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的发妻生了四个儿子,为何在登基前后,母子五人全都离奇死亡?
汉文帝的发妻生了四个儿子,为何在登基前后,母子五人全都离奇死亡?
-----
网友解答:
-----
没有历史记载,只能猜测,与吕后有关的可能性很大。
当时吕后把持朝政,刘邦的儿子基本都被迫娶了吕家女子,忤逆吕后的也都被处死。连这些皇子都保不住命,可想而知,做臣子的有多危险。所以臣子们对吕家人又怕又恨。
当吕后死掉后,臣子们开始疯狂清算,杀光吕家人不算,只要有吕家血脉的人都杀掉,刘邦的几个儿子所娶的吕姓女子和孩子也都被清除。
清除吕家人之后就要考虑由谁继承大统,本应由刘盈的儿子继位,但刘盈的儿子也有吕家血脉,大臣们怕被报复,就污蔑刘盈的儿子是吕后抱养的。
这时就要从刘邦的其他儿子们选择人继位。刘恒是薄太后的儿子,一直居住在偏远地区,也有仁厚之名(主要是觉得他们母子一直躲着吕后,胆子小,应该好控制),就想让刘恒继位。
刘恒继位前,代王后和她的儿子们就相继死去了。这应该是刘恒继位的条件,那大臣们为什么忌惮代王后母子呢,应该是代王后也是吕家人或者吕家亲戚。刘恒只有处理了代王后母子才能继位。
代王后母子死后刘恒就继位当皇帝了,而刘恒的皇位是大臣推选的,所以他也受制于这些大臣们,为了巩固帝位也不能为自己的王后和孩子追封。
-----
网友解答:
-----
刘恒刚有苗头当皇帝,王后和4个儿子就像起了连锁反应,接连去世。史书称,他们都是病死,真这么巧吗?当然不是。有人说,这是窦漪房下的手,但我认为,幕后黑手,就是刘恒自己。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汉文帝刘恒,最早是在代国当代王。
他先后有3个王后:吕雉派来的奸细青宁、大将军周亚夫的妹妹周子冉、后来被封为皇后、太后的窦氏窦漪房。
当然,这只是虚构的故事。
在真实的历史里,代国王后从来都只有一人,那就是刘恒的发妻。
至于窦氏,她从未当过代国王后。
奇怪的是,在史书记载中,刘恒的发妻生了4个儿子,却没留下任何姓名。
更奇怪的是,刘恒是代王时,代王后和4个儿子活得好好的。可就在吕雉去世,刘恒被众人扶持当皇帝的关键节点,代王后去世,她生的4个儿子,也像起了连锁反应一样,一个接一个去世。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王后的死因没有提及,但她的4个儿子,都是“病死”。
这非常不正常。
虽然古代医疗环境不行,皇家孩子也不容易养大,可4个皇子接连在几个月内去世,非常值得怀疑。
这样的死亡速度和频率,加之当时特殊的时间节点,后世不少学者认为:这一切,是窦漪房下的手。
理由是:窦漪房和她的儿子,是最大的受益者。
当时的窦漪房,还不是皇后,也没成为太后。
她只是刘恒身边的姬妾。
但王后和4个儿子去世后,窦漪房的儿子刘启,就成了长子,而窦姬,也母以子贵,当上了皇后。
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在《汉书》的记载中,刘恒登基后的第三个月,群臣建议他早立太子。其中,刘启年纪最大,理所当然地成了太子。
注意看这里的细节。
不是刘恒和窦姬恩爱异常,而是她的儿子年岁最长,才成了太子。
窦姬成为皇后,不是帝王偏爱,而是母凭子贵。
换言之,如果代王后的4个儿子不死,那么即便母亲去世,他们依旧是嫡子、长子,这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刘启。
至于窦姬,也可能无缘皇后之位。
那么,真的是窦姬动的手吗?
我认为不是。
上面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
窦姬和刘启的确是最大受益者,但他们不太可能是凶手。理由有2个:
第一,接连杀四个皇子,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假设窦姬要动手,她也绝对不可能一次杀4个。
如果代王后只有一个儿子,窦姬筹谋算计之下,杀了他,可能还能制造成意外的假象。
可如今,4个皇子接连去世,若真是窦姬动的手,刘恒绝不会让她当皇后。
正所谓,凡事可一不可再,可再不可三。
刘恒即将登基,他的4个大儿子,却不声不响地被人暗害身亡。
就算刘恒忍得了,朝堂众臣也绝对不会忍。
只要有人心生猜忌,那么此事就会被闹大,史书里不可能没有半句记载。
要知道,窦姬在当时,几乎是最受宠的女人。
她一共有2个儿子,是最容易被怀疑的对象。
为了避免引火上身,一向聪明、有权谋的窦姬,绝对不会这么明目张胆。
第二,刘恒再宠爱窦姬,也绝不可能任由她杀自己四个儿子。
刘恒很宠爱窦姬,但这事若是窦姬下的手,他绝对不会包庇她,更不会封她当皇后,让她的儿子当太子。
要知道,君王的感情,是最不懂得从一而终的。
在代国时,刘恒盛宠窦姬。
等他当上皇帝,窦氏成了皇后,年老色衰后,他就很快移情别恋,偏宠慎夫人,还经常让她和窦皇后平起平坐。
“昔袁盎降慎夫人之席,文帝竟纳之;慎夫人亦不以为嫌,美其得久长之计。”(《定诸王公主封邑名号奏》)
从史书记载来看,刘恒的爱,并非矢志不渝、非她不可。
大概率,刘恒对窦氏,只是见色起意。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但儿子的地位很高。
当时,刘恒一共就只有六七个儿子,就算他再宠爱窦姬,也绝不会放任她杀害4个儿子。
综上所述,我认为,代王后四个儿子的死,不可能是窦姬的手笔。
那么,到底是谁动的手?
前文提到,代王后和4个儿子的死,太过蹊跷,连史书都含糊其词,其中绝对大有文章。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我认为,这件事大概率不是单纯巧合,而是汉文帝的政治决策。
或许,王后和4个儿子的死,是刘恒成为皇帝,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要从代王后的身份说起。
前文提到,代王后的姓名,史书中并无记载。
这很不正常。
要知道,史书中,连王爷的妻子,甚至人际关系,都会尽可能记载清楚。比如定陶恭王原配的名字,就被记得清清楚楚。
而刘恒的妻妾中,连不受宠的尹姬,都有个姓氏,他的原配发妻反而无名无姓,更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介绍。
这一点都不正常。
此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距离汉文帝继位不过35年。
他四处游历,为了写《史记》煞费苦心。
当年,为了弄清楚鸿门宴的细节,他还特地询问了樊哙的孙子。
由此可见,司马迁不可能打听不到代国王后的姓氏。
但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对这位为帝王生下4个儿子的原配发妻,都只简单以“代王王后”称呼,既不写名字,也不写姓氏。
什么人,能让史学家如此讳莫如深?
刘恒的表现也很奇怪。
他追封了很多人,连外祖、母亲等人都被追封,唯独没有追封为他生四子的代王后。
史书上甚至查不到关于代王后的只言片语。
要知道,古代统治者追封亲人,是一种传统。比如汉高祖刘邦登基后,立刻追封兄长、母亲;吕雉临朝,追封姐姐等人。
一向以至纯至孝、仁德著称的汉文帝,理应不会忘记发妻才对。
为什么这些人的表现都这么奇怪呢?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因为,史书中的不正常,深挖下去,就是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王后和4个儿子,会接连在刘恒登基前全部死去?
我认为,只有一个唯一解释,那就是:这位代王后的身份,让汉文帝不好追封,让司马迁心有顾忌避而不谈。
代王后,极有可能是吕家女。
只有吕家女,才能让汉文帝、史学家都讳莫如深。
也只有吕家女,和她所生的孩子,才可能在刘恒登基前,接连去世。
如果你不信,就听我继续分析下去。
从时间上推算,刘恒册立代王后的时间,恰好是汉惠帝刘盈在位之际。
当时,朝政大权都掌控在吕雉手中。
按照规矩,诸侯王册立王后,需要获得中央的批准。
也就是说,刘恒想要立王后,必须经过吕雉的同意。
吕雉执政时,特别喜欢搞刘吕配,目的是拉拢刘氏王侯。
比如,吕媭的女儿嫁给了营陵侯刘泽,吕产的女儿嫁给了赵王刘恢,吕禄的女儿嫁给了朱虚侯刘章,赵王刘友、少帝刘弘的妻子,也都是吕家女。
清代历史学家赵翼,在研究这段时期的婚配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
即吕家有女儿,绝对不会嫁给别人,必定嫁给刘姓诸侯。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恒的代王后,有很大可能就是吕家的女儿。
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吕雉在位时,吕家女是一种光荣和福祉,吕雉一死,吕家女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刘恒当上皇帝后,必然要弱化吕家人,最好是让后世淡忘。
如果王后真的是吕家女儿,那么刘恒不让史书提她的姓名,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司马迁,他本就是汉朝的臣子,在这样的局势下,势必也会做出相同选择。
那问题来了。
如果只是要弱化吕家人的影响,何必赶尽杀绝呢?
我认为,王后和4个儿子的死,极有可能是刘恒当皇帝的条件。
当时,“诛吕安刘”的政变十分严重。
所谓“诛吕安刘”,就是朝中的功臣集团就合谋策划政变,联合起来诛杀吕家人,来安抚刘家人。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及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
然而,这场浩劫,遭殃的不止是吕家人,还有不少刘家人也受到牵连。
比如,吕禄、吕产等吕家人被杀害,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等刘家人也被杀害。
当时,刘恒也是被功臣集团拥护,才当上皇帝的。
这些人,极有可能连带提出诛杀吕氏血脉的要求。
他们不在乎这些人是否是刘家人,只要血脉里有吕家的因素,就要赶尽杀绝。
如果代王王后是吕家女,那么她、她的孩子,都无法从这场丧心病狂的政变中脱身。
别说王后了,就连刘恒自己,在刚得知自己要被拥立为皇帝时,都战战兢兢,非常担忧,生怕其中有诈,连进京都不敢。
“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史记·律书》)
既然一切都是不得已,为何我说幕后黑手是刘恒呢?
如果我的推测正确,那么刘恒在无形之中,默认了四个儿子的死亡。
刘恒登基的时间,是公元前180年十月。
据史书记载,王后所生4个儿子,死亡时间就是刘恒登基之后。
而公元前179正月,刘恒就立刘启当了太子。
《史记·孝文本纪》有司皆固请曰:“……子某最长,纯厚仁慈,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上面的古文,到底说明了什么事。
刘恒登基仅3个月,他就把儿子刘启立为了太子。
此时,刘启是以长子的身份,出现的。
代王后的4个儿子,年纪都比刘启大,也就是说,此时,他们都已经去世了。
换言之,从刘恒登基开始,三个月内,他的4个儿子接连去世。
此时,他没有伤心,而是开开心心,另立太子。
他是否追究了4个儿子的死因,史书上没有提及。
他是否真的悲伤,暂且不论,但他一定对孩子的去世,不意外,甚至早有先知。
也许,登基之前,刘恒就和功臣集团们达成了协议,以四个儿子换取江山稳固。
若非如此,在嫡长子继承制下,代王后留下的4个儿子,都有希望当上太子,成为未来的皇帝。
他们身上,流着吕氏的血。
杀尽吕家人的功臣集团,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他们绝不会让这4个孩子,成为刘家江山的主人。
鉴于当上的刘恒,还没有什么能力辖制功臣集团。
只要他当了皇帝,那么他的4个儿子,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切,只因他们的母亲,是吕家人。
当然,刘恒应该没有直接动手,否则,在史书也无法留下仁德之名。
可他至少是默认的。
否则,史书就会记载四个皇子的死因,而不是绝口不提。
再往前探求一步,在刘恒登基前去世的代王后,她的死,是不是也和这场混乱的政变有关呢?
我想,即便真的有关联,我们也很难苛责刘恒。
哪家帝王不狠心?
没有心狠手辣,哪有风和日丽?
刘恒虽是历史上著名的仁德皇帝,可他终究,也还是掌权的帝王。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网友解答:
-----
西汉皇室有一个未解之谜,即汉文帝刘恒与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嫡子究竟是怎么死的。史书中关于代王后及其四子的记载只是一笔带过,《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是同样的,这里引《史记·外戚世家》中的记载: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十来个字,就将汉文帝的原配及其四个嫡子交代完了,怎么说都让人觉得奇怪,不管是代王后还是这四个嫡子,居然都没有留下姓名,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四个嫡子竟在刘恒登基之后三个月内相继因病离世,因此窦氏的长子刘启就做了皇太子。
一个儿子病逝还说的过去,偏偏四个儿子全在极短的时间内都死了,而史书对此又语焉不详,这就让后世之人摸不着头脑了,那么这四个儿子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真的是病死的吗?关于这个问题也只能是猜测一二,历来都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大多甚至还不能自圆其说。
第一种猜测就是被重臣所杀,这个是受到了诸吕之乱的影响。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为了加强控制,扩大吕氏权力。刘邦的子孙娶得大多都是吕氏之女,就连刘盈娶得都是吕后的外孙女张嫣,而当时的代王刘恒的代王后应该也是吕氏之女,这个基本是不用怀疑。
首先吕后确实将吕氏之女都配给了刘邦的子孙,再者刘恒继位后,已经去世的代王后却一直没有得到追封,这一点似乎也能证明代王后姓吕,而且很可能,代王后正是死在诸吕之乱中。
唯有此,才能解释刘恒为何不追封代王后,要知道刘恒和代王后应该是比较恩爱的,虽然史书中刘恒专宠窦氏,但是代王后受到的宠爱也不会少,毕竟刘恒才23岁就和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这样的生子频率,要说不恩爱是不可能的。
那么,代王后生的四个儿子就很可能是被周勃、陈平等人要求杀死。毕竟就连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也都被他们杀死了。不过当初大臣们要杀死刘盈的几个儿子,所用的理由是,怀疑他们都是吕后从吕氏家族找的替代品,被当做刘盈的儿子来养的。这里不讨论这个理由到底成不成立,反正他们是被杀了。那么李恒的嫡子们会不会是同样的待遇?
实际上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虽然身上也有吕氏之血液,但到底是刘氏皇族的人,这些大臣们既然要拥立刘恒为帝,难道真敢对刘恒的四个儿子下手吗?即便他们想,李恒就真的是个傀儡皇帝,任由他们摆布吗?显然并不是,刘恒当初进京的时候并没有多么的高兴,也没有表现出对皇位多大的兴趣,而且在进京之前,他还做了占卜,结果不错才带着心腹上京。
从刘恒的一系列表现来说,绝不是任由别人拿捏的主,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一继位,就让心腹宋昌和张武做了卫将军和郎中令,至少保证了刘恒在皇宫中的安全,然后一步步开始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样的一位皇帝,那些重臣绝不可能会逼杀他的四个嫡子,退一步说,如果真是他们杀了,史书不可能不说出实情。
第二种猜测就是窦氏将他们杀害。按照事后谁得到的利益最大来分析的话,似乎窦氏是最可能的凶手,但是窦氏真的敢在极短的时间内除掉刘恒的四个儿子吗?刘恒刚刚继位,政权还没有稳定,窦氏就开始谋划皇后之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这野心也太大了。
不能说窦氏没有野心,就算是有野心,也不可能在刘恒突然被立为皇帝后,迅速布局杀死那四个孩子,然后让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这样也太明显了。毕竟是四个孩子,这样的事,一旦汉文帝查起来,窦氏和她的孩子的未来就毁了,窦氏没有理由非得那样做。
反正代王后已经死了,按照窦氏的受宠程度,皇后基本就是她的,她但凡有点脑子就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即便代王后的四个儿子中有人做了太子,来日方长,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慢慢动手岂不更好?
第三种猜测就是四子真的是病逝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病会让四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都死亡呢?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多半是瘟疫或者其他传染病,四人都是代王后所生,平时感情应该不错,经常处在一起,都被传染了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倘若这种真实如此,这应该是一件大事,毕竟是四个皇子都死了,绝不至于在史书上没有记载。而且四人也不应该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这就有点奇怪了。刘恒23岁就和代王后有了四个儿子,我们按照正常生育规律来推测,老大至少在六七岁以上,如果代王后的长子是刘恒的第一个孩子的话,他的年龄甚至很可能已经在十岁左右,毕竟刘恒和窦氏的长女刘嫖生于公元前189年。
在皇室里,如此年纪的孩子如果留不下名字来,岂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而且还是四个孩子都没有留下名字来,这怎么说也不像是病死会有的情况。如果真是病死,记录下名字来时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偏偏没有,很可能四个孩子的死是一个避讳,至于避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种猜测就是汉文帝主动下令处死的四个孩子。或许是为了稳固政治,毕竟汉文帝也算是初来咋到,再怎么还是需要仰仗那些拥立他的重臣,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他是不能动这些人的。那么,为了加强皇权,汉文帝或许会主动牺牲自己的这些与吕氏之女所生的孩子。
这就能解释为何史书对这四个孩子只是一笔带过。但同样还是有很多地方解释不通,汉文帝真的狠得下心一下子处死自己的四个儿子吗?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虎毒不食子,更可况还是四个儿子。
而且无论是从汉文帝在位时的表现来看,还是从后世人对于他的评价来看,他都是汉初真正的仁德之君。这样的一位皇帝,怎么可能一下子杀死自己的四个儿子呢?
以上分析了这么多,还是不知道四个孩子究竟是怎么死的,但是有一点应该是能肯定的,即四子的死绝不是病死,而且死亡原因应该是极为复杂的,甚至是当时的人都讳莫如深的,以至于太史公都没有在史记中提及,而只是一笔带过。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没有记载,只知道是病死的,不仅仅是代王刘恒的四个儿子,包括代王妃也病死了,得了什么病?不知道。我们只能在这里推测一下。
这个代王妃,在历史上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哪里人?姓什么?谁的女儿?统统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代王刘恒最早的妃子,是在窦漪房之前刘恒的妃子,在刘恒即皇帝位之前就病死了。而代王妃生的四个儿子,却是在 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后,在两个月内一一病死的。
来推测一下这个代王妃的来历。
刘邦是在公元前195年去世的,当时刘恒只有8岁,刘邦去世以后,基本上是吕后掌权,吕后掌权时,为了吕氏家族的荣华富贵,干了很多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将吕氏家族的大量女子许配给刘邦后人。
除了刘邦的长子刘肥结婚较早外,刘邦的其它儿子基本上娶了吕氏家族的女子,吕后将自已的外孙女嫁给自已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刘邦的第3个儿子刘如意被吕后杀害,刘邦的第5个儿子刘恢娶了吕产的女儿,刘恢悲伤自杀。
刘邦的第6个儿子刘友,娶了吕氏家族的女子,后来被吕后活活饿死。刘邦的第7个儿子刘长是吕后抚养大的,娶的是雍氏。刘邦的第8个儿子刘建的妃子不详,但吕后杀了刘建唯一的儿子来看,刘建的妃子应该不是吕氏家族的女子。
另外娶了吕氏家族的女子为妻的还有刘邦的孙子朱虚候刘章,正是这个刘章从妻子处得知了诸吕作乱的消息,告诉他的兄长齐王刘襄,刘襄才起兵的。
代王刘恒在成年的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吕后主政时期,而诸候王娶妃子都要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从吕后的一贯作风来看,刘恒的代王妃十有八九是吕氏家族的女子,刘恒之所以能在吕后当政时期相安无事,除了自身的谨慎低调外,很可能也是娶了吕家的女子。也就是说这个代王妃很可能是吕氏家族的女子。
司马迁写《史记》离刘恒的代王妃去世不过短短几十年,不可能连个诸侯王妃子名字都不知道,况且还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刘恒的妃子。
吕后一死,功臣集团和皇族集团联手铲除了诸吕,基本上是斩草除根,吕氏家族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斩杀,就连汉惠帝年幼的儿子,也一律斩杀,可见这是功臣集团与皇族集团共同的目标,如果刘恒的代王妃也是吕氏家族的女子,那么肯定难逃一死。
再说刘恒的四个儿子,在刘恒当上皇帝的两个月内,全部病死,这也太巧了吧,早不病晚不病,刘恒一当上皇帝就病死,很可能是汉文帝与功臣集团、皇族集团作了交易,牺牲了四个儿子。
你想想 ,如果代王妃的四个儿子不死,年纪肯定是要大于后来的汉景帝刘启的,那么就没有刘启继承皇位的资格了,如果是代王妃的儿子继承皇位,那么身上就有吕氏家族的血脉,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是功臣集团和皇族集团无法接受的风险。
而且代王妃与她的四个儿子的死,很可能是刘恒能够当上皇帝的条件,当时的刘恒除了这四个儿子,还有与窦漪房所生的两个儿子,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刘恒为了当皇帝,只能放弃代王妃与四个儿子,之后,代王妃的名字和四个儿子的事迹,在史书中丝毫不见记载。而司马迁写史记时,只仅仅过去了六七十年而已。
-----
网友解答:
-----
汉文帝的发妻代王后是何许人也、她所生的嫡子究竟是如何死的,堪称汉朝皇室的一大谜案。
其实这件事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可都是一笔带过,最可气的是两者的记载还不一致,《汉书》中记载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在刘恒登基后的几个月中相继离世,所以立了尚存皇子中最年长的刘启为太子。
司马迁在《史记•孝文本纪》中对代王后的生平、其子之死只字未提,只在《孝景本纪》中讲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就是说代王后生了三个儿子,在窦太后得到宠幸之前就都死了。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出生,前196年封代王,前180年称帝,前157年去世,而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他生活的时代与汉文帝时期很近,且他祖上几代为官,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太史令,按理说他对汉文帝时期的事情应该非常了解,一笔带过是无足轻重还是讳莫如深?
纵横有两个阴谋论式的猜想,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代王后是吕氏宗亲,痛下杀手的是薄姬代王母子
刘恒获封代王不久后刘邦就去世了,太子刘盈继位,吕雉大权在握之后对刘邦后宫嫔妃以及刘氏宗亲进行了一番大清洗,积怨已久的戚夫人母子首当其冲,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赵如意也被毒死。
薄姬母子不受宠,平时做事低调,所以吕雉网开一面,让薄姬随儿子前往代国,不杀不代表放任自流,吕后还是要实时监控,屡屡试探的,吕后就曾下令让刘恒任赵王,刘恒以愿意守代拒绝了,吕雉很满意,没有痛下杀手,要知道之前刘恒有三个兄弟都死在了赵王任上。
吕雉控制刘氏宗室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联姻,将吕氏女子嫁过去,实时监视宗室子弟们的动向,若有异心,果断杀之。赵王刘友的王后就是吕氏女,两人感情不睦,吕氏女就去吕雉那说刘友要造反,结果刘友被吕后幽闭活活饿死了;赵王刘恢的王后是吕产之女,因为爱妾被吕产女儿毒死了,刘恢心疼的自杀了;连刘盈都被自己老妈逼着娶了吕家的外孙女,自己的外甥女,难道就刘恒能独善其身,不娶吕家女儿还能在代国安然生活十余年?
所以代王后很可能是吕氏之女,受命监视代王,代王母子都是聪明人,所以都巴结着代王后,直到代王后发现了什么要命的罪证,或是刘恒开罪了代王后,危及刘恒性命,所以薄姬、刘恒母子联手将代王后杀了,为了不让吕后怀疑干脆连儿子也杀了,这样足够撇清自己的嫌疑。
代王后这颗棋子废了,吕雉又派了一批女细作过去,后来的窦皇后当初就是吕后派去监视刘恒的,不过窦皇后比较聪明的与丈夫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获得了母仪天下的尊荣,这就符合《史记》中的逻辑,因为事关汉文帝的私德所以一笔带过。
代王后及其子,成为了刘恒与功臣集团交易的牺牲品
吕雉去世后,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诛杀吕氏集团,所有嫁入刘家的吕氏女及后人都被诛杀,为了斩草除根,连后汉少帝及其吕氏皇后、刘盈的几个幼子都没放过,可见他们诛吕的决心。
在商量新皇帝人选时,他们淘汰了吕后的养子刘长,有外戚势力的刘襄,选择了没有背景的、名声较好的刘恒。
若代王后真如前文推测是吕氏女,必定也在诛杀的名单上,那她所生之子势必会把功臣集团当做敌人,得势之后必会报复,功臣集团不会傻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杀掉代王后的嫡子是功臣集团拥立刘恒开出的条件。
成大事者怎能儿女情长,刘恒答应了,于是他的嫡子们在登基后陆续消失了,符合汉书的时间描述,因为触及当权者的名声被简单带过。
------------------
推荐阅读:
孩子一上大学,家长都给孩子配备电脑,你赞成大一新生带电脑吗?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