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哪些异姓王?
清朝有哪些异姓王?
-----
网友解答:
-----
清一代共有九位异姓王。五位活着就有封号,四位是死后追封的。吴三桂(平西王),孔有德(定南王),尚可喜(平南王),耿仲明(靖南王),孙可望(义王)五位.另外有四位追封赠王(即死后封王):扬古利(英诚武勋王),傅恒,福康安(嘉勇王),黄芳度(忠勇王)
-----
网友解答:
-----
秉承前朝制度,清朝的爵位一般只限于宗室,也就是爱新觉罗子孙才有,乾隆时期规定为十四等,第一等就是和硕亲王,第二等是和硕世子,第三等是多罗郡王。
但在清朝前期,为了拉拢朝中大臣和明朝前臣,也法外施恩,封了不少的异姓王,除了我们熟知的清初三藩之外,还有汉人四个,满人两个,共有九人,时间跨度从皇太极到嘉庆。
舒穆禄.扬古利,死后追封为武勋王
扬古利是清朝开国功勋之一,也是努尔哈赤的女婿,深受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器重,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出力颇多,身先士卒,勇猛无当,地位仅次于皇太极等八大贝勒。
1636年,皇太极进攻朝鲜,扬古利随军,清军渡过汉江,在汉城南部扎营,此时朝鲜军前来救援,扬古利受命登山督战,却中了朝鲜军埋伏,中枪而死,享年六十六岁。
同年十一月,皇太极班师回朝,追封扬古利为武勋王,顺治帝继位后特命其配享太庙,康熙皇帝继位后数次亲自祭奠,雍正年间定爵位为一等英诚公,由其四世孙丰盛额一系世袭。
孔有德,崇德元年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
孔有德是铁岭矿工出身,后金占领辽沈后他投奔皮岛毛文龙,受其重用,对毛文龙感恩戴德,崇祯二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后,逼反孔有德,和义弟耿仲明一起发动吴桥兵变,反过来攻打山东登州。
大明军攻克登州后,孔有德和耿仲明率手下叛军和数万名工匠,还有红夷大炮等新式武器,坐船渡海投靠后金皇太极,被封为“恭顺王”,为“三顺王”之一,独领“天佑军”成为后金入关的急先锋。
清军受阻于长江时,起用前朝汉臣,以汉制汉,孔有德被改封为定南王,携全家坐镇广西,一年之内全占广西地区,但被李定国以象阵击败,大军包围桂林,孔有德惶惶不可终日,终于自刎而死,谥号“武壮”。
孔有德死后,桂林城被攻破,全家或自杀或被俘,只剩下女儿孔四贞逃到北京,后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嫁给了广西将军孙延龄,三藩之乱时孙延龄暗通吴三桂,后又降清背吴,被吴三桂所杀,定南王爵位被取消。
耿仲明,崇德元年封怀顺王,后封靖南王
在清朝还是后金的时代,耿仲明就投靠了后金,之后又逃亡皮岛,在毛文龙手下担任参将,和孔有德关系很好,两人都是毛文龙的养孙,也是义气兄弟,袁崇焕杀毛文龙后,他又去了别的明朝将领手下。
耿仲明是出了名的狡猾,在他的弟弟获罪后,害怕被崇祯帝降罪,连同孔有德等人发动吴桥兵变,调转枪头进攻大明登州,为报私怨,还杀了总兵黄龙全家。
崇祯六年,1633年重新投靠后金,受到皇太极重用,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顺势把他封为怀顺王,为三顺王之一,在清军受阻于长江后,起用前朝汉臣,以汉制汉,耿仲明改封为靖南王,坐镇福建。
清朝为了严禁八旗奴仆和汉人逃走,颁布《逃人法》,刑罚十分严厉,最高可判处死刑,耿仲明的手下犯了窝藏逃人的法律,他连带关系依律当斩,虽然最后清朝网开一面不追究,但他还是因为害怕自杀了,爵位由其子耿继茂继承,其孙子耿精忠为康熙朝“三藩”之一。
尚可喜,崇德元年被封为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
尚可喜家世代是农民,清军攻占辽沈后和父亲尚学礼先后投入明军,随毛文龙入皮岛,父亲死后统领其部队,成为毛文龙养孙,孔有德、耿仲明发动吴桥兵变后,尚可喜受命前往镇压,在海上追击叛军时因遇台风而全军覆没,只剩尚可喜一人回来。
之后器重尚可喜的上司黄龙自杀,新任领导怨恨他功劳太大,有意要除掉尚可喜,却被他知晓,愤而出海投奔后金,被受封为“智顺王”,为“三顺王”之一。
尚可喜作战能力很强,曾跟随皇太极远征朝鲜,顺治年间率军平定南方,被封为平南王,坐镇广东,耿仲明畏罪自杀后,节制两路大军南征,他在广东的治理也不错,地方富饶。
三藩之乱时,在儿子、部下皆起兵的情况下,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加封“平南亲王”,以广东牵制住三藩大军,为康熙皇帝调兵遣将赢得不少时间,1676年,尚之信囚禁父亲尚可喜,八个月后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谥号“敬”。
尚之信,尚可喜长子,初封镇南王,后继承平南亲王位
因为父荫,尚之信十九岁就入宫为顺治帝侍读,封俺答公爵,之后回广东帮助年老的尚可喜处理政务,可是尚之信酗酒好杀,不是合格的继承人,尚可喜有意将王位交给次子尚之孝,引起尚之信的怨恨。
三藩之乱时,尚可喜坚持效清,被前后夹击,清朝感恩尚可喜的忠诚,加封他为平南亲王,封尚之信为镇南王,但尚之信暗通吴三桂,炮轰清军大营,举兵谋反。
尚之信本来就不是为了“反清复明”这块大饼干活的,眼见甘肃、浙江等势力都投降清朝,也起了投降的心思,但也是坐山观虎斗,吴三桂、清朝两不相帮,还囚禁父亲尚可喜。
1678年,三藩之乱到达尾声,康熙皇帝开始准备肃清所有首鼠两端的势力,尚之信连忙出兵进攻广西,配合清军剿灭吴三桂的残余势力,两年后尚之信手下上京告发其谋反事实,被赐自尽,平南亲王爵位取消。
吴三桂,受封平西王,三藩之一
崇祯末年,李自成进逼北京,崇祯帝命天下勤王,吴三桂率军前来,才到山海关就听到崇祯自杀,大顺军入北京的消息,只好据守住山海关,后因李自成处理不当,杀吴三桂全家,于是开门迎清军入关。
清朝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与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一起率军进入南方,攻击南明政权,吴三桂为了消除清朝的疑虑,不遗余力地剿杀南明势力,绞杀南明永历帝。
康熙皇帝继位后,有感于三藩尾大不掉,下令撤藩,结果引爆了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云南,同时陕西、甘肃、四川、广西、河北群起响应,吴三桂自称周王,后称帝于衡州。
可是在称王四年后,吴三桂就因内忧外患,加之天气酷热而中暑生病,死前将帝位传于孙子吴世璠,病死于衡州,享年六十七岁,仅仅做了五个月的皇帝。
孙可望,受封为义王
孙可望是明末大西王张献忠的四位义子之一,排行老大,受封为平东将军,张献忠战死后接管大军,反攻四川,接着继续南下,占领贵州、湖南等地。
坐稳贵州后,孙可望和军中第二号人物,义兄弟李定国之间对明朝的态度不同,当时永历政权正在广西,孙可望希望将军队开往广西继续对抗明军,但李定国主张南下云南,迎接永历皇帝,建立抗清根据地。
李定国的建议得到了会议上大多数人的同意,加之他声望早已超过孙可望,让孙十分忌惮,虽然最后勉强同意迎永历入云南,但暗中准备驱逐李定国,挟持永历等阴谋。
李定国在桂林困死定南王孔有德,在衡州杀死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声望大震,孙可望再也忍受不了,逼走李定国,自己也在湖南宝庆一带遭遇惨败,内部又阴谋篡位,终于导致李定国反扑,逃亡降清。
孙可望将西南军情尽数出卖给清室,被封为“义王”,但不想孔有德等人,孙可望入京后就被剥夺了军权,连个一官半职都混不上,只是空有王号而已,孙可望慢慢地没了利用的价值,抑郁而终,爵位废除,子孙爵位一降再降,最后落得个不得承袭的下场。
黄芳度,死后追封为郡王,谥号“忠勇”
黄芳度父亲黄梧为郑成功将领,顺治十三年杀害郑氏将领,率军投降清朝,提出迁移海边居民,困死台湾郑氏的主张,被封为海澄公,黄梧死后承袭公爵位。
三藩之乱时,黄芳度以漳州一地抵抗耿精忠军和郑军一年多,让两股势力无法聚合,但困城日久,黄芳度求援军不成,率军与叛军进行巷战,战败后前往城内开元寺投井自尽,被捞起毁尸,享年二十五岁。
黄芳度死后,母亲、妻子、兄弟都被叛军所杀,清廷体恤黄家一门忠烈,追封黄芳度郡王爵位,谥号“忠勇”,爵位由他的堂兄弟黄芳世承袭。
富察.傅恒,死后追封为郡王
傅恒就是福康安的父亲,姐姐是乾隆第一任皇帝孝贤纯皇后,出身名门,家族自努尔哈赤时期起就非常显赫,官职一路飙升,仅仅七年的时间就进入军机处,成为一品大官。
傅恒军事才能很高,曾督战金川,迫降土司莎罗奔,调配平定准噶尔叛乱的物资,督师缅甸等,皆取得不错的成绩,1769年在缅甸回师途中后病死,以镇国公礼下葬,谥号“文忠”,嘉庆皇帝继位后追封为郡王,配享太庙。
清朝异姓王共封了九个,其中除孔有德、尚可喜、尚之信、耿仲明、吴三桂、孙可望六人外,扬古利、黄芳度、傅恒都是死后才追封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只有六位。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
网友解答:
-----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室的姓氏为爱新觉罗,清朝在管理制度上以史为鉴,广泛吸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了避免国内反叛势力有朝一日颠覆国家政权,
清朝对异姓王爷的管理极为严厉,出台的各种规定、限制也是多如牛毛。
康熙皇帝一生之中的第二个功绩就是“撤三藩”,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三藩是清朝所封的异姓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方
。说
清朝所封的异姓王爷
前文提到,清朝所封的异姓王爷中,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异姓王爷,
但清朝一共封了10个异姓王爷,其中汉人占了6个。
第一位,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出生于将门,十分擅长骑射,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归顺了清朝,后参加了山海关大战,打败了李自成,跟着清军入了关,被封为平西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国号为大周,五个多月后病逝。
第二位,平南王尚可喜。
尚可喜生于1604年,祖籍山西洪洞。尚可喜一生之中立下了无数的战功,打了无数的胜仗,可谓是戎马一生,实至名归。
骁勇善战的尚可喜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为清朝的建立推波助澜。在康熙帝继位之后,
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
在清廷下令撤三藩之后,尚可喜随之向朝廷主动请缨撤藩。
尚可喜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自己百年之后,防止自己的儿子作乱,闯下大祸,可没想到这竟成为了三藩之乱的导火索。
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因病去世,康熙帝赐谥号为敬。
第三位,靖南王耿精忠。
耿精忠生于1644年,是辽东盖州卫(今辽宁营口)人。1673年,耿精忠和吴三桂为了对抗朝廷的撤三藩的命令,一同起兵造反。
耿精忠和吴三桂的军队一块涌入了江西,但很快便被清军所打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之乱彻底被清廷所平息,耿精忠也被康熙帝下旨凌迟处死。
第四位,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生于1602年,辽东盖州卫人,祖籍山东,是明末清初的将领,拜于毛文龙的麾下。
孔有德于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于1636年被封为恭顺王。
孔有德在顺治六年(1649年)被改封为定南王。
但仅仅三年之后,孔有德在战场上吃了败仗,羞愧不已的孔有德便自杀了,后被清廷厚葬,追加谥号为武壮。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被孝庄太后收养为养女。
后来,孔四贞去世之后,据说她被安葬的地方就是今天北京的公主坟,但经多方的考证之后,发现孔四贞并未葬于此地。
第五位,义王孙可望。
孙可望出生年份不详,陕西延长县人,他的原名叫做孙可旺,是明末张献忠麾下的主要将领,深得张献忠的喜爱和重用。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西政权在成都建立了,孙可望在众多将领当中名列第一。在张献忠去世之后,
孙可望便和李定国率领着大西军南下,同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拼个你死我活。
后来,孙可望因与李定国不和,在败在李定国手里之后,便向清军投降。
孙可望便将清军引入了贵州、四川,隶属于汉军正白旗,被顺治帝封为义王。1660年,孙可望去世,死因为病死或者是被清军射杀。
第六位,忠勇亲王张勋。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张勋禁止自己的部下剪掉辫子,以表达自己的忠心,因此他被称为“辨帅”,
后来被溥仪封为忠勇亲王,1923年病逝于天津。
或许,正是因为张勋的忠心耿耿,在他去世之后,生前的朋友和敌人都给他发来了挽联,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第七位,武勋王扬古利。
扬古利的全名叫做舒穆禄·扬古利,是清朝的开国元勋,战功显赫,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作为清朝的开国元勋,扬古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久经沙场。
据史料记载,
最后扬古利战死在了沙场之上。
第八位,多罗郡王黄芳度。
黄芳度出生的年份不详,是福建平和人,他的父亲叫做黄梧原,是明朝著名将领郑成功的总兵,后来他的父亲归顺了清朝。
黄芳度在和郑氏集团的大战之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但最终遗憾的是,也战死沙场了。
后来被追封为郡王,赐谥号为忠勇。
第九位和第十位,傅恒和福康安。
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这对父子可谓是各有千秋。
傅恒的全名叫做富察·傅恒,是孝贤纯皇后的弟弟。
傅恒一生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身经百战。傅恒曾指挥了大小金川战役,还平息了准噶尔叛乱。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全名叫做富察·福康安。
福康安为官经历十分丰富,当过总督、军机大臣,可谓是位极人臣、位高权重,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父亲。
------------------
推荐阅读:
指鹿为马的赵高,明明已完全掌握朝廷,为何还能被子婴轻松除掉?
上一篇:历史上吕布厉害还是项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