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为何不杀掉朱祁镇?
朱祁钰为何不杀掉朱祁镇?
-----
网友解答:
-----
当时的形势不允许
-----
网友解答:
-----
明代宗朱祁钰不会杀死哥哥明英宗朱祁镇,窃以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心性尚好,仍念手足之情。明宣宗只有朱祁镇朱祁钰两个儿子,两人年龄相当,兄弟感情应当不差,不然正统十四年英宗御驾出征那年,朱祁钰已21岁,按照祖制早已应当外出就蕃,说明英宗对他爱护有加。英宗出征时命朱祁钰监国,说明对其弟信任。加上朱祁钰继承大统虽是局势所迫,但毕竟是从哥哥手中取得皇位,心中有愧疚,皇位自然舍不得还,但夺位杀人还不至于。二是满朝文武大臣和太后不会答应。英宗为国出征虽兵败被俘,但仍为太上皇,且年纪尚轻,不管各种原因去世,都难免落人口实,引发朝廷地震。故两害相权取其轻,严格控制英宗行踪是相对可取之计。三是帝国接班人悬而未决。明代宗继位后为保证自身子嗣继承大统,废除侄子朱见深的太子地位,转立自己儿子,但无奈自己儿子没福分早逝,代宗又不愿意复立朱见深,而大臣拥立朱见深为太子的意见十分统一,在这样微妙时刻,处置英宗不是优先考虑之事。
-----
网友解答:
-----
前天聊岳飞,我说靖康之变以后,徽钦二帝身败名裂,即便是从北国回来,也不可能跟赵构抢皇位。有两位同学讲:朱祁钰、朱祁镇怎么解释......
其实我文章里还有一段话:
*赵构已经有了自己的朝廷,人马,有了很深的基础。以当时实力对比,赵构想除掉二圣跟碾死蚂蚁没区别。
*而且这事压根不应该让皇帝亲自操心,手下大臣主动就应该给办了。处理二圣,一个大臣派一个伍长,带五个士兵,足足够了。
二圣要是被迎回来,不一定比留在北国活的时间长。
明朝的大臣职业坑皇帝,之前我讲过靖难之役,这些人是咋坑建文帝朱允炆的。朱祁钰是第二个受害人。今天讲讲他是怎么被坑的。
最开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大明战神被生擒活捉。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在战场上被俘虏的皇帝。然后他也没铁骨铮铮,没自尽。瓦剌俘虏了朱祁镇,开始威胁北京城。一方面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方面防止瓦剌利用朱祁镇敲诈,明朝这边在于谦的带领下,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新皇帝,也就是景泰帝。有了新皇帝,有了主心骨,大家团结奋战,最后守住了京城。
形成的局面是朱祁钰在京城当皇帝,朱祁镇在瓦剌当战俘。
然后明朝这些大臣开始给朱祁钰挖坑,很多人号召去瓦剌把朱祁镇接回来。这就太缺德了,长个脑袋也不能这样办事。
于公讲,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家里已经有了正式的皇帝,把老皇帝再请回去,必出乱子,对国家有危害。为了国家社稷安定,宁可要朱祁镇死外面,也不能把他带回来。其次,朱祁钰是正式登基的合法皇帝,当大臣的必然要忠心侍奉。张罗把朱祁镇请回去,不是给皇帝找麻烦吗?是忠臣该办的事吗?臣子,你得忠心于当朝天子。忠于老皇帝,你可以跟他去。当朝的臣子,是当朝皇帝的臣子。
这时候朱祁钰也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或者说软弱,也可以说是善良的一面,他没能动用起皇帝的威权震慑住这些大臣。没能挡住大臣们的撺掇,无奈派大臣杨善出使瓦剌。朱祁钰本来是要杨善先去看看情况,再谈谈,结果这老哥直接把朱祁镇给带了回来。
这边你们立了新皇帝,回头又把老皇帝接回来,必然要出事的。
坑人!
首先朝廷里的大臣们主张接回朱祁镇,一群人闹腾,杨善去瓦剌接回朱祁镇,又是大张旗鼓,众目睽睽之下,从瓦剌到北京城,一路热闹,朱祁钰想半路搞点什么阴谋,也没有机会。但根据后来情况看,朱祁钰应该没这心思。
朱祁镇回来以后,哥俩谦让一番,还是朱祁钰当皇帝,朱祁镇当太上皇。
朱祁镇在南宫当了7年太上皇,在这期间,朱祁钰要是真想杀他,他肯定死一百回了。
朱祁钰最后的悲剧出自两个方面。
1、还得先在自身找原因。
朱祁钰作为皇帝,掌握实权,而且是长达七年时间,没杀朱祁镇,说明他肯定是个善良的人,不愿意跟哥哥动刀子。但太上皇、哥哥、老皇帝就摆在后宫,这是个大事,朱祁钰也不可能想,他更不可能没想过除掉朱祁镇。他肯定是想过,想过很多次,最后都没下手。他也是一个软弱的人。朱祁钰不想自己动手,有的是办法去唆使别人去除掉朱祁镇,但他还是没有。这说明他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加上之前,大臣们张罗把朱祁镇接回来,朱祁钰没能阻止,说明他也是个脸皮薄的人。
朱祁钰肯定是个好人。
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脸皮厚、六亲不认、心狠手辣是刚需。朱元璋、朱棣都是合格的政治家,甚至是优秀。但他们杀人非常多,连带害死的90%都是普通老百姓。杀起人来,毫不犹豫。朱元璋当了皇帝,老哥们、功臣、大将杀个干净。朱棣用朵颜三卫夺取天下,回头就灭了朵颜三卫......你可以说他不厚道,但想把事办了,想把位子坐稳,也只能这样。
朱祁钰善良、脸皮薄、软弱、单纯,从性格上,导致他没杀朱祁镇。而这样的性格,坐在皇帝宝座上,也是必然要倒霉的。
2、还是朱祁钰的大臣太差劲。
就像开始讲迎回二圣的事,作为一个合格的臣子,这些事就不应该让皇上操心......啥事都要皇帝出头,啥事都要皇帝指明了办,臣子当的也太不合格了。
合格的臣子得像许褚那样,许攸和曹操没大没小,许褚找个茬就把他宰了。然后去丞相那里请罪,丞相表面呵斥一顿,表演完毕。这是当臣子应该做的:替主上分忧。
朱祁镇在后宫摆着,是大事。朱祁钰手下没一个大臣能帮他解决,更别提大臣自主解决了。太次了。而且这事他们老朱家也不是没干过,当年淹死小明王。朱祁钰就没有自己的廖永忠。
朱祁镇是个问题。
最漂亮的是,不用朱祁钰任何提示,大臣、太监自己私下帮他直接处理了。然后朱祁钰闻讯放声大哭......其次是大臣、太监主动请示朱祁钰,朱祁钰说万万不可,但大臣、太监还是把事办了,事后朱祁钰闻讯放声大哭......这也能算个合格。轮到朱祁钰做暗示,大臣、太监们才动手,就不合格了。
现实情况是朱祁钰自己黑不提白不提,大臣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负责挖坑,不管埋。
作为臣子,朱祁钰手下这帮人不够格。
为什么我说徽钦二帝即便是被岳飞接回来,也不可能抢赵构的皇位呢?
赵构+秦桧,这组合虽然名声不好,但办事能力远远不是朱祁钰那波人能比的。
秦桧在徽钦二帝时期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是赵构当了皇帝,他才做了丞相。徽钦二帝要是回来重新当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得重新建立一套自己的人马。秦桧非但不可能继续要当丞相,赵构和他都活不了。
秦丞相会让这种事发生吗?还有皇帝做指示吗?
赵构也不是省油灯,杀岳飞的时候,心狠手辣,本身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不是朱祁钰能比。而且赵构、秦桧当时是准备把有兵权的大将都杀了,在斩草除根,觉察有隐患立即铲除这块,俩人是没短板的。
徽钦二帝真回来,绝对活不长。
最初,朱祁钰没能拿出皇帝的威严镇住大臣,没能阻止接朱祁镇,加上之后的表现,善良、脸皮薄、软弱、单纯,应该能看出来,朱祁钰的身体不会强健。身子骨比较虚,拿不出霸气、态度。一定是个身子很弱的人。
如果他是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不会这样的表现。
朱祁钰的身体不会好。
古人的平均年龄非常低,40岁叫老夫,得拄拐了,明朝人平均寿命30岁,到了清朝中期,人均寿命才到33岁。古人拉个肚子、长个疮就去世,很正常。明朝皇帝朱棣以后,寿命急剧缩短,朱由校活到22岁,朱厚熜30活到30岁,朱瞻基37岁,朱祁镇寿终正寝,38岁。
朱祁钰身子骨弱,在明朝那个平均年龄里,在老朱家皇帝里,29岁得病死了,其实很正常。
最后,朱祁钰病重期间,大臣们闯到后宫,把朱祁镇接出来,重新当了皇帝,没多久朱祁钰去世,这个事恐怕没几百年来传那么严重,没那么多阴谋。
朱祁钰29岁重病,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没法救,大家一看,又请出了朱祁镇,事情本身没多大问题。
朱元璋活了70多岁,身子骨非常硬朗,办事也必然干脆狠辣。而朱祁钰体质弱,导致他办事不够狠,所以也不能说他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先天条件制约,他就当不了政治家。被朱祁镇翻盘,也就不能怪朱祁钰软弱,身心因素造成他办不出狠事。
主要责任还是坑爹的大臣们:有了新君,不该再把旧接回来。皇帝有问题,臣子不出头解决。
-----
网友解答:
-----
景帝为何不杀掉英宗,除兄弟之间尚有感情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一是英宗具有太上皇的地位,使景帝下不了手。太上皇一般来说应是当朝皇帝的长辈或传位者,也就是说当朝皇帝的皇位是从太上皇手上接过来的,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关系。按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规定,太上皇虽无实权,但政治地位并未降低,而且排名要在当朝皇帝之前,皇帝不但要经常向太上皇请安,而且还要在重大节日时去晋见太上皇以示尊重。所以皇帝是没权力处置太上皇的。如果一定要欲加之罪,那也必须在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先由内阁呈报处置意见,再由皇上征得太后意见后先前削去太上皇尊号,降为王爷等,才可以发往外地居住(但仍无权处死)。二是英宗朝中势力比较强大,朝中大臣大都是他当政时的人,对他有一定的感情,景帝即使有心处置英宗,恐怕这些大臣们会从中阻挠(后来景帝废朱见深太子位时曾给大臣们行贿就说明了大臣们的重要性)。三是当朝太后孙太后是英宗的生母,太子是英宗的儿子(尚未被废),这点都是景帝所顾忌的因素。四是景帝对自己能够控制住英宗有信心。实际上如果不是他意外突发病而不能理政,这一点他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
网友解答:
-----
夺门之变带来的惋惜
当代历史爱好者在谈及明朝时期的夺门之变的时候,总会认为明代宗朱祁钰太过妇人之仁,没有及时杀死明英宗朱祁镇,最终才导致夺门之变。而事实上,夺门之变只是一个意外,明英宗的复位,则在一定程度上有侥幸的成分。
明代宗靠什么代了皇位?
明代宗的皇位,来的靠运气,失去的,也因为运气。
明朝明宣宗去世后,九岁的明英宗登基做了皇帝。孩童心性的明英宗打小不学无术,和一群太监来往密切,长大成人后,对太监头目王振的话,言听计从。
当时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对于中原的江山,也有了图谋之心——比如后来瓦剌部族的首领也先杀死蒙古大汗,自立为北元天圣大可汗,其目的就是以北元皇帝身份,灭亡明朝,夺回元朝故土。
明英宗虽然荒唐,但也看到了瓦剌人的野心和明朝严重的边患,王振则认为自己如果能带着明军打个胜仗,以后在朝廷里夺权就更有资本了,于是在王振忽悠下,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光荣被俘。
明英宗被俘虏以后,在明朝大臣的拥戴下,朱祁钰临危受命,做了皇帝,组织明朝军民抗击瓦剌,算是勉强保住了明朝江山。
而瓦剌人见武力夺取明朝
明代宗在位第八年,明代宗突然患了大病,而此时明代宗的亲生儿子早已经夭折,一时间,明朝上下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候,一部分明朝大臣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复位,随后不久,明代宗离奇死掉。
而从夺门之变的前后来看,明英宗复位属于侥幸:倘若明代宗没有患病,倘若明代宗病重期间代宗的太子还在,明英宗是无法名正言顺的复位的。
明代宗为何不先杀明英宗
个人感觉,明代宗之所以不杀明英宗,原因如下:
第一点:史无前例。
在中国历史上,新皇帝杀害旧皇帝的先例比比皆是,但这种情况,大多因为旧皇帝是被政变推翻,因为政变而下台的皇帝,被杀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有说法认为明代宗死于明英宗杀害,因为明英宗复位一定程度上属于政变)。
而像英宗这样被俘或者因为战乱而失去皇位,新皇帝登基以后,即便接回旧皇帝,一般也是和平共处的——比如唐朝安史之乱,玄宗皇帝逃亡蜀地,太子李亨登基(是为唐肃宗),唐肃宗收回长安以后,玄宗皇帝并没有被肃宗杀害,只是幽禁,这种关系算是明英宗兄弟俩的先例。
第二点:人望。
明代宗临危受命,保住大明帝国的江山,而明英宗则断送大明数十万将士。如果正常情况下,明英宗搞政变,估计即便侥幸成功,也会引起天下人讨伐:毕竟明英宗和代宗比起来,之前做的事就是无道昏君,无道杀害有道,天下人不服。
基于这一点,明代宗也没必要担心明英宗对自己有威胁。
第三点:继承制度。
如果夺门之变前夜,朝廷有太子存在,那么,按照古代皇位继承制度,代宗不论是病危还是被杀,第一继承人只能是太子,而明英宗即便通过政变强行上台,也会引起天下人讨伐: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死了太子继位的例子,可没有皇帝死了太上皇复位的例子。
基于这一点,明代宗在太子去世前,也不会担心明英宗篡权。
而夺门之变的成功,就在于明代宗运气不好:先是大病,再是没有太子,否则,夺门之变甚至不会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