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农作物产量低,吃都不够,也没有工业酒精,为何还会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呢?
古时候农作物产量低,吃都不够,也没有工业酒精,为何还会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呢?
-----
网友解答:
-----
古时候,酒是有钱人才喝得起的,如果粮食缺乏,当官的就会抢老百姓们的粮食来酿酒。只要不会威胁到统治阶级的地位,老百姓能不能喝得上酒根本不关他们的事。一旦粮食极度缺乏,民间更是会受到禁酒令的束缚,禁止民间酿酒,而多余的粮食就会被拿去充当军粮或者给帝王阶级酿酒。
李白诗里写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十千”可不是个小数目,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块钱,这哪是当时的老百姓喝得起的,但这点儿钱对于当了“公务员”的李白来说并不算多。
另外,古时候的酒都是发酵酒,如果没有粮食,果子也是可以用来酿酒的,所以那时候的酒度数都很低。当然了,这些酒和贡酒的质量就没法比了。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再忙也得吃饭,再穷也得喝酒。开玩笑了!
大家注意水浒里面,号召大家入伙做土匪的宣传口号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大家知道,水浒记录的是明代生活。
而明代的农民并不长吃肉。
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中秀才,丈人胡屠夫只是带着一副猪大肠来道喜,并不是肉。
而范进的母亲饿得眼睛看不见东西,范进急忙去卖鸡。卖了很久,鸡也没有卖掉,说明吃鸡肉的人也不多。
再说,书里面那个酒肉和尚去佃户家,也不过是吃一条快走了油的火腿而已。
吃肉这么有吸引力,那显然喝酒也是一样。
照此类推,喝酒也是一种高端生活享受了。
红楼梦里面的贾府厨娘曾经说,你们生在这样的家,不认为鸡蛋是什么好东西。要知道以往有的年头,野草都吃尽了。
看看,连野草都吃光了,哪有粮食酿酒呢?
事实上,中国古人喝酒是很少的。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严厉的禁酒令。
在商纣王时期,酒是很稀罕的东西,才会有酒池肉林作为最高的奖赏。
汉朝初期,因粮食匮乏,禁酒令比春秋战国还要严厉,尤其是汉文帝时期。当时军粮尚且不足,哪里允许民间用粮食酿酒享受。
毕竟酒不能当饭吃,粮食才是重要的。
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粮食的丰收和国家存粮的猛增,禁酒令开始逐步解除。
东汉反复禁酒,尤其三国时期粮食极度匮乏,人民大量饿死,人口巨减。
但饿死的都是穷人,富人是没事的。为了抑制富人享乐,三国都有过禁酒令。
曹操名义上为了所谓礼法敬酒,实际上就像不知死活的孔融反驳的那样:只是为了节省粮食。
蜀国因国小经济差,禁酒最为严格。他们规定家中只要私藏酿酒的器具,即便没用过,也当做你用过来治罪。
随后的历朝历代,大部分都禁酒过,主要还是在粮食匮乏的年代进行解决。
唐代末期,因粮食非常少,酿酒更是不可能。
后有几年时间,全国意外出现大丰收,粮食问题暂时好转。于是,长安城里有人私下酿酒出售,也出现了醉汉倒卧街头的现象。
当时的唐德宗不怒反笑,认为是国家经济好转的标志。
从宋代开始,中国经济一定好转,尤其南宋时期大量推行高产水稻,一年产量可以弄农民吃上几年。
到了明朝、清朝,西洋的玉米、红薯之内高产作物大量进入中国,又缓解了粮食问题。
于是,民间开始不禁酒,转而对酿酒征税。只是遇到荒年,还是没有人回去喝酒的,有钱都买不到粮食,谁还会去醉生梦死呢。
-----
网友解答:
-----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可以说现在无法考证出人类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学会了酿酒,甚至可能与生俱来。
我们普遍认为从黄帝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酿酒的老祖宗叫杜康。
但实际上可能还更早,因为考古学家已经在“龙山文化”遗址找到了大量的酿酒证据,只是用的酿酒原料不同而已。可见新石器晚期,人类真正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就已经“酒不离餐”了。
那会人还没有有计划地种地,还没有掌握农耕技术,就已经开始学会酿酒了。所以酿酒这事本身和农作物产量存在什么必然关系吗?
在南北朝时期,我们如今的酿酒的基础技术,就已经形成文字和制作标准了,并且沿用了一千多年。
但是和你认为的一样,古代大部分时间里,大部分酒实际上只是“饮料”,酒精度数很低。这主要是因为酿造技术导致的。
因为在宋元之前,人们喝的都是低于十七八度的酿造酒。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米酒、醪糟、黄酒这一类产品。
但是如果你认为现在流行的高度“蒸馏酒”就蒙古人带中原的专利,那就不错特错了。蒸馏技术中原本身就有,蒸馏酒不流行,最主要原因可能跟粮食产量不高有关。
考古发现,汉朝就已经出现了蒸馏器,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汉朝就开始蒸馏高浓度的白酒;
但是在李白的《客中行》里提到“玉碗盛来琥珀光”;《国史》里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大概率就是蒸馏酒。
因为在中国古代,酿造酒无法分离酿酒原料的残渣,所以都要筛来喝,都是浑酒(清酒技术是日本人发明的,当时还没有)。而此刻“烧酒”也被记载进了史料,而“琥珀光”也就是指的酒色清亮。
不过证明不了也没关系,到了宋朝宋慈的《洗冤录》,已经教人用酒给人洗伤口了。我们知道医用酒精的浓度是有要求的,否则容易感染。
但是有一点,蒸馏酒对粮食原材料的要求更高,所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不是主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宋元以后,粮食产量稳定了,而且品种更加丰富了。所以高度的蒸馏酒就大规模流行开了。
所以对于古人来说,酒是一定要喝的,这和粮食产量无关;但是能不能喝好酒,喝高烈度的白酒,这是粮食产量息息相关。
当蒸馏酒流行后,实际上社会上总体粮食产量已经稳定了。
所以在蒸馏酒流行以前,我们经常可以查到各种官方禁止民间酿酒的史料,而蒸馏酒流行以后呢?代之以对民间酿酒征税即可。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
网友解答:
-----
古代酿酒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因为那时候粮食少,而且和现在相比,他们酿出来的酒,酒乙醇含量是很低的。
吃酒一词,便是由这时候出来的。
什么叫吃酒,那时候酒少,且珍贵,所以人们饮酒时候都会把酒糟吃掉,就是酿酒后的残渣。
像我们看过的古典小说,那些人都是用大碗来喝酒的,而且每次都喝很多,且不醉,这是因为他们技术不发达,那时候的酒就相当于现在的啤酒,所以说他们很能喝。
当粮食少的时候,是肯定不能酿酒的了,所以有了禁酒令。
为什么会有禁酒令?
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能够以备不时之需。喝酒误事。有些人因为喝酒,忘乎自我,就会做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或者是发表一些不该发表的言论。
就比如有些大臣们,喝完酒之后,口出狂言,对朝政开始议论。
当然,这些还是要看皇帝是怎样的人。
聚众喝酒,喝完酒就闹事。
这是比较可怕的,很多人在一起喝酒,喝完酒就发疯,这种情况是不好管制的。
沉迷美酒。
有钱人家买的起酒,也好喝酒,如果每个有钱人都这样,那这个社会就会有严重的问题了。
什么时候有的禁酒?
在大禹时期就有禁酒一说了。
当时有人给大禹进献美酒,他喝完后,就说,后世一定会有人因为酒而亡国。
之后,夏桀便作瑶台,为酒池糟。
商代时,贵族们更是饮酒作乐,那时候的酒器数不胜数。传闻,饮酒七天七夜,酒糟都堆成了山丘,酒池里甚至可以放上一条小船。
商代灭亡,饮酒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因为青铜器饮酒会造成慢性中毒。
西周,颁布了第一个禁酒令《酒诰》。
这是比较狠的禁酒令,像聚众饮酒的,都会直接被杀掉。
而且只有特定时间才能喝酒,比如祭祀时。
西汉时候,萧何也为此定了律令,三个人以上在一起喝酒就会被罚钱。
禁酒令种类
第一种:所有人都不能喝酒,官、民都不可以,不能私自酿酒、卖酒;
第二种:部分地方禁酒。这一种最大的原因就是粮食的问题。
因为有的地方粮食不够,所以不能浪费。
第三种:不允许私人酿、运、卖酒。
粮食的问题
禁酒令能够如此普遍,不仅是政治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粮食上的问题。
颁发禁酒令的时候,可能这个地方有天灾人祸,粮食短缺,紧张。
所以这时候就会颁发禁酒令。
-----
网友解答:
-----
不知道你听没听过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意思是,富贵人家门口传出酒肉的香气,但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因此,古代粮食产量不高,不够吃,并不代表有钱人家家里缺粮,贫贱富贵任何时代都是两个阶层的人。
当然,粮食少,酿的酒自然也就贵上许多。不像现在,除了一些高档酒外,酒水基本就是日常用品。
汉朝之前西周、秦朝等都有禁酒的条例,而且禁止群聚喝酒,为的就是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直到唐朝后,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喝酒之风开始盛行。但从唐代留下的诗句来看,这酒水并不便宜!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
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有人专门测算过,唐代千文钱约为一两银,那么十千文就是10两银子,而在当时,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开支也不过才二十两银子。可见,这酒水着实不便宜。
因此,我们在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饮酒吃肉是一种富家子弟的生活,对于穷苦百姓而言,喝茶居多。
而在水浒传中,更是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作为一种生活目标的宣传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