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儒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
网友解答:
-----
上能安邦治国,下能教书育人!
-----
网友解答:
-----
何谓儒?古代指学者。《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还有,古代人从巫、史、主、卜分化出来专为贵族人家相礼的一批知识分子。《论语.雍也》:“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再者指孔子创立的学派。《庄子.齐物论》:“故有儒墨之是非”。
何谓儒生?指通经之士,也指一般读书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通过以上对“儒”及“儒生”的解释,无论是儒或者儒生都是读书人。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专家、学者,都是有文化、有知识,能说会道的文化人。
“儒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儒生的本事就是著述立说。儒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了儒术的儒生。儒术:儒家的学术思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
上面对儒术的解释,就是告诉后人门,只要有权力的人推崇某种学说,身后马屁精们再推波助澜,其它再有用的经典也会被打进冷宫里。
西汉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其政治理念被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董仲舒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和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的论点。
董仲舒所形成的儒家理论,符合封建王朝统治人们的理念和思想,他的行为说明的就是儒生的本事。提出观念,假借皇帝之手颁布成法,作为治理国家的王法。(2020/08/25)
-----
网友解答:
-----
儒生的能力有多大?凭一己之力,可以保全一个国家,也可以使一个国家走上灭亡之路,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能够变和平为战争。说他们反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不为过!
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有这等本事!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孔门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擅长经商和外交。孔子晚年生活上基本都是靠子贡,没办法,他太会赚钱了,师兄弟中他手头最阔,不吃他吃谁?
赚钱对于子贡来说还是小意思,他最擅长的是外交,今天我们就聊聊子贡外交生涯的经典之作。
齐国权臣田成子叛乱,弑齐简公,立齐平公,实权在握。但始终顾忌齐国的几家名门大族势力,意欲削弱他们,便利用手中权利,调动这些力量发动侵略战争,借机削弱他们——决定侵鲁。
大家知道孔子是鲁国人,弟子众多,消息灵通。听说父母之邦将被侵略,坐卧不宁。
子贡主动向孔子自荐,承担起这场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外交斡旋。
首先说服田成子
子贡故意用反语相激田成子:鲁国是打不下来的。因为,鲁国城矮河浅,国君愚昧,大无能。应该去攻打南方的吴国,人家吴国城高池深,兵精粮足,君明臣强,攻守兼备。
田成子大怒:你是成心来耍我是吧?
子贡说:请息怒,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我听说您虽然掌握了齐国的实权,可您的麻烦也不少,大臣中反对您的人不少吧?您想靠打败小小的鲁国立威扬万,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您打败了鲁国,也只能使齐君骄傲,将士受宠,却不能实现您立威的目的——鲁国太弱小了。
假如攻打南方的霸主吴国,如果一举成功,不但齐国上下给您点赞,就是国际上也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立威自不待言,将来独揽齐国大权,那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劝迷心窍的田成子被说动心了,赶忙紧急叫停了出征鲁国的军队,随时待命。
子贡说,待我出使吴国,给您制造个出师有名的事件,您就等着好消息吧!
出使吴国
子贡立即去拜访吴王夫差,先是一番吹嘘,说大王你您打败越国,扬名诸侯。
接着说听说齐国将要入侵鲁国,这个时候如果大王您出兵攻齐,首先占领道义制高点,其次,吴国勇士有打败齐国的大概率,如果打败齐国,既拯救了鲁,又削弱了齐,同时震撼了晋,一石三鸟。常话说:主者不强世,霸者无强敌。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吴王夫差又被说动心了。说只是有点顾忌越王勾践那小子,听说他一直在卧薪尝胆,此其志不在小啊!
子贡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夫勇者不辟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如果大王您不放心勾践,我去劝说他追随您出征,他国内空虚无兵,这您该没有什么顾虑了吧?吴王夫差大喜。
拜访勾践
子贡立即拜访勾践,直接抓住他的心病——雪耻复仇。说吴王夫差将出兵伐齐,担心您作乱。您不如主动带兵追随吴王出战。
如果伐齐失败,大王您的机会就来了。如果伐齐赢了,吴国也会受到削弱,到时候我会鼓动晋国联手齐国对付吴国,吴国必然内外交困,大王您的机会又来了。怎么样?愿意合作吗?越王勾践大喜过望,立即满口答应,还重重赏了子贡。
子贡再回吴国,给吴王打个综合报告,吴王再无顾虑,公然挑起伐齐之战。吴、齐开启互掐模式。
子贡又立即游说晋国,防范吴国图谋中原。齐、吴开撕,齐败。吴、晋再撕,吴败。勾践乘机灭吴复仇。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段精彩的外交战做了精辟的总结:“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谁还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
网友解答:
-----
本事大到没边儿!
总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才华多到地球都装不上,济世安民都是轻的,实现全民皆圣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天分来。
孔子认为只要君王顺了自己的意,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复制尧舜禹时代的终极辉煌。
孟子更尿性,认为只要采用了自己学说,强国都是分分钟的事,百姓用木棍就可以轻松击败大秦铁骑。
秦始皇为了打造个人形象,于是找了一帮儒生做参谋,结果悲哀的发现,这些儒生最擅长的就是发表议论,如果仅仅是和别的学说相冲突也就罢了,偏偏和其它儒生的观点也不相同。不仅和皇帝吵,和大臣吵,和将军吵,连自己人也要吵个天昏地暗。刘邦的心胸可谓极广,尤其是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儒生,结果吃了和秦始皇一样的亏。结果这个亏到了汉武帝时,又吃了一次!
儒生,说起事来天花乱缀,做起事来一盘散沙。
魏晋有个儒生,同样自作多情,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就是陶潜明,大肆推广儒道之术,结果没有一个君主肯鸟他,不得已回到家里种地。
李白认为自己有纵横之才,杜甫认为自己有济世之才,还有天真的白居易,倔强的韩退之,偏执的柳宗元,幼稚的李商隐,失意的温庭筠,放纵的柳宗元,任性的苏东坡,愚蠢的陆放翁。
不难发现一个事实。
古往今来的儒生,要么是自以为是的清高书生,要么是阴险狡诈的小人奸臣。按比例来说
儒生成为小人的比例在各个群体中占有绝对优势!
看看儒家学说的价值观排行吧,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不是民生,不是农业,不是科学,不是法律。
而是道德!
儒生最大的本事就是宣传道德,成为不成功的君子,或者成功的伪君子!
-----
网友解答:
-----
儒生通常是指刻苦用功的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著书立说。温文儒雅,谈吐不凡。儒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因人而异,有的文韬武略,功勋卓著,也有沦为平庸,甚至成为书呆子。
古代儒生完成学业离开老师之后,走向社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许多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他们春风得意,心想事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却有一部份人只有口头上的之乎者也,并无真才实学。其结果只是绣花枕头,自以为是,大事做不着,小事不愿做。不能自食其力,又怎能养家糊口,更谈不上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儒生并不专指做学问写文章的文人墨客,其实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人才,如儒商、儒医、儒将、儒士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格守儒家的传统美德和风范,积极入世,兴家创业,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也有许多读书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屡屡受挫。任凭怎样艰苦努力,却总是一败再败,难有出头之日。也许是命运作弄于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同样是读书人,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儒生到底有多大本事?说大能以治国平天下,说小则是修身齐家,说不行那就是十足的书呆子。任何事情不是一概而论,有其中的个类。大多数儒生都是鸿儒硕学,以天下为己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
推荐阅读:
《天龙八部》是金庸其他小说里武功最强盛的了,为什么还被天龙寺本因说是武学末世?
在养殖羊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人会感染布氏杆菌传染病?这个病是怎样传染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