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
网友解答:
-----
接下来我所说的几位将军在历史上面都得到了善终,并且在看他们事迹的时候,我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
首先第一个人秦始皇手底下的王翦,王翦父子功劳有多大?在战国时期,什么是功劳?人头土地,比杀人跟谁比武安君白起,比土地跟谁比?王翦父子,秦国灭六国,王翦父子灭了五个,在最巅峰的时候,王翦掌握的情况,所有的军队60万大军全部在他手里。
就是这么一个功劳权利都极其之大的人 最后得到的善终,当然一部分原因是秦始皇千古一帝,对于功臣的善待,另一方面就是大家都听过的一个小故事,王翦伐楚的时候,手里掌握成60万大军,但是他出征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找敌人主力跟他决战,而是找秦始皇要很多的经营财宝,田地税付,秦始皇和他手底下部将就感到很搞笑,您都握有60万大军了,您还要这些干啥?然后他就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我贪的越多,秦始皇就认为我只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不对军权感兴趣,这样我就更安全。
第二个人汉武帝手底下的卫青。
他七征匈奴,七战七捷,官至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此同时,他的姐姐是当朝皇后,他的侄子是骠骑将军,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功勋卓著。
这个人也是功劳可以功高震主,但是最后也得到善终了,又是一个小故事,汉武帝跟他的姐姐,也就是卫子夫相处时间久了,毕竟夫妻两感到腻了嘛,然后汉武帝另寻新欢,找了另外一位妃子,这要是搁其他人手里,我有这么大的权利,看看自己姐姐失宠了,肯定是找办法,找这个妃子的麻烦,但是卫青却没有这么做,他是亲自带着礼物去拜见了这位妃子,并且跟她一起搞好了关系,汉武帝感到很开心,自己的这个小舅子会做人。
第三个人就是郭子仪
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安史之乱以后存在100多年,之所以能够平稳的度过安史之乱,(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之所以唐王朝那个时候还能姓李,就是因为郭子仪,这个人对内平定了安史之乱,对外对抗吐蕃,回鹘,等一系列少数民族,功高震主已经不能够形容他了,只能够说中唐时期所有的地盘都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
但是这样一个人做事情却小心翼翼,自己的儿子娶皇帝的女儿,一次喝醉酒的情况下,皇帝的女儿骂了自己的公公,然后郭子仪的儿子就对着皇帝的女儿说你们李唐王朝的天下都是我爹打出来的,你凭什么对我凶,接着她女儿就跑到宫廷里面找他爹告状,他爹想想说没错,确实是这样的,赶紧回去认错。
结果自家女儿还没出宫门,郭子仪带着自己的儿子过来认罪了。
实际上,从这三位善终的将军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事情来看,这些人都拥有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觉悟,该你血性的时候,你要提起刀嗷嗷地往上充,并且拿下胜利,该你服软的时候你就给我乖乖的坐在地上,当一条狗,这才是一个将军能够在太平盛世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则。
天下不打仗了,谁需要你的军事才能,大家都要求你好好的听皇帝的话,你如果这个时候再桀骜不驯,咔嚓一刀把你给宰了,你也找不了阎王爷替你喊冤,所以要求你必须要有政治觉悟,没有这个东西,你活不下来,你掌管那么多权力,你的权利跟皇帝想要拥有的权利冲突了,人家还不跟你死磕吗?
在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能够得到善终的人,我在这里举三位: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曹彬,元代的史天泽。今天是对三人一些相仿特质的比较说明,关于具体生平,就不在此处赘述了。
我们说能善终的将军,必然是因为他们的谨慎、明势的个性。就拿唐代“中兴”元勋郭子仪与另一位齐名的名将李光弼来说吧。为什么郭子仪能够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富贵终老,而李光弼却只能忧惧病逝呢?其实,个中原因归结起来,一个字:忍。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郭子仪先生在身后,成为了历代“福将”的代表人物。延至如今,我们提及此类将领,这位郭尚父都会以各种形式出现。最典型的来说,本回答中的曹彬、史天泽,都被誉为“当代”郭子仪。如《元史·史天泽传》便将此三人并称:
是以(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史天泽)比于郭子仪、曹彬云。
元世祖忽必烈也曾说:“朕想郭子仪、曹彬皆有显功,终身无大过,以致如此。今所奏岂其然哉,朕所知者,史天泽其人也。”(《元朝名臣事略·史忠武王》引)
我们可以看看史籍对于三人性格分别的描述:
郭子仪:“事上诚荩,临下宽厚”;
曹彬:“清谦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性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仁厚慎敬”;
史天泽:“其视富贵权势,敛然畏避……其善始令终,世儗之郭汾阳(郭子仪)”、“元取天下诸将,惟(史)天泽知大体……”。
不得不说,郭子仪的这个名位来的很辛苦,并非每个人都能忍受得了他所遭受的猜忌。其实,以郭子仪再造唐室的功勋,诚如其子所说,想取而代之也不是个玩笑话。在这种风口浪尖,作为“将而相者”的郭子仪,却能以大局为重,面对兵权解除(当然,这个事情有时候也和他的战绩有关)、父坟被掘等等事件都宽豁对待,在被冷落后仍能应朝廷之召,单骑退吐蕃。
可以这么认为,郭子仪的“偶像”效应,给了后世的大将们一个很好的典例。所以为北宋平灭诸国的曹彬能够终生谦谨,为蒙古攻金伐宋的“军阀”史天泽能够知时识势。
【史天泽像】
三人中,郭子仪享寿八十五,史天泽七十四,曹彬六十九。即使是最短的曹彬,在当时都称得上高寿了。所以,以我们常认为的“中庸”看法,保持他们的心态,的确更容易安享晚年。要不怎么说,李光弼才活了五十多岁呢。
欢迎评论交流补录
-----
网友解答:
-----
中国两千年战史,名将功高盖主,最终落个狡兔亡走狗烹的悲惨结局,这是大部分名将的命运,但也有一些幸运儿,他们要么政治情商和军事天赋一样高,识时务,知进退,要么遇到不世出胸襟开阔的伟大英明君主,最终得以安度晚年,在战场他们是常胜将军,在政坛他们也是人生赢家。
下面为大家列举几位。
乐毅:
乐毅是战国中期最出彩的名将,他率弱燕大破强齐,一度打得齐国差点灭国(仅剩两人城),最后因为新上台的燕惠王的不信任被临阵换帅,才没能吞下齐国,上演黑马神话。
被临阵换帅后,乐毅没有回燕国,因为他知道无论新任主将是什么样战果,他都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于是乐毅没回燕国,而是去到了赵国,此时的乐毅名满天下,赵国自然欢迎这种“自由转会”的超级巨星,以上宾礼之。后来燕惠王在骑劫大败被田单收复全齐后,才真正明白了乐毅的才能,于是燕惠王写了一封信向乐毅认错并发出热情洋溢的呼唤希望他能重回燕国。乐毅的回信却冷静而聪明,大意是当初你老爸对我不错(封为亚卿,授予兵权),所以我也对他不错(给他打下了七十座城),可是你小子不仗义(我没犯什么错就把我下了),当然我也不会对你尽忠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你燕惠王这张旧船票已经登不上我乐毅这条客船了。
但乐毅笔锋一转,说当然毕竟你老爸对我有知遇之恩,而我和燕国也算“相恋”一场,再见亦是朋友,我在赵国不会怂恿赵国与燕国作对的,相反我会极力促进燕赵两国交好,搭建两国友谊的桥梁。
所以乐毅不回燕,但也没有得罪燕惠王,反而燕惠王很是优待他的家人,封他的儿子为昌国君,封其弟弟为将军,并给予了乐毅客卿的地位。
乐毅后期频频往来于赵燕二国,使两国关系非常和睦,最后卒于赵国。
与后来讲究忠君报国,过于愚忠的历代名将相比,乐毅身上体现了更多是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独具的一种人格魅力。忠君是在双方人格独立相对和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推理下去就意味着“君使臣不以礼,臣则不必事君以忠”),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在乐毅身上尽显无遗。
但乐毅的这种选择,以及善终,在中国历史是非典型的。
卫青:
卫青从一个骑奴出身,成为大汉是耀眼的将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姐姐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他成了皇帝的小舅子,但更重要的是他不世出的军事天赋,和他的侄儿霍去病一起成为大汉的双子星,横扫匈奴,立下汉民族对外战争最高荣誉。
功成名就之后的卫青一时名满天下,在军中威望无二,但他所伺候的主子汉武帝,可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主,但卫青却在盛名之下保持着难得的低调,爱护士兵极宽,管束家人极严,不结党示恩。
卫青的低调,让汉武帝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最终得以善终。
当然他死后,没他的威信和逢源,盛极一时的卫家终究没逃脱汉武帝的清洗,包括皇后卫子夫和太子,那是后话。
邓禹:
各朝各代的开国名将中,东汉和大唐的开国将领最幸福,因为他们遇到的是两位不世出的伟大贤明的君主,刘秀与李世民,邓禹作为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第一名,东汉立朝后,官封太傅,高密候,位极人臣,并得以善终。其子孙均受其恩泽,得以重用。
邓禹得以善终主要是因为他的老板刘秀,这位主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宽容的开国君主了。
李靖:
和邓禹一样的是大唐开国名将李靖,李世民帐下的大将,也大多善终,李靖是代表。大唐开国四方安定后,李靖便以足疾告退,闭府在家养老,最后活了78岁。
但其实李靖的小心有些过头了,他的老板李世民同样是一个很宽容的老板,开国众将,除了后来涉及储君争位的候君集和张亮,其它均得以善终。
郭子仪:
大唐安史之乱造就了郭子仪,没有郭子仪也就没有大唐后来的百余年江山,据说后来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老婆升平公主吵架,郭暖生气了对老婆说你鸟什么鸟,没我爹你家大唐江山早没了,升平公主跑到自己亲爹唐代宗那儿告状,唐代宗说你老公说得没错啊,没你公公,那还有我们现在太平的大唐江山。后来郭子仪带儿子缚荆请罪,唐代宗说小儿嬉戏何必当真,不聋不哑,不作阿家公。
这段趣事可以看出郭子仪当时的地位和威望,但他能得以善终,绝不仅是皇帝好脾气,而是老郭有高超的政治情商,安史之乱后,老郭自知功高盖主,事事低调,过起了如同平民一样的生活,每日让府门大开让市民当公园来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大元帅则成了怕老婆的耙耳朵,鱼朝恩派人把他的祖坟给挖了,他也只不过是痛哭一场,怪自己当年战场上杀敌过多,显示了大将军韬光养晦的深厚功底。
但当国家再度遇到危险时,郭大将军却不装糊涂,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9月,吐蕃人趁唐王朝刚刚平息安史之乱之际,大举进犯,二十万大军攻占了长安,情急之下,唐代宗再度任命郭子仪出山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此时身边仅有二十余家丁,他临危受命,召集旧部与吐蕃兵作战,不断取得小胜,不断在长安城里散布消息迷惑吐蕃大军,吐蕃人不知郭子仪部的虚实,在占据长安15天之后,退出了长安。
之后,郭子仪以66岁的高龄,出镇边塞抗击吐蕃十余年,吐蕃人的多次犯边均被击溃。
能进能退,老郭活到了85岁的高寿,一生经历了大唐七个皇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可谓传奇。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
网友解答: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来能成就一番霸业的君主,总是忌惮辛辛苦苦为其打下江山的下属,生怕他们居功自傲、功高盖主,必欲除之而后快。
话虽如此说,可也不是所有的将军都不得善终的,关键得看他们是否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能放低姿态,懂得进退,还是能获得好结果的。
今天,有书君就来为大家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一、秦国名将王翦
王翦是战国时四大名将之一。他出身贫寒,但年少时爱读兵书,年纪轻轻就入了军营。从无名小卒开始,凭自己的实力逐步上升,获得了秦王嬴政的赏识,跻身将军之列。
在秦国和赵国交兵时,作为统帅的王翦,遇到的对手是李牧,也是个智勇双全的将领。两人可谓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后来,王翦利用反间计,才赢得了战争。
这一战,为他的威望值加分不少,秦王心里对他也颇为忌惮,能不用他的时候就尽量不用,让他一边晾着去吧。
公元前225年,秦国伐楚。秦王问众将领需要多少兵力才有胜算的把握。李信自得满满地说:“二十万人马足矣。”再问老将王翦,他却说非六十万兵力不足以取胜。要知道六十万可不是小数,而是举全国之兵力了。
秦王闻之,心下更为不满,心想:“这老小子是胆小怕事,不敢应战呢,还是想拥兵自立,有朝一日好谋反呢?”
王翦也不辩解,遂以年岁已大为由,要求告老还乡。
孰料李信因轻敌大败而归。秦王无奈之下,只得请王翦再次出山。王翦却趁机求田问舍,行军路上三番五次的要求秦王赐其良田美宅。
这种行径让一般人甚为不解。实际上王翦正是摸透了秦王的心思,故意为之,好让他知道自己没有异心。
王翦在与楚国的战争中,以逸待劳,坚守不出一年多。在楚军懈怠疲惫时,一举出击,赢得了战争。
功成之后,王翦立马交出了兵权,而秦王嬴政也不食言,赐予良田万亩。于是王翦得以安享晚年。
二、唐朝四世重臣郭子仪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为平叛立下了盖世军功,因此被赐予免死牌,其画像被挂在专门用来表彰功臣的凌烟阁中,并受封为汾阳郡王,真是权倾朝野呀。
唐肃宗曾怕手握重兵的郭子仪有叛乱的嫌疑,郭子仪却一贯的保持低调、内敛的姿态,只要皇帝一声召唤,60多岁的他顾不得梳洗更衣,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出现。
有一段时间,因宦官鱼朝恩的谗毁,郭子仪被削去了兵权。当胡人叛将仆固怀恩进逼京师时,郭子仪被再次启用,并被授予许多职务,他却坚决辞去了诸多官爵,只留招抚观察使一职。
后来,唐代宗与其结成了儿女亲家,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更让其权势与威望达到了极点。
一次,郭子仪过寿时,升平公主自恃皇帝的宠爱,不肯给公公拜寿。郭暧愤怒之下给了公主一耳光,并扬言,只要自己父亲愿意,天下都是郭家的。
郭子仪闻言大惊失色,立即将儿子囚禁起来,并第一时间向皇帝请罪,虽然皇帝没有怪罪,郭子仪还是将儿子胖揍了一顿。
正因为郭子仪时刻懂得放低自己,才让他富贵而高寿,被德宗尊为“尚父”,至85岁时寿终正寝。
三、明朝开国元帅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两人曾一起放牛,情谊深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并得到重用。后来徐达在朱元璋的引荐下,也成了一名军官。
徐达追随着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朱元璋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时,生性多疑、猜忌的他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对替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或冷落、或残杀,处理了不少人。
睿智的徐达深谙皇帝的脾性,他低调内敛,从不居功自傲。在生活上他也没什么要求,依旧住在旧房子里,十分简朴。
当朱元璋出于试探的心理,要把自己原先当吴王时的房子赐予他时,他坚辞不受。朱元璋派人将他强行灌醉,抬到床上。半夜时分,他酒醒后,吓得赶紧跳下床,伏地磕头大喊:“死罪,死罪。”让朱元璋甚为满意。
每次挂帅出征,归还朝廷时,徐达第一件事便是交还将印,让皇帝放心。
鉴于他的这些表现,朱元璋也没有理由拿他开刀啊。
于是徐达成为了少数能被皇帝信任的将领之一,只是五十多岁时不幸得病而死。
历史上得到善终的将军还有许多。如战国时的乐毅,西汉时的卫青,东汉的邓禹,唐朝的李靖等等。有书君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叙述了。
纵观这些人的特点,皆是懂得敛藏自己,低调、谦卑为人。正如老子所说“强梁者不得其死”,自恃强大而不遵从道的人,大多得不到善终。
这对身在职场的现代人也不无警醒作用。我们为人处世都不可走极端,当有所成绩时,要懂得适当的收敛,给别人一些表现的机会,或许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回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
网友解答:
-----
接下来我所说的几位将军在历史上面都得到了善终,并且在看他们事迹的时候,我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
首先第一个人秦始皇手底下的王翦,王翦父子功劳有多大?在战国时期,什么是功劳?人头土地,比杀人跟谁比武安君白起,比土地跟谁比?王翦父子,秦国灭六国,王翦父子灭了五个,在最巅峰的时候,王翦掌握的情况,所有的军队60万大军全部在他手里。
就是这么一个功劳权利都极其之大的人 最后得到的善终,当然一部分原因是秦始皇千古一帝,对于功臣的善待,另一方面就是大家都听过的一个小故事,王翦伐楚的时候,手里掌握成60万大军,但是他出征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找敌人主力跟他决战,而是找秦始皇要很多的经营财宝,田地税付,秦始皇和他手底下部将就感到很搞笑,您都握有60万大军了,您还要这些干啥?然后他就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我贪的越多,秦始皇就认为我只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不对军权感兴趣,这样我就更安全。
第二个人汉武帝手底下的卫青。
他七征匈奴,七战七捷,官至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此同时,他的姐姐是当朝皇后,他的侄子是骠骑将军,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功勋卓著。
这个人也是功劳可以功高震主,但是最后也得到善终了,又是一个小故事,汉武帝跟他的姐姐,也就是卫子夫相处时间久了,毕竟夫妻两感到腻了嘛,然后汉武帝另寻新欢,找了另外一位妃子,这要是搁其他人手里,我有这么大的权利,看看自己姐姐失宠了,肯定是找办法,找这个妃子的麻烦,但是卫青却没有这么做,他是亲自带着礼物去拜见了这位妃子,并且跟她一起搞好了关系,汉武帝感到很开心,自己的这个小舅子会做人。
第三个人就是郭子仪
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安史之乱以后存在100多年,之所以能够平稳的度过安史之乱,(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之所以唐王朝那个时候还能姓李,就是因为郭子仪,这个人对内平定了安史之乱,对外对抗吐蕃,回鹘,等一系列少数民族,功高震主已经不能够形容他了,只能够说中唐时期所有的地盘都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
但是这样一个人做事情却小心翼翼,自己的儿子娶皇帝的女儿,一次喝醉酒的情况下,皇帝的女儿骂了自己的公公,然后郭子仪的儿子就对着皇帝的女儿说你们李唐王朝的天下都是我爹打出来的,你凭什么对我凶,接着她女儿就跑到宫廷里面找他爹告状,他爹想想说没错,确实是这样的,赶紧回去认错。
结果自家女儿还没出宫门,郭子仪带着自己的儿子过来认罪了。
实际上,从这三位善终的将军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事情来看,这些人都拥有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觉悟,该你血性的时候,你要提起刀嗷嗷地往上充,并且拿下胜利,该你服软的时候你就给我乖乖的坐在地上,当一条狗,这才是一个将军能够在太平盛世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则。
天下不打仗了,谁需要你的军事才能,大家都要求你好好的听皇帝的话,你如果这个时候再桀骜不驯,咔嚓一刀把你给宰了,你也找不了阎王爷替你喊冤,所以要求你必须要有政治觉悟,没有这个东西,你活不下来,你掌管那么多权力,你的权利跟皇帝想要拥有的权利冲突了,人家还不跟你死磕吗?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没有善终有韩信、岳飞、高颖和袁崇焕等。 打天下创江山功高盖主功臣善终有范蠡、李靖、郭子仪、张良和徐达等。这几位都是典型代表。
戎马一生开国将军韩信
民英雄宋代名将岳飞
隋朝开国将军高颖
久经杀场背上骂名袁崇焕
范蠡:虽然不是将军,但是是定国功臣
李靖:唐朝开国将军,功高盖主
郭子仪:立了汗马功劳
张良汉朝开国定国功臣
徐达:明朝开国大元帅,功高盖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