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
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
-----
网友解答:
-----
我觉得曹操不是被高估的人,曹操的雄才大略在当时不是出类拔萃的吗
-----
网友解答:
-----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是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的最有政治眼光战略家!比刘备,他更坚决果断;比孙权,他更有创业精神;比袁绍袁术刘表刘璋之流,他看得更长远!
行刺董卓,是大义之举;寄人篱下,顷刻间便有性命之虞,故而杀朋友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最为完美的出手,就算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刘备英雄非常,都没机会了,天子就一个,谁敢不服,就是反贼,人人可得而诛之!其远征乌桓,统一了北方。所以说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曹操的文学成就颇高,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例如《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曹操并非完人,他在镇压黄而起义和消灭群雄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十分残暴的一面。但总的来说, “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把曹操当作一个封建统治者中的英雄来评价,是公允而文恰当的。
-----
网友解答:
-----
曹操一点没有被高估,相反是评价低了。
现实中的曹操雄大略,文治武功,在三国时代,无论孙权还是刘备,都无法与其相比。在政治手段方面,虽说是挟天孑以令诸侯,授人以柄,但不失一招高招,如他不挟,恐别人也会挟,只不过没机会,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罢了。
在战略上,先统一稳定了北方,然后再向南征讨,把北方作为大后方。用人方面,惜才如命,手下文臣武将云集,人才济济,赏罚分明,很多人原为他效力。
文学成就,甩刘备,孙权几条街,给后世留下不朽之作。代表作《长歌行》《观沧海》等大气磅博,荡气回肠。"老骥伏历,志在千里"成千古绝唱。
曹操在后代人心中的形象被矮化或丑化,完全是文学作品的偏面性惹的祸,一本《三国演义》让曹操成了人们心目中枭雄。据说作者罗贯中的先祖被曹操所害,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有意贬曹扬刘。
-----
网友解答:
-----
我觉得曹操是被低估,之所以他只统一了北方,是因为他的对手都太强和太多。
-----
网友解答:
-----
曹丞相乃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身于乱世有旷扶天下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非三国中的袁绍,孙权,刘备,董卓可比,他的个人媚力无人能比,天下英才多归于其帐下,他在诛灭董卓的战争中看清楚了天下诸侯的各怀鬼鬼胎和斤斤计较,更看清楚了袁本初的悠柔寡断和妇人之仁,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他雄才大略,用人以贤,军事理论和谋略达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官渡之战是他安身立命,潜龙上天的惊天动地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鬼哭狼嚎天地撼动。继而有平定了吕布之乱和袁术之祸,真可谓是人中龙凤,天上神仙也不及的奇才大贤。三囯中自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每读曹丞相的短歌行,总感天地宽广,宇宙浩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