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军队能把契丹打的节节败退,北宋开国的那些年为什么那么弱?
后周军队能把契丹打的节节败退,北宋开国的那些年为什么那么弱?
-----
网友解答:
-----
宋朝其实起家条件很不错。
赵匡胤时代稳扎稳打,一步步先易后难,统一大半个中国,可惜摊上了个无情无义、又无德无能的弟弟接班,干尽那背信杀降、夺人妻女、好大喜功缺德事儿的赵光义。
打个小小的北汉差点儿没累死全军,好不容易征服此弹丸小国,不作休整直接北上,其实战争运气也不错,几乎没经大仗就围住北京,可惜辽国骑兵一个冲锋就吓破了胆,丢下全军,马都上不去了的逃了回来。
这就是著名的北宋与辽国高梁河大战,宋太宗率军虽灭北汉,围攻太原数月,给养耗尽,士兵疲乏,宋军上下好不容易苦胜后,宋太宗不为胜仗体恤部队,反而奢望一鼓作气,夺回燕云十六州。
开头倒是很顺利,与前朝大军事家周世宗柴荣征辽有一拼,先后占领易州和涿州,夺取军事要地岐沟关,包围幽州,形势一片好得不能再好。
可是幽州守将辽人汉奴韩德让凭借城坚墙厚,生生把士气高涨的宋军拖成疲兵,辽将耶律沙首先率援军赶至,在高梁河与宋军展开遭遇战,宋军一个突击打跑耶律沙。
就在此刻,辽国骑兵天才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部赶到战场,其实所带人马不多,时值傍晚,耶律休哥下令其属下骑兵、步兵人持双火炬,边行军边挥舞手中的火炬,宋军真的被唬住。
很快耶律休哥与随后赶来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会师,一左一右,两翼包抄,向宋军杀过来。赵光义心理素质本就不强,偏偏率领的大宋军队又向来善于顺境作战而不是打逆风球的料,阵脚大乱,一败涂地。
本来这场位于幽州城南的战斗只是局部失败,宋军在其它三面都有驻扎,赵光义此刻如果马上赶往城北,整编那里还比较完整的军队,仗还有的打。
可惜这位夺权有术,临阵无胆的皇上比起他哥哥差远了,没羞没臊的坐了一个驴车逃命。高梁河大战,宋兵被斩首一万多,军用物资全部丢光。
堂堂大宋输的不明不白,岂会轻易善罢甘休,下一次倒也是主动出击,派了绝对优势兵力进攻,但宋太宗自己是坚决不敢去了,主帅曹彬又是平庸之辈,面对辽兵的疲劳战术,束手无策,结果再次大败。宋太宗军事无能,自觉威望下降,从此基本国策转为内向型的。
不管建立民族国家还是封建王朝,初始阶段,对外战争必得持重,轻轻意意输给人家以后就很难翻身。宋朝没立几天国,却经历这两次大败仗,军队已被夺气,国防理念从此变得消极被动,政治重心也因为赵光义做贼心虚而从御外转为防内。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对外初战不利被吓破了胆,整个宋朝自开国被契丹两战打趴,更要命的是,堂堂大宋从此患上了"异族恐惧症"。早早就丧失了华夏民族精神里那种积极进取、努力拓疆的雄心,中国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进取性基本停滞,民族个性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变得内向和拘谨,王朝建立的那一刻已经有了疲惫之态。
-----
网友解答:
-----
后周军队能把契丹打得节节败退,北宋开国的那些年后周候军人的地位比较高,武人掌权,强大的军事集团雄霸一方,动辄就能推翻皇帝的统治,所以能更好地发挥军人的战斗力,就连郭威自己的皇位也是通过发动军队造反得来的。
燕云十六州是在后晋石敬瑭的手上割让给契丹的,到后周时期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还未归心于契丹,契丹在燕云十六州地区立足不稳,地利加人和,所以一打起仗来后周率领的军队可以打得契丹节节败退。
到北宋时期,契丹对燕云十六州地区的经营已经稳固,燕云十六州地区也是契丹重要的基地,那是不容有失的,所以北宋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再一起看看北宋
“重文教,抑武事”基本国策的推行。
北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也是通过军事政变得来的,他上位后担心武将也搞军事政变,于是来了个杯酒释兵权,让武将们交出兵权主动解甲归田。
能征善战的武将们都解甲归田了,所以宋军的实力大大削弱。同时,宋朝为了钳制武将,军队更替频繁,甚至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情况,军队战斗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此外,北宋时期,契丹对燕云十六州地区的经营已经稳固,契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这一有利地形,北宋则失去了这一有利地形,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再也没有重现当年后周的雄风
-----
网友解答:
-----
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悬依仗自己有军权,势力冠及一时,没人敢反对。因此赵匡胤对部下大将们采取策略〔杯酒失兵权〕,給部下勋臣荣华富贵,交出军权,实行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没有勇猛直前的武力基础,造成武力弱小的政权,对北方善于骑射的契丹,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失掉了易于防守的要地,屡遭契丹人的抢掠而没法佂服。
重文轻武就是主要原因。
-----
网友解答:
-----
后周的军队,能把契丹打的丢盔弃甲,而赵匡胤继承的几乎是后周军政的百分之一百的势力,有人说赵匡胤是赵宋重文轻武的开端,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是特别准确。赵匡胤一生在位十六年,他的确是对很多禁军武将进行了夺取兵权的处理,但是赵匡胤在位十六年,他光文官就宰了,八十余人呐。这说明什么呢?赵匡胤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啊,我觉得,宋朝的重文抑武,应该,应该是从他的弟弟赵太宗开始的。赵匡胤是一个被中国人误读了近千年的一个历史人物。而赵匡胤才对于统一中国采取了先南后北的军事政策,即便就是先南后北的北,也应该指北汉,而不是指契丹辽国。赵匡胤在位期间,对于辽国没有任何大规模的进击战争,所以不能够说赵太祖时期的宋军在辽国面前屡战屡败。就是赵太宗时期的高粱河大战和雍熙北伐俩场恶战,宋朝也能在局部战役上可以取得一些胜利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