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是什么年代谁写的?为什么对商周的历史这么清楚?
《封神榜》是什么年代谁写的?为什么对商周的历史这么清楚?
-----
网友解答:
-----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钟惺钟伯敬。
我们知道《封神演义》的作者是明朝小说家许仲琳,至少目前出版物的作者一栏是许仲琳。
许仲琳(约1560年-约1630年),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这些信息实际上都是从钟山逸叟许仲琳这几个字推测出来的。
事实上,唯一能证明许仲琳与封神演义的关系的是: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其第六回回前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金阊载阳舒文渊梓行”。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
这里面有很多疑问。
比如说:书中卷二第六回回前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为什么不是卷首。为什么其他卷皆没有。
《封神演义》有三个版本系统。
首先是现存最早刊本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 即明代舒冲甫刊本) ,二十卷一百回,别题《批评全像武王伐纣外史》,独其第六回回前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金阊载阳舒文渊梓行”字样。
其次为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 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此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健序,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最后是四雪草堂订正本,题“钟伯敬先生原本”,首康熙34年( 1695) 褚人序,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两个版本与钟伯敬有关。
《封神演义》应该是在参考以下三本书,加工、改写而成。
《武王伐纣平话》又称《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或称《吕望兴周》,为上、中、下三卷,就是宋代说话人的旧蓝本,经元代说话人补充修订,在至治年间(1321—1323)由建安虞氏刊刻的。
《周朝秘史》乃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写,又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
《夏商演义》:清嘉庆甲戍(1814)年稽古堂《夏商合传》刋本,辑《有夏志传》四卷十九回与《有商志传》四卷十二回,二者合计三十一回。下文称《夏商演义》
现摘抄四书中的片段加以比较。
《武王伐纣评话》:第一东伯侯姜桓楚,坐青州;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第三南伯侯杨越奇,坐荆州;第四北伯侯祁杨广,坐幽州;第五东北伯侯楚天佑,坐扬州,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许州;第七东南伯侯张方国,坐冀州;第八西北伯侯扈敬达,坐并州。
《周朝秘史》:于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宗禹、北伯侯崇侯虎各率本方小国入朝。
《夏商演义》:于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宗禹、北伯侯崇侯虎各率本方小国入朝。
《封神演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武王伐纣评话》只有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与《封神演义》相同。《周朝秘史》《夏商演义》与《封神演义》完全一致。
《武王伐纣评话》:至晓,苏护叫侍从与女子梳妆;忽见女子,大惊,怎有如此容貌!父见了女,大悦:口中不语,心下思之:“我女有分与天子为皇后。”言了,出驿行上,亦有苏颜送去。
《周朝秘史》:殆及天明,苏护启户,问夜来动静,见妲己依然如故,令壮士巡搜驿内前后,果见一妾被其魅死。苏护大惊,遂不少留,即登车马起程,不知妲己早被狐狸所魅。
《夏商演义》:殆及天明,苏护启户,见女如故,问夜来动静。众妾告曰:“一夜寒风灭烛,邪气袭人。然窗扉户牖不动如故。”苏护怪之,令壮士巡搜驿内前后,果见妾被魅死于后庭青草池边。苏护大惊,即发车马起程,然不知妲己早被狐狸所魅。
《封神演义》:苏护急转身,再过大厅,急叫家将取进灯火来时,复进后厅,只见众侍儿慌张无措。苏护急到妲己寝榻之前,用手揭起幔帐,问曰:“我儿,方才妖气相侵,你曾见否?”妲己答曰:“孩儿梦中听得侍儿喊叫‘妖精来了’,孩儿急待看时,又见灯光,不知是爹爹前来,并不曾看见甚么妖怪。”护曰:“这个感谢天地庇佑,不曾惊吓了你,这也罢了。”护复安慰女儿安息,自己巡视,不敢安寝。──不知这个回话的乃是千年狐狸,不是妲己。方才灭灯之时,再出厅前取得灯火来,这是多少时候了,妲己魂魄已被狐狸吸去,死之久矣;乃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他锦绣江山。此是天数,非人力所为。
云中子进剑除妖的故事差异
《武王伐纣评话》:一日,近臣奏曰:“臣启陛下,今有一贤人来进宝,具见在内门。”纣王闻奏,令宣入来,见帝万岁了。纣王问曰:“卿何姓?”贤人曰:“臣姓许,名文素;臣出家住于终南山白水洞。”王曰:“尔进何宝?”文素曰:“臣收一口宝剑,特来上与我王。”王曰:“此剑非宝,何用?”文素曰:“臣启我王,此剑能断天下人间一切妖精鬼怪。鬼怪若见此剑,咸皆惊怖,无所逃遁。”
《周朝秘史》:时,终南山有炼气之士,号云中子者,一日出游,见冀州之分,妖气上冲室壁,即令道童取照魔镜引之,其妖乃千年老狐之状,落在商都。云中子叹曰:“吾不扫除此魔,则陷民丧国。”遂令道童砍山下枯柏木,削成剑,佩带入朝歌。道童曰:“吾师欲除邪魔,用此枯木之剑如何?”云中子曰:“千年老狐,非千年枯木,不能以触其形神。”
《夏商演义》:时,终南山有炼气之士,号云中子者。一日出游,见冀州之分妖气汹汹,上冲室壁二星。即令道童取照魔镜引之。其妖出没不常,乃千载老狐之状,落在商都。云中子观罢,浩然叹曰:“吾不扫除此魅,则陷生民,丧商国。”遂令道童往砍山下千年柏木,削成一剑,佩入朝歌。道童曰:“吾师欲除邪魅,何不带照魔镜而用此枯木之剑如何”云中子曰:“千年老狐,非千年枯木不足以烛其形,焉用宝镜为哉”。
《封神演义》:话说终南山有一气士,名曰云中子,乃是千年得道之仙。那日闲居无事,手携水火花篮,意欲往虎儿崖前采药。方驾云兴雾,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云中子拨云看时,点首嗟叹:“此是不过是千年狐狸,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忙唤金霞童子:“你与我将老枯松枝取一段来,待我削一木剑,去除妖邪。”童儿问曰:“何不即用宝剑,斩断妖邪,永绝祸根?”云中子笑曰:“千年狐狸,岂足当我宝剑,只此足矣。”
文王囚羑里一节,四本书都有诗。封神演义与夏商演义一字不差。
《武王伐纣评话》诗曰: 纣主荒淫国不修,贪迷妲己损诸侯。不从西伯忠臣谏,羑里当囚七载忧。又诗曰:直言骨鲠总皆谋,君不君兮实可羞。
《周朝秘史》宋贤道原刘先生有诗云:七载艰难羑里城,卦爻祸福辨分明。玄机打透失天秘,万古传名号圣人。
《夏商演义》钟伯敬诗云: 七载艰难羑里城,卦爻一一变分明。 玄机参透先天秘,万古留传大圣名。
《封神演义》后人有诗赞曰: 七载艰难羑里城,卦爻一一变分明。玄机参透先天秘,万古留传大圣名。
通过四文比较,无疑《夏商演义》更贴合《封神演义》。
也就是说,《武王伐纣评话》是最原始的版本,《周朝秘史》根据《武王伐纣评话》的故事进行改编。《夏商演义》又将《周朝秘史》进行了修改。最终稿是《封神演义》。
从四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名字,可以看出《封神演义》是综合了《武王伐纣评话》、《周朝秘史》、《夏商演义》三书。
我们知道,封神演义的故事有引用西游记的情节。如哪吒的来历。
现存《西游记》的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后来版本,或有误署丘处机撰的,然未有署吴承恩者。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的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后又经鲁迅、胡适的肯定,此说被普遍接受。
目前,已知最早刊本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 即明天启舒冲甫刊本) 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年 - 1627年)
也就是说,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一定晚于西游记。不早于公元1592。到期间不到三十余年。
《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与《有商志传》这三本书都是明·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有人认为是伪托之作。因为书中屡屡提及“后人余季岳”如何如何“赞之”“笑之”,是否其人即为作者,存疑。(后人余季岳实际上是刊刻人)。
渔歌子以为,三书均在天启至崇祯年间出版。天启年,钟惺还在世。冯梦龙也在世。后人托名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如果《夏商演义》出版时间晚于《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如何参考?如何摘抄?
唯一的可能就是《封神演义》和《夏商演义》出自一个人的手笔。
明人李云翔《钟伯敬评封神演义序》:“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这个时候。钟惺本人还活着,这书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从钟伯敬手里购得。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万历中进士,官礼部主事,出为福建提学一年,以父忧归服除不出。年将五十,自念人生无常,佛性渐失,不觉悲泪,乃专精《首楞严经》,眠食造次皆执卷熟思,与永新贺中男往复参订成《楞严如如》十卷,将殁前三日,告于佛,请大僧授五戒,法名断残,愿生生世世为比邱、优婆塞,遂逝。
钟惺是明代的文学家。他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作《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的诗,作《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也是史学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
同时,钟惺精通佛学。渔歌子在《终极解密:接引、准提是谁?慈航、文殊、普贤为何投向西方教?》一文中已经谈到了,原作者的佛学素养。
《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里面基本都是神话传说,神仙鬼怪的故事。这一点与封神演义非常相似。
答案揭晓了,封神演义的作者就是钟惺钟伯敬。
钟惺为什么不以作者的名义署名哪?反而以批注的形式署名?因为丢不起人。在那个时代,写小说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是落魄书生聊以糊口的营生。除了冯梦龙,很少有人署名。冯梦龙则因为他自己就是出版商。
-----
网友解答:
-----
《封神榜》封面写的很清楚,是明代作家许仲琳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成书晚于《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的集大成者,《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成书时间约在明朝万历年间。
许仲琳的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是应天府人士,号钟山逸叟。除许仲琳外,有关其作者还有陆长庚、陆西星、王世贞等说法,至今未有定论。但书籍一直标注的作者都是许仲琳,由此可以推断,许仲琳在明代时期的名气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其他人,也有可能《封神演义》原著中也涉及到了其他人的创作内容,或是借鉴了他们的创作风格,因为《封神演义》原著中就有很多《西游记》多影子。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身份,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争议,我觉得完全不比纠结这个问题啊,《红楼梦》的作者一直还有人怀疑作者不是曹雪芹呢,但还是收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
为什么商朝的事会被明朝的作家写成封神榜呢?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原著中有很多传说故事,在创作任何小说时,就是瞎编乱写,也都需要有一个历史框架,因为只有这样写才能让读者接受。作者在创作《封神演义》时,是对当时朝堂之十存在一定看法的,绝对有含沙射影的意图,其影射的是明朝的靖难之役。
商纣王代表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周武王代表的是永乐帝朱棣。而商周交替的战役,周武王是砍下商王帝辛的脑袋,才确立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天下诸侯归服。然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却是下落不明,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悬案。
因为《封神演义》里的作者许仲琳是明代人氏,自然不如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考古资料,他所写的必然是影射明代社会林林总总的风土人情。
封神演义的背景,是武王伐纣,属于无历史可考的传说时代,那时候什么忠君爱国之类的思想还不会有,因为儒家、道家的老祖宗,还要几百年后才会出现。至于原著中的关隘、城池,也许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况构思出来的。
许仲琳的著封神演义,不是为了写一部历史小说,而是要写一部批评小说。他是借古讽今,一切的来源,其实基本上都是出自明朝社会,所以官名、地名、人名,有着明代的称呼,这样来看,其实也不足为奇了。
-----
网友解答:
-----
清朝,楚人荻写的《封神演义》。这小说里哪儿就写了商周历史,还“这么清楚”了?
不就是描写了个武王伐纣和分封诸侯这两点,还写的语焉不详吗?
提问的不会又拿小说当正史看了吧?正史中对武王如何伐纣也是记载的不详细,这本小说只是在有限的历史记载基础上进行了想象,夸张,并融合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可不是正经历史。
-----
网友解答:
-----
封神演义不是历史小说,只是借商、周之争为背景编写的近似西游记式的神话小说而已,书中没有多少历史史实,商、周相争到今天时间隔的那么久远,又缺文字记载,史实能知多少?
关于作者,现出版的书上标明作者许仲琳,原书成书于万历年间(1567一1619),现存最早万历年间刻本为日本库藏,书页中题写“钟山逸叟许仲琳编缉”,许仲琳是何人,并没有考证出来,所谓编辑,是集合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野史、轶闻大成,集中整理编写成书,正像最早版本的三国演义,也没写是罗贯中著,而是写“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最基本的史实,周与商,是两个不同部落,并无主从关係,更无君臣关係,后来的诸侯自己要争霸犯上,需找历史依据,将周、商之争当成臣伐暴君的正义之举,当时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纣王虽是暴君,但武王不守君臣之分,以下犯上,是乱臣贼子,另一派则认为武王伐纣是“吊民伐罪”的正义事业,后一意见显然符合人民的愿望,封神演义站在后者立场上,揭露纣王残暴无道,肯定武王推翻暴君是合理行为,并提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从这方面说,小说有一定思想性。
看这本小说,能感受到作者极丰富的想像力,倒如,吕岳把瘟丹洒入城井河道中,使西歧军民染上瘟疫,余德泼洒毒痘,使周营三军染上天花,罗宣火鸦攻西歧,杨任手心神光射耀眼侦察敌人行动,三、四百年前能有这样的相像,是很惊人的。
但书中充满相当多封建糟粕,大量篇幅的阐教截教斗法,荒诞不经,宣扬在劫难逃的宿命论思想,仿佛胜败、凶吉一切前定,这些消极因素削弱了主题的积极意义。
书中人物性格模糊混乱,显示不出各自性格特征,许多仙怪大同小异,与西游记中那些各有个性、从不重复的魔头相比,写作水平高下立分。景物描写,大抵千篇一律。书的结构不严谨,情节多有交代不清之处。据说作者当时其志是要把书写得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立,但实际相差甚远。
总之,这是一本混杂着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槽粕的古典小说,书中所捜集的神话、传说、野史十分丰富,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小说。
本人收藏七十年代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印的内部参考书戴敦邦绘封神榜三十图,选其中四图。
渭水文王聘子牙
父老军民献朝歌
子牙发柬擒妲己
姜子牙归国封神
-----
网友解答:
-----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身份,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争议。有一种说法是许仲琳,因为明朝一个版本的《封神演义》中出现了许仲琳的署名。许仲琳的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士,号“钟山逸叟”。除许仲琳外,有关其作者还有陆长庚、陆西星、王世贞等说法,但未有定论。
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早就传闻于说词者之口,元刊《武王伐纣平话》,伐纣斩将的故事已具雏形。从《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有个中间环节,就是明代万历年间余邵鱼编辑的《列国志传》,采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对故事进一步做了推演、扩大。《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为《封神演义》提供了情节总构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节单元。《封神演义》作者在前人创作、民间传说基础上写定了《封神演义》。
许仲琳(约1560年-约1630年),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这些信息实际上都是从钟山逸叟许仲琳这几个字推测出来的。
事实上,唯一能证明许仲琳与封神演义的关系的是: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其第六回回前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金阊载阳舒文渊梓行”。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
这里面有很多疑问。
比如说:书中卷二第六回回前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为什么不是卷首。为什么其他卷皆没有。
晚明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学点评著作与从事文学点评创作的文人,竟陵派代表作家钟惺(字伯敬,公元1574~1625年)就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时的书坊为了经济效益,会假托有一定声望的文人之名对出版的书籍加上评语,他们甚至不在乎被冒名者是否尚且在世,钟惺便深受其害。
包括经、史、子、集各部以及戏曲小说在内,有上百本书籍都伪托钟惺其名,其中有一个小说系列,分为《盘古至唐虞志传》(刊于公元1621~1644年之间)、《有夏志传》(现存明刊本)与《有商志传》(现存版本为刊于公元1815年、与《有夏志传》合并成的《夏商合传》)三个部分,《有商志传》与《列国志传》在文字方面近乎一致,但其中的诗词,有九首的作者被改为「后人钟伯敬」,还有二首则被改成了「冯犹龙」(即冯梦龙)所作,由此可知实乃托名批评;《有商志传》的真实作者,当为在其刊行的《盘古至唐虞志传》结尾标有识语的余季岳,他和余邵鱼、余象斗同族,都是建阳刻书世家余氏的一员。
李云翔(生卒年不详,公元1618年乡试落第,与冯梦龙相识,公元1626~1630年寓居于南京,之后事迹不明)为明舒阳载刻本《封神演义》的最终写定者与点评者,为学界主流所接受,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们分歧点主要在于他是不是内容的主要创作者,其在卷首所作序文中提及的由好友舒冲甫(此人可能就是舒阳载书坊的坊主)从楚地用重资购得的「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指的就是当时还未刊行发售、假托钟惺之名点评的《有商志传》。
通过细节的对比,《有商志传》为《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之间的过渡版本,而李云翔在序文中又写到「此书久系传说,苦无善本,语多俚秽,事半荒唐,诬古愚今,名教之所必斥」、「俗有“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从未有缮本,不过传闻于说词者之口」,所指当即《武王伐纣平话》;李云翔采纳了《武王伐纣平话》与《有商志传》二者的特点,加以改编,这才最终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封神演义》。
李云翔主写定者这个论点可能不通,因为一些学者研究认为李云翔当时没有精力写这么大一部书(封神内容有有商志传十倍之多),二是不光学者议论,李云翔写的东西水平有限,钟评本里的总批或者又批的水平像他写的,三者封神有大量巧合细节可能作者有意为之,李云翔过于商业化了。
有学者以清朝乾隆年间的文献《传奇汇考》中的「《封神传》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为」一句为证据,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为陆西星。张政烺先生在《〈封神演义〉漫谈》一文中,据此认为陆西星是《封神演义》作者,“元时”乃“明时”之误。
陆长庚名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陆仲远词稿序》说西星“以诸生雠学使贾祸”,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先生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有学者在其论文中论证了《封神演义》与吕洞宾信仰之间的深厚关系,并且和陆西星的作品有相似之处。陆西星为扬州兴化人,以他为代表的内丹东派曾流行于江浙一带,寓居于南京数年并在此创作出《封神演义》的李云翔,兴许就是受到东派的影响,才会在作品中掺杂了大量的全真教的要素。
陆西星(1520-1606,一说1520-1601),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江苏兴化人。明朝时期道教人士,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陆西星是明代学术水平较高的内丹家,他对《参同契》、《悟真篇》、《阴符经》等丹道经典的注释,秉笔直言,较前人更为明晰。他在内丹方面强调性命双修,讲天元兼及人元。下手功夫从筑基炼己、去欲见性入手,他在《丘长春真人青天歌测疏》说:“学道初关先须炼己,炼己者克己也,克去己私,私欲净尽,本体湛然,乃见真性。”见性之后采药归炉,取坎填离,炼精化气,则强调人元阴阳,其《玄肤论》说:“须知彼我之气,同一太极之所分,其中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独修者。”但其所述丹诀,则不明言《金丹就正篇》中说:“天机至密,非得师指,孰敢妄言。请启其端,俟吾子悟焉”。
陆西星力斥三峰采战之术为邪法,将人元之道截然与之分开。在金丹命功方面,他说“真火无候,大药无斤。”他认为不必拘泥于烦琐法度,强调内炼之道要顺乎自然,勿忘勿助,《玄肤论》说:“所谓内炼,一言以蔽之日:‘绵绵若存而已矣’。”
明末朴真道人所著《玄寥子》一书,其中对陆西星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东派之开关展窍诀、过关服食诀,较印度瑜伽术与密宗双修法中所用者,尤为上乘而简妙。”
随着对《封神演义》研究的深入,赞成陆西星说的居多。澳洲华裔汉学家柳存仁先生用力最勤,著专论加以肯定。他通过《封神演义》与陆西星著述文本比勘,找出相同或相似之处,发现偶合之处甚多;另一方面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与《封神》思想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于一人之手笔。
《封神》第五回云中子对纣王言“不思取功名如拾芥”,谓道者之襟怀为“雅怀恍如秋水同,兴来犹恐天地碍”。诗中隐含了《庄子》的两个片名《秋水》和《天地》。《封神》第四十五回,惧留孙(Krakucchanda佛)将入地裂阵,“见势不好,先把天门开了,现出庆云,保护其身”。第五十回元始天尊出黄河阵,告燃灯道人(Dipamkaya佛)言十二位弟子皆被“三光削去,闭了天门,已成俗体”。陆西星《南华副墨》卷四释《天运篇》亦云:“天门者灵府也,天门开,则荡荡无碍,而如如自在矣。”《副墨》卷六释《庚桑楚》,又言:“然而不见其形也,而出生入死由是焉,是以谓之天门。”此数语又与《封神》第四十八回赤精子作歌云“了知生死无差别,开了天门妙莫论”相应合。
《封神》第四十六回,慈航道人将入风吼阵,作歌有句“玉京金阙朝元始”。《副墨》卷三释《天地篇》言“乘彼白云,宾于帝乡,为玉清金阙之仙真”。
《封神》第四十五回,惧留孙开天门,有“庆云”保护其身。第九十八回言周武王在朝歌,“景星庆云,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景象”。《副墨》卷三释《在宥》,亦有“景星庆云”。同回文殊广法天尊将战秦完,先现化身。作者赞其神通,言“悟得灵台体自殊”。小说第四十六、五十一回皆有“灵台”一词。“灵台”自系道教术语。《副墨》卷七引虚静天师《大道歌》云:“要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小说第五十回开首有诗句云“谁道灵台结圣胎”,《副墨》卷三释《在宥》则言“自然赤子结灵台”。
柳先生还指出:“仅此两书,一长篇小说,一专门玄理之作,而相同相近之处如是之多,且其用法、关系又如是之密,且又吻合陆之身世,是或并非偶然者。更有进者,《封神演义》中有两人物,亦似与《副墨》或《庄子》不无关系。”一为轩辕时总兵官柏鉴,另一名字为鸿钧道人。
柳先生又指出:“小说中有一不属于阐、截二教之散仙陆压,其人愚尝以为或系陆西星自况。”“西星且有‘蕴空居士’之号,‘蕴空’之称,最常见者为《心经》之‘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小说第三回、第十二回,皆有西昆度厄真人,为郑伦及李靖之师。度厄之名亦自《心经》出。”“西昆之‘西’,独用于陆压与度厄,或亦不无特殊意义”,二者皆暗隐“长庚”、“西星”之意。金阊舒载阳本《封神》故事人物同名为“庚”者多达九人,此类隐谜暗示至再至三,惟作者尽在不言中。
鲁迅先生亦认为,《封神》受道教“内丹派”影响至深,充满“方士之见”。因而,通过陆西星思想与《封神》所宣扬的宗教思想比较分析,可以推定,《封神》作者即是明中期肇开内丹东派的兴化道教学者陆西星。
有学者认为,《封神》通行本上的许仲琳不过是进行“编次”的名不见经传的金陵书商,认为他是作者实在是大错特错;而胡适先生则猜想“‘钟山逸叟许仲琳’也许就是陆长庚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因为陆长庚曾在金陵钟山支脉栖霞山(李齐芳序称为摄山)做道士。
陆西星家乡兴化的风物则可以进一步补充陆西星撰《封神演义》的内证。《封神演义》中有姜子牙渭水直钩垂钓、分封诸神的故事,而兴化有“渭水河”,河畔有“钓鱼庙”,庙内有“姜尚祠”。咸丰《兴化县志》中有兴化东岳庙首任道长姜可常呼风唤雨为百姓消灾解难的记载,与尔后继起的道家陆西星塑造的姜子牙形象很相似。隆庆元年(1567),陆西星去邑里安丰途中曾泊舟“钓鱼庙”,听庙祝和村老讲姜尚的传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等语,与陆西星“鄙视八股,九试不第,愤而结发为道”的性格和经历相似。小说结尾写姜子牙分封诸神,其实就是陆西星在方壶岛北海草堂给道佛两家诸路神仙重排座次的翻版。
《封神演义》中自况“非仙非圣一闲人”本领非凡的陆压道人(兴化方言中“二”、“压”同音,而兴化宋元时期“顾、陆、时、陈”四大家族中,陆家又排名第二)尤其让人印象深刻。此人身份、地位十分特殊,其既非元始弟子,又不属于截教,更非西方教下,自称野人、散人、闲人,飘然而来,倏然而去,十分耐人寻味。且兴化民间又有“方壶岛上作《封神》”之传说。从陆西星的经历修养来看,他出身儒门,又半路从道,终身参禅。据[清]咸丰《兴化县志》记载,他“生而颖异”,虽然“九试不遇”,却“为名诸生”;“束发受书,辄悟性与天道之旨”;且“娴文辞,兼工诗画”。由此可见,陆西星既精通释道,又擅长著述,与《封神演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许仲琳生平不详,虚无缥缈,完全经不起推敲。
------------------
推荐阅读:
指鹿为马的赵高,明明已完全掌握朝廷,为何还能被子婴轻松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