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
网友解答:
-----
雍正继位后,处处表现出要立弘历为皇储的意愿,这让弘时非常不满,于是他在八阿哥的挑唆下,决定铤而走险谋朝篡位,他们俩还特意拉拢来失宠的隆科多,三人联手在朝堂上逼雍正退位。
好在关键时刻,十三阿哥出面解决掉参与逼宫的八旗兵和禁军,随后隆科多被处死,八阿哥被除去宗籍后圈禁起来,不久被害死。至于弘时,雍正则赐给他一杯毒酒,让其自尽,享年24岁。
-----
网友解答:
-----
雍正先后共生有十个儿子,但其中六位都英年早逝,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乾隆)、五子弘昼(恭亲王)和六子弘曕(果郡王)。其中,弘时的年龄最大,最有资格成为雍正的接班人,结果却反而被雍正削去宗籍,最后更是莫名其妙的死掉,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是雍正继位后,处处表现出要立弘历为皇储的意愿,这让弘时非常不满,于是他在八阿哥的挑唆下,决定铤而走险谋朝篡位,他们俩还特意拉拢来失宠的隆科多,三人联手在朝堂上逼雍正退位。
好在关键时刻,十三阿哥出面解决掉参与逼宫的八旗兵和禁军,随后隆科多被处死,八阿哥被除去宗籍后圈禁起来,不久被害死。至于弘时,雍正则赐给他一杯毒酒,让其自尽,享年24岁。
当然,这只是文学故事而已,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弘时的死因其实一直是个谜。
当年,雍正刚继位时,因为觉得弘时生性放荡,行事不谨慎,便有意立聪明伶俐的弘历为皇储。不过雍正实行的是秘密建储,因此最开始大家也都不知到谁是接班人。
在这种背景下,雍正虽然不太喜欢弘时的为人处事,但两人的父子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当时还特意不远千里,找来一代大儒王懋竑来当弘时的老师,同时让另一位大儒蔡世远做弘历与弘昼的老师。
史载,王懋竑和蔡世远是齐名的世大儒,并且两人在上任后,都是“同侍内廷,卯入酉出,敬谨奔走”,也就是待遇都是无差别。
从这层意义上说,雍正不愿意立弘时为皇储,只是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至于其他方面,都是和弘历并无多大差别。而且作为一个父亲,特意给他请名师来教导,也是希望能够自己的儿子能够把身上的坏习惯改掉。
但可惜的是,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周年忌辰,雍正并不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按照清朝的管理,一般都是在位皇帝派遣未来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
所以,雍正的这个举动做出后,大家便开始猜测,雍正秘密建储的人选,恐怕就是弘历,这也让弘时非常沮丧,因为按照“立嫡立长”的宗法礼仪,理应该是他被立为皇储。更何况,此时弘时已经20岁,还有自己的儿子,而弘历才仅仅13岁,于情于理都不应该立弘历。
接着第二年,弘历第二次代替雍正到景陵祭拜康熙。至此,弘时对储位的幻想已完全破灭,所有任都已经很确定,雍正的皇储人选,就是弘历。弘时对此自然满是怨恨,于是行为处事更加放荡,甚至还多次公开顶撞雍正,最后气得雍正直接将他的老师王懋竑给罢官回家。
弘时却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他为争夺皇位,在怨恨与嫉妒心理的作用下,竟然和雍正的死对头八阿哥搞在起来。根据史书记载,弘时的性格其实和八阿哥比较相识,两人关系也一直较好,即便在九子夺嫡时,他们还多有往来,弘时还曾在雍正面前给八阿哥说好坏。
或许雍正也是因为这方面的缘故,才不愿意立弘时为皇储。当时,弘时的皇帝梦破碎,八阿哥的皇帝梦也破碎,其原因又都是因为雍正,而恰好雍正又都不喜欢他们俩,于是久而久之,他们俩自然而然就联合在一起。
对于弘时的这种行为,雍正自然是无法容忍的。所以他特意下诏批评弘时:“朕尚有阿其那、塞思黑等叛贼之弟......不但弟兄,便亲子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随后,雍正干脆将弘时过继给八阿哥当儿子,并将其逐出紫禁城皇宫,宣告父子关系就此断绝。
接着,雍正又下令除去弘时的黄带,并从玉碟上除名,让皇叔允祹约束养瞻。其后不久,弘时突然暴毙身亡。因此,很多人就怀疑弘时是被雍正所杀,所以各种类似的文学故事层出不穷。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首先,弘时是在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已被削除宗籍,由允祹约束养瞻,但他去世的时间是在雍正五年八月,前后相隔1年零6个月,雍正如果真想让弘时死,又何必等这么长时间呢?
更何况,雍正四年九月,八阿哥等人都已经全部去世,雍正清除反对派之举已基本完结,他又何必过去一年后,又秘密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再者,八阿哥的唯一的亲生儿子一直活到乾隆年间,雍正既然不杀八阿哥的亲生儿子,又何必杀弘时呢?所以,更真实地情况,应该是弘时自己郁郁而终。
-----
网友解答:
-----
当然不一样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最终赐死了弘时,其实这段事迹是取自于民间传说,当然正史中的弘时死的很突然很莫名其妙,下面就来细说一下正史上的弘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上的弘时因为性格与父亲雍正不和,所以作为长子错失了皇位继承权
弘时按照排序是雍正第三子,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但其中六个儿子都幼年夭折了,所以雍正实际上只有四个儿子活到长大成人,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五子弘昼和六子弘曕。
因此来说弘时名义上是雍正第三子,实际是雍正的长子,且弘时的年纪比乾隆和弘昼都大了很多,雍正诸子中,乾隆和弘昼兄弟二人是同年所生同岁,乾隆仅仅是生日比弘昼大了几个月所以成为哥哥,老六弘曕年纪最小是雍正的老来子,抛开弘曕,弘时的年纪要比乾隆和弘昼大了7岁,因此在雍正登基时,弘时已经年满18岁了。
按道理弘时年纪比乾隆大,为什么雍正继位之后却舍弃长子弘时,立刻秘密册立了乾隆为继承人呢?
先看一看弘时在雍正继位前与父亲雍正的关系如何。其实翻看史书关于弘时的记载非常少,《清史稿》中只记录了弘时“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的短短一句话。
但是再想一想,在康熙时期,康熙诸子之中只有三个儿子被封为了亲王爵位,这就分别是康熙第三子胤祉被封诚亲王;康熙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被封为雍亲王;康熙第五子胤祺被封为恒亲王。
清朝规矩,皇室子孙年满15岁即可获封,而亲王爵位之内可以有一子获封为亲王世子享受比郡王还高级别的待遇,而胤祉和胤祺在史书上都有儿子被册封为亲王世子的记录,胤祉的亲王世子是嫡子弘晟,胤祺的亲王世子是长子弘昇,可在史书记载中唯独没有记载雍正的雍亲王世子是谁。
要知道亲王世子未来是要继承亲王爵位的,通常都会是嫡子,但是没有嫡子的话就会立长子,胤祺就是因为没有嫡子,所以册立了长子为世子。同样雍正也是如此,他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也没有嫡子,按照规矩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理应向宗人府奏请册立自己的长子弘时为亲王世子,但是历史上根本找不到这些记载,也都没有记载雍正还是雍亲王时期亲王世子是谁。
因此可以作为假设猜测,一,弘时有可能当时被册立为亲王世子,但由于后来他获罪于父亲雍正,被雍正命令史官删除了关于弘时的册封记录。
二,就是弘时自幼就不被雍正所喜爱,而当时雍正喜爱的儿子乾隆还年幼,所以在康熙时代雍正迟迟没有向宗人府奏请册立亲王世子。
这两种假设之中,其实第二种假设更可能,因为《清史稿》中曾明确记载弘时无封,如果是删除了册封记录,不会刻意加上这么一句无封,所以弘时很可能是自幼就不被雍正所喜爱,尤其是和乾隆相对比之后,因此在康熙时期雍正迟迟没有奏请册立亲王世子就是为了等乾隆成年。
那么为什么雍正会不喜欢弘时这个长子呢?
其实看历史上零星的关于弘时记载,可以推测出弘时的大致性格,历史上的弘时很可能是一个性格非常直率,没有城府的人,从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来。
接下来就说一个历史上能看出弘时为人性格直率的事情,雍正继位之后每到年底都会亲自给中央的王公大臣写“福”字,并赏赐给王公大臣以示寓意新年好彩头。
雍正元年(1723年)年底,雍正给王公大臣赐“福”字,正好这时候弘时奉雍正的命令在外办差,而他的老师王懋竑当时也恰好有事不在上书房,所以弘时与老师王懋竑都没有得到雍正赐予的“福”字。
弘时回来后就问王懋竑:为什么偏偏咱们师生二人没有福字?弘时就想亲自去向雍正说明这个事,为师生二人讨回福字,而王懋竑这个人谨小慎微,他建议弘时不要直接去找雍正问这个事,先去找雍正的心腹大臣当时的户部尚书张廷玉说明此事,但是弘时却并没有听从王懋竑的建议,而是他直接当面去找了父亲雍正,质问雍正为何唯独不赐给自己和老师王懋竑福字。
后来雍正当然是把福字赐给了弘时和王懋竑,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弘时为人性格比较率直,是一个喜好单刀直入的人,而历史上的雍正为人恰恰是城府极深,善于隐藏自身内心的人,所以弘时和雍正父子俩注定性格就不合。
雍正继位时就立刻秘密册立了乾隆为继承人,其实按照道理来说雍正继位时弘时年纪最大,且已成年生育有一子永珅,理应被作为继承人选,但雍正却直接跳过了弘时把他排除在继承人之外了,这就说明了弘时在雍正继位前就已经不被父亲雍正所喜爱。
弘时为人性格直率,而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历史上为人斯文儒雅,心思细腻,人缘非常好,尤其能吸引像弘时这样性格直率的人,因此也不排除在雍正继位前弘时就已经被其八叔胤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引起父亲雍正的反感,所以在选择继承人时雍正毫不犹豫的直接跳过了既不适合做皇帝还胳膊肘外拐的弘时选择了乾隆。
但雍正对弘时并没有放弃,雍正继位时,弘时已经成年且已经娶妻生子,按照道理弘时应该与父亲分府而居,可是雍正继位后他还是将全家都搬进了紫禁城,连弘时和他的妻妾以及儿子永珅也都跟着搬进了紫禁城,说明雍正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儿子,他还聘请谨小慎微的名儒王懋竑教导弘时,这都说明最初雍正对弘时还是很不错,只是认为他不适合当皇帝而在继承人选上放弃了他。
雍正其实也很有意思,秘密立储是他所建,但也是他在继位之初多次派遣年幼的乾隆代替自己去祭奠康熙,让大家都明白了雍正内心属意的继承人是乾隆,这也让弘时明白了父亲雍正在选择继承人上面放弃了自己,所以可以想象弘时的心里得有多么苦闷,也因此弘时因为性格还因为继承人的问题,与父亲雍正渐行渐远。
弘时最终因为胤禩与雍正闹翻,但雍正不可能杀子
历史上的弘时最后与父亲雍正彻底闹掰也是因为胤禩,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开始了对政敌弟弟胤禩一党的政治清算,胤禩一党受到雍正残酷迫害,胤禩和老九胤禟都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并将二人囚禁起来。
也是在这时弘时替胤禩和胤禟求情触怒了雍正,盛怒之下的雍正在处理完胤禩和胤禟之后又下了另外一道圣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这道圣旨直接将弘时赐给了胤禩为子,胤禩被囚禁,弘时则被雍正交与十二弟胤祹负责看管约束。这也是弘时彻底与父亲雍正闹翻,触怒了雍正,最终惹得雍正不想再认他这个儿子了。
弘时与父亲雍正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他替胤禩和胤禟求情,但根源还在于父子二人性格不合,弘时性格直率,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而雍正城府极深且多疑猜忌,所以父子二人因为性格原因越来越不和,最终在处理胤禩时爆发了。
其实关于雍正迫害弟弟胤禩和胤禟以及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夺皇位的事情,雍正的儿子弘时和乾隆都对雍正的做法不以为然。
只不过弘时为人率直,不善隐藏自身想法,流露出了对父亲雍正迫害兄弟的不满,最终触怒了雍正。
而乾隆则同雍正性格一般,城府极深,他与哥哥弘时不同,他善于隐藏自身的想法,所以即便乾隆当时也对父亲雍正迫害胤禩和胤禟不满,但乾隆隐忍不发,直到继位之后还是多年以后才替胤禩和胤禟翻了案,最后以雍正的名义承认当初打击迫害胤禩和胤禟过分了。
弘时在被雍正削除宗籍圈禁之后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八月(1727年)去世,关于弘时的死因后世民间多为流传雍正是为了替乾隆扫清障碍处死了胳膊肘向外拐的儿子弘时。
而且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是采用了这个传说,实际上雍正绝不可能杀子,弘时对乾隆的继承人位置并没有威胁,而且历史上弘时与乾隆之间的兄弟关系还非常亲密。
当时弘时已经被雍正削除宗籍,这样的人对乾隆皇位根本构不成威胁,在雍正驾崩的第二天乾隆新君继位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宣布赦免弘时身上一切罪名,并且恢复了弘时的宗籍身份,这都说明了乾隆曾经与弘时之间的兄弟感情还算不错。
这也说明了乾隆对于雍正处理弘时的这件事上也是不满,只是乾隆善于隐藏自身想法,没有向父亲雍正表达过而已。
再有就是雍正最反感的政敌胤禩和胤禟二人在雍正四年八月和九月时就已经先后被雍正折磨致死,而历史上弘时死于雍正五年八月份,距离胤禩和胤禟被折磨死已经过去快一年多了。
雍正最反感的两个兄弟都已经死了,雍正没有理由再在此时杀子了,如果雍正真想杀子的话早在一年前就可以赐死弘时了,何至于再等一年。
所以说民间传说雍正杀子是基本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至于历史上弘时真正的死因其实他很可能是因为遭到了父亲雍正如此严厉的惩罚抑郁而亡。
写在最后
其实历史上的弘时挺悲催的,性格上与父亲不和,导致作为长子却不能成为父亲的继承人,后来更是因为性格直率直接触怒了父亲雍正,连皇子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最终导致抑郁而亡,父亲雍正还在后世背了杀子的恶名,真可以说这是一出清朝历史上的父子悲剧。
但如果弘时与雍正的事情放在普通人家上算不上什么大事,老子和儿子偶尔吵嘴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过偏偏他们父子二人是皇家,是皇帝父子,所以注定了他们父子二人的悲剧,这正好应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的话。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
网友解答:
-----
中国古代讲求多子多福,作为帝王,后宫一大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康熙就是最好的例子。康熙在位时间长,从十四岁开始生子,至六十三岁停止,五十年间生育了三十五子,活到成人的仅有二十人。
不过对于帝王之家,儿子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一个种群发展过快,容易对环境构成压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帝王的子女过多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由于对权力的向往,很容易造成家庭破裂。这样的历史一直在不断的上演,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几乎断送了一个王朝。再比如,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更是将权力与人性的残酷演绎至极至。
雍正经历过权力的残酷,或许对此深有感触,到他继位后,并没有扩充后宫,后妃基本上是以前王府中福晋、格格升过来的。雍正有十个儿子,其中只有四个活到成年,而且在他当皇帝的岁月里,直到雍正十一年才生下一子--弘瞻,其余九子都是在做皇子时生的。
至于雍正是想以此证明自己是个不好色好皇帝,还是个勤政的皇帝,我们不得而知。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可以说他的避孕措施做得到位。
雍正的四个成年儿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弘瞻。弘时是长子,但是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在《清史稿》中有这么一句:“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由此看来,弘时必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儿子。早在康熙晚年时,允祉的长子弘晟和允祺长子弘昇都被封为王府世子,而按年龄计算,弘时也达到了受封的标准,然而他却没有被受封,这说明康熙也不看好他。
雍正为了避免诸子争储的局面,建立了秘立皇储制度,就是皇帝把要立谁为太子写在诏书上封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死后再拿出密诏宣布新皇。在皇帝死之前,这个诏书不得以任何理由开封。
此外,皇帝自己也随身携带一份同样的诏书,也是在他死后才能打开,两份诏书内容必须一致,否则不能确定最后的皇位继承人。此后的乾隆、嘉庆、咸丰都是以此种方式坐上龙椅的。
雍正在建立秘密建储制度时,也早早把弘时排除在外,那时他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这番话出自雍正元年八月十七,而那时的弘时明明已经十九岁了,父亲一句话令弘时的的前途陷入渺茫。
弘时得不到康熙的赏识也就算了,为何连父亲也如此看待他,要知道,雍正只有四个儿子,就算分四分之一的爱给他,也不算过分吧,为何早早就把他排除在储位之外呢?
弘时的困境
众所周知,康熙对乾隆弘历宠爱有佳,见了一面之后,就下旨将弘历带回宫中交给德妃照料,甚至有人说,康熙选择雍正继承大统与乾隆有很大关系。
康熙对弘历的疼爱整个皇室家族都看在眼里,弘历除了受到众人的羡慕嫉妒之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尤其在康熙驾崩后,雍正当上皇帝后,弘历的地位更加突出,父亲雍正对他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俨然一副培养下一任帝王的样子。
那么,对于长子的弘时,雍正到底是看待的呢?实际上雍正继位初期,对弘时尽管没有多大期望,但也并非是三不管的状态。相反,雍正这个父亲还是很重视他的。
雍正为自己的皇子都聘请了有名的老师加以教育,弘时的老师是一个理学专家王懋竑。此人对程朱理学研究得很透彻,讲究淡泊无欲,对王阳明的心学也深有体会。雍正聘请王懋竑作弘时的老师,可谓用心良苦,其意在希望弘时改邪归正,因为弘时不受康熙和雍正赏识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他不受约束,生活放纵。
特别是在雍正元年康熙帝的周年忌辰,雍正派了弘历前往景陵代其祭拜,第二年同样如此,弘时已骤然明白雍正心中的秘密了。
从弘时的角度来看,作为长子早早被排斥在储位之外,这一点令他对雍正耿耿于怀。再加之雍正对弘历的公然偏爱,都导致他走向了雍正的对立面,极有可能是的,与八爷党勾结在了一起,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雍正三年,王懋竑的母亲病逝要回家守丧,临行前,雍正对他说,不必遵制守三年,料理完丧事即回京,而且在王懋竑守丧期间,雍正经常派人催他进京。
至雍正四年八月,当王懋竑赶到京城时,却发现既见不到皇上,也见不到弘时。滞留京城一年后,他得到通知,叫他回家养老。可见,在此期间,雍正与弘时的矛盾已然激化,也正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雍正将弘时过继给了允禩,并交与允裪抚养。
巧合的是,雍正对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允禩也是在雍正四年全面爆发的。雍正四年,允禩被革去爵位,并由宗人府除名,改名为“阿其那”,最后被囚禁了起来,同年九年,便死于狱中,终年45岁。
可见,弘时在雍正四年过继给允禩,这个事件意味深长,足以表明弘时与八爷党是有交往的,而雍正对八爷党痛恨至极,自己的儿子与他们勾结在一起,这种愤怒令他对弘时完全失去了耐心,最终抛弃了他。
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弘时抑郁而终,也有说被囚禁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弘时背叛了父亲雍正,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与雍正实施的秘密建储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最终导致了他在亲情和政治上对雍正的双重背叛。不得不说,弘时的悲剧仍然是一场与争储相关的政治事件,他成为了雍正秘密建储制度的第一个牺牲者。
弘昼与弘瞻的结局
弘昼比乾隆仅小三个月,两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虽不是同母所生,但比同母兄弟更亲厚。但在雍正死后,最后的谜底揭开,弘历成为乾隆帝,他们二人的关系也走向了不和谐。
弘昼常常藐视乾隆的皇权,行为怪诞,令乾隆在处理与他的关系上大伤脑筋。在雍正时,弘昼就被封了恭亲王,雍正也常派他去处理一些政事,所以在弘昼心里也有一个帝王梦,最终他带着这个梦抑郁而死,终年五十五岁。
弘瞻可以说是由乾隆养大的,雍正在生弘瞻时已经五十六岁,而他在五十八岁就去世了。雍正去世后,乾隆对这个弟弟也是照顾有加,过于溺爱,导致弘瞻变成了一个纨绔子弟。
乾隆三年,因康熙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无子,于是经乾隆同意,将弘瞻过继给了果亲王。之后弘瞻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长大后的弘曕喜好积聚钱财,行为放纵不检,种种事件引发了乾隆的不满。
为了让这个弟弟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乾隆一怒之下惩处了弘瞻,将其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还被罚王俸三年。
没想到的是,弘瞻却因此而一病不起。病危之时,乾隆曾亲临探视,并对弘瞻说,之所以要惩处他,只是想让他改变一下脾气,想不到他会因此而得重病。之后乾隆便下令恢复了弘曕郡王的封爵,但不幸的是,弘曕不久便死了,时年33岁。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了解了雍正长子弘时的悲惨命运以及因果关系,而且对雍正的另外两个儿子也做了简略的了解。尽管帝王之家真情难续,但乾隆作为一代帝王,对弟弟们的感情还是令人欣慰的,与之相比,不知道雍正作何感想。
-----
网友解答:
-----
在正史中,弘时也是被雍正赐死的。
但赐死的原因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不同,反而与《甄嬛传》的情节是一致的。
正史中,弘时没有竞争夺嫡,也没有在科考案中泄露考题,更没有谋刺弘历和隆科多。
弘时是雍正的皇三子,庶出,诸子中最年长者,弘历的异母兄长。弘时的生母是李氏,雍正登基前为侧福晋,名份仅次于嫡福晋乌拉纳喇氏。
起初,雍正对这个儿子还是蛮喜欢的,为他精心挑选老师促进学业。
雍正登基以后,还允许已有家室的弘时同住在宫中,说明当时父子间的感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后来,雍正也逐步认识到弘时并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胆识和才能,但仍然很关心和扶持,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
如果弘时能稍有些头脑,谨言慎行,哪怕做个亲王,也能终生保全富贵。可他的思想确实太单纯幼稚了,毫无城府心机,导致大祸临头。
弘时是亲身经历过康熙帝两废太子,九龙夺嫡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
康熙死后,雍正登基,对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们进行了残酷打击,而弘时则对皇叔们的遭遇比较同情,以至于他的政治立场站到了雍正的对立面。
雍正五年,弘时随父皇雍正在宗祠祭祀先帝,弘时忽然脑袋瓜不灵光了,他说:“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他跪下来为几位皇叔求情,言语中暗示雍正这样对待兄弟,令先帝康熙在天之灵难以安定。
这简直是撮死嘛,雍正仿佛睾丸上被火苗烫到一般蹦了起来,暴跳如雷,立即下诏,以“言行放纵不谨”的罪名将弘时革除宗籍,而后就赐死了。
令雍正气愤和伤心的是,自己对他如此关爱,而弘时做为儿子,居然为别人说话,伤害自己的父亲,还专门往最敏感,最隐痛之处进行打击。
“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
弘时的这种固执的观念深深地触怒了雍正,最终以“放纵不谨”的罪状,贬弘时为罪臣之子,削宗籍,赐死。这一情节与电视剧《甄嬛传》是一致的。
正史中,乾隆还是很怀念这位心地单纯善良的兄长。这一点,与电视剧《雍正王朝》和《甄嬛传》都不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