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木匠皇帝,直接让崇祯继位,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没有木匠皇帝,直接让崇祯继位,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
网友解答:
-----
不会,皇权过于强大,相权无法与之匹敌,权利失衡必然导致政府积弊无法消除。
-----
网友解答:
-----
如果真的想让崇祯和一个皇帝对调,那么最优的选择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因为那个时候明朝的天下,正需要一位积极有为之君来整理。到了木匠皇帝天启的时候,如果让崇祯直接上位,大明可能会更快走上末路。
崇祯皇帝不是那种雄才大略之主,但身上却有三个优点:一是志向远大,渴望功业;二是异常勤政,事必躬亲;三是行事果决,不拖泥带水。优点一的实例,就是他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的时候,不问能否防守,先问几年可以“复辽”;优点二不用什么具体的实例,且看史书中的记载:“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优点三的实例,就是他在即位之初,就一举拿下魏忠贤,一统朝纲。
相对的,崇祯皇帝也有三个缺点:一是刚愎自用,不信任人;二是太好面子,不负责任;三是行事操切,随意滥杀。缺点一的实例,不用说就是袁崇焕事件,说好的五年复辽,结果一年不到就把人废了;缺点二的实例,就是陈新甲的议和事件,明明他才是幕后推手,结果出了事他先缩了回去;缺点三的实例,就是崇祯时期对大将和高官的残酷杀戮。除了袁崇焕、陈新甲之外,还有孙元化、周延儒等人。此外还有总兵级将领三四十人,宰相级高官数人,下级官员上百人。
从这三个优点和缺点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是一个行事猛烈的人。他就好比一味猛药,如果在明朝还强盛的时候就用上,可能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笔者才说,应该让他和嘉靖对调。那时候,大明强盛而又稳定,但是却贪腐滋生。如果崇祯上来,绝对不会允许严嵩的专权和营私。那明朝的风气,也就不至于被败坏。
而崇祯亡国,也恰恰是因为他行事猛烈。对大臣的残酷杀戮,造成了明朝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崇祯皇帝孤家寡人。当然,客观地说,崇祯帝杀的这些人,相当一部分是真的该死。但是当时的明朝正在用人之际,如此残酷的杀戮,还有谁会站出来维护国家?后来整个朝廷,没有一个官员肯为他卖命。像李建泰那样的大臣,甚至敢于欺骗皇帝,这都是崇祯帝行事猛烈惹的祸。
但是这味猛药,却无法使用在已经处在皇朝末期的天启时代。那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弊病丛生、国库空虚、四面楚歌、虚不受补了。这个时候的朝局,应该以稳定为主。以一个稳定的政治派系为班底,团结尽可能多的人,才有可能让大明天下度过难关。事实上天启皇帝就是这样做的,他宠信阉党,虽然也同样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但好歹做到了团结。
而崇祯帝如果和天启皇帝对调,会发生什么事呢?老实说天启一朝,和崇祯初年的国力相差并不大,官员状态也没有太大不同。崇祯的统治,照样会让国家分崩离析。没有朋党的团结,这个过程甚至会更快。当然,天启一朝风调雨顺,自然环境远远好于崇祯朝。但是别忘了,天启只有短短的7年!即使崇祯能撑过这开头的7年,依然会面对让明朝难以招架的自然灾害!整个灭亡的流程,依然躲不过去。
明朝末年的情况,可能赶上一个不干事的昏君,比赶上一个像崇祯这样的皇帝要更好一些。至少,国家的靡费会少些,等撑过了困难时期再说。可能这个论调并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但世上的事儿本无绝对对错,有时候好的东西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同样不会有好效果。崇祯皇帝的悲剧,正在于此。
-----
网友解答:
-----
如果让崇祯直接继位,那可就真完蛋了,明朝会比历史上更早的灭亡。
别小看了天启帝,天启帝在的时候,虽然宠信魏忠贤,但是基本可以维持明朝的财政不崩啊。别看魏忠贤大肆擅权,但这是天启帝让的,没有天启帝的允许,魏忠贤根本就翻不了天。终天启一朝,明朝的赋税基本够用,辽东的局势没有再恶化,朝中的平衡也没有被打破,国内更没有遍地的农民起义,这已经说明天启帝干的可以了。
如果没有天启帝,直接让崇祯继位,那就意味着崇祯十岁时就得登基,一个十岁的小屁孩能做什么?请问此时的崇祯能铲除魏忠贤一派的阉党吗?还是说崇祯能压制住东林党,不让其一家独大?很明显,崇祯哪个都做不到。
并且崇祯向来多疑猜忌,像卢象升,多么牛的一个人物,就是间接被崇祯害死的,还有袁崇焕,更是直接凌迟了。孙传庭在陕西练兵,明明不具有出兵的时机,崇祯偏偏就是一道又一道圣旨催促,结果孙传庭只能勉强出兵,最终被李自成击败。还有洪承畴,辽东的战局本来已经好转,此时就应该稳扎稳打,也是崇祯一遍遍催促,最终明朝的这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全军覆没。还有陈新甲,与后金议和本来是一个较为稳妥的办法,但是崇祯不肯承担骂名,就把陈新甲推出来顶罪,结果陈新甲被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臣肯站出来办实事,因为都怕替崇祯背了黑锅。
可以说,崇祯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皇帝,明末局势会一发不可收拾,崇祯本人要担很大的责任,如果让这样一个崇祯在十岁时登基为帝,那明朝只会更快的灭亡啊。
-----
网友解答:
-----
木工皇帝朱由校( 即明熹宗),年号为“天启”,十六岁登基,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成就,其爱好就是“木工”,23岁服“仙药”死亡。
如果没有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提前继位,明朝的命运也许会好一些,理由如下:1.虽然朱由检执位只有十岁,但有爷爷及大监们的帮指点,加之朱由检勤政,铲除奸党魏忠贤显然会早些,光复明朝有一线希望;
2.朱由检本人是一位即勤俭、又有骨气的皇帝,当魏忠贤篡权弄得明朝动乱时,朱由检会立即铲除,早日会整顿吏治,农民起义也许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会停止。因为,李自成的起义,就是看不贯朝庭的腐败。3.从史书记载,都说崇祯皇帝无能。但从总体来看,崇祯皇帝还是有一定的治国、治政能力的,如铲除了奸党魏忠贤,整顿了万吏治;修订了“历书”史称“崇祯历书”等等。
-----
网友解答:
-----
崇祯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帝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监。 与此同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贪财苛政最严重的后果。
崇祯帝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心有大志,却无大能。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明史》里明朝没有一个好皇帝,其生活中任何一点问题都无限放大,而其功绩,则会尽可能地掩盖,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明有很多奇葩皇帝。其中朱由校就是最典型额一个。
提起朱由校,人们想到的是他宠信魏忠贤,喜欢木匠活,不理朝政。但是细读明史,还是能品出不同味道。
都说他宠信魏忠贤,增加苛捐杂税,但是仔细查阅历史,魏忠贤加了谁的税?明朝的对外开放,并不是全面的,而是南方的泉州一地而已,所以江南富商云集,百姓富足。魏忠贤则正好加的是他们的税。而对西北灾区,则实行减税政策。东林党几乎全都出自江南士族大户,换句话说,魏忠贤增加的正是东林党的税,东林党能不恨他吗?说天启皇帝宠信魏忠贤,但事实上,东林党势力压根就没有被真正削弱,天启一直在平衡双方的力量,不让任何一支力量独大,虽然表面上看去乱哄哄,但是他们互相监视,互相制约,任何一方做事都十分谨慎,对朝廷政务,没人敢出格,恐怕给对方留下把柄。所以即便天启不问朝政,只要平衡好双方力量,朝廷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木匠皇帝天启帝
魏忠贤手段毒辣,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对百姓并不错,给富商加税,给灾区减税,在崇祯年间,财政那么苦难的时期,还修筑了黄河大堤。对毛文龙和袁崇焕等对抗后进的将领也是鼎力支持。
反观东林党,出自东林书院,出身大多是江南大户,读了一肚子的迂腐文章,满口仁义道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指手画脚,确拿不出任何具体的施政举措。就如相声里说的专家一样,苹果削了皮吃他说损失营养,带皮吃,他说农药污染,你怎么吃都不对。
朱由校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在对后金的战争,也取得了不错战绩,袁可立是明金交战史上罕见地能向前推进防线并收复辽南失地的杰出将领。自明与后金交战以来,攻城掠地,战无不克,明将谈金色变。袁可立出镇登莱节制辽海,水陆并进,奇兵出袭,直接把战线推进到后金的南四卫北端腹地,而刘爱塔被袁可立策反事件更让金人蒙羞。甚至毛文龙部直逼其老巢,都给后金带来了交战以来从未有过的梦魇。
袁可立画像
因为袁可立给后金造成沉重打击,所以大清对袁可立恨之入骨,这样一位抗清名将,大明柱石,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在清朝编纂《明史》时竟然没有立传。清代对《明史》的刻意避重就轻程度可见一斑。还有刘爱塔,原名刘兴祚,汉人,被掳到后金,因为作战英勇,颇有战功。受命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南四卫之地。成为后金国中声名显赫的汉官。努尔哈赤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是后金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最后刘兴祚被袁可力策反,投奔大明,给努尔哈赤以沉重打击。永平之战,刘兴祚兵败,被后金凌迟。清朝因为痛恨他《明史》里也没有为他立传。
《明史》就是这样一部被刻意调整过,对自己不足遮遮掩掩,对别人不足大肆宣扬的愚民书,信他,你就败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历史?因为历史很有趣,背后比表面更耐人寻味,如果你能从历史文字中品出味道,那你就入门了,当不了历史大咖,但能算得上真正的爱好者。
------------------
推荐阅读:
每天用淡盐水洗脸半年了,朋友都说我怎么变老了,这是怎么回事?
支付宝上的“相互宝”如果可以帮父母加入,但每年分摊额将提高到1000元,你愿意吗?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