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其中所讲述的历史客观吗?
如何评价《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其中所讲述的历史客观吗?
-----
网友解答:
-----
此书被称为神作,绝非浪得虚名。当年明月年纪轻轻就写出如此大作,这是何等天资!最关键的是,他既非专业作家,也非历史学家,却以纵横睥睨、气吞万里的功夫,写尽了大明王朝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
网友解答:
-----
历史的主观与客观
首先来说这本书不能归为史书,而应该算作一本小说,作者以一种小说的手法,加入大量的个人情感,带着读者们去感受那一段历史。向人们讲述了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看过得人应该都记得,当年明月从一开始就说了,他的这本书,即不算是历史,也不算是小说。这也导致后来对他的批评,都围绕在这一点上了。
确实,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太过于个人情感,往不好的地方说,就是所谓的不客观,于治史而言,不仅是不冷静,甚至是亵渎历史。可往好的方面讲,是爱。爱那段历史,历史里的人,以及从人之中看到的成长、挣扎与一个国家的诞生与灭亡。
其实,历史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后人对他们的理解只能是无限的考据与猜测,或许正如作者的笔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或许明朝的那些事情只有月亮才能知道了。
所以,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历史本来就是一团浑浊,难辨真伪。前人给我们留下来来的这些历史的印记或许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习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恐怕这些要比真正的历史更为重要了吧。
一段历史
明朝,的确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不可磨灭的阶段,而身为这个民族的后代,我们更加有必要的去了解这段历史,但读真正的史书未免很不现实,但易中天先生也曾经说过,历史分为三个形象,第一,历史形象,这是对历史最好的还原,而其他的两者也是给人们一些经验与教训。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后两者。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融合了后两者,而作者也巧妙的运用了小说的手法,让人们带着更加容易接受的态度去了解这段历史,试问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潜下心来去品读真正的史书呢。
我觉得研究历史的问题还是交给那些史学家即可,而作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对历史的真相也不必太过吹毛求疵,真正的去了解前人为我们留着的这些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可。至于对这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怎么看,关键在于自己!
-----
网友解答:
-----
应该是客观的,举一个例子。中国明史研究届里公认的专家叫毛佩琦,在央视百家讲坛《正说清朝十二帝》大获成功之后,央视又邀请毛佩琦讲《正说明朝十六帝》,可是毛先生讲到成祖以后就停止了,可以说刚开了个头就不讲了。后来毛佩琦自己出来说:自己讲课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明史,但突然发现网络上有个《明朝那些事》,仔细看了之后毛先生认为这个作者讲的更好,不但是正史,而且讲的生动,更有利于普及明朝历史。于是毛先生转而支持当年明月,为他的这本书做序!这就说明这本书讲的绝对是正史
-----
网友解答:
-----
平心而论,本人看过这部丛书的一部分,但没有全部看完。我认为但凡接触过这部丛书的人,都应该对它要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学识水平和阅读深浅程度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每位读者对它的评价,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最高明的观点和见解,而是本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不同见解,甚至是批评,如此才能不断进步。这部作品诞生于十多年前并且能火热至今,必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该丛书的观点,以期大家指正:
一、关于作品的一些认识,创作风格等。
用“历史小说”来定位《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应该是客观准确的,它不具备传统正史的学术水准,但也不像一般的纯属虚构的小说。了解这部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作者“当年明月”(真名叫石悦)是基于《明史》等正史文献来创作该作品的,简单说就是在《明史》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加工写出的。所以该作品讲的基本上都是“真历史”,我给真历史加上引号是因为《明史》本身记载的都未必是绝对真实的历史,这点我相信大家会认可。这部作品一共有7本书,内容涵盖了从明朝建国前后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300年间的史事。作品以明朝十几个皇帝为节点,然后选取每个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加以展开,以此来贯穿讲述整个明朝的史事。当然该作品也不是纯粹的对正史进行另一番解读,其中有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观点,而且叙述风格是相对风趣的,不像正史那般晦涩。简单说就是它是一部涵盖了整个明朝历史的而且通俗易懂还有趣的历史小说。
二、流行的原因。
我认为该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兴趣,主要在于作品本身的体裁、内容完整性以及叙述风格这三点。如上所述,它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比正史通俗易懂又比一般小说更接近史实,这点是很符合历史爱好者的口味。其次,它讲述的是一整个朝代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短时期的故事,这点是有优势的,可以让读者一口气看完一个朝代的故事,所以也正中读者的胃口。此外,该作品在叙述风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风趣的叙事风格加上作者在书中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的刻画,很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该作品盛行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成功掌握了一大批读者的心理:对那些喜欢聊历史但又不爱看正史书籍的读者,这本书就像是一本“速成秘籍”,看完这本书很快就有了吹历史的资本。
三、评价、意义。
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是基于它的体裁定位,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成功引起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所以它算一部成功的作品。其次《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很好的向大众“科普”了明朝这个朝代的历史,引起了很多人对历史的兴趣,具有很积极的意义。不过《明朝那些事儿》并不具备开创性的意义,在其之前十年出版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才是被普遍认为改革了史书写作风格的著作。当然即便如此,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历史小说是继《万历十五年》这部明史研究专著之后少有的一部引起广泛兴趣的好作品。
-----
网友解答:
-----
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开启了网文的先河。回想当年天涯论坛的火爆,比今天的微信公众号,有过之而无不及。
毋庸置疑,这部书的确非常的优秀。但是观点客观吗?首先我们要明确《明朝那些事》不是史书,而是小说体的小说,很多内容和故事,是当年明月结合史料和个人联想,推导和戏说出来的。虽然优秀,但还是小说,但是不可否认,作者比较严谨,而且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那么,客观吗?我们不妨举个例子,以当年明月推崇的王阳明为例。我们知道当年明月把王阳明推崇为明朝一哥。
在书里,当年明月说:什么是天理?人欲就是天理。
这句话很显然不是王阳明说的,因为王阳明提倡的是“去人欲,存天理”,而且说过很多次,人欲非但不是天理,而且是阻隔人修行的障碍,这一点和程朱理学是一致的。当然理学更极端,提倡的是“灭人欲,存天理”。
通俗的理解就是人的七情六欲,或者说是私心根本不是天理,只有格掉,改正才能存天理。
当然王阳明说的更委婉柔和些。
那么是谁提倡“人欲就是天理”呢?其实是心学门徒李贽说的,另外泰州学派的王艮也提及过。
但是的确不是王阳明说的,他的原话和语录在《传习录》里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
但是因为当年明月把“人欲就是天理”强加给王阳明,对现代很多对心学感兴趣的朋友产生了误导作用。
所以,客观吗?这要您自己去判断!
------------------
推荐阅读: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