不触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一律不参与,更不会给自己挖坑,他最看重的就是康熙对自己的看法。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老四能笑到最后,说明老四也不简单,从一开始深知康熙的心思,老四胤禛这个“孤臣”,对症下药,一步一步赢得康熙的心,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宝座!而老八算计的太多了,结党营私,让康熙心生反感和戒心,算各种官心,却揣摩不到皇帝的圣心,彻底把他从皇位候选人中抹除,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END—
(图片来源网络的)
-----
网友解答:
-----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八阿哥胤禩并没有借钱啊。
也就是说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追缴国库之时,太子都借了五十万两银子,但贤王老八和孤臣老四都没有借。
这两个人可谓是九子夺嫡中真正的高手,一个老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夺嫡成功。一个老八虽败犹荣,不服输的在雍正年间大搞八王议政,诱使弘时被赐死,临死之前留下的信又带走了雍正。
那么两个人同样的没有欠款,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宋安之就具体来说说。
其实这两位皇子虽然同样是没有欠款,但目地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以邬先生说的那三种人来看,第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没钱而借。第二种不安分而为之,是因为资格老,讲究排场好享受而借。第三种是贪得无厌,靠借钱投资然后发财。
很显然这二位皇子是不属于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他们可是皇子啊。
再看看借钱的这些皇子,除了太子,就是老三和老十,他们分别都是有目地的。
说道太子,倒是符合第一种人,那便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太子不同于其他人,这个实际上的嫡长子,从小就被立为储君,可谓是万众瞩目,同样的康熙肯定最为关注他了,一直盯着他看,所以这位太子是当的相当不舒服,既不敢结党营私,也不敢收受贿赂,只能小心翼翼的活着。
但太子即使要小心翼翼的活着,也花销不少,毕竟他是一国储君,诸如出行排场啊和赏赐手下啊什么的,开销肯定很大。
所以太子不得不假借心腹官员之手,去国库借了五十万两银子。太子的师傅王掞知道他一年4万两银子不够,甚至偷偷的将银票塞进书中,来补贴太子,将太子是感动的一塌糊涂。说起来太子的生活还真是憋屈,以至于太子向老四抱怨说道自己当了三十年太子,见了皇上犹如老鼠见了猫一般,当的真是窝囊。
老三欠款,倒是有些不安分为之。
因为老三借款看似养着文人清客吟风弄月,实则是要搞大动作,那便是编书,借此来吸引皇阿玛康熙的目光,使康熙重视赞赏他。
老十欠款呢,也有一些不安分为之的意思。
在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中,老十跟老八的关系,肯定比老十四跟老八的关系好,老十、老九、老八才真正是穿一条裤子的人。
在八爷党的设定中,老八是核心灵魂人物,老九是智囊加财神爷,老十则是打酱油的。甚至老九虽然有钱但是压根不给老十,所以老十花钱大手大脚的,不够了就去借,绝对不委屈自己。
更悲催的是,追缴国库欠款时,老九为了让老十攀攀太子,为难为难老四,也是见死不救,搞的老十没办法还欠款,只能跑到前门大街买家当。从此老十也知道了人情冷暖,看似跟老八老九还在一起,但也学会了自保之道,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分析,老十的自保之道就是我读书少!
而老八不借款是贼的很。
首先老八当时是兼管户部的掌部阿哥,他管理期间,国库存银不足50万两,借出高达1200万两之多。而老八又被大家称之为贤王,肯定是借钱的时候好说话,拿着国家的钱卖自己的人情了呗。
老八也知道自己这样干,早晚纸里包不住火的,所以老八虽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官员借钱。但自己并没有借一毛钱,这样将来东窗事发了,自己来一句未能峻切操持,请求赐去户部差事,拍拍屁股走人。意思是我没借钱,我不知道有这么严重,只管我平常没太注意了。
其次老八是贤王,国库借款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不良风气,他这个贤王,可不想卷进去败坏了自己名声。
而且老八的八爷党势力庞大,光是江南一地,每年向他的智囊兼财神爷老九就进贡一百万两银子,他压根不愁没钱花。
如果说老八不借钱,是因为管理户部和为贤王名声所累,更重要的是不缺钱花。那么老四不借钱,是因为他是孤臣,更是因为他要做那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
首先是否接任追缴国库差事时,康熙与老四长谈过,可以看出,康熙知道这是一种不良风气,老四虽然没说什么,但一点也不惊讶,其实是很清楚的。但老四并没有说,因为这股不良风气涉及的人太多了,他没必要说。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不参与进去,保持洁身自好。
同时康熙要求他做一个孤臣,说明开始培养起他来了,更是说明康熙也在盯着这个孤臣到底孤不孤。再看看他和老十三在朝阳门码头,拒绝百官和老八他们的接风酒席,康熙马上就知道了,李德全还说道“什么事能瞒得住咱皇上啊”,说明了康熙的情报系统很全面的。
试问这种情况下,老四敢乱来吗。
当然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四一贯作风就是孤臣。这种孤臣是不需要结交什么王公大臣的,自然没什么开销。
而且老四这个人节俭啊,是特别节俭。这一点上面是与历史上节俭的雍正是高度符合的。老四平常吃饭就是清汤寡水的,像老十三过去吃饭,饭菜也就是一般。在给他皇额娘过寿之时,老十四找过老四,当时老四一个人吃饭,简直是清汤寡水的很,就是掉下一粒米也是用筷子夹起来,看得老十四也是感觉颇为无趣。
再看看烧毁百官行述时,老四请诸位皇子吃火锅,并没有那么丰盛。即使如此,老十也是惊讶的不得了,说道平常老四请他们吃饭不是青菜就是豆腐,这次还挺不错的,说明老四一贯作风就是如此。
而且清朝官场的陋规还不少,有节寿礼、被敬、碳敬、冰敬什么的。像节寿礼就是遇有节日,下官僚属为上司送礼。《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载陕西粮道向上司和有关衙门官员送礼定为, 西安将军三节两寿礼,每次银两就要800两。
这些属于是灰色收入,并不算违法。老四身为皇子,肯定也有相应的灰色收入。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也有过交代,像年羹尧任四川巡抚以后,就为老四给皇额娘过寿筹备了很多奇珍异宝,老四刚开始不想要,在福晋劝说下才收下了,这说明老四对于灰色收入还是会勉强收的。
再通过太子一年俸禄4万两,老十一个贝子一年俸禄1.8万,还有不少皇庄来看。老四当时是贝勒,还是较为年长的皇子,一年怎么说也有2.5万的俸禄银子,还有不少皇庄,保证了有着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样一来,老四一直节俭,既可以不用去国库借钱,保持洁身自好。还可以上行下效以身作则,带动府内节俭,府里开销无形中少了很多,给人一种务实勤俭的印象。
加之一直走的孤臣路线,是最符合最高统治者欣赏的状态,既务实勤俭,还办事干练,最关键的是孤臣不结党营私,威胁不到统治。
由此可以看出,老四能成为最终胜利者,果然不是白给的,一开始就摸准了最高统治者的脉络,一路对症下药,方才夺嫡成功。
而老八算计的太多了,算到了各种官心,却揣摩不到皇上的圣心,难怪会一直失败。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71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
网友解答:
-----
胤禛自我约束力强,八皇子胤禩其实没借钱,他估计贪了不少,太子其实也没有亲自去借,借钱的都是他的手下替他办事花销的。电视剧中太子能力不高,以为天下是他自己家的,想怎么搞怎么搞,甚至要在天子眼下卖官鬻爵,也没什么理财意识。刑部的亲信办事要有银两,太子拨款拨不下来,只能去借了。
胤禛从黄河募捐回来的时候,自己就被莫名其妙的推上了追债的路,为清朝国库追债的路。这条路不好走,邬思道这样分析了两大类借款的人们,一个是在京官员,一类是王公宗室。在京官员分四小类
第一类:不得已而为之
这类人靠着年薪100两只能够养家糊口,但是做个新衣服,聚个餐就很难了,所以不得已而借钱。
第二类:有功之臣借着功名利禄借钱
这类人借着自己和康熙的关系和自己所建立的功业,即使借了钱也认为是他们建功立业应得的。
第三类:最可恶的攀比
这类人不管自己是不是没钱,只要看到有人借,他就借,还花的心安理得。有钱也故意拖着不还。
王公宗室这一大类都是皇亲贵族,甚至是四阿哥胤禛的兄弟们,官员们不敢要,追债还要考虑皇家脸面。
王公宗室的阿哥们没有借钱的主要有
大阿哥胤禔,大阿哥胤禔是皇子里年龄最大的,是一位美少年,十八岁就随康熙出征,两位夫人,七房妾室,可见大阿哥胤禔的家底是很厚的。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关系亲密,八阿哥胤禩管理户部,即使有钱财进项,也可能中间有投机行为。
二阿哥胤礽,二阿哥胤礽身为太子在《雍正王朝》中除了昏庸就是怂,粘杆处粘个知了都要大吼。太子其实也没借钱,借钱的都是他手下刑部的官员替他打点一切和奢侈浪费花的。所以一查很容易查到太子头上,表面上太子没借,其实都是他的手下打着他的名头招摇过市搞的。
四阿哥胤禛是自我约束很好,府里规矩多,自然不会借钱。八阿哥胤禩管户部,自己贪污腐败了不少,这个从他被抄家的时候,还能从身上留下拿出了1000万两可以猜测一二。九阿哥胤禟经商头脑灵活,所有皇子里数他最有钱不用借。十三阿哥胤祥侠义心肠,为人正直所以也不会去借。十四阿哥胤禵从军队中摸爬滚打出来身上的热血男儿气概自然也不会去借,况且康熙皇帝和母亲德妃都很宠爱他,给他的东西必然不少。
借钱的阿哥实际上有两位
三阿哥胤祉,因为三阿哥身边聚集了一大票的文人,每天都在不停的编书,这些书都是替朝廷修的大制作,只有输出没有进项。养活一大帮子讨厌金钱的酸儒们,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十阿哥胤俄,十阿哥头脑不灵光,不会赚钱也不会理财就会败家,要在家里修个戏台子。钱不够她就去借,借了又换不上,只能玩赖,说戏台子是孝敬皇阿玛的。
-----
网友解答:
-----
我是特别喜欢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这两部电视剧的,其实还能加上一部李卫当官。为了看明白这三部剧,我还特意去看了看清朝的历史。下面我来说说,我对于题主的这个看法。
我先来说说为什么大家在清朝都纷纷像国库借钱。其实大家向国库借钱这个情况主要责任是在康熙帝身上。
在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大清朝算是内忧外患,但是在康熙继位不久,就先后除了鳌拜,收了台湾,平了内蒙古。可以说大清朝一时到达了巅峰。在这个时间段中,大清朝因为一直在打仗,所以国库一直是空虚的,这让大家没有钱可借。可是到了后来呢。大清不在对外打仗以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库也渐渐的开始充足起来。而这个时候的康熙帝也开始享乐了。六下江南,这可是康熙大帝出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一次出巡需要半年的时间,每次得需要多少的开销呀,这就像是在雍正王朝里边老臣魏东亭,他真的没有贪污,他借钱都用在了康熙帝出巡的身上。所以有些大臣和将领都是被迫跟国库借的钱。
而太子胤礽和八王胤禩这两位借钱是两个情况。天子借钱是因为,太子做的时间太长了,太子有太多的们人了,还有太多的家仆了,想要笼络人心,钱少了是不够的。而太子一年的俸禄就那么点,就算加上士绅不纳贡得来的钱粮,也是不够的,所以太子不得不向国库借钱呀,而且太子是谁,那是未来的皇帝。可以说太子借的这个钱就没打算还过。可是太子确是没有料到,碰到了老四这么个死心眼子。不还不行了,只能铤而走险,去卖点官挣点钱吧。
再就是老八胤禩,八王党可以说是皇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他们的胜算甚至比老四还要高。其实老八真的不缺钱,老八没有太子的骄奢淫逸,也没有老九的嗜赌如命。老八的爱好就是养养花种种草。老八为什么借钱,因为大家都借了,老八是有名的八贤王,他的一举一动那是能牵动好多人的。老八看着大家都在借,自己不借的话,那不成了老四了,被所有人孤立了。所以老八借钱完全是为了随大流。
最后再说说老四胤禛,其实真的不想当将军的厨师不是个好司机。老四真的不想当皇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康熙的所有皇子中,就没有不想当这个皇上的。老四也相当,而且老四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而康熙也是由于太早立了太子了,祖训有云,必须立长。所以康熙也很无奈,其实如果太子不作死,那么百分之八九十后来没有胤禛什么事了。而胤禛康熙一直给他留了两条路,第一条胤礽继位,胤禛成为王爷,有这么一位铁面王爷在,就算皇帝昏庸一点,大清也不会出事。第二条路,太子真的不行了,那么下一位很可能就是胤禛了,在康熙晚年,康熙已经预料到大清国现在的情况很不好,这时必须得有个手段强硬的皇帝来拨乱反正,而遍关所有皇子中,只有老四和老十四。显而易见的老四要比老十四更加的适合。
所以在康熙的潜移默化之下,老四就变成了一名孤臣。也是有名的黑面王爷。老四的家业也不小,但是老四生活比较清贫,平时府里边天天吃白菜豆腐。逢年过节才会吃点肉,所以老四自己的俸禄再加上自己封地的收入基本上够自己的开销了。而老四是不会在乎别人看法的,所以他是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个没跟国库借钱的主。
而老四就是凭借这种独特的办事风格,一步步的走到了皇帝的宝座之上。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