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展,省展,为什么都画大尺幅,而且以工笔居多?
现在的国展,省展,为什么都画大尺幅,而且以工笔居多?
-----
网友解答:
-----
不过是跟风而已。
我在一个北方四线小城,今年初,据说,几位本土“美术界”领袖已在小圈子中透风,送展必须大尺幅啊。
时下送参展品不仅要靠人脉,画幅还得足够大……
常常觉得这个美展还是美展吗
-----
网友解答:
-----
其一:像。
工笔,细,像,似,还原照片,还原生活。民间的“画像”,“和真的一样”,“功夫”、“工夫”……,这些人们对画家的最基本原始要求、俗念,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逐渐产生。
曾经听过一个民间故事:两个画家比赛,一个画桃子非常像,引起鸟去啄桃子。另一个画蚊帐,骗得人伸手撩帐子。像,是画家的本事。冷军的油画像做到了极致。
画像照片,是工夫。
照片像画,是功夫。
评委的创作是靠工笔上展览的,他们自然以此标准去评判别人。长此以往,“国美”的蓝本形成了,以像为目标。中国写意文化的视觉艺术渐渐的边缘化。
其二:大。
大面积,大尺寸。为展览的指标而创作,大到几十个平米,即便重复空洞,也要求个面积。面积也能震撼评委。有个评委说“亏他怎么搬进北京来”?作者说,24吨大卡车下半夜进城的。这样,你不评上不足以平民愤。
网络下载图片(第六届国展的获奖作品)
中国画在晚清民国到共和国得到发展,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大师,但是,后来的历届国展,却把“似像非像”的写意艺术引向了像的俗套。
好大喜功,作者评委统一了美术认识,也统一了引领了中国美术的展览尺寸。
后几届国展,先寄作品照片初评,有人故意把不常见的吴昌硕,齐白石作品照p改落款印章,照片寄组委会,评委确实看不出谁的画,只是说尺寸太小,大写意的画,评委难得通过。
因此,大写意,本来是传统精髓,在国家美术展览,很少有立锥之地。而在大型拍卖和收藏装饰生活中,却视为大师之作。市场捧场大写意。
而入选国展退回的作品,你去问问作者,多是放在杂物间,霉坏了。得到会员证后,他们还是画写意小品去了。毕竟,画家不是粉墙的工匠,应该是快乐创作。
美术的任务,不是为展览,而是为人民服务。不是展览需要什么?而是观众需要什么。
展览厅可以从屋顶挂到墙角七米高都行,我们的商品房除吊顶贴地板外,只有2.2米,还要放80的沙发,剩下140,挂70高的框,已经挤了,画心最高也就60。
光靠工笔画,难以表述中国写意文化精神的率性而为,观众大多数喜欢大写意感觉。
展览和现实,评委和观众的认识怎么会背道而驰呢?
其实,评委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创作,他们也喜欢写意的豪放。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上去的,这,已经形成一种“中国美术创作入选套路”,“人在庙堂,身不由己”。
除非,美术来一场革命,激浊扬清,正本清源,还我传统面目。
-----
网友解答:
-----
答:什么样的风气,就形成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现象。
不管国展,还是省展,评委们自己本身在参加比赛时,他们也是靠工笔画获奖或入展的。为什么他们不画写意画呢?因为,要画好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没有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是画不来的。书法这个东西,要想学好她,没有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时间投入,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现在的这些画家们(包括评委),有几个又愿意去认真学书法的人呢?我暗中发现,好多画家的画很不错。可惜,落款却很差劲。甚至,我还看见题款是美术字的作品。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无语。什么时候连美术字都上了画面?象以前,在古代的时候,画家们诗书画印都懂。而现在呢?仅仅只会画画而已,书法基本上被抛弃了。这就是国展,省展上看不到写意画的原因。
再说,大尺幅画视觉冲击力强。很容易吸引眼球。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着能够入展或获奖。然后,为了那个红本本,好借此炫耀自己是中国美协会员,或者是省美协会员。最后,好靠卖画赚钱。
-----
网友解答:
-----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普通人感觉到小尺幅作品属于小打小闹,不是大作,没什么成就感。
实际上不是。小品更能考验作品意境、构图、笔力等各方面功力,更重要的是更能展示才情。
涉及到大众审美观,工笔画细致描摹,特别是那种写真工笔,与摄影无异。似乎人们觉得逼真度高、生动形象就是好画。这样的作品我们听到的赞叹是
“哇!像真的一样!”
“和照片一样啊!”
“居然能画成这样啊”
“一根根细丝都画出来了啊”
所以工笔画人们赞叹更多的是功夫、技巧,像与不像就在那里,明眼可见。
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作品,立意构思独出心裁,挥毫泼墨酣畅淋漓。才情拔萃常人人不能欣赏,功力深厚常人体会不到。
市场如考场,画家一如学生围绕着一个指挥棒转动。所以画展呈现问题中的现象即大幅工笔居多也算正常。
我是@湛清小简,与大家分享快乐美好,希望大家评论指正。
-----
网友解答:
-----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迎合大众的需求。
三,表现力强大突出!(谢谢你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助听器有什么样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