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
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
-----
网友解答:
-----
二战之初苏联和日本,德国都签了合约的,苏联更本没有想到啊这两个跟他签的特别是德国会对他发动闪电式的进功,幸好日本被中国所牵制,他才可以跟德国人硬打,否则他真的是被敌人所包围了。
-----
网友解答:
-----
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是四面楚歌,举目无亲,有的只是敌视的和冷漠的或是恐惧的“目光”。
这是因为,苏联是当时全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历史原因(这包括沙俄时代及一战的结果),和他的“富有”、强大——“富有”、强大,既会引起来自外部对他的贪婪,又会引发来自外部对他的恐惧。而当时的苏联受到的危险,不仅来自西部,更有来自东部的危险,甚至在二战前还是最现实的危险。
苏联是当时的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的政府就遭到了西方世界的敌视,他们要将其“扼杀在揺篮里”(丘吉尔先生所言),因此进行了武装侵略(干涉苏俄的内战)。而对苏联(苏俄在1924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敌视(如果说西方世界对苏联的敌视,有所减轻的话,那也是不信任的)、冷漠的态度,持续到了二战前夕。而德国在希特勒于1933年1月上台后,在欧洲唯一与苏联友好的国家,也采取了冷淡的态度,而希特勒反共产主义的主张,更加重了德苏关系的紧张。苏联在1933年12月2曰提岀了集体安全(也就是组成国家间的联合,抵御侵略国家)。并且在1935年5月2曰和5月16曰,分别与法国和捷克签订了互助条约。后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西班牙内战、1937年曰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时,苏联都倡导集体安全,但沒有得到西方国家的响应。在因苏台德地区危机,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希特勒危胁时,苏联再次倡导集体安全,而这次英、法两国不仅没有响应,反到将苏联排除在了解决,苏台德危机的参与国之外。这表明英、法对苏联的不信任,也不承认他的欧洲大国的地位。
二战前,苏联的周边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由于历史上,曾受到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并且是在一战后刚刚成立的国家,以及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与苏联关系上存在着领土、民族问题,关系是非常的微妙,至少是充满了戒心。
苏联的“富”、强。苏联的“富”,体现在他的广阔的土地(当时的苏联就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一大国),拥有极其巨大的各类资源。苏联的强大表现在,人囗数量欧洲第一,经济实力世界第二,军事力量拥有超过百万大军。而这两点,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更大的恐惧。但也引发了某些国家对苏联的贪婪的想法。这里不仅有,希特勒德国要从东方,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就连波兰也想从苏联身上割块“肉”。
来自东部的危险。曰本在1931年开始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并于1932年成立了伪满洲国。因此,曰本陆军就要实施北进政策。并于1935年开始,在边境地区不断地武装挑衅。终于在1938年7月29曰至8月11曰,发生了张鼓峰事件,持续了十三天,以曰军失败而告终。转年的5月到8月,双方又在诺门罕交战。这次双方先后共投入了二十多万军队。这次战役(史称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曰军再次被打败,并逐渐地使曰本放弃了北进政策,而采取了南进政策。双方在1939年9月16日签订了停火协议。而此时二战已爆发了十余天了。东部的危险,在二战前已经发展到了战争状态了。
在二战前夕,苏联的西部地区的周边国家,与苏联关系至少也是不友好的。而英法两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态度,甚至是敌视的态度。因为波兰危机,还有与德国存在着发生战争的可能。而东部地区,与曰本已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在二战前苏联确实是处于四面楚歌的险恶环境之中。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我是九井塘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中。斯大林在1925年就说过:战争的前提日益成熟而使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这种看法构成了斯大林内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他相信战争己迫在眉睫,而且很可能在苏联还未来得及积聚力量之前就把它摧毁。
1936年10月,德国-意大利轴心形成。纳粹分子不断发出敌视苏联的叫嚣。在东方,日本不断在苏联东部边界上挑起事端,这使斯大林的压力越来越大。1938年3月,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接着发生了苏台德日耳曼人危机。德国的好战吓坏了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统达拉第,他们急忙同希特勒磋商,两国同意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让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斯大林立即建议,由英、法、苏3国建立一个反德联合阵线,在德国进攻捷克时3国共同出兵制止德国的扩张。但英法两国都不想得罪希特勒,希望用让步政策来换取西方的和平,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把战争的祸水引向苏联。他们不接受斯大林的建议,在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上,逼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拱手让给了希特勒。斯大林毫不怀疑,英法同意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动机,显然是怂恿希特勒在东方放手大干,以换取西方的和平。
英法两国的短视和自私自利,使斯大林失去了对他们的信心。其实当时国力算不上强大的苏联最担心的就是东西两线作战。如果日本突然从远东向前苏联发动进攻,德国自西向东进攻苏联。那么,前苏联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正是基于避免两线作战的情况出现,为了苏联免遭战争,斯大林转而采用实用主义的政策,同希特勒媾和,时间越长越好。结果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
网友解答:
-----
要想弄清苏联在二战爆发前的处境,必须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参加了以英国、法国等为首的协约国,与德国、奥匈帝国等为首的同盟国进行了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俄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国家。为平息国内反战情绪,解决国内矛盾,尽早结束战争,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单独结束了与德国的战争,遭到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强烈反对,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派兵干涉苏俄,同时支持苏俄国内白匪军,妄图将新生的苏俄政权扼杀在摇蓝中。经过卫国战争,苏俄成功打退了帝国主义的干涉,消灭了国内白匪军。由此,苏俄开始了国内恢复和建设时期,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帝国主义国家武装颠覆苏联未成后,既对苏采取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妄想在经济上困死苏联。苏联逐渐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积极发展经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暴发,各帝国主义国家陷入泥潭,而苏联发展迅速。在危机中,德意法西斯上台,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中。以英法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面对希特勒的咄咄逼人,一心想把德国注意力引向苏联,即所谓的祸水东引,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这一时期,苏军还与日本、中国东北的军队进行过局部战争。为粉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阴谋,1939年8月23日,苏德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之前,苏联与日本巳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加强防御纵深,苏联趁机出兵占领芬兰和侵占波兰大片领土。在国际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二战前的苏联在国际上是非常孤立的。
-----
网友解答:
-----
谢邀,我是“呆到天然萌”
主要还是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
内部:
“基洛夫事件”与大清洗运动的后果
其一,这场政治运动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各个领域的社会精华均受到摧残,人们在生命安全和行动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的环境中精神受到极大压抑,而且,在保安机构滥用非法刑讯手段和特务手段的情况下,人人自危,诬告、假供盛行,人格被扭曲,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其消极影响祸及几代人。
其二,这场运动最终确立了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极端形式--斯大林个人专制。由于用持续数年的大规模镇压清除了从老布尔什维克到年轻一代干部中可能构成对自己权力挑战的对象,特别是整肃了在十七大上流露不满的代表和中央委员会,斯大林终于稳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登上了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且,凭借保安机构这一专政工具,斯大林得以不受法律制约,也不受*和政府机关的制约,完全将个人凌驾于*和国家之上,在*和国家的名义下实行个人专制统治。造成广大人民产生了极度不满的情绪。
外部: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战争的乌云开始在欧洲上空集结。希特勒公开表示对苏联的敌视,并提出对乌克兰的领土要求。
1933年,苏联同波兰、芬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同一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34年夏季,苏联分别同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南边界的安全。1934年9月,苏联加入了国际联盟,这是为寻求和平采取的一个步骤。1935年,斯大林寻求与英法两国结盟,但遭到英、法两国的拒绝。
1936年10月,德国-意大利轴心形成。纳粹分子不断发出敌视苏联的叫嚣。在东方,日本不断在苏联东部边界上挑起事端,这使斯大林的压力越来越大。1938年3月,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接着发生了苏台德日耳曼人危机。
英法两国的短视和自私自利,使斯大林失去了对他们的信心,为了苏联免遭战争,斯大林转而采用实用主义的政策,同希特勒媾和,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他的国家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战争。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苏联在世界上的存在,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这个条约能限制德国这只巨兽到何时,谁无也法保障,因此苏联在当时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果1840年是汉武帝执政会怎样?英法俄日会被打败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