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边塞诗《征人怨》?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边塞诗《征人怨》?
-----
网友解答:
-----
【征人怨】唐•柳中庸
(柳中庸,名淡,以字行,河东人。仕为洪府户曹)
岁岁金河①復玉关②,
朝朝马策③与刀环④。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黒山⑤。(平声删韵)
【注解】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城南,即唐单于大都护府地。②玉关即甘肃玉门关。③马策即马鞭。左传:“绕朝赠之以策。”④刀上有环,汉书李陵传:“立政等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言可还归汉也。”⑤黑山在今呼和浩特境,即杀虎山。
【作意】此诗大意是咏征人久戍边塞,不能还乡之怨。
【作法】本诗四句相对为两联,仿佛截取七律诗中的两联,所以有人说绝律是截取律诗而成。首句“复”字与“岁岁”相联络,意即不是今年戍金河,就是明年戍玉关。马策与刀环並称,即是指战争不息,刀环並含有还乡希望。“三春白雪”是带写边塞气候,归青冢,有不“生入玉门关”之意。四句又是写边塞形胜,这两句又是同写边塞所见。
-----
网友解答:
-----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边塞诗《征人怨》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同仁一道欣赏这首《征人怨》:
第一,赏读全诗,剖析词义;
,第二,从诗歌之功能,去欣赏全诗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三,从全诗写作技巧,去领悟诗的意境,以及它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一,读诗。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创作背景: 柳中庸,名淡,字中庸,唐代边塞诗人。 此诗约作于公元766一779年间(唐宗大历年),当时吐蕃、回鹘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唐朝西北边境不甚安定,守边战士长期不得归家。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内。唐时属于单于都护府。这首诗为表现都护府征人怨情而作。
注释: 征人一一守边战士,金河:即黑河,今呼和浩特,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三春: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坟墓。黑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年复一年守卫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同马鞭和战刀为伴;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第二,诗歌是灵魂通道,是情感流露和寄托的地方。《征人怨》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的这一功能。
年年守边,岁岁征战;前两句虽说没写一个″怨″字,但诗中怨气却扑面而来!紧接着,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春色未曾有″,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淒绝!未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黄河与黑山甚远,不可能绕黑山,但那是征人的故乡河,在征人那里,虽远犹近,感觉就像绕着黑山,只是绕山而过,留下念想!
全诗一句一景都围绕征人东西辗转、不能返乡之怨情展开,以怨为题,以淒凉为景,回肠荡气,触及灵魂,情泄千里!
第三,《征人怨》写作技巧高明,字字如金!短短四句,一幅长卷如画,满腔怨气怒喷!
它前句用″岁岁″、″朝朝"、″复"、″与"相互对应,高度概括了守边征人南北卫战之苦情。从″岁岁″到″朝朝″似乎把话说尽,然而作者后两句写景,我们看到的是″暮春,白雪,青冢,远处的黄河,寄寓绵绵怨情;这一切,更是让我们感到无比凄凉,衬托去无所不在的怨情!
作者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自然景象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自对,(如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成对。数字对数字,颜色对颜色,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丰富,别具情韵。
全诗构思巧妙,对仗工整,雄浑苍凉,大气磅礴!韵律十足,″怨″到诗成!
怨,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个人观点:其诗艺术手法较高,然诗意怨气冲天,意志消沉,不足以褒扬!)
付时勇2019年10月19日于岳阳君山
-----
网友解答:
-----
唐代虽然无比强盛,但是边塞地区经常有战事,也是事实,有些是外族侵略的自卫战,有些则是唐朝自己发动的战争。多战的特点造就了唐诗中一个很大的流派,那便是边塞诗。唐代的边塞诗名篇众多,从初唐到晚唐,几乎都有名作,像边塞诗人李颀、王昌龄、岑参等,都非常知名,当然,还有一些名气相对不那么响亮的诗人,比如中唐诗人柳中庸。
柳中庸是大历年间的进士,诗歌以边塞诗为主,现存诗作仅十多首,而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一首七绝边塞作品《征人怨》。柳中庸本人不甚知名,只能算是二流诗人,但这首《征人怨》却写得极好,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千古流传。
全诗只有四句,但很有特色,一句一景,表面看似乎毫不关联,但实际上却统一在“征人”二字上,题目中虽然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四句却无一“怨”字,可句意却都围绕着一个“怨”字展开,极有余味,让人印象深刻。
唐代宗大历年年间,吐蕃、回鹘等地,多次侵扰大唐边境地区,西北因此并不安定,守边将士只能戍守当地,长期不能回家,可想而知,军士们的生活就像柳中庸所描述的,是非常单调且凄苦的。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首二句说,“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说是,一年又一年,军队们在金河与玉门关之间来回驰骋,一日复一日,战士们都在战马与刀尖上生活。也就是说,一年到头,来回奔波,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而且单调乏味,毫无新意。诗人用“岁岁”与“朝朝”相对,将战争的枯燥与频繁表现了出来,这种单调而又凄苦的生活,如何能不令人生“怨”,由此便自然而然地透出了怨情。
如果说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已经足够让人生“怨”了,那么千万次面对肃杀萧条的景象,就更令人感到厌烦了,因此就有了后面两句用来加强这一“怨”气,“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传说塞外草白,只有王昭君的坟墓上草色青青,故而称为“青冢”,青冢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境内,在古代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荒凉偏僻之地,杜甫曾有诗说“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然而,即便到了暮春时节,苦寒的塞外,仍然没有丝毫“春色”,满目所见,只有白雪覆盖着青冢,那种肃杀寒冷的景象,令人顿生荡气回肠之感。
如果说白雪覆盖青冢是近景,那么放眼望去的远景,就更显凄凉了,“万里黄河绕黑山”,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环绕着黑山奔腾而去。其实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实际上黄河并没有绕着黑山,但诗人却能这样去写,因为他主要是为我们展现一幅宏大荒凉的画面,再与上句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塞外的苦寒和荒凉,继而感受到了征人的跋涉与辛苦,突出了潜在的“怨”字。
柳中庸的这首诗,很有特色,看起来没有一句“怨”语,但实际上却处处写“怨”,他写出了怨情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去加强这种原因,并高度概括出来,枯燥的生活、荒凉的边塞,处处都蕴含着怨情。
另外,这首诗在语言方面,也非常工整,历来被人称道,全诗灵活运用叠字、地名、数字、颜色等元素,对仗精巧,色彩丰富,二十八字能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的确是别有韵味的佳作,这也难怪能被后人屡屡称道了。
-----
网友解答:
-----
问题: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边塞诗《征人怨》?
前言
史书上介绍柳中庸时,说其”名淡, 以字行”。柳中庸有个大名鼎鼎的族侄,叫做柳宗元。 哥哥柳并官至殿中侍御史。岳父是开元23年状元、当朝名士萧颖士。
柳中庸淡于名利,曾诏授洪府户曹,不就。与陆羽、皎然等交厚。 《全唐诗》存诗13首,其中最有名的是这首《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一、什么是以字行?
柳中庸(?-775) 名字叫做柳淡,中庸是他的字,这种字用的多,名用的不多的现象叫做“以字行”。
例如文征明很有名,但是多数人不知道他叫姓文名壁,字征明。
二、 典故:刀环
刀环在古诗词里是常用典故,因为“环”、“还”同音,有归还故里之意,典出《汉书》〈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孙)李陵〉 :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读到”刀环“之语,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用了比兴之法,不能简单地认为大刀之环。
三、四句皆对
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一般绝句中不对仗或者仅有一联对仗。
四句皆成对的绝句里非常少见,并不是诗人做不到两联皆对,而是因为两联都对仗的绝句会显得刻意不自然。
这类四句皆对的诗,最有名的是杜甫那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熟悉格律和对仗的读者可能发觉不到四句皆对,但是学习过格律的人,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
四、颜色对比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另一个特点是颜色的使用和对比:金河玉关、白雪青冢、黄河黑山。
五、句中对
对仗有句中对,例如杜甫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柳中庸的这首诗句中对更多。
金河vs玉关、马策vs刀环、白雪vs青冢、黄河vs黑山。
六、边塞诗的意象选择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创作某一种题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意象。利用好这些意象,有序安排写景和抒情即可。
结束语
以前读过这首诗以后,老街也曾经写过一首习作,练习四句皆对的边塞诗:
苍茫白雪覆狼山,无限春风隔玉关。大漠长河旗半卷,谯楼画角月如环。
典故用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语, 《后汉书·班超传》写班超守边日久思乡,有语云: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选用的都是边塞诗词常用的意象:白雪、狼山、玉关、大漠、长河、画角等。
诗有情景分开写,也有交融写,也有只写景,但是情在景中的写法。
@老街味道
-----
网友解答:
-----
刀光剑影,荒凉无际,征人思家却不得归,这是读《征人怨》所能感知,此诗是唐代诗人柳中庸所作,全诗意境荒寂广阔,句法精妙,是边塞诗中流传甚广的一首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赏析。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意境荒寂壮阔,回肠荡气
诗中一连用到多个地名,“玉关”即今甘肃玉门关,“金河”、“青冢”、“黑山”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加之“黄河”,四句诗中出现了五个地理名词,其中“万里黄河”有着自己的浩荡气势,其它四地都是荒凉壮阔的苦寒边城之地。
诗人一气呵成的将具有这些特点的地名连诗而成,加之时间和刀剑的结合描写,用雄浑大气的笔法将肃杀荒凉的塞外之景、金戈铁马的征人生涯、刀光剑影的沙场生活形象的呈现出来,使整首诗荒寂壮阔,回肠荡气的塞外意境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诗中无一“怨”字,句句皆突出“怨”字
整首诗中除了诗题中点出“怨”字,全诗四句无一“怨”字,但是整首诗诗人心中的“怨”处处显现。我们先翻译下全诗再作以品读。
年复一年地戍守着金河又保卫玉关,日复一日地手握马鞭和那刀剑。三月之春看着白雪飘落在青冢,万里黄河绕着黑山奔腾而去。
这是全诗大意,“金河”相距“玉关”甚远,“黄河”距离“黑山”也甚远。诗人将驻边城时间的长久,戍守不同边塞之地奔赴的距离之远,暮春时节白雪尚在纷飞的塞外气候,用雄浑大气的笔法精准的写了出来,守于荒凉寒苦之地不得归家的心中所怨便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加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多年之后,大唐盛世已经不再,西北边境也不再安定,所以戍守边城的将士确实常年不能归家,那么诗人渴望边陲安定、心怨常年的边塞生活的心理就更为完整的表露出来。
对仗工整精妙
整首诗每一句中的名词皆是自对,而一、二句和三、四句又各自成对,时间、数字、地名、颜色都各自对仗的极为工整且精妙,然而如此整齐的对仗并没有丝毫刻板之感,反而行云流水,荡气回肠,历来为人所赞。
结语
经以上三个方面的赏析,诗人的边城怨情及精妙笔法我们便有所体会了。最后我以诗人心中所怨来结尾罢:边关不安,塞外荒寂,征人们何时能归家?看看故乡三月的春花。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