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号脉怎么判断呢?
中医号脉怎么判断呢?
-----
网友解答:
-----
在电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节:大夫为女子号脉之后,连连道喜,而后说着恭喜夫人有喜了这类的词语,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那么中医是否真有电视剧里说的那么神,帮病人好一好脉就知道对方已经有身孕了呢?近年来,中西医之争一直都是热门话题。那么,中医诊脉验孕到底是传统医学还是故弄玄虚呢?
医生:号脉测孕的准确度有八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主任“中医于磊”称“正常情况下,号脉的准确度非常高。但是需要排除一些会引起脉象混淆的情况,如本身患有心脏病的患者”。
而中医诊脉验孕,是有一套专业理论支撑的。人在怀孕之后,气血运行会发生变化,女性体内的气血会鼓动起来,产生不一样的脉象,常见的是会产生“滑脉”。这个现象在现代医学可以解释为,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会引起一系列不同于常人的表现出现。
目前中医诊脉验孕可以判断出怀孕的月份,一些有经验的医生甚至可以通过诊脉判断出男女,这些需要看中医本身的经验,手下的感觉有多敏感,越敏感的中医诊脉的结果也就越精准。
此外,“望闻问切”也是密不可分的几个环节。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号脉需要医生有非常灵敏的手指触感,才可以感知到脉搏上存在的一些细微差别。
中医号脉分为5个维度
1、血管跳动的力量及快慢
血管跳动的力量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动力,有力量的跳动说明体内气多,脉搏跳动无力则说明这个人气虚。除了脉搏的跳动力度以外,还需要有稳定的节律和节奏,这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的话说明体内的血管有严重的堵塞。
2、血管跳动层次的深浅及弹力
当血液跳动速度快时,说明心脏是非常有力的,用中医的说法是“心包有热”,跳动的速度慢说明体内寒气较重。将我们的血管比作水管,在夏天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不会出现冰块等,水分流动的速度快。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则很容易导致水管内产生冰块,引起堵塞。
正常情况下,脉搏应该是柔和、有力以及节奏一致的,健康的脉搏都需要这些特征,缺一不可。
3、血管跳动的节律
我们都知道,血液流动的速度和心脏的跳动之间有显著关联,心脏的肌肉分为三层,在心脏跳动时需要从内往外的逐渐收缩。这样一来会形成一个规律习惯的节律,健康状态下的脉象也需要有这样的节律,这种特殊的节律被中医称为“胃气”,胃气充足的人寿命也会比较长,反之则寿命缩短。
4、脉搏的节奏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的节奏应该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速度和快慢一致、间隔停顿的点也完全一致,当一个人的脉搏出现快慢不均、停顿时间较长的表现,说明心脏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
5、脉搏跳动的定位
不同位置的号脉、号脉的力度都代表着不同的部位,轻按左手左侧可得出小肠、胆、膀胱的健康情况,重按则可以得出心、肝、肾的情况。而右侧的手腕,号脉则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轻按可得知大肠、胃以及三焦的健康情况,重按可得知肺、脾以及心包的健康情况。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号脉还是没有具体的概念,接下来就来教大家一些号脉的技巧。
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脉
·在号脉之前,医生要选择患者的反侧手为其诊断。诊断时应该使用三根手指,指端保持平齐,然后呈弓形倾斜状,和患者的手腕保持倾斜45°,这样做可以让医生的手指紧贴患者的手腕,准确的得知脉搏的频率和跳动力度。
·号脉开始后,要找准患者脉搏的位置,部分患者的脉搏一摸就能摸到,也有部分需要认真查找才能找到。找到脉搏后,在安静地缓解下观察脉搏的力度、频率、紧张度、均匀度、流利度、长度以及宽度。
·后根据号脉得出的具体情况来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脉象点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步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此外,一些异常的脉象则包括:浮、沉、迟、数、虚、实、滑、洪、细、弦脉。
我国中医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从理论上来看好像并不难。但是真要实践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号脉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一些年轻的中医,号脉的准确度肯定不及老医生。
-----
网友解答:
-----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法,切就是所谓的号脉,属于四诊之一。
急诊之房颤
印象很深,3月5日,就在昨天,我跟着一个老师坐门诊,进来一个76岁老年女性患者,主要是觉得头晕,全身不舒服,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了,老师一号脉,就叫我赶紧量血压,当时电子血压计测不到,水银血压计一侧是160/100mmHg。老师指着急诊抢救室的心电图机,“给她做一个心电图”。心电图结果出来了,房颤,心率高达101次/分,我心里就嘀咕了,刚刚测血压就觉得听着怪怪的,声音不连续,跟正常人不一样。老师赶紧跟家属解释说“老太太现在血压高,心率很快,有房颤,很容易脑梗、心梗的,现在给你办入院,去心病科系统治疗,检查看看,去推个轮椅,别自行有动了……”看着家属连连点头的去办入院了。我号着患者的脉,果不其然。过后老师说“你看刚刚的老太太,她的脉一号就是有问题的,心律绝对不齐,看你刚刚测血压情况就不对,这种时候,要注意心脏问题……”
中医脉诊
中医号脉,学问很大,目前的我没有太多的经验以及体会,只能简单讲讲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部位: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测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左手候心、肝、肾,右手候肺、脾、命门(肾)。脉象要素:候脉位(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脉数(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脉形(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脉势(脉搏感受在手指上的强弱、流畅等趋势)。正常的脉象:有胃气(从容、徐和、软滑);有神(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28种常见脉象
浮脉:轻轻号脉就可以感受到。一般见于表证,也可见于虚阳浮越证。散脉:轻取散漫,中取似无,重取不应。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症。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如按葱管)。常见于大量失血、伤阴病症。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的病症。沉脉:重指力按到筋骨才得。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也可见于正常人。伏脉:重指力直接按在骨上,然后推动筋肉才能得。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牢脉:沉取才得,轻取中取均不得,搏动有力,势大形长,是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的实证。迟脉: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的脉率(每分钟60次以下)。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也可见于邪热结聚的实热证。缓脉: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也可见于正常人。数脉:脉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在91-120次),多见于热证,也可见于里虚证。疾脉:脉急,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1次以上)。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虚脉: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多见于虚证,多是气血两虚。短脉:脉搏搏动范围小,只见于关部。多见于气虚或气郁。实脉: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均有力量,脉管宽大。见于实证,也见于常人。长脉:脉搏搏动范围较长,超过寸关尺三部。洪脉: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濡脉:脉象搏动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多见于虚证或湿困。弱脉:沉细无力而软。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滑脉: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症。也可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动脉:见于关部,滑数有力。常见于惊恐、疼痛等。涩脉: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多见于气滞、血瘀、精伤和血少。弦脉: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如按琴弦。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者是胃气衰败者,也可见于老年健康者。紧脉:脉势紧张有力。多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结脉:脉来迟缓,脉律不齐,不规则的歇止。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也可见于气血虚衰。代脉:脉律不齐,有规则的歇止。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等病症。促脉:脉律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也可见于脏气衰败。号脉不仅仅上述那么简单,需要更多基础知识以及经验。
-----
网友解答:
-----
对中医的号脉我也深表疑惑,虽然没能直接请教到中医大师,但是还是从跟过中医大师的朋友那里得到过一些说法,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和理解,今天就来跟你聊一聊中医是怎么号脉的,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你多多指正。
怎么号脉?
号脉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切诊,切诊就是用手指去触摸得到的感觉。分为脉诊和按诊,很明显脉诊就是触摸脉搏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号脉。
可是全身这么多脉搏,我们该摸哪里合适呢?
其实只要是有脉搏跳动的地方都可以。比如脖子、脚踝、大腿内侧、手腕、手肘、膝关节后侧等等这些地方都能摸到脉搏,但很多地方摸起来都不是很方便,甚至还容易产生误会,所以最后选择手腕的部位最为合适。所以你会看到号脉都是手腕,如果有残疾的病人也会选择颈动脉、或者脚踝。
实际的号脉的时候手应该放平,这里主要显示高起的桡骨茎突
实际上中医对脉诊的部位也大有说法,脉诊的部位一般用的是“寸口诊法”,按的是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寸口分为寸部、关部、尺部,正对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如图画圈的位置就是高骨,你自己可以用手摸一下,高起来的一块骨头的位置,中指就放在指向高骨的位置,食指和无名指自然放下你就能感受到脉搏的跳动。三个指头的疏密也会按照病人的高矮胖瘦来决定。小孩子只有一指切脉,三岁以下的小孩子一般都是通过观察指纹的方式代替切脉,这个之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聊一聊。
我们的摸到的地方代表的是什么?
由此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称六脉。左、右是不一样的,它们有分候的脏腑,分别是: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所以当医生摸完你的左手要求在摸你的右手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疑虑,因为两手的脉代表不是一样的。
据此似乎也明白了我同学的说他的中医老师能够通过脉诊知道肝脏的一些问题,后来B超检查相差无几,只是我不理解的是中医的脏腑和现代医学解剖的脏腑是不一样的,这怎么做到的,可能经验成分很高吧!
位置也找到了,手也放上去了,可是有的人可能脉搏很清晰,有的人则就不一样,需要深压才会感觉。其实切脉时候的手指力度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医生切脉的时候手指头并不是一指就这样搭在上面不动,除非是在数脉搏。一般三个手指头都会有反复地抬、放的感觉,这是因为切脉有轻、中、重三种切脉方法,又称“举、按、寻”。所以根据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就把脉象归结成了三部九候。
以上是号脉的基础,当我知道了这些之后,感觉中医号脉是当真有趣,不自觉地给自己摸了一摸。
可谓是:“三部有脉,不沉不浮,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是为“平脉”也称为“常脉”就是正常脉搏的意思。并非我想如此卖弄,实际上我就只是感觉到跳动的脉搏,也确实缓和有力,节律均匀,除此之外我也是没有任何看法,也并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脏腑啥的。这就要说到病脉与主病了,但是根据书上或者一些资料总结的描述,除了一些特别有特点或者明显的脉象,其实我们还是很难分辨。
而中医号脉自学成才也不多,很多中医都是跟师很多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切了很多脉之后细心总结,才能够自己给别人号脉,但是就诊断来说仅凭号脉也不行,还需要四证合参。不过你也不妨看看如下比较特殊的病脉,自己审视一些自己是否有其中的特点。
常见的病脉
浮脉
——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脉搏显现部位表浅,轻按能感觉到,按重了反而就变弱了。
沉脉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按不明显,重按才能清楚。
迟脉
——寒证,有力为寒实证,无力为虚寒证。
脉搏次数较正常少,一息脉来不足四至,或者每分钟少于60次。
数脉
——热证,有力为实证,无力为虚热。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每分钟90次以上。
虚脉
——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三部脉轻、重按压都没有力。
实脉
——实证
三部脉都很有力。
滑脉
——痰饮、食滞、实热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虽然我可能摸不出来,但是这样的描述应该能想象得到。)
涩脉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洪脉
——热盛
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阔,且波动大
细脉
——诸虚劳损,又主湿
脉细如线,指头能明显地感受到,就是有小狭小,波动也小一些。
弦脉
——肝胆病,诸痛,痰饮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代脉
——阳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扑损伤。
脉来缓慢而又规律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
当然还有很多,以上这些算是比较有特点的,你可以根据以上的描述对应的给自己号个脉看看。事实上能够自己摸清楚得不错,毕竟号脉真的是需要经验总结的,毕竟这个需要医生自己的感受。我那位朋友说的学习中医看病,开始的时候你可能真的号不出什么,但是也要硬着头皮去号,号的人多了,你就会发现各种脉象的人对应的各种症状,慢慢积累也就会了。
所以您说号脉该怎么判断?真的不是光靠看书就能学会的,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不说,还需要根据四诊合参。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对号脉有一些了解,我也只是略懂皮毛,让各位看官见笑了,如果不当之处还请留言指处,“三人行必有我师”。深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如果觉得还不错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
网友解答:
-----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认为脉诊非常神奇,这种认识可谓根深蒂固。
只要一号脉,全部隐疾便会了如指掌,至于自己的主要病痛与不适、患病及治疗经过,月经、生育、性生活及预防接种等情况,不向医生讲述,只有医生号脉之后,所谈病症差不多,才说明这位医生确有“真本领”,所开药方当 然会“效如桴鼓”……
清晨号脉最准确
中医看病主要采用“望、 闻、问、切”的方法,“切”就是号脉。
许多人以为号脉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其实号脉也有讲究,不少中医专家表示,在早上空腹的时候号脉,得到的诊断信息最准确。
正确看待中医号脉
确实,相较于望、闻、问,号脉有它独特的好处。
望诊在古时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况下易受限制,闻诊能提供的信息量较少,问诊较易受患者影响,而号脉,完全凭医生手指的触觉去直接感受脉象, 除可免受病人主观因素影响外。
脉象对五脏六腑气血运行情况反映较为全面。
尤其面对许多寒热、虚实真假难辨的证候时,往往需要通过号脉作定夺。比如脾胃内伤属虚,但却常常表现出腔腹胀满,气机不畅,饮食难下,暖气酸腐,大便不畅等各种很“实”的假 象,这时如果单凭望、闻、问,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是,也确有那么一些医生在接诊病人时,一不闻,二不问,只管诊脉,并在诊脉后故弄玄虚,滔滔不绝地讲一些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
这似乎可使对医学知之不多的病人(尤其是来自农村的病人)感到神秘莫测,认为这位医生“了不起”。
中医脉象数字化研究
其实,传统中医对脉诊(又称 “切脉”)早有科学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难经·六十一难》日:“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 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在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历代医学家都是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起主导作用,而把切脉诊法放在四诊之末位,只是起辅助作用。
传统的脉诊由于历史、社会的诸多原因,没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进步,尽管有合理的内涵和丰富的经验,却一直停留在古代的 形式和方法上,使它们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利用光电和触力传感器融合的脉象检测系统,能够同步检测不同切脉压力下在腕部寸、关、尺的血管收缩和舒张的位移信息,通过客观化脉象,可以:
比较容易地培养和训练一批中医方面的新人发现和丰富一些用手指号脉不能感知的脉象特征。综上所述,号脉只是诊察疾病的手段之一,脉象亦只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参考条件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但应与其 它诊法“合参”,才能得出更准确的诊断。
-----
网友解答:
-----
我是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住院医师,虽然学习中医已八载,却只懂中医之皮毛,深知中医博大精深。
中医辨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望闻问切”中的“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其中,脉诊就是我们通俗讲的“中医号脉”。
题中问“中医号脉怎么判断的”,其实,它的原理是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脉象区别的,脉象的形成与心脏的搏动、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每种脉象有它代表的不同含义。简单说中医号脉就是这样判断的。
但不要以为脉诊很简单,看起来把手指往寸口一搭,心中就有了主意。这一搭,能判断寸关尺对应经络的盛衰,这一搭,能了解对应脏腑的虚实。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是不明白,没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听不明白;同时,没有更深的中医基础,也讲不明白,吾智于此。
我是刀客田,每日更新科普文章、或临床见闻,喜欢别忘了转发、关注、评论和收藏哦[玫瑰]
祝您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