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斗机飞行员James Stockdale在越南当了八年的战俘,表示在集中营里最先死亡的是乐观主义者而非悲观主义者,你认为什么原因?
美国战斗机飞行员James Stockdale在越南当了八年的战俘,表示在集中营里最先死亡的是乐观主义者而非悲观主义者,你认为什么原因?
-----
网友解答:
-----
乐观主义者马上就会万念俱灰,悲观主义者发现事情没那么糟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越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北越上空被击落的美军,会第一时间查看情报图,然后尽量逃到援越的 解放军高炮部队去投降。
为啥?
北越军民对于美军战俘都非常粗暴,解放军优待俘虏。
被捉住的时候,美军飞行员先会被胖揍一顿,有时候直接就被打死了。
据美国方面统计,确切得知已在越南被俘的人员有771人,死亡人数有113人,最后回到美国的有658人,其中绝大部分是飞行员。
跳伞的飞行员远远不止700人,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就被打死了。
1964年一1965年,从第一名美军战俘阿尔瓦雷斯到后面陆续俘虏美军飞行员,在此期间越南都公开对外宣称:“因为美国政府没有宣战,所以日内瓦战俘公约不适用,更不存在战俘。”
然而,就算没打死,到战俘营也是生不如死。
进入战俘营,美军飞行员就必须接受审讯交代自己的知道的一切。
无论你是否如实供述,都会遭到拷打,只有百分之五的战俘自称没有被毒打。
拷打的方式多种多样。
大家看过《第一滴血2》就知道怎么对付兰博。
第一种是毒打。这种还是最轻的,包括拳打脚踢、竹编抽打、木棍重击等。
第二种是电刑。电刑的设备都来自苏联,比毒打更厉害。美军飞行员都是身体很强壮的人,然而被电刑期间往往都会疼到大小便失禁。
第三种就是各种另类折磨,比如将兰博吊入粪坑之内。
还有其他各种毒刑。
资料中这么写:让战俘们无法忘怀的是“铰链战术”。这种刑罚让犯人跪在地上,双腿捆绑在一起,双臂也被用力别在后背,胳膊肘紧挨着。然后,审讯人员把囚犯的双臂用另一根绳子拴住,再把它不断往上抬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受刑者的肩关节脱臼。血液流通不畅,四肢麻木,但肌肉和韧带撕裂的疼痛还是让人难以忍受。当绳子被去掉,血液重新开始流通,随着四肢恢复感觉,痛苦更是撕心裂肺。
除了毒打虐待以外,美军飞行员的待遇很差。受伤飞行员基本得不到救治,自生自灭。
每天只有两碗饭和两碗水,根本没有菜。被释放的时候,美军飞行员基本都是皮包骨头。
而越战持续时间很久,很多飞行员被关押多年,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释放。
这种情况下,最早一批死的就是乐天派,活下来的是James Stockdale这种接受现实派。
资料中这么写:越乐观的囚犯越大机会捱不过去。这些人在困境中强作乐观,不停对自己说,圣诞 前我会获释放,圣诞来了去了,什么也没发生;然后又对自己说,复活节前我会获释放,复活节来了去了……一年又一年下去,乐观者的希望一而再粉碎,他们变得 意志消沉,放弃跟越军对抗,最后放弃自己而死去。其实他们是死于心碎。Stockdale认为捱得过困境的不是乐观者,而是拥有双重性格的人,这些人懂得分辨自己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他们一方面对长远目标(获释放回家)有坚持信念,另一方面以实际态度和长久纪律去接受短期痛苦(被越军虐待)。Stockdale在狱中每一日都相信自己最终可回家,但从没逃避自己必须接受残酷的现实。回家的信念是没有越军可从他身上夺去,这是Stockdale可控制的事,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必须面对更多不能控制的事,例如失去自由、被毒打等。
-----
网友解答:
-----
嗯,看来美帝国主义的战俘们,太盲目乐观了。别说越南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光是一惯自大的生活在美帝当时,甩别人N多条街的优渥生活中的年轻人,本身对生活条件差的理解,跟越南这种原本就落后的农业小国,还被上百年战争蹂躏之后,真实的生活条件差,这两种“生活条件差”之间的落差之大,就足以让所谓的乐观主义者真正崩溃。
而美国的白人青年,从小被熏陶的很敏感的那些权利了,隐私了之类的小资思维,对东方民族对待战俘的态度,恐怕最高理解想象,也就是德国人的犹太集中营了。但是在东方传统里,战俘是什么?战俘是转成奴隶,都如同今天我们企业编转成事业编一样梦幻,奴隶好歹还是自己打死,如同自己摔了碗盘,打死别人奴隶,多少要赔个小牲口钱的存在,战俘呢?那就象公家的消耗品一样,自己都不好意思省着用的东西。
这两种物质和人格上的认知落差,本身就够杀死那种从来没饿过冻过,一直以为自己有各种权利的乐观主义者。再加上越南人的愚昧,呵呵,要不是当时,美国战俘本身都有很好的筹码价值,悲观主义者也别想活八年!相对的,这种情况,悲观主义者能活得更长,就是得益于更能认清现实,更能摆正自己的态度。
-----
网友解答:
-----
同样的战俘,放在不同的战争环境下,命运是完全不同的。
二战,敌国战俘落到中英美等国手里,待遇还算可以,而敌国战俘如果落到日本德国手里,那死亡的概率就会呈几何级数字上涨。
二战后,战俘的待遇和战争的惨烈程度成正比,也和战俘所在国的所作所为有关系,双方的冲突如果还算文明的,比如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啥的,大家都还算比较文明。
但是,诸如波黑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等等,那战俘的日子大都比较惨,不杀已经算是恩惠,而且因为战争时间漫长,战俘往往一关就是好几年,许多人都熬不过担惊受怕的折磨而早早离世。
而所谓的乐观主义者,他们对生活的现实很容易产生乐观的情绪,但是往往又被残酷的现实熄灭了希望的热情,然后再度燃起希望,再度失望……周而复始,最终在漫长的时间折磨下,心力交瘁而死。
而悲观主义者们,他们一朝被关进集中营,往往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带着输得起的坦然与平和,在此基础上,他们带着最坏的打算坦然而活,也会为多看见一天的朝阳而感到庆幸,在乐观主义者的自怨自艾中,他们表面虽然悲观苍凉,但是内心始终坚定而强大,使得他们往往能在残酷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而题目中说到的那个美军飞行员,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在越南的战俘营里,度过了8年的艰难时光,最终得偿所愿,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美国。
但是他的许多战友,因为受不了漫长的艰苦而绝望的集中营生活,一个个在绝望中死去。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神一旦被摧毁,那他的肉体毁灭也是非常快的事情,有些失独老人往往没几年也撒手人寰,就是这个道理。
美军战俘的遭遇,来源于美军自己对越南造的孽。
漫长的越南战争,越南付出了200多万平民的死亡,美军在越南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不亚于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各种屠杀、强暴、抢劫、虐待等等罪行几乎引得当时的世界人神共愤,美国当年在越南洒下的12万吨化学药剂,更是让无数越南儿童生下来就是畸形,造成终身的痛苦。
美军,在当时的越南人眼里,就是一群“肆意屠杀民众、不把越南人当人看”的畜生兽军。
美军对越南人如此残忍,还能指望越南人“合理善待美军战俘”?
美军战俘获得的待遇有很多,诸如:游街示众、精神折磨、殴打虐待、刑讯逼供、吃不饱也饿不死……
来自自由世界的小伙子们,一旦落入这个农业国家的愤怒的民众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
能活下来,算是命大了。
美国政客教育年轻的美国大兵:你们是去拯救越南人民的。
最后,漫长的越南战争,演变成了美军士兵和越南人民的“相互伤害”。
政客一张嘴,无数军人变成鬼。
-----
网友解答:
-----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这样一个认知:人生需要乐观面对。
这可能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和平年代相对有用,但在有些环境下,它肯定不管用。为什么这样说?当年美军在越南集中营的经历就告诉我们:相对而言,乐观与悲观是有不同结局的。
美国战斗飞行员的亲身经历,集中营不是个乐观主义者存在的地方,因为会因此先死去
越战期间,美国在越南历经长时间的驻扎,最终没有得胜,还损失惨重,不得不悄悄撤出越南战场。而这场战争也给当时的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痕,让他们总结出一个很惊人的道理。
这个道理的发现者叫詹姆斯·邦德·斯科托代尔,他是美军的一名飞行员。当时,斯科托代尔在执行对越军进行轰炸的任务时,不幸被越军击落。
就此,斯科托代尔成了越南战俘集中营的一名战俘。鉴于美国对于越南造成的伤害,可以想象越南军对美军有多憎恨。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身在越南战俘集中营的美军,下场是很残酷的。
通常情况下,没有饭吃还是小事,但没事就被殴打,身体、精神受虐待都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还有游街示众呀、刑讯逼供之类的,这对于一个以自由、人权为认知的美军来说,那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斯科托代尔自然也不能免难,他从被俘到释放,在战俘集中营足足呆了八年之久。在这期间,斯科托代尔被拷打二十多次,挨饿就更不用说了,大概从来没吃饱过。
计算一下,八年时间里被打二十次就意味着一年不少于两次。这就类似于严刑逼供,让你新伤接旧伤,旧伤接新伤,恶性循环,完全没有痊愈的空间。
当然,其他美军战俘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更甚于此的待遇。也正是因为如此,越南战俘集中营的美军战俘有很多人死去。
但是,当时斯科托代尔却神奇地活了下来,而且成功等到了被释放的日子,然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美国,最终还得到了荣誉勋章。回看这段战俘经历,斯科托代尔简直感慨至深。
不过,他却说了一个最让人惊讶的事实:在越南战俘集中营,先死的肯定是乐观主义者,而不是悲观主义者。
没错,这就是被后来人称为“斯科托代尔悖论”的心理认知。显然,这一认知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乐观无敌”的认知,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攻击与不可理解。但事实就摆在那里,作为悲观主义者的斯科托代尔活下来了,而那些自认为乐观的战俘却就此失去了生命,难道这只是个巧合吗?
为什么乐观主义者会先于悲观主义者死亡?这其实就是最普通的人性心理问题
其实,这真的不是巧合。就当时斯科托代尔自己的感受,那就非常明了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现实:接受现实的不合理,才是坚持的王道。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乐观不好。但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乐观就会给人一种错觉:一直保持向上的斗志,一直到心力交瘁而亡。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一个人可以保持一种昂扬的斗志是好的,但它的消耗也是惊人的。
当你被置身于一个看不到底的洞穴时,假如一直不肯放松自己,来一次紧张多年的下沉,那岂不是要累死?
而悲观的人就不太一样了,他们被抓进战俘营,非常自觉地在心理上就接受了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的人生就此完了,于是放纵内心感受,不强加不现实于自身。这是什么?那就是直面现实的行为。
有时候,人的精神如同一条橡皮筋,乐观者的现状就是一直让这条橡皮筋崩紧,特别是在集中营这样一个自身得不到给予与成全的地方。如此时间长了,是不是橡皮筋就容易被崩断?
相反,悲观的人呢?这条橡皮筋可能会越来越紧地箍进你的肉里去,但它不会在短时间内要了你的命。只要你能坚持,那么早晚会有胜利的一天还是可以期待的。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深。当一个乐观主义者将希望充斥身心的时候,他就要拿出全部的精神与心志来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战俘现实。
但可想而知,只要美军一天得不到胜利,那这些乐观主义者的希望就一直都会变成失望。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样反复地对一个人进行折磨与煎熬,那与精神虐待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死亡只是早一点晚一点而已。
有心理学家对这种悲观论就有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斯科托代尔悖论其实是很实用的一种心理自我求助方法。这不是没有证据的,或者说斯科托代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看看经历了那些残酷战争的战俘们,比如波黑战争、越南战争等,战俘在长时间的压抑与虐待中,真正能活下来的,往往都是悲观主义者。
这是为什么?套一句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说:革命还未成功,我辈尚需努力。就是一直保持一种态度,在坚定中持续下去。而不是每天打鸡血一样让自己急切地去期待明天,因为期待变成失望之后会消耗一个人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我们都知道一个故事,那就是“望梅止渴”。曹操何尝不知道前方无水,但他不是因此而失望地坐地不起,而是选择了编一个谎言来欺骗自己与战士们。这不是乐观,是坚持的重要性。只要你保持着你认知的现实,那就会等来光明的结局。而斯科托代尔的悲观主义正是如此,他的精神一直处于现实基础之上,没有人可以让他再失望,再慌张,那自然也就是最终重获自由的结局了。
------------------
推荐阅读:
有人说期货交易可以做到“大道至简”,在交易中真的能用一根均线来实现盈利吗,你怎么看?
上一篇:脸大的人适合高马尾还是低马尾,除此以外还适合什么发型?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