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普及一下古代王朝的各种机构名称以及作用吗?
有人能普及一下古代王朝的各种机构名称以及作用吗?
-----
网友解答:
-----
吏部相当于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户部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礼部相当于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工部相当于住建部,水利部,交通部,工信部,科技部。邢部相当于公安部,司法部。兵部相当于国防部。
-----
网友解答:
-----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可谓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我们就以最具代表性的清朝为例,回答这个问题。
朝廷权力中枢
清朝时期的“权力中枢”大致经历了4次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军机处”——“总理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皆有该会议讨论、决策。
“内阁”——顺治年间该入关之前的“内三院”为“内阁”,设置“大学士”,加“殿阁”头衔,参议国家机要。康熙年间,为进一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内阁”逐渐成为权力中枢,“殿阁大学士”也逐渐成为清朝最高级别官员。
“军机处”——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战事而成立“军机处”,而后逐渐取代了“内阁”职权,成为皇帝的高级秘书处,标志着皇权集中进入巅峰时期。“军机处”设立后,“内阁”逐渐成为例行公事的所在,“殿阁大学士”也逐渐成为荣誉称号,不再拥有实权。
“总理内阁”——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下令废除“军机处”,由庆亲王奕劻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内阁,成为了最高权力中枢。
朝廷行政机构
朝廷权力中枢之下设置多个行政机构,最为后世熟知的行政机构即为“六部”——礼、吏、户、兵、刑、工。和“六部”平行的行政机构有“三院”——理藩院、都察院、翰林院;三府”——内务府、宗人府、詹事府;“两监”——国子监、钦天监;“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
六部(大致对照)
礼部——文化部、外交部;
吏部——组织部;
户部——财政部;
刑部——公安部、司法部;
兵部——国防部;
工部——住建部;
三院(大致对照)
理藩院——民族事务委员会;
都察院——中纪委;
翰林院——社科院;
三府(大致对照)
宗人府——管理皇家宗室事务,无对应机构;
内务府——中央办公厅;
詹事府——负责皇帝和皇子的内务服务,无对应机构;
两监(大致对照)
国子监——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钦天监——国家气象局;
五寺(大概职能)
大理寺——最高法院;
太常寺——负责祭祀;
光禄寺——主管庆典寿宴;
鸿胪寺——负责外交接待;
太仆寺——负责皇帝出巡的扈从车马;
军事系统
清朝军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八旗和绿营。
其中“八旗”分为“京营”和“驻防”,“京营”即拱卫京师的八旗武装力量,包括皇宫侍卫;“驻防”,即驻扎各地的八旗武装力量。
“绿营”,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京师绿营称“巡捕营”,归属于九门提督管辖;各省绿营独立存在,最高长官为“提督”,统一归皇帝节制。
地方行政
清朝的地方行政大致可分为三级——省、府、县。“县”级行政单位以下,不设行政机构,由地方乡绅协助县衙管理。
其中,在“省”和“府”之间存在一级并不属于行政机构,但属于监察区级别的机构,协助“布政使”和“按察使”巡视、监察各府、州、县,称为“道”。
在“府”和“县”之间还存在一级特殊的行政机构——“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
其中“直隶州”和“府”平级,基本相当于“省管县”;“散州”和“县”平级,基本相当于“县级市”。
-----
网友解答:
-----
百度一下!
-----
网友解答:
-----
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
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
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
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
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1、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2、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
网友解答:
-----
中国古代王朝一般都有以下六部(大部制,到晚请有所增设),六部尚书分别又叫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吏部
吏部相当于当今的组织部、人事部。尚书是部门首长,次长为侍郎(二人)。当过吏部尚书的名臣有山涛(魏晋)、长孙无忌(唐朝)、杜如晦(唐朝)、颜真卿(唐朝)、陈廷敬(清朝)、孙嘉淦(清朝)等。
户部
户部相当于当今的财政部、国家粮食局。首长是尚书,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户部尚书的名臣有:唐俭(唐朝)、叶梦得(宋朝)、鹿传霖(清朝)等。
礼部
礼部相当于当今的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首长是尚书,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礼部尚书的名臣有:包拯(宋朝)、徐光启(明朝)、和珅(清朝)、纪晓岚(清朝)等。
兵部
兵部相当于当今的国防部、国防科工委(局)。首长是尚书,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兵部尚书的名臣有:王阳明(明朝)、于谦(明朝)、伊桑阿(清朝)、于成龙(清朝)等。
刑部
刑部相当于当今的法院、公安部、司法部。清末,改名为法部。首长是尚书(公检法司四长合一),次长为侍郎(二人)。历史上当过刑部尚书的名臣有:白居易(唐朝)等。
工部
工部相当于当今的住建部、水利部。历史上当做工部尚书的名臣有潘季驯(明朝)、汤斌(清朝)、刘统勋(清朝)、荣禄(清朝)等。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