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关宁铁骑去哪了?
明朝灭亡后关宁铁骑去哪了?
-----
网友解答:
-----
这只军队和吴三桂到了云南,最后和吴三桂一起消亡,结束了他们可怜可悲的人生
-----
网友解答: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明军的编制上说是没有“关宁铁骑”这个说法的,题干改为“关宁军去哪了”更加合适。至于关宁军内部最能打的骑兵队正式称呼应该为平夷左营和平夷右营,这两营骑兵是由辽东边地汉人和蒙古夷丁组成,确实很能干仗,在松锦会战时与满八旗骑兵互殴丝毫不落下风,战斗力确实很刚。关于“关宁铁骑”这个称谓确实有,多见于明清文人之说(如彭孙贻的《流寇志》就称辽东军骑兵为“关宁铁骑”)。当然,明清的文人们在写作的时候往往“铁骑”满天飞,左良玉和李自成的骑兵都被称为过“铁骑”,所以对这个词就不用太在意,加上这两字纯属为了给作品搞个气势加成。
彭孙贻《流寇志》的称关、宁骑兵为“关宁铁骑”。
以上两图截自《小腆纪年附考》,分别为“左良玉铁骑”和“李自成铁骑”。
至于明亡之后,关宁军的去向也很简单,就是加入了清军。事实上在吴三桂降清之前,在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后,就有两拨关宁军的兵将投靠清廷为清廷效力,有不少人为清政府发光发热,像张存仁、刘武元这样的“精英”都做到了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当然也有倒霉的,像金玉和、祖泽润这样就属于创业艰难被干掉的那种。至于吴三桂的这支关宁军是他一手重组的(注意:和最初的那支关宁军不是一回事),典型的就是吃着朝廷饷银的军阀集团,所以吴三桂领导的这支关宁军去向已经很明确了,事实上就是投降清军了,早在山海关战役之前,清军便下令全城军民剃发以示顺从,吴三桂的关宁集团为了保命,根本就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清世祖实录·卷四》:是日,进吴三桂爵平西王,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袋、弓矢等物,令山海城内军人各薙发。
而吴三桂面对清军的条件,再一犹豫后,首先在在清营把自己的头给剃了,回到山海关后,先将民众剃头迎入清军,由于战事紧迫,关宁军还没剃完,就投入了战斗。当然,事后该剃的还是得剃,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关宁辽军这个时候早就成为了清廷的虎贲御林,为清廷争夺天下而服务。
投降清廷后,多尔衮仍令吴三桂统领旧部,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集团极其给力,与清军合作,在保定、定州、真定等地连败李自成。顺治元年的五月十二日,吴三桂与清诸王、贝勒回朝,受到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的热烈欢迎,隆重接见。此次回京后,吴三桂为自己的部属邀功请赏,清廷也给予满足。顺治元年十月,吴三桂又率部随英亲王阿济格出征山、陕,追击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由陕西南下,直到长江,并沿江东下,逼死李自成,逼迫左梦庚部投降,于顺治二年八月回朝。
此后,吴三桂和其旧部被清廷打发回了锦州屯驻,为了安抚吴三桂及其部属。清廷于顺治三年七月邀请吴三桂和其部属赴宴。
《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七》:赐平西王吴三桂暨总兵一员、副将十一员、参将、游击三十二员,宴于武英殿。
又在顺治四年十月初,根据吴三桂拟定的名单,给“关宁系”自总兵官以下,游击以上何进忠、杨珅、郭云龙(注:这三位早在明朝时就是吴三桂的旧部)等123人以世职。而在顺治五年,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系由于关内形势紧急,出征陕西镇压榆林反清起义,至此之后,马不停蹄南下与南明永历政权作战,直到至云南,入缅甸作战,擒获永历帝,而擒获永历帝的人正是吴三桂麾下第一骁将高得捷。
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在夺天下的过程中似乎给足了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系的面子,达到了有恩要赏,有大罪不罚的程度。就比如吴三桂在随阿济格出征陕西的时候,其下护军统领巴克勇犯下“随众私逃罪”,清朝法令很严,但是清兵部仅仅予以革职,其后多尔衮又以顺治的名义予以免罪,就是为了顾及吴三桂的颜面。
还有磨盘山之战,对清朝来说这仗打的极其难看,满、汉八旗这一仗死了8000多人,辅国公札喀纳、干图,固山额真沙里布、祖泽润等10多名将官战死。清廷震怒,此战以“败绩”论处。满族的王公大臣该革职的革职、该罚银的罚银,唯有吴三桂免受处罚,理由是“吴三桂交待的很好”,“平西王吴三桂以供答明悉,免议”,此次被罚的信郡王多尼直呼专业。
最后,我来通过吴三桂的辽东镇旧将的名单来呈现关宁军的去向。
顺治四年十月,吴三桂拟定的部属名单。
二等昂邦章京 何进忠。
一等梅勒章京 副将杨珅
三等梅勒章京 孙文焕、吴朝忠、李可植、李应科、卫之屏、张光祖、张鉴、郭弘巍、吴国柱、佟师圣、张国忠、胡亮、何起凤、巴克永、吴三汲、傅文元、方成功、潘永昌、傅天福、高魁、白含真。
一等甲喇章京 郭云龙。
二等甲喇章京 参将石国柱、邴国铃、李云龙、许学颜、危喇亥、百户克什图、崔可显、何起龙、陈太和、刘士选、吴国贵、赵志祥、傅三让、陶志安、金成功、刘魁、刘尚议、曹世功、左仲魁、李奇芳、钮成印、朱彩、陈一经、夏思诜、周元、王家楫、祖邦文、于志德、吴三变、王得功、刘应瑞、金良臣、高得捷、张大经、吴效忠、刘炜、冯时先、董永显、褚得龙、官国泰、陈昌祚、项友功、任守器、李永功、吴应发、线丝纶、盛存柱、甲叶、刘抚民。
三等甲喇章京 游击马春、王胜宗、赵衮、杨名焕、刘正民、张其伟、董兆民、王好忠、杨奉元、薛喇出、何天成、王惟俊、叶继青、鲁澄、黄元、猛克图、王尚选、刘显汉、祖伏显、冯明道、刘三重、陈志富、潘汝芳、吴友亮、汪煌、王用贤、赵士俊、哈谕、王奏捷、佟绍圣、夏一鷟、左有进、蔡安邦、门世藩、刘芳名、朱大江、潘刘翥、秦代、葛世用、刘进善、王一柱、李守志、韩成、黄国勋、王谟明、刘友进、武洪谟、骆士奇、傅三义、傅文魁、宋友功。
以下是这份名单部分人的结局。
李云龙、白含真、吴效忠、刘应瑞、褚得龙、刘显汉、宋友功、刘友进、赵衮、郭云龙、王用贤、马春在与大西军刘文秀部交战中阵亡。(以黑体加粗)
刘魁、项友功、门世藩、张其伟、刘三重、刘芳名、王奏捷、冯明道、方成功、孙文焕退休。(倾斜体)
何进忠、祖邦文之子祖述舜、王得功、王尚选之子王屏藩、巴克勇之子巴养元、吴国贵、高得捷反清。(划线标示)
自吴三桂降清后,众多关宁集团将领在为清廷效力的时候或战死或退休,当然在三藩之乱中也有前关宁集团将领以及部分关宁集团第二代反清的。
引用文献:《清圣祖实录》、《清世祖实录》、《流寇志》、《小腆纪年附考》、《明清史料》甲编、《求野录》
-----
网友解答:
-----
关宁铁骑是传说中明末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的明军。
可是关宁铁骑却在崇祯十七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崇祯皇帝看扁了十几年的贼寇李自成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在北方的统治结束。
而在这个时候明朝在北方还有一支最为强大的部队―关宁铁骑,这是明朝最强大的部队。所以在初期李自成也和吴三桂达成协议投降李自成。可是后来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朝入关,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王朝。清朝入关后也对关宁铁骑强大的力量所忌讳,所以就对其部队一贬再贬。一面追击打击李自成,其实就是当炮灰。平定李自成叛乱后便立即将关宁铁骑拉到辽东锦州城驻扎,因为这样关宁铁骑在清廷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到了后来由于清朝在西南战局被明军打的落花流水,这才想到了关宁铁骑,随被清廷调动进军西南。而关宁铁骑却仍然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西面全部平定叛乱,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皇帝被吴三桂逼死,明朝拼死抵抗了二十余年终于在自己亲手创造的部队―关宁铁骑所打败。
明朝灭亡后西面诸省一直发生叛乱关宁铁骑便一直驻扎云南直到1673年发动叛乱。此时关宁铁骑能战斗的大都年老或不愿意在战斗等等,所以关宁铁骑很快在和清朝战斗中越来越弱越来越少。随着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被平息,曾经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终于在炮火硝烟中归于沉寂。
-----
网友解答:
-----
归吴三桂了吧
-----
网友解答:
-----
做带路党了。
------------------
推荐阅读:
明日霜降,俗语“霜降一碗汤,不劳医生帮”,一碗汤指的是什么?
在古代历史上能同时称得上军事家、政治家、大诗人的除了曹操还有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