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究竟是讽刺秦帝业的短命,还是揶揄书生不顶用?或者根据阅历不同有其他解读?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究竟是讽刺秦帝业的短命,还是揶揄书生不顶用?或者根据阅历不同有其他解读?
-----
网友解答:
-----
是对统治者妄图控制百姓的思想,实行愚民统治的无情嘲笑。秦有焚书坑儒,结果,二世而亡。众所周知,书是启迪人类思想的,让人类对世界有更进一步地认识。
但是,独裁者恰恰害怕人民觉悟。人民一旦觉悟,就会看穿独裁者的伎俩,就会起来反抗。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方设法地控制人的思想,让百姓变得无知、麻木。从而,成为供他们役使的工具。
想要控制百姓的思想,首先就要控制读书人的思想。因为读书人掌握着知识,会用知识去辨别真伪。所以,历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管控都非常严格。秦有焚书坑儒,汉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人的思想禁锢在一个圈圈里,把对自己统治不利的思想统统封闭或销毁。不让人民知道真相,不许人民解放思想。
虽然统治者对人民的思想严加控制,但仍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因为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和倒行逆施,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没有人灌输,没有人鼓动,人民依然会反抗。
原来刘项不读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刘邦和项羽并不是知识分子,也没人给他们灌输、鼓动。他们之所以起来反抗,是因为活不下去。从而证明,控制别人的思想是控制不住的。不让人民说话,实行愚民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巩固自己的统治。
-----
网友解答:
-----
一切为了劳苦大众!
-----
网友解答:
-----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唐代诗人章碣所写的《焚书坑》这首诗中的二句诗。原诗是:“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是一首咏史诗,主要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全诗的意思是说,焚书坑儒的烟云已经散去,秦皇的帝业也虚掉了。坑灰还未冷下来,并不是读书人的刘邦和项羽便起兵推翻了大秦王朝。
诗中的竹帛代指书,因为古时文字是刻在竹简上和写在布帛或丝帛上,祖龙即秦始皇,这是他的自称。
诗中,章褐以讥讽的口吻,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行为是错误的。
“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13和212年,秦始皇为巩固政权,恐怕书中传播不利自已政权的思想,因而焚毁了大量书籍,还坑杀了460多名术士和儒士。
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作法,历史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政权,采取焚书的办法虽然愚蠢,但也是必要的。另一种看法认为他的作法是破坏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历史的倒退行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焚书是有选择的,只烧了一些不利巩固政权需要思想方面的,而医、林、农等有利生产力发展的书并不在焚毁之列。归纳起来,对“焚书坑儒”的评价,无非就是肯定、否定和有利也有弊这三种观点。
章碣这首《焚书坑》,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显然是持有否定态度,因此诗中才会有“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句子。
与章碣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唐代的罗隐,他也写有《焚书坑》一诗:“千载遗踪一窑尘,路傍耕者亦伤神。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罗隐的这首诗与章碣的诗,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讥讽的口吻对秦始皇的焚书作法,显然,他们都不赞成秦始皇的作法。
------------------
推荐阅读:
大年初二,妈妈说先去舅舅家拜年,爸爸说先去叔叔家拜年,该听谁的?怎么解决比较好?
上一篇:不开心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办?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