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发生在古代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哪些发生在古代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
网友解答:
-----
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续不断,军人的权力欲望暴涨,以致于刘裕代东晋建宋,萧道成代宋建齐,萧衍代齐建梁,陈霸先夺梁建陈,都是掌握军权的重臣发动政变而改朝换代,故事情节几乎是出于同一套剧本。
刘裕本是东晋北府兵的将领。公元404年,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后,就牢牢地掌握了东晋政权。接着,他通过发动北伐,使自己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元420年,晋恭帝被迫让位,刘裕即位称帝,建立了南朝宋政权。刘裕死后,皇族内部斗争激烈,并且相继出现了几个残酷的暴君,政局一度非常混乱。
在混乱中,南兖州刺史萧道成逐渐坐大。公元479年,宋顺帝逊位,萧道成自立,改国号为齐,南齐政权建立,萧道成即为齐高帝。齐高帝和其子齐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下令禁止大族招募佃客和占山封水,减免赋税,发展教育。齐武帝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皇位而相互残杀。齐明帝萧鸾通过流血政变登上皇位以后,大肆杀伐,先后诛杀了12位亲王。东昏侯萧宝卷更加残暴,前代皇帝的子孙被他诛杀殆尽。
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进建康,次年三月接和帝萧宝融东归,途至姑熟(今安徽当余),迫其退位;四月,萧衍在建康即帝位,改国号为梁。萧衍在位时,努力调和国内社会矛盾,遴选贤才,重视农业生产,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大力提倡佛教,不断加重刑罚。萧衍统治后期,朝政日益昏暗。公元548年八月,河南王侯景作乱,攻入建康,并在次年三月攻入梁武帝萧衍居住的台城。五月,梁武帝萧衍饿死于台城。侯景立太子为帝,即简文帝。公元551年,侯景干脆自立为帝,建国号汉,第二年被王僧辩和陈霸先等人打败。
公元555年,陈霸先诛杀王僧辩,并把当时的皇帝萧渊明赶下台,扶植萧方智做了皇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自立,改国号陈。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率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使得形势有所好转。陈朝政权维持了32年,最终被隋朝灭亡。
-----
网友解答:
-----
淮海战役中,粟裕能够完胜杜聿明,在陈官庄消灭杜聿明的三个兵团三十万人,除了三军用命,将帅齐心之外,那场神奇的大雪的功劳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又奉命向南进攻,企图重新打通徐蚌线,但是打了几天,发现解放军防守严密,打不动,再打下去有可能这三个兵团都要被葬送了,于是决心放弃在徐州与解放军进行决战的计划,撤离徐州,先沿着萧县,永城,涡阳,蒙城到阜阳,再向北进攻,解救黄维兵团。
撤退的时候,杜聿明要求各部队自带七天补给和油料,并且明确告知各部队,再到达阜阳之前不会补给,其余物资要尽可能破坏掉,以免留下来资敌。按照事先国军统帅部已经同意的杜聿明的撤退方案,如果撤退徐州之后不恋战,全力撤退,是有能力撤退到阜阳去的。
但杜聿明二十八日发布撤退命令,三十日凌晨开始行动,第二天一早通过萧县,下午已经到达陈官庄青龙集一带,行军速度其实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当时部队出现了混乱,因为道路狭窄,三十万大军行军,比较拥挤,部队就乱了,有些部队的建制也乱了。于是杜聿明应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的要求,停下来了,本来已经跑到全军前面的李弥兵团也被叫回来了。
这一停下就是两天,到了十二月三日,杜聿明发现解放军已经源源不断的赶来,正在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折腾到四日终于准备攻击前进继续撤退的时候,又接到了国军统帅部的命令,要求调转方向,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就这样开始犹豫,一会儿想突围,一会儿又想执行命令。六日下令突围,结果孙元良兵团报销了,只剩下了一个师的部队。
到了八日,国军统帅部严令杜聿明必须全力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解救黄维兵团,争取实现会师。于是杜聿明开始部署部队强攻解放军的阻援部队。一开始邱清泉只是应付差事,没有出主力部队,十日以后开始总精锐的九十六师攻击,每天拿出五个团的部队进行突击,加上战车和坦克配合,解放军的牺牲很大。
打了几天,到了十三十四日,华野阻援部队已牺牲太大,已经有不支的感觉。加上此时黄维兵团尚未全歼,华野既万包围杜聿明集团,又要围歼黄维兵团,还要阻击南线的增援部队,兵力已经用到了极限。而这时候粟裕手里也无兵可调了,不仅华野总部的警卫团已经投入战斗了,整个华东地区能够抽调来参加作战的地方部队全部投入进去了,连起义才两三个月的吴化文的三十五军也使用上去了,并总电报和中央商量,看能否调动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起义的张克侠何基沣的部队。
所以粟裕这两天和中央电报商量,有意两阻击阵地后撤一段距离,让敌人向南移动一下,因为国军只要运动起来,就会有更大的漏洞,比较有利于解放军歼灭。中央已经批准了粟裕的这个意见,但是还没有开始部署的时候,到十五日,黄维兵团终于放弃了继续坚守待援,准备突围了。这样一来,到十六日,黄维兵团就被全部歼灭了,华野也就不用转移阵地了,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杜聿明集团了。
但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都是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苦战才达成歼灭的目标,牺牲很大,减员比较多,而且一直是连续作战,持续战斗长达一个半月,无法休息,也无法进行补充和整顿,部队疲劳已极,如果杜聿明集团就地固守待援,华野如果想硬啃,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杜聿明这时候也已经再准备突围了,正在和南京进行突围的方案进行沟通。
杜聿明原本从徐州带出来的物资这时候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所以需要空军空投物资,但空投物资数量有限,杯水车薪。所以,杜聿明原本想在二十日以后就开始执行突围计划,由空军提供掩护,病准备释放毒气,协助杜聿明集团突围。可是,到了十九日晚上,天气突变,漫天大雪,一连下了十天,一直下到十二月二十八日白停。就是在这十天里,杜聿明集团带出来的物资完全消耗完了,就是突围,连体力也没有了。
下雪这段时间,因为要配合平津战役,华野暂停攻击,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攻,同时将围困的部队轮番抽调下来,进行战场整顿和休息,补充。就是在这十天里,杜聿明集团的国军士兵冻饿交加,士气越来越低落。等到雪停了之后,杜聿明又坚持要求空军持续空投物资,等战士们恢复体能之后,才能执行突围计划。结果杜聿明还没开始突围,元月八日开始,华野各部队就又重新开始了攻击,不断突破国军阵地。到十日杜聿明决心突围时,马上就全线崩溃了。
也正是因为这十天的大雪协助封锁,让国军只能坐吃山空,消耗物资,军心士气日渐瓦解,等到重新开始攻击的时候,国军已经士无斗心,士气极端低落了,完全无力组织有效防御,被解放军突破了的阵地也没有能力组织反突击了。所以,华野发起总攻后,很快就全歼了杜聿明集团,整个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阶段,解放军的伤亡比仅有一比九点五,远低于歼灭黄百韬兵团时的一比二点五,几乎是摧枯拉朽。
-----
网友解答:
-----
1938年10月30日,日本军部发布公告,承认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在中国江南前线指挥作战时,被中国军队击伤,现正恢复良好”云云,而这个家伙的重伤,完全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战场“巧合”。更为重要的是,伊东老鬼子的中炮倒下,差不多直接酿成了薛岳围歼第106师团的“万家岭大捷”,堪称抗战史上神奇的巧合。
(伊东政喜中将)
日军第101和第106师团都属于特设师团,也就是由第1和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在战争爆发后匆忙编组的,只有大队上以上军官才是现役,因此初上战场时战斗力确实不如老牌常设师团。但是鬼子在前线兵力不足,又必须进行预备役动员,因此这俩师团在日本本土编成后,先后投入华东战场。
这个第101师团其实不弱,因为它的兵员都来自东京第1师团的复员兵,很多都是关东军老兵,在淞沪会战中是被当作主力部队使用的。该师团核心部队第101联队在军史文献上的出镜率很高,其中次任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在庐山被击毙,几乎成为军史自媒体的“网红”,不过今天他不是主角,被干的是他的顶头上司,中将师团长伊东政喜。
(王敬久)
武汉会战中,这两个特设师团被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用于次要作战方向,即攻击南浔线薛岳第一兵团的侧后方德安,击破中国军队后再从南方迂回包抄武汉,同时也牵制薛岳不能全力出击长江沿线。其中第101师团奉命从庐山西麓攻击前进,在一个隘口与中央军第25军的两个师发生激战,日军进展非常缓慢。
兼任第25军的军长的正是第37军团长王敬久,黄埔一期的“徐州三王”之一,本来是德械第87师师长、第71军军长,不料在河南犯错误被免职,后来被顾祝同保举成为第三战区第25军军长。此公作战虽无特别出彩之处,但战场经验较为丰富,并且刚刚起复也不敢马虎,楞是把第101师团挡在了庐山西麓十多天前进不得。
(饭塚国五郎)
伊东政喜因为动作迟缓遭到冈村训斥,火急火燎赶往前线,想看看究竟咋回事,9月28日伊东师团长亲临一线阵地观察中国守军的情况。这个老鬼子号称“儒将”,行事还是比较小心的,他没有登上日军正面阵地,而是爬到了侧后方一个高地用望远镜偷窥,试图寻找第25军的破绽。
本来这是个非常安全的位置,然而就在此时,一枚大口径山炮炮弹在他前方约10米处的反斜面爆炸,弹片从其右下颌穿入头部,伊东政喜当即重伤不起,随即被送往野战医院。这个家伙很是命大,因为弹片从血管和神经之间穿过,没有造成致命伤,否则王敬久第25军可就创造奇迹了,战场击毙第一个日军在职师团长。
(冈村宁次)
问题是这一炮太离奇了,从中国军队的战斗详报来看,根本没有发现这个中将师团长的到来,况且在侧后方的高地也不应该是第25军炮兵的攻击目标,那里一没有鬼子二没有战术价值,而且这是一发冷炮,也就是说,并非有目的集中射击,否则应该有更多的炮弹飞来才是。
日本人研究半天也搞不明白,最后的结论只有一个:第25军的炮兵射术太差,偏离攻击目标接近于离谱。
(薛岳)
那不管,虽然有些不可思议,反正这一炮轰掉了第101师团的军事主官,伊东政喜中将中了头彩,日军前线一时群龙无首,进攻再次延误下来,薛岳趁此机会调动粤军李汉魂和叶肇等部进行反击,日军第101师团被迫转入守势。冈村宁次眼见战场陷入僵局,一边大骂特设师团都是废物,一边另想出奇制胜的办法。
最终憋出来一个比较牛叉的作战方案,命令松浦淳六郎中将的第106师团全部轻装,从侦察机发现的中国军队布防空隙间深入,长距离进行山地穿插,奇袭并一举攻占德安。在穿插的路线中,有一个地名叫万家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
网友解答:
-----
哪些发生在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该明白,宏伟壮观的战场,充满血腥拼杀场面,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战场上的事,巧合太多了,太离奇了。在波谰壮阔的血腥拼杀战场,胜负难料,谁也不能保证战场是胜还是败。很多巧合的事,看起是巧合,其实不巧合,是人故意为之,也有很多在无意中发生让人不可思议又巧合的事情。正是那离奇巧合的事情,很多时候主宰战场上的成败。不过,人们要打有准备的战,要制订出详尽周全的战略计划,战略计划要分上中下三计策,还分上上,中中,下下策。在胜中有败策,败中有胜策。任何大小战略计划严格保密,严防间谍打探情报,严防叛徒出卖情报,严防军队走漏风声和情报。只有加强战场纪律,严格军纪才能打胜仗。要打有准备的仗,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打胜仗是靠军事实力,战斗素质和能力的,不是凭侥幸心理去打仗,在败仗中想,昐望奇迹,巧合事情发生。打铁还得本身硬,强大军队必有强大战斗力,才会打大胜仗。不过,巧合的事,时有发生。如,诸葛亮要火烧司马懿,天忽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如,二战,盟军不会开枪的士兵去打炮,炮弹向后飞,朝自己军营飞去,这炮弹落在自己阵地,军营后面,把不远处的德军炮弹仓库炸飞了,让德军千万炮弹被盟军一发炮弹命中被炸毁。这书写二战胜利伟大历史,这是真实可信,太巧合,十分巧合了。这巧合中,冥冥注定盟军必胜利,德军必失败。这是德军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算不如天算,天要德军失败灭亡,谁也救不了德军。这也说明,邪不胜正,人民,正义,和平必胜。巧合的事,如天兵天将帮我们打胜仗。我们打胜仗如有神助,打一仗胜一仗。
-----
网友解答:
-----
德、英两国交战,一方士兵开枪,子弹竟然射进对方枪口内,确实不可复制。
------------------
推荐阅读:
为什么在网上可以看见说某某人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后裔,而很少有说是明朝皇室后裔的?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