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算机学术界认可顶级会议论文,而其他领域几乎都是只认可顶级期刊?
为什么计算机学术界认可顶级会议论文,而其他领域几乎都是只认可顶级期刊?
-----
网友解答:
-----
1.迭代速度快,期刊审稿周期长,不太匹配工业界的发表需求。
2.可能是需要一个展会集中比武,集中展示。这不止是学术研究,还可以起到对外宣传、公关及市场营销的效果。
3.可能是想自己掌握话语权,摆脱传统学术界话语权的控制。这点很明显的是,在深度学习爆发之前,Nature、Science上很少计算机、芯片方面的论文,而生物、化学、材料、领域却占据了半壁江山。与其去和生物、化学、材料争夺Nature、Science的发表空间,不如自立门户,反正计算机领域也比传统基础研究有钱多了。还有一个例子是,你会发现中科院自动化所酷爱发TPAMI,应用数学里搞图像的酷爱TIP,这些都是传统的学术界,他们并不偏爱顶会。
4.顶会可以呈现的内容,其实比期刊丰富的多。顶会有industry track,专门发表工业界的成果和论文。有各种形式的比赛,设置公共的赛题,吸引全世界研究者在同一赛题角逐,最后的结果也会在顶会上以workshop形式呈现。有tutorial,有各种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其他人快速进入某一领域,吸引更多人来这个领域做研究。
5.顶会因为同时能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盛会,会同时吸引学术界的优秀学生和工业界的优秀团队来参与,为双方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帮助优秀学生找工作就业,同时帮助工业界招揽人才,某种角度还起到了人才市场的作用。
-----
网友解答:
-----
计算机学术界偏爱顶级会议论文,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时效性。顶会论文的录用时间通常是1到2个月 ,而期刊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一般是3到6个月以上。
学科特性。计算机更偏向工业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真理是不变的,早一天晚一天都可以,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快,尤其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一年前期刊发的文章一年后可能都成行业共识了。
公平性。计算机顶会多采用匿名投稿的方式,署名会被拒稿,而期刊多采用公开署名的方式。这样名人效应、知名机构的光环效应会被削弱,更聚焦在学术本身上。
社交性。会议一般都有线下集中几天的开会时间,行业同领域的人会聚在一起交流,集中展示。期刊更像是静态展示,写的不好别人也没吐槽的机会,而会议论文发表后还要见面,写的不好会被人笑。顶会论文写得好,除了获得同行认可,工业界、投资界、媒体也都会来参会,聚光灯效应,对外宣传效果也好,名利双收。
传统性。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发展过程几起几落,传统期刊一度不怎么接纳这些方向的论文,顶级会议包容性相对更强。
-----
网友解答:
-----
计算机学术界还是比较务实和低调的,比如我是计算机学会会员,更多的是一份荣誉,每次参加学术会议,主办方赞助商不多,少了一份商业气息,保留了学术界的公平、公开、公正。所以能参加顶级会议的成员含金量就很高,在这样的场合有机会发表论文,有机会上台和同行分享,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
网友解答:
-----
计算机技术更新迭代太快。会议审稿周期短,迎合了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好的顶级会议可以参考CCF推荐的A类会议。现在计算机学术界很大一部分人是在做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很重视会议。比如CVPR,ICCV,ECCV,ICML,NeurIps,ACL等等。
-----
网友解答:
-----
最关键一条,传统计算机顶会论文不少是双栏12页,单从篇幅(工作量体现的一部分)上就吊打不少学科的期刊,计算机期刊篇幅一般就更长。而且发计算机会议论文的难度要高于期刊,这也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有些学科的会议就真的是会议,写个摘要就开会,大家对会议的定位有本质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