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的有道理吗?
孔子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的有道理吗?
-----
网友解答:
-----
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神奇,本来表述的是这种意思,很多人却能那样解释,比如,你过来,可以理解让他靠近你,也可以理解为恐吓他,不让他靠近你。所以我们学习古人的经典语句,一定要深入理解。本句刑不上大天,礼不下庶民。其实是贵族大人要自觉执法,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下不了台。对庶民却不能用那么多礼节去要求他。就是对上要严,对下要宽。古人之言是无错的。
-----
网友解答:
-----
小编,你太无知无畏了!你这是有意侮辱孔子!不懂可以学习,可以 “不耻下问” ,且不可张冠李戴,偷梁换柱。这句话并非孔子说所!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成语,出自于西汉《礼记·曲礼上》,其原文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式”是先秦马车上的横木,“抚式”则是一种乘车礼仪,意思是乘车时要两手倚凭车前横木,将身体前俯。而上文中的“抚式”则是一种见面礼仪,即一手扶横木,一手行礼。意思是说,国君与大夫相见,国君行“抚式”礼,而大夫则要下车向国君行礼;大夫与士见面时,大夫行“抚式”礼,士则要下车向大夫行礼。
因此,这里的“礼不下庶人”,可就完全谈不上对普通百姓的歧视了。而是说老百姓无需遵循这项礼仪,毕竟先秦时期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和能力乘车的,自然也就无法“下之”行礼了。可见,原本“礼不下庶人”中的“礼”乃是特指乘车礼仪,意思是说普通百姓不用遵循这种乘车礼仪。
至于后半句“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里的“刑”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的“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所谓“墨”便是在罪犯的脸或身体部位刺刻符号或字迹,“劓”则指割去鼻子,“剕”则是砍掉脚,“宫”则是指“男子割势、妇人幽闭”,“大辟”便是死刑。可见,这里的“刑”主要指的是肉刑。
而按照周礼,诸侯是要定期朝见天子的,而士也是要经常朝见卿大夫的,如果卿大夫或者士受了肉刑再去朝见,那本身就是一种违背礼仪的做法,即受刑之人不能随侍国君身侧,而如果不去朝见,显然同样于礼不合。因此,便规定即使贵族犯罪,只是不得使用带有侮辱性质的“肉刑”,而并不是指不用受到刑罚。
考察古人说的话,要用历史发展的研究方法去考察,不能断章取义!要对照原文,上下联通,切不可“辱圣人之言”,罪过啊!
-----
网友解答:
-----
"礼不下庶人”
指贵族如果去庶人家做客,就不要摆谱了,又要歌舞又要七鼎八盘的,要客随主便。
"刑不上大夫"
指大夫(贵族)犯了法就不要等办事人员(一般地位低)抓你给你上刑了,你要维护贵族体面该主动请罪或主自自杀。
-----
网友解答:
-----
孔子说的准没错,这句话说的多明白了,先说这刑不上大夫吧,你给大夫上刑,谁给你看病啊,你不给他红包都不行。别说还给他上刑了,这就是礼不下庶人,给庶人没用,你的给大夫送礼才行,要不说孔子是孔圣人呢,几千年前就成功寓言了今天老百姓看病难这个问题,你们能不佩服吗
-----
网友解答:
-----
存姓不知礼是正常的事,见官没礼貌可以原谅。刑不上大夫是说,当官的犯了法,不能用刑具逼他招供,那样的不但有失儒雅,还有可屈打成招。
------------------
推荐阅读:
上一篇:长线投资股票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