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清朝人像里佩刀时都是刀把在后,刀尖在前?
为什么很多清朝人像里佩刀时都是刀把在后,刀尖在前?
-----
网友解答:
-----
清朝人之所以佩戴佩刀时,都是刀把在后,刀尖在前,是为了方便使用。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而满族人早期是标准的渔猎民族,世代在白山黑水间的深山老林中狩猎为生,而当他们打猎时,便会携带弓箭和箭囊(装弓的容器),且习惯将弓囊佩戴在自己的身体左侧,以方便随时取用。
而人们同样也习惯于将佩刀放置在身体左侧,以供方便使用。但在这种情况之下,不管女真人是步行还是骑马,其佩刀和弓囊就会十分容易发生撞击摩擦,会对弓的弓稍和弓片造成磨损,而且拔刀或是取弓时,还有可能抓错。
为此,满族人就开发出了将佩刀反戴的用法,让刀柄与弓囊的方向保持相反,这样就可以防止弓和佩刀刀把相撞互损了。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战马更安全,当骑兵在飞奔的战马背上拔刀时,如果他的佩刀是正戴着的话,在他快速将刀从刀鞘里向前拔出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刀和马头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否则在快速拔刀的时候,容易割伤马头,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确实有可能发生的事故。
-----
网友解答:
-----
估计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疑问,所以翻阅了很多资料,清朝之所以把刀柄向后是有原因的,羽评觉得说的挺有道理,这里不妨写给大家看看。
一:先看看佩刀方式的演变
一般汉传统佩戴是横挂,也就是清朝以前,他们在背部腰上的挂绳大概能移动左半屁股的距离,刀柄刀刃接口刚好在手垂直位置。这时候刀柄都是朝前,刀鞘朝后的,但是到了清朝就相反了,清朝就有本书叫侍卫琐言,就对侍卫佩刀有描述,由原来的左侧佩刀且刀柄朝前,改为左侧佩刀且刀柄朝后。
有人说清朝之所以这样改,完全是故意而为之,就是为了不方便拔刀,因为传统评书中解释道,这样佩戴叫做太平腰刀,是一种礼仪,反着佩戴刀不好拔刀,说明自己没有敌意,尤其是见上官用这种方式。我只能说这就是扯犊子,要知道乾隆也把刀柄向后的,难道他也要见上官?所以这种说法明显不可信。
二:现在来看看清朝为什么要这样挂刀?
大家都知道满汉有别,清朝主要以骑兵发家,佩刀最先考虑的应该就是要适合马战,他们认为这样挂刀更能迅速拔出,拔刀时,把刀推到身后,用右手拔刀,这样方便快捷,还不会因为慌乱伤到战马。
而且清刀并不是长刀,背后拔刀速度自然更快。这其实是很先进的骑马拔刀传统。日本人就学习了清朝这种挂刀方式。一般右配左拔,左配右拔,半弧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紧急情况,(左配为例)骑马的时候左手要握缰绳控制,那么右手拔刀的半弧度就会更大,如果刀柄向前,拔出来时很有可能伤到自己左手和马的脖子,所以就向后拔,而且向后拔可以增加杀伤力,拔出之后可以直接挥刀砍敌人,力量更大,不过清刀一般都不长。
还有个原因就是刀柄处的铜护手撞击弓片的清脆声音,走路况且这样,如果骑马颠簸起来,弓片受损就会更严重。所以这样挂刀是为了避免刀和弓方向一致导致弓刀互相碰撞损坏弓片而已。再说这样放置的话对于弓刀切换非常快,拔刀的时候还能控制马的方向。
最后就是武器的演变,导致佩刀的使用并不是很多,满清军队尤其是八旗入关后很快就转变为以火器射击为主要战斗,康熙后期到雍正清军骑兵已经主要依靠蒙古和索伦野女真骑兵,肉搏全靠绿营,八旗将领只在后面开炮放枪。所有佩刀对他们来说就是装饰品,装饰品当然需要但不能碍事。
其实肯定会有人问那么怎么收刀?收刀的时候是用不到刀了,也就紧急情况结束或者交战距离拉长,这个时候放开缰绳那只手,脚夹马鞍,把刀鞘口前按,就是正面收刀,反面拔刀。
以上是我对清朝刀柄放后的理解,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
网友解答:
-----
我们在许多古代画像中可以看到,清以前的人佩刀时大多是将刀柄朝前,而到了清朝,人们却开始将刀柄朝后佩带。但这种情况在清代也不是绝对的,其实无论是将刀柄朝前亦或是将刀柄朝后,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方便。
一、古代的佩刀方式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佩刀方式。刀与剑不同,佩刀方式也没有配剑方式那么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带扣佩带法。带扣佩带法与璏式佩剑法很像,即用腰带穿过刀鞘上面的带扣将刀固定在腰间。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更为便捷的双附耳悬挂法。这种方法是由古波斯(今伊朗)在5世纪左右传入我国的。双附耳是指刀鞘上的两个穿孔鞘耳,佩带时,用一根短皮带连接鞘耳孔和腰带将刀固定在腰间。这种佩带方法可以让刀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灵活性,非常方便,所以在后世的应用十分普遍。
二、刀柄后置我们可以从各朝代的画像中看到,我国自从南北朝开始到明代,一直采用的都是刀柄前置的双附耳悬挂法。清代佩刀虽然采用的也是双附耳悬挂法,但其刀柄却开始后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和清朝的少数民族习性有关。满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他们擅长骑射,其刀柄后置的佩刀方式就与他们的骑射习惯有关。满人在佩刀的同时还会佩带弓箭,其弓囊一般也是佩带在左侧,且习惯弓囊朝前。这样一来如果刀柄也朝前,那么无论是步行的时候还是骑马的时候,其佩刀和弓都十分容易撞击摩擦,不仅行动不便还容易造成磨损,而且无论是拔刀还是取弓都非常不方便。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擅长骑射的元朝人,他们的刀柄却是朝前的,那是因为他们的弓囊是朝后放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刀柄是前置还是后置并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要让弓囊与刀柄的方向保持相反。
另外在骑马的时候,刀柄前置的佩带方法不便于拔刀,并且这样拔刀很容易误伤到马。而在刀柄后置的情况下,清朝人通常都采用背后拔刀的方式,即左手握住刀鞘,右手反手拔刀,这样既迅速又能保证安全。而入鞘的时候则可以用左手将刀鞘拨往前方,在身前回鞘。
我们从清朝的紫光阁功臣图上就可以看到,并非所有清朝人都是将刀柄向后放置的,但刀柄前置的时候大多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首先前提是他们都没有骑马,其次就是他们要么没有佩带弓囊,要么将弓囊挂在了腰后。在没有弓囊阻挡的情况下,自然是想怎么佩带都可以的。
总而言之,清朝人将刀柄后置的佩刀方式是为了配合他们骑射的习惯,是更为便捷的方法。但若是个人习惯上就喜欢将刀柄朝前佩带,那自然也无伤大雅。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佩剑佩刀与佩带方法》、《为什么清代佩刀的刀柄大多都向后》
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
网友解答:
-----
全是瞎说。双附耳悬挂法方便灵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双附耳悬挂法也有缺点,在行进中或跑动中与身体贴合性不好,容易乱动,影响动作,容易疲劳,还容易发出声响,所以士兵在行进或跑动中一定要用手扶住刀鞘。如果刀柄向前,左手必须下沉或把刀鞘端起来,虎口指向斜上方,这样做短时间还可以,常人超过十分钟就疲劳了。而这刀是长年累月挂在身上的,必须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于是所有人都把刀鞘反过来,刀柄向后,这样的话左手自然下垂,虎口朝向斜下方,而不是斜上方,这样的话更符合人体工学,不信你自己试试,本人有短暂佩刀经历,就是这么做的。
-----
网友解答:
-----
这是骑兵战术的需要
自从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家,骑兵一直是满清夺得天下的核心优势和力量。大家都是到骑兵对抗步兵有着先天优势,那优势在哪里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战马冲刺带给骑兵挥出刀刃的强大动能,站在地上的步兵遇上这样的劈砍,往往没有一合之敌。
而坐在战马上挥刀劈砍的关键是两个要点,一个是动作要快,另一个是举的高,不妨假设下,大部分人都是用最有力量的右手握刀,左手握缰绳,刀把在左后向上的位置是最有利于拔出刀,紧接着上举,在迅猛的向下挥出利刃,这个时候【拔刀和上举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其他任何方式都会多耽误时间。
而这耽误出来的几秒钟,可能就决定了一位骑手的命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