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部分文字都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的保住独创的汉字?
全球大部分文字都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的保住独创的汉字?
-----
网友解答:
-----
没什么很玄妙的事,主要是传承的问题。你的师傅是表音字母,自然而然你创造出来的文字也是字母。你的师傅是方块字,很难写,那是你运气不好,活该倒霉,拿个纸笔,慢慢练吧。练熟了,你还要想办法,怎么把自己的语言,和那一块一块的豆腐干联系起来。
拼音文字,其特点就是与语言紧密联系,因为你拼出了读音,必须了解在相关的语言中,这几个音代表什么含义。拼音文字,或者说字母,只能代表声音,无法表示特别的意思。当然也是有特例,这姑且不讨论,因为数量极少。
象形字,既能表音,也能表义,但学习难度非常大。西方的文化传承于罗马,罗马的文化传承于希腊等更古老的文化,而希腊为什么要用拼音,那是因为它的文化,来自于中东地区,主要是两河流域非常古老的文明,而不是来源于埃及。
不要以为,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机会能创建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即使有了自己的文字,也没有机会能传到现在。
既然没有自己的文字,那么就借别人的来用,借谁的,就看影响力。古希腊主要是靠贸易,两河流域的字母文字,对它影响大,那么好了,拿过来改改,符合自己语言的发音要求,创建一个希腊字母体系,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到了罗马时代,继承了以希腊为代表的先进文化,但罗马话,也就是所谓拉丁语,跟希腊语言差别很大,要是再用希腊字母,就显然不是那么舒服,于是拉丁字母罗马版本横空出世。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来在罗马帝国做苦力的德意志诸部落的小屁民,他们不识字,也不会说那些高大上的罗马话,更不谈首都的拉丁腔了,但就是这么运气好,摇身一变成了欧洲的主人。
那时候的贵族,读书人,都是要说所谓上层人的文化和语言的。那么上层人说话,就是要带点拉丁腔的罗马话。语言如此,文字当然也不例外,那就是拉丁文啦!
官府颁布的政令,法律;教会中的经文;医生,读书人手里玩的羊皮纸上写的歪歪扭扭的东西,理所当然,都是罗马人的字母,也就是拉丁文。换句话说,德意志诸部落统治下的地区,全部的文字都是拉丁文,没有例外。倒闭关门的罗马帝国里面,有文化有知识的那些人,摇身一变,成了服务于过去干苦力的那帮家伙,宝宝心里苦,不过嘴里有的吃啊!他们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那些新贵人。
在这帮罗马帝国的遗老遗少的努力下,新贵们终于学会了复杂的罗马话,也能歪歪扭扭地写罗马人的字了,就这样,罗马帝国的文明,传承了下来,老百姓只会自己的土话,他们不识字,当然也听不懂官老爷,主教大人嘴里说的那些高大上的语言。医生和读书人,那也是天一样的高度,是普通民众必须仰视的。
你怀疑主教大人说的没道理?你懂拉丁文?圣经上说什么,你知道?欧洲版的宗教统治,罗马人的文字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教廷想搞什么,普通百姓就像羔羊一样,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因为你不识字!
教会的好日子,一直到文艺复兴,算是到了头。德意志诸部落,逐渐固定了自己的地盘,形成了现代概念上的所谓民族。于是,各个民族觉得不爽,我们为什么必须学早已经覆灭的古罗马帝国的文字,还要拿腔作调地说拉丁腔?
心动不如行动,各个民族,根据自己的土话,开始折腾起自己的文字来了。怎么弄?现成的拉丁字母拿来就是。但他们的土话,发音与拉丁语差别巨大。怎么办?改改补补,办法总比困难多。字母增加了,还不行?字母上面加些圈圈点点,总能把音给记录下来吧。
只要不是聋哑人,自己本地的语言总会讲。拼音文字,只要能记住字母的发音规则,往死里拼,总能拼出来声音。有了声音,结合语言,自然就懂意思。废除拉丁语,采用本民族自创文字后,欧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学文化的运动,那文化水平的提高速度,简直像是插了翅膀,飞起来了。
至于那个哭晕在厕所的拉丁语,再也没人要了。但是,许多科技,哲学,文化中的名词,不是只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土话所具有的东西。于是拉丁语的那些单词,都被结合成各民族的新语言中,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涵盖的内容。所以你看西方各个民族的语言,居然有许多单词很类似,就是这么回事。土话,是只丑小鸭,摇身一变,变成漂亮的公主,重新登场了。
再回头看东方,苦逼的日本人,没有靠近欧洲部落,反而靠近了写方块字的中原大帝国。麻烦事可就大上了天。学先进文化,拿只笔,临摹老半天,歪歪扭扭都读不了,唉,麻烦啊。
日本人自己有语言啊,那些高大上的名词,他们没有,全部把中原的文化拿来就是,读音不改,写的也一样,那没事。日常生活中的单词句子,那是打死也改不了的,怎么办?怎么办?愁得人都要发疯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借你汉字的读音吧!于是风吕成了洗澡,大丈夫成了没关系,把教导他们学文化的中原老师看的一愣一愣的。哈哈,别以为方块汉字不能表音,汉字被表音用的,绝不是少数哦!
-----
网友解答:
-----
1995年,马云第一次在西雅图教师朋友家接触到电脑和互联网,他输入了beer,有美国的,有日本的,有德国的,但是没有中国的东西。
马云好奇敲了个China beer(中国啤酒),没有,马云又敲了一个China,还是没有,显示no data。(没有数据)
当时的马云,第一次接触电脑,还害怕触摸电脑的键盘,担心这个东西太贵,如果弄坏了,赔不起。
马云的经历,也恰恰说明了直到1995年,中国人对于家用电脑,有多么陌生。
我们再看美国。
苹果二代个人电脑1977年,美国苹果公司生产了APPLE II(苹果二代)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面向家庭普通用户使用的电脑,4KB内存的电脑,售价1298美元,美国中产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更重要的是,这款苹果二代电脑,和1975年世界首款家庭电脑MITS Altair 8800,还有1976年的苹果一代不同,APPLE II(苹果二代)的操作没有技术门槛,即使你不是工程师或技术控,也可以轻松操作。
于是APPLE II(苹果二代)迅速风靡美国,开启了世界个人电脑的时代。
美国家庭个人电脑拥有比例,从1989年的15%,上升到了2000年的51%,美国的高科技股在90年代也空前繁荣,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率先进入了伟大的“信息时代”。
也就在APPLE II诞生的同一年10月,一个名叫王永民的南阳人,离开了他十年动乱中,呆了八年的大三线(四川永川某研究所),带着岁月蹉跎,一事无成的感伤,回到了家乡河南南阳。
离开时四川时,这位时年三十岁,毕业于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大龄男青年填了一首词:
“无才西蜀图相仕,有志南阳学躬耕。”
他去了当时效益很好的南阳防爆电机厂报到,但是人家不要他,拒绝的理由是:我们的电机都有线,我们不需要无线电。
后来辗转,他去了南阳县地区科委,当技术员。
1978年,他在科委第一次见到了一台日本人生产的汉字照排植字机。
日本生产的汉字照排植字机MC-6这个照排植字机,就是用字盘来代替铸造铅字,直接机械化排版印刷,省去了铸造铅字和铅字排版的复杂工序。
当时,中国的出版业还相当原始,以报纸为例,还停留在铸字和铅字排版的时代。报纸一天只能出四个版面,多了就排不出来:
早晨,铸字工人开始将铅、锡等材料溶解铸字,(四版)通常每天需要的字数在4万左右;
白天,记者写稿后,编辑对稿件的字号进行标记,发往排字车间;晚上,拣字工人再根据编好的稿子从上午准备好的铸字中拣出码好,交由出版员排版;
编辑、校对人员看完小样后,还得将错字挑出来,再找出正确的字填上,然后再印刷。
如果遇到临时改版,前面所做的一切,都要重来。
如此的工序,和一千年前的毕昇差别不大,如果说有什么进步,大概是把毕昇的胶泥活字或木活字,换成了铅字,如此而已。
这个日本机器,解决的正是当时汉字在信息时代,如何输入(打字)和如何输出(排版)的问题。
80年代初,有不少人把中国计算机业和印刷业的落后,归罪于了汉字。
以日文为例,由于假名匹配罗马字文,打字输入很方便。以“日本”为例,打出nihonn,方便搞定。但是汉字如果用罗马字拼音,重码率太高。
一时间,国内外“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声称如果中国不放弃使用方块儿汉字,将无法进入信息时代。
这种呼声当时很难驳倒,因为汉字在计算机时代早期,确实无法解决快速输入和快速输出的问题。
正是这两个问题,让汉字在80年代遭遇了又一次严重危机。
当时南阳川光厂为这台日本机器研制了一个汉字输入键盘,检字非常麻烦。
王永民提了一个问题,与当时的川光厂总工发生了意见分歧:
“谁能记住24个幻灯片每个胶片上究竟放的是哪273个字,你的姓又在24个幻灯片中的哪个胶片上?”
这个提问激怒了总工:“王永民给我当徒弟,还得再学三年!”
于是王永民立下军令状,开始自己着手研制汉字输入法,时间是1978年。
提到汉字的输入法,林语堂先生是必须要提及的人。
他早在30年代,就开始构思中文打字机的设计,1946年正式开始研制,1947年,林语堂研制的“明快打字机”正式发布。
林语堂的打字机使用了他创制的“上下形检字法”,开创了中文输入法的先河。
其原理和后来王永民的五笔字根,思路相似,即将汉字拆解成若干字根,通过键盘输入字根的组合,来实现汉字的输入。
在打字机一统天下的机械时代,只要解决了汉字输入法的难题,机械设计并不难,即将不同的字根刻在机械滚筒上,通过不同滚筒的组合,最终打出一个汉字。
“这架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备字7000个。每字只打三键。字模是铸在六根有六面的滚轴上。
以六十四键取代了庞大的字盘,每个字只按三键,每分钟可打50个字,不需要经过复杂训练,任何人在获得指导后都可以进行操作。在汉字世界里,林语堂发明的这台打字机是一项革命性的创举。”(引自知乎东东枪)
这个就是明快打字机布满字根的滚筒,相当于字盘。不过麻烦的是,上下形检字法,说到底是一套检字系统,重码率不低,需要打字员通过打字机上的一个放大镜,人工检索选字。
操作放法如图:A:分别打出汉字的第一个部首和最后一个部首所在键位;
B:通过打字机上安置的放大镜框选择滚筒上的汉字;
C:输入与该汉字匹配的阿拉伯数字键位,打字机输出成功。
排满部首的键盘,有点五笔打字的感觉。从上下形检字法原理和64键位来看,我们明显可以看到30年代,汉字改革运动中“假名系”的影子。可惜林语堂的打字机因为造价高和国内战乱,最终没有投入市场。他的输入法后来被台湾神通电脑公司买走,改名“简易输入法”,获得了应用。
但是王永民,面临的挑战显然不是输入法有无的问题,而是要发明一种新的输入法,解决现存汉字输入法重码率高、键位多的难题。
林语堂先生的64键位和每分钟50字的速度,显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而重码率太高,是当时所有中文输入法面临的最大挑战。
试看《国家标准GB18030大字符集》的27533个汉字中,读Li音的字有246个。
如果靠拼音输入法去选,你会不会直接放弃?(王永民当年反对的照排机输入法,就是从上百个字库里选字。)
王永民从编纂词典的郑易里先生那里借鉴了新的汉字编码方案。
郑易里,郑码发明人,《英华大字典》编纂者通过五年的艰苦研究,提炼出了独创的字根编码,1983年8月,最终把汉字从188键的编码,压缩到了最后五笔字型第一版的25键编码方案。
25键的方案意味着,汉字输入法能够直接使用世界上通行的Qwerty键盘,而不必要研制特制的中文键盘。
1984年,在联合国的演示中,五笔字型打字法创下了一分钟打120多字的记录。(后来最高官方记录是293字/分钟)
五笔字型(王码)的原理简单来讲,是将汉字的字形凝练成有限的字根,将字根排布到键盘的指定键位,通过简单的键位组合来打出汉字。
在五笔字型还没有获得推广的1984年,《参考消息》曾有这样的记载:
“法新社洛杉矶8月5日电,新华社派了22名记者,4名摄影记者和4名技术人员在奥运会采访和工作。在全世界报道奥运会的7000名记者中,只有中国人用手写他们的报道。”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人还没有一台装有中文快速输入法的电脑,打字速度还不如手写快。
所以当时五笔的发明,一举解决了中国汉字快速输入法的难题,新华社将五笔字型誉为中国文化史上 “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的重大发明,王永民也被称为“当代毕昇”。
从90年代到2000年初,很长的一段时期,对于许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人来说,学电脑的第一步,就是学五笔。
-----
网友解答:
-----
感谢邀请:
全球大部分文字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保住汉字?
这只能说:汉字没有被同化,上天佑护大中华
每一种文字都带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文字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到至今的智慧积淀和文化传承。文字消失了,马就会变成了骡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人类从远古走到中国到夏朝之前,就仿佛个体的人类从蒙昧的婴儿期,成长到了儿童期,逐渐有了自己的记忆、思想、和生存的经验,散落在地球各个地方的优秀民族,都从结绳记事逐渐有了自己的文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契型字,还是点画符号文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诞生。
文字的产生,对于任何一个优秀民族都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所以,在华夏民族的神话里,仓颉造字,上天雨粟,鬼神夜哭。连造物主都激动的打完雷不下雨了,直接给人们下小米熬粥喝。
而从夏朝之后又不知过了几百几千年,华夏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一样经过智慧的积淀,各种文明都发展成为少年期,大约是在华夏到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地球经历了第一次知识大爆炸,在这个时期西方文明出现了亚里士多德,拉丁语世界出现了默罕默德,东方出现了老子、孔子以及南亚到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以及深藏在森林深处不太与外人接触到玛雅人,都有了自己到文明。
再过几千几百年耶稣教出来排除异己,于是西方的许多弱小民族,怀着对“神”的敬畏和恐惧,许多优秀的文明如古埃及,
古罗马都逐渐在青年期早早的夭折了,就连南亚的神功大成的佛,也随着古梵语的消失,而整个民族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现在的印度很少有人信奉佛教,到是华夏与日本这些以汉字为传承的民族,因为唐朝的玄奘法师等人翻译了大量到古梵语文献,印度家的院子里种的一颗葫芦,到是在华夏的凉棚上,结满了果实累累的丝瓜。
一个民族的文字,承担着这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民族特性。假如你把初生的婴儿扔到伦敦去长大,那么他的思想行为必定是英国式的,假如你把他扔到非洲去长大,那么,他的思想行为也一定是非洲式的。而文字消失了的民族,它的民族传承也将荡然无存。
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古民族,原因就是自古至今,文字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根本上断绝,多灾多难的大汉民族,尽管在历史上被各种外来民族所征服,但文字在,灵魂就在,只不过夺舍了一个又一个的躯壳。
元朝的成吉思汗带着他的蒙古文字来了,但他的文字里承载着太多的是“马尾巴的功能”,而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精神境界面前简直就是一个粗鲁的白痴。
清朝的努尔哈赤带着他的满文来了,但他的文字里的传承,无非是乌苏里江的蝌蚪和长白山里的人参有几根须子。从这种蹩脚文字里,怎么能体会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呢?
几百年又几百年,汉民族在这些瘪三式的英雄们的蹂躏下,逐渐被西方民族的文明发展甩下了几条街,一至到了近代,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们,挖空心思的思考挽救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时,怀疑是不是汉字阻碍了汉民族文明的发展?
直到当代新中国的建立,汉字还给了全体中国人民,此后,仁人志士们依旧怀疑汉字阻碍了科学的昌明,先后两次对汉字进行简化,但依旧让中国人民在信息时代面前,面对电脑键盘束手无策。
直到一个平民式的民族英雄王永民发明了王码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这才将汉字背了几百年的锅给甩掉了。
如果将来的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的巅峰,请记住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发明家:王永民!
-----
网友解答:
-----
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入为主”。当今世界的各种语言几乎都可以用文字来书写,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在先人所造文字的基础上,要么演变继承,要么直接拿来用。基本上,最早接触到什么文字,大多会几经变革流传下来,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
原创文字
几千年以前,人类可以用语言交流,但是没有文字记载。后来,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原始文字,这些文字当中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的只有两个,甲骨文和腓尼基字母。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三大原始文字之一。最初是用来祭祀和占卜,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字的数量不断增多,字形也经历了“甲-金-篆-隶-楷”的变化,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契形文字的基础上,将象形与读音相结合产生的文字。比如,腓尼基的语言中,“gimmel”是小棍子的意思。于是,腓尼基人就画了一个小棍子的图形,作为一个字母,表示gimmel中“g”的读音,见下图第三个字母。希腊字母中的“Gamma”和拉丁字母中的C与G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腓尼基语中的每一个音素(只有辅音),都用一个发音相近的常用物体的象形字母来表示,这样22个字母的排列组合就可以表示这门语言中的所有词汇。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字母表,除中日朝韩以外的所有现代文字都是由这套字母表演变而来。
演变文字
在古代,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大多会向文化发达、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学习,把他们的文字借过来,几经演变变成自己的文字。比如日本,不仅很大程度地借用了我们的汉字,还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表音的假名,用来书写无法写成汉字的词汇。越南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喃字,喃字造字法与汉字极其相似,辨识度远高于契丹女真西夏文。
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最早的文明,借用腓尼基字母,并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增加元音字母,演变为现在的希腊字母。后来希腊字母又演变成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用来书写拉丁文和斯拉夫人的语言。此外,像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印地文、蒙古文、泰文、藏文等都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借用文字
借用文字指的是把别人的文字拿来直接用,修改幅度较小,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比如,日文中的汉字部分,就是直接借用中文汉字。西罗马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入主中原”,就把罗马人的拉丁字母拿来直接用,现在大家看到的英文和德文就是这么来的。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借用拉丁字母,外蒙古和中东国家借用西里尔字母,伊斯兰教民族借用阿拉伯字母,满洲人借用蒙古字母,都是这个道理。这种“文字借用”发生的时间一般距现在不远,被借用的文字已十分成熟,不需要太多改动,只要围着字母加几个简单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字母的形状。
更换文字
文字的更换往往伴随着文字的借用。历史上,大部分民族只要有了自己的文字,就会一直用下去,就像中国的汉字,无论如何演变,都不会参考其它的文字。但由于政治、宗教等原因,有一些民族的文字发生过全盘的更换。比如,维吾尔人最早使用的是类似满蒙文字的回纥文字,后来因为宗教原因改成了现在的文字。外蒙古过去的文字是借用回纥文字,和内蒙古一样,现在因为政治原因改用西里尔字母。
也有一些曾经使用汉字的文字,现在使用表音文字,比如越南和朝韩。越南人过去用的是汉喃混用文,受法国殖民时期传教士的罗马标音影响,如今改用拉丁文字。朝鲜半岛最开始全盘引入中文,记录事情时也要先翻译成中文用汉字记载。后来世宗大王为了照顾百姓,率领群臣发明了谚文,也就是现在的韩文。经历了一段时间汉谚混用,如今全部用谚文书写。朝鲜半岛的谚文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原创文字。
有人说越南和朝韩取缔汉字是数典忘祖,其实没有这么严重。过去文盲率极高,而且现在会汉字的越南人和韩国人也不少,不亚于文字变革之前。更何况,汉字也不是他们的祖先发明的。(虽然我很支持越南和朝韩恢复汉字书写。)
总结
上面我们介绍过,世界上的原创文字有很多,大多已经无人使用。有代表性的就是腓尼基人的腓尼基字母和华夏人的甲骨文。腓尼基字母演变成了不少文字,但腓尼基的语言已不存在。只有我们独创的汉字,伴随语言发展到现在。
历史上使用汉字的四大民族,中、日、朝韩、越,只有中日还保留着汉字书写,后二者已经变成了表音文字,实在可惜。放弃汉字的原因,可能是汉字数量庞大,不如表音文字好学。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相信有一天,朝韩和越南是有能力普及汉字的。
-----
网友解答:
-----
汉字的出现、发展、演变至少经历了四千年,要理解汉字得以成为全世界至今仍在大规模使用的唯一一种表意文字,不能只看最近100年对汉字的废立之辩,而应该从汉字的属性和它的诞生开始说起。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流传至今,还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即表意文字。世界上正在使用的除汉字外的其他所有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包括我们认为很像汉字的日本文字,也是表音文字,它与英语、法语、俄语的表音属性并没有什么不同。
象形文字就是对要表达对象的具体事物进行模仿刻画的文字,表达意思,而不表达读音,所以也叫表意文字。
象形文字
英语语言初学者学习了26个英文字母的读音,掌握基本发音后,就能把所能见到的大多数的英文单词读出来;但是如果没有汉语拼音,初学汉语的人是没办法把看到的大部分汉字读出来的。这就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学习过程上的不同。
表意文字学习难度大,但是单个文字所包含的信息非常多;表音文字易于学习,但是单个字和词所表达的能力很有限。
现代汉语常用字是3000个,这是基础扎实的普通高中生能掌握的汉字量;而英文最常用单词有12000个,这是美国高考SAT所要求的词汇量。我国大学英语四级满分的水平,注意是满分,相当于英语国家初中毕业生的水平,而英语四级的词汇要求是4000个。
因为表意文字难学,汉字的使用者造出了一部分形声字,这部分字音意同表,扩大了汉字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学习难度,这样内涵丰富、表达能力强悍的文字受到了东亚大陆上所有民族的欢迎。
汉字起源于甲骨文,历经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多个阶段的发展,主要形态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只为书写方便细节上发生着缓慢的演变。
汉字的缓慢演变
在中国文明最强盛的时候,周边国家和文明争相学习汉语,上层社会以掌握汉语和汉字为荣。明朝帮助高丽抗击日本侵略的时候,来自广东的明朝将军与高丽将军语言不通,但是能通过汉字进行交流,这在当时是让两人会心一笑的奇妙事情。
文化传承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是,有一种文字可以把这个地域共同生活的人的认知经验记录下来,这是文化的奠基工程。中国各地方言千变万化,南部丘陵地区,相邻两县人互相听不懂对方方言,但是文字在书写上始终保持着统一,使几千年来中国疆域内对同一国家和同一民族的认同感极高,东西南北的人认同同一种文化,延续同一种文明。
中国文明不是最早的文明,也并没有最先建立起国家,也并不是现在疆域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文明是当今世界唯一延续不断的古文明。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中国疆域的稳定中扩大、中国主体民族的稳定,是这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中国文明得以延续不断的保障。
也是中国文字得以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疆域的稳定
疆域的稳定与政权的稳定相辅相成。在东亚大陆上,中国一直以来是最大最强盛的国家,也是东亚大陆的中心。虽然历经分分合合,但是民心所向,统一的国家始终是统治者到普通人民最期待的国家存在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疆域发展中,稳定中扩大始终是一个主流。疆域的稳定保障了主体民族的持续生存与发展,也保障了分分合合中一个个稳定政权的建立,保障了文明不被中断。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炎黄子孙,一直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疆域,把文明推进了脚力所能达到的土地上。脚力所达不到的周边地方,中国文明也深深的影响到了它们。
中国的疆域“仅仅”这么大,并不是中国人不想扩大文明覆盖范围了,而是已知的适合文明发展的地方都已经被开发完了。东部边境是漫长的海岸线,西南边境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西北边境是阿尔泰山,北部边境是荒凉的蒙古高原,南部边境是南亚密林,中国人已经把国土推进到了古代条件限制下的最远处。
不需要画出国境线,根据地形图也能想象出一个雄鸡的模样。
文明已经播洒到了已知的全天下
历史上有那么多盛极一时的帝国,最后都逃不过分崩离析的命运,但是几千年来中国的疆域始终稳定中扩大。当今世界比中国疆域大的国家有俄罗斯和加拿大,和疆域面积与中国相近的美国,他们国家疆域基本形成的时候也不过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近代俄罗斯的国家形成开始于蒙古帝国崩溃后的16—17世纪,加拿大和美国建国也不过是最近两百多年的事情。
罗马帝国和现代意大利
马其顿帝国和现代马其顿共和国、现代希腊
奥斯曼土耳其和现代土耳其共和国
二、中国主体民族的稳定
因为中国疆域的稳定,中华民族有同一个稳定的“天下”安居乐业,抵御外族侵略,建立先进农耕文明;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性,中华民族不断的影响和融合周边民族,持续扩大中国文明影响范围;因为承载中国文明的中国文字经久不衰,中华民族内部认同感和凝聚力极强,文明延续不断。
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最早在夏商时期,最迟在春秋时期,即最晚公元前2700年,就已经成为中国的主干民族,秦汉以后汉族作为中国的主干民族一直持续到今天。即使在其他民族成为统治者时,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
在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今日的土地上,现代主要民族早已经不是古文明时期的主要民族。古埃及民族构成是北非本土土著和西亚塞姆人移民,现代埃及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在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之前,两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苏美人、亚述人建立的强大文明,古巴比伦主要民族是苏美人、亚述人和古巴比人,而现代伊拉克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古代印度文明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建立的,而现代印度的主体民族是印度本地土著人,及雅利安人和印度土著人的混血后裔。
从左到右依次为古阿拉伯人、非洲黑人,古欧洲人、古埃及人
在当今世界上,早已找不到古埃及人、亚述人、苏美人建立的国家,印度本土民族也在种姓制度下喘不过气来。而中华民族,依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保持着民族的稳定和独立性,使用着自己的文字。
三、中国文化的传承
文明,本质来上讲是有很多的聚集人口,从部落形式脱离出来,建立城市,形成社会组织,产生文字。自然灾害、战争都能使文明发生前夕的部落消亡或者被兼并,已经产生文明的国家,也可能因为战争失败,被征服者中断了文明,最终文明消亡。
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东亚最先进的文化,受到东亚所有民族的敬仰和向往。先夏时期的文化对中国文明的影响集中于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卜辞、祭祀,核心点是对神权的敬畏,王权和神权的交互;周朝文化的主线是周礼,周朝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礼乐制度,开始为中国文化奠基,中国文化从神本文化开始转变为人本文化,呈现出含情脉脉的特点,与殷商文化大有不同。
周礼固定了华夏民族当时所认为最崇高的文化模式,上层社会、有身份的人,就应该按照这样的礼法、礼仪、礼义去统治、生活。
到了春秋时期,先圣孔子开创了中国几千年来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也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统治国家要遵循“王道”,实施“仁政”;为人处世要做“君子”,讲究“仁义”;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是人本文化,与西方长期倡导的神本文化和宗教文化相比,具有先进性,更加的易于非本族群接受。此后的2400多年,儒家文化不断发展,也受到过摧残,但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儒家文化越来越深的烙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影响直到现在。
儒家文化和中原政权的统治方式,在240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东亚所有民族学习的对象。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和影响其他民族,即使在主体民族汉族失去政权的两个朝代,夺取政权的少数民族也习汉话、循汉俗,逐渐的融入了中华民族。
因为有儒家文化的灌输,无论统治阶级如何变更,中国文化始终延绵不断。而古埃及,被征服以后迅速基督教化和阿拉伯化;古印度文明直到1924年才被世界所发现,文化早就断裂;古巴比伦文化只存在于两河流域发掘出来的古文物中。
国家疆域稳定,给主体民族生存空间的保障,也保障了文明的延续,承载文明的汉字,也得以使用至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