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父子很器重郭松龄,为何郭松龄还是动了反叛的心思?
张作霖父子很器重郭松龄,为何郭松龄还是动了反叛的心思?
-----
网友解答:
-----
人呀,就怕飘!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一个管理者想要置你于死地就是要全力捧你!只要能让你膨胀了就离死不远了!
-----
网友解答:
-----
郭松龄反叛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造成的。
首先要说一下,器重郭松龄的是张学良,而非张作霖。奉系内部有三大势力:跟随张作霖起家的老派,大多是胡匪出身,代表人物是张作相;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洋派,代表人物是杨宇霆、姜登选等;国内军校出身的土派,代表人物是郭松龄、李景林等。而洋派和土派之间一直不和,双方矛盾很深。
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失败以后,张作霖认为原来的部队土匪习性太重,不堪大用,所以提拔军校出身的军官委以重任,他器重的是杨宇霆等人。而张学良则选中了郭松龄帮自己练兵,两个人关系很好。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胜利以后大举入关,拿下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郭松龄原本有意出任江苏督军或者安徽督军。但是因为杨宇霆的阻挠,郭松龄最后什么都没得到,这让他极为不满。
而在接下来的孙传芳和奉军之战中,从郭松龄手里夺了督军位子杨宇霆和姜登选两人不战而逃,安徽、江苏两省被孙传芳占领。这无疑更让郭松龄觉得张作霖用人不明,只会重用小人。
让他更为不满的是,张作霖打算对冯玉祥用兵,命他准备作战。郭松龄觉得张作霖打仗了才想起自己,但是胜利的果实都被杨宇霆等人取得,因此不愿意打仗,消极应付。
占据直隶的李景林也担心打仗会影响自己地位,因此撺掇郭松龄反叛。此时郭松龄又接到密报,说因为对他消极避战的态度不满,张作霖打算将他拿办。
郭松龄认为这都是杨宇霆所为,而张作霖偏信杨宇霆,自己必遭毒手,唯有起兵自保,所以决定联合冯玉祥和李景林反叛。
-----
网友解答:
-----
喂不熟的“郭鬼子”!
郭松龄去沈阳投靠张作霖时,非常落魄,家里只有两个茶碗,其中一个把还掉了。张作霖很爱才,上来就给他2000大洋,让他在东北安家。张学良本人更是对郭松龄非常器重,军中事务都听他郭松龄的,张学良只挂名不管事。而张作霖因为张学良的关系,对郭松龄的部队也是最照顾,好武器、好装备都可着郭军来。
甚至,张学良把郭松龄惯坏了,宠的非常不像话!如果,郭松龄跟同僚闹矛盾,张学良不仅要替他擦屁股,还要给他当心理医生。
张作霖曾骂张学良:你除了老婆不给郭松龄去睡之外,吃一个水果,你都要给他一块!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正当郭松龄率领的第三军团(张学良为军长、郭松龄为副军长)在山海关血战直军主力时,奉军第1军团在九门口打开缺口。此时,张作霖调第3军去支援第一军。
郭松龄是“陆大派”(保定军校和东北讲武堂毕业的人),而第1军的韩麟春、姜登选是“士官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包括杨宇霆),两派一直有矛盾。郭松龄觉得没脸,自己打的没有士官派好,闹情绪。在后来的军事会议上,张学良“拉偏架”,让增援来的郭松龄打石门寨。韩麟春、姜登选碍于张学良面子,也同意了作战计划。
不过,韩麟春在会议结束后,讽刺郭松龄说:"这计谋好啊,你(郭松龄)也好露露脸,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龄一生气,带着增援部队又撤回去了。。。。张学良听说以后,赶紧去追郭松龄。最后,在一个旅店内,将郭松龄说服,让他又回去接着打。
这要是换成别人,早把郭松龄给“军法从事”了!这可是战场抗命啊!
张家父子如此对待他郭松龄,而他,却假冒张学良的名义,起兵反奉!这在历来推崇忠义的中国,真是“乱臣贼子”行径!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以张学良的名义,起兵反奉。他起兵除了有革命的意思外,还有“报仇”的意思。郭松龄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他一直对士官派不满,对抢他“安徽督军”位子的姜登选不满。
(郭松龄)
郭松龄起兵后,姜登选乘车赴奉经滦州车站,想劝说郭松龄。而郭松龄劝姜登选一起反奉。姜登选不干,还大骂郭松龄,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结果,郭松龄枪毙姜登选了。后来,姜登选的棺材被找到,韩麟春亲自为他重新埋葬。在打开棺椁时,发现姜登选没有被枪打死,是被活活闷死的。棺材里面都是姜登选的抓痕!
当时,郭松龄的起兵通电大意如下:
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东三省总司令,改革东三省。
非常歹毒,把张学良也给拉下水。不仅要打倒奉军,还要让张学良父子反目!郭松龄对得起张家对他的栽培吗?
张作霖看了郭松龄的通电以后,给“张学良先生”发电报,让他回东北当“东三省总司令、奉天省长”。张学良见父亲称呼他为“先生”,也是一肚子委屈啊。
郭松龄的部队装备精良,于28日,就攻占山海关。不过,郭松龄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自称“总司令”;二是,把张学良写给他的信给部下们看。本来,他就是打着张学良的名义起兵的。这下,那些起兵的部下都知道郭松龄是“乱臣贼子”了!他们可不是郭松龄那样“目无忠义”的人,更不懂“什么是革命”。于是,很多人不打了,很多旅长团长都不听他郭松龄的命令。
郭松龄失败后,也不是很有骨气,竟然想化妆跑路。
张学良在其《口述历史》中也说,他一直很敬佩郭松龄,但是,最后很看不起他郭松龄。因为,郭松龄兵败以后,跑路了。张学良说,“要是我,我不跑”,不就是死吗。
(郭松龄夫妇)
就算是这样,张学良也不想杀他,想让他接受审判,留条活命。然后,放他去外国留学,以后可以回来继续重用。不过,士官派和老帅不想让郭松龄这样的人活着,把郭松龄夫妇二人都给杀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
网友解答:
-----
我可是真没看出来张作霖器重郭松龄这员悍将,张学良与郭松龄关系不错倒是真的。
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郭松龄,绝对算得上名门之后。
当时的局势混乱异常,张作霖虽然表面上赢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可是隐藏于胜利背后的却是即将到来更多的战火纷争,张作霖VS(孙传芳、吴佩孚),互相之间都是死仇,孙吴一直想再战奉系,攻打张作霖,而国民军则想通过北伐把他们三股力量同时干掉,暂时平静的局势下,酝酿着大战的爆发,而这是郭松龄所不想看到的。
郭松龄倒戈的原因无非两方面:
一、奉系内各派不团结,互相倾轧,而郭松龄历来与张作霖不睦,郭松龄功高,张作霖不赏,反而捧起来郭松龄的几个死对头恶心他。二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势同水火,只差一个火拼的由头。
二、张作霖的政治主张和镇压五卅爱国运动的行为使郭松龄对其极为不满,尤其是给日本人和英国人帮忙,这是郭所无法忍受的,所以倒戈相向。他的目标是保障东北地区安全的同时开发建设东北,地区稳定的同时令人民富足,安居乐业,而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很明显张作霖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反奉说不定是条出路。
孙传芳和吴佩孚要打张作霖,郭松龄的脱离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张作霖的势力会有所消耗,而自己的实力则得以保全,所谓的北伐军直接要干掉的也是孙吴张,同样的道理,实力的保全能够帮助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可是,郭松龄并没有消极殆战,坐收渔利,在远赴日本观操的时候,郭便与韩复渠达成意向,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冯玉祥成为了合作对象,而在奉系也并不止郭松龄看不惯张作霖,所以李景林(奉系)也加入了反张同盟。
开篇讲过,郭松龄与张学良的关系不错,所以他对张作霖的电告也比较特殊,他在要求张作霖下野的同时,还要求张学良掌握实权,出任东北军总司令。他占领山海关后,一路高歌猛进,经过锦州等地,直捣黄龙,逼近张作霖老巢奉天,眼看张作霖就要落个非逃即死的结局,日本人却适时的出面干预,虽然并未出兵(下文讨论),但是对郭松龄提出了要求,即,南满铁路二十华里内不允许作战,一下子就令郭松龄军的攻势戛然而止,这种无理要求对郭松龄的限制极大,不仅给其军事行动带来的巨大的困难,而且还给了张作霖部喘息之机,张作霖正是趁着这天赐良机,才得以调兵遣将,准备决战郭松龄。
郭松龄虽然对日本人极为忿恨,但以当时的军力,他是无法与日本人直接抗衡的,所以暂时选择隐忍,所谓的抗议也不过是象征性的找回些面子,仅此而已,等到巨流河大战的时候,张作霖显然已经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背后是否有日本人的直接军力支持?答案是肯定的。
日本关东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就是幕后黑手,后进驻上海,被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暗杀炸飞的就是这个白川义则。就在张作霖完全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也就是在总攻的前14天,郭松龄已经到达了奉天60公里的位置,荒木五郎的炮兵部队攻击,一时间血肉横飞,严重阻滞了郭军的进攻行动,并曾组织4000人的骑兵和炮兵部队威慑郭松龄部,如果没有日本人,最后的胜利有可能就被郭松龄获得。
最终郭松龄大败,夫妇二人连夜出逃,但不幸被俘获,在押解途中即被杀害,并且张作霖还将夫妇二人暴尸三日,以儆效尤。
纵观仅仅持续一个月的战争,郭松龄的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的军事格局可以说就是没有格局,一盘散沙,日本人插手保张,自然给郭松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其他几点原因也非常重要。
军事联盟(郭松龄、冯玉祥、李景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郭松龄其实就是孤军奋战,冯玉祥和李景林在干什么?人家还真没闲着,两支部队自己打起来了,最后李景林战败逃亡,而郭松龄则被二人选择性的淡忘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战况过于乐观,高歌猛进是很痛快,但是后勤给养却不充分,东北地区的12月份,天寒地冻,普通士兵难以承受,但是连最基本的棉服都无法保证齐备的话,战士们一两天尚且能够忍受,但是时间长了肯定会大幅降低作战能力,本来就军心不稳(因为很多士官们觉得他们现在都属于叛乱行为),外加热兵器时代,还要有相应的子弹,炮弹的补充,这些重要军事资源,后期都面临着短缺的困境,所以最终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郭松龄求仁得仁,但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相反作用巨大,早在开战之前,他就有效的利用了舆论给日军和奉系张部带来的空前的压力,不单如此,此举还有效的掀起了反日,反奉狂潮,日本处于当时的情势压力,行为上才有所收敛,包括抑制郭松龄的军事行动,如果不担心全国当时已经被郭挑起的反日情绪,那么直接派兵开火也不是不可能,至于借口,有的是,这是小日本所擅长的。
经此一战,奉系实力大损,虽然胜利了,但是“内讧”的结果是,里外里全是张作霖的损失,包括郭部、李部本身就是张作霖势力的一部分,虽然最后平定了郭军,但是颓势已经逐步显露。
冯玉祥也遭到了“报应”,当初反奉联盟的时候叫得欢,不曾发兵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呢,奉系平息了内乱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于是,冯玉祥被打得鸡飞狗跳。
张作霖呢,间接被这件事害死,日本人同意暗中帮助不是没有条件的,张作霖答应了连袁世凯看了手都会抖的条约,事后却翻脸不认账,所以才有了日本人改变政策,放弃一直以来的助张的策略,进而采取了极端的暗杀倒张行动。这又牵扯到-----张作霖到底是被谁杀的?苏联or日本?有机会开贴再讲,敬请关注,非常感谢。
-----
网友解答:
-----
当年清政府的官员恩铭对徐锡麟也很器重,对徐锡麟一再提携。
但是徐锡麟依然对他拔枪射击。
官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清官又问:汝常见恩铭,为何不于署中杀之。徐锡麟言:“署中,私室也;学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须令众目昭彰,岂可鬼鬼祟祟。”
郭松龄也是革命党人,当年一直追随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才从广州回到东北。
他反张作霖大概也是这番心情。
张作霖是个什么?
好多人往他身上贴爱国标签。
可拉倒吧,不要忘了他本质上是个东北的军阀。
他靠什么起的家,他靠勾结日本人,靠俄国人,靠满清,靠镇压革命党,靠镇压工人运动起的家。
《满蒙新五路条约》
《田中—张作霖密约》
有人说这些条约他没有彻底执行,他是在戏耍日本人。
扯淡!
他没执行,是因为他要和日本人谈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他自然会答应。
例如当他撤回关内的时候,他还给心腹发电报
现在对日外交纯取公诚态度,所有从前悬案,如系无关紧要者,应速分别解决,不必争持。倘因关系重大不能轻易让步者,仍应本外交方式慎重办理。
言外之意,他要执行了。
不要忘了他杀过李大钊,他还杀过邵飘萍……多少进步人士死在他的手上。
这样的人对他有什么忠心可谈?
再说郭松龄欠张作霖什么?
张作霖张学良是器重郭松龄。
那还不是郭松龄有本事,能练兵能打仗。
他先任卫队旅参谋长,一年时间,把卫队旅绿林弊端一扫而光,军容一新。
后来又为张作霖剿匪。
两次直奉战争中,他又屡建奇功,完全对得住张作霖的器重。
他是看不上张作霖的军阀作风,他是瞧不上张作霖把东北视作自己的私产。
他更看不上张作霖在日本人那儿当孙子。
可惜他看错了人,冯玉祥这个王八蛋最终背叛了他,导致他孤军作战。
张作霖又趁机投靠日本人,郭松龄才功败垂成。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哪些性格会导致一个人贫困?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