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身世是怎样的?
郑和的身世是怎样的?
-----
网友解答:
-----
郑和(1371年 - 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
网友解答:
-----
郑和(公元1371~1435年)。明.云南人,字三宝。他本姓马,回族。
郑和曾從燕王(朱棣)起兵有功,擢内官監太监,赐姓郑。时称三宝太监。
朱棣即接帝位,欲招谕外国,自永乐至宣德三十年间命郑和赴南洋各地七次,经历三十余国,先后至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暹罗、锡兰山、沙里湾泥等三十余国,最远达红海海口,非洲东岸。
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曾派遣郑和至西洋(今南洋及印度洋沿岸),前后六次,最远至东非,加强了大明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有关“三宝太监”郑和的人生经历和“航海外交”的遭遇,《明史》有传。
另,相关资料有:明.茅元仪《武备图志》刊有郑氏航海地图。郑和随行人员巩珍撰有《西洋番国志》,译员马观撰有《瀛涯胜览》、费信撰有《星槎胜览》,皆存。
-----
网友解答:
-----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发现的郑和父亲墓志铭《故马公墓志铭》是郑和发迹变泰之后请当时永乐朝的礼部尚书李至刚补写的,其内容如下:
(马哈只墓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郑和父亲被称为马哈只,但是哈只不是姓名,阿拉伯语作حجّي(英语:Hajji),原意为『巡礼人』或『朝觐者』,是对曾经前往圣地麦加进行朝觐、并按规定完成朝觐功课的信徒的尊称。
从郑和的父亲乐善好施以及能够负担朝觐费用等诸多方面来看,他的家庭有较大的可能非富即贵,不是某些说法认为的『一名11岁的幼童名为马和,元朝小民之遗子,没人会在意他的身世』。
事实上,目前有关郑和家世的资料非常丰富但指向又十分一致,那就是郑和的祖上就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咸阳王、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赛典赤·赡思丁原籍中亚不花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其家族随回师的蒙古大军举族东来,忽必烈统治时期,鉴于大理国灭亡后的云南有各种不安定因素,于是委任他担任云南平章政事,在赛典赤·赡思丁管理云南的6年间,兴利除弊,化解矛盾,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子孙中的几支也在云南安家落户。
然而再具体下去,学者的观点就不尽相同了,通常而言,赛典赤·赡思丁的长子、第四子、第五子均有一定可能是郑和的祖先。
有学者认为郑和的父亲马哈只是元朝的滇阳侯,从墓志铭看,马哈只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洪武壬戌就是洪武十五年(1382),这正是云南全境被明军平定之年,郑和的父亲英年早逝,很有可能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在与傅友德、蓝玉、沐英统帅的明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或被俘后被处死,这与还是幼童的郑和被明军阉割也是对得上的。
当然,撰写郑和父亲墓志铭的时候,郑和已经是位高权重的明朝臣子,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撰写者,对这些可能存在的情况都只能回避,这或许也就是《故马公墓志铭》介绍墓主人的平生事迹写得都有点虚的原因。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故马公墓志铭》中有马哈只『身处乎边陲』『分安乎民庶』的语句,『身处乎边陲』没有问题,但是『分安乎民庶』分明说他是庶民百姓,与滇阳侯自然是对不上的,因而郑和的身世还是存疑——当然这也可能是郑和请人撰写墓志铭时候的避讳假托的说法。
-----
网友解答:
-----
郑和其实本不姓郑,他姓马,小的时候生活在云南。他们家是回族世家,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穆斯林朝拜过麦加,就可以在他的名字和家族号上加上两个字“哈只”,所以他们家很多人都是“哈只”,这个家族本姓马。但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很多的回族都在姓氏前面加上一个马字,他们家为了简化或方便,也就改姓为“马”了。
郑和小时候叫“马三宝”,从名字上看,他应该是马家的第三个男孩了。可是史书上却明确记载,他们家他是排行老二的。说不定他有一个姐姐,所以他就成了老三了。
那后来为什么他改叫郑和这个名字了?
据史料记载,郑和这个家族在元朝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到了明朝大军平定云南的时候,小小的郑和,也就是马三宝,就被人带入了明朝的官中,成为一个阉人火者在宫中服役了。明成祖朱棣当时还是一个藩王,后被封为北平的燕王,他就把郑和带到了北平,在靖难之役当中,他们又结下了一段新的不了的因缘。
燕王在靖难过程中,曾经在北京和通州之间与官军发生过一场激战,激战的地方叫做郑村坝。在这场战斗中,马三宝立了大功。战争结束后,朱棣对马三宝更加器重,说这小伙子真不错,于是就赐给了他一个姓,既作为嘉奖又作为对这次战斗的纪念,从此他就叫郑和了。
因为打仗的地方叫郑村坝,所以赐姓为郑,这就是郑和姓名的来历。
历史上,朱棣能够六次派郑和带领着二万七千多人,那么大的一支船队下西洋,这充分说明了郑和在朱棣的身边是非常受重用的一个人。
-----
网友解答:
-----
郑和的祖先是原西域布哈拉人,也就是元朝时的色目人。
元朝征服云南后,他的先世赛点赤·赡思丁·乌马尔被派到了云南成为了地方统治。
死后,被忽必烈封为“咸阳王”。
他的曾祖父伯颜曾出任过中书平章一职。
自其祖父开始,随母性,姓了马。
他的父亲马哈只被封元朝滇阳侯。
其父、祖父都曾到过麦加朝圣,被尊称为“哈只”。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等进攻云南。
这时候的郑和父亲已经去世。
在这种战乱的环境中,郑和也成了明军的俘虏。
到南京后,遭到宫刑变成了一名太监。
洪武二十三年,19岁的他被选到了燕王府服役。
在靖难之役中,他随燕王一同征战,表现出无比的忠诚,立下了汗马功劳。
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朱棣觉得马姓不能等三宝殿,故在南京御笔亲书“郑”字赐予他,从此改姓郑,改名为和,担任内官监太监,升为四品。
第二年,成祖便命郑和远航西洋,从而开始了其七下西洋的壮举。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一个小混混是怎样发展成恶霸的?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