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
网友解答:
-----
赵武灵王,唐玄宗,司马氏统一三国致五胡乱华……有没有觉得冥冥中有天意,人生与人间一切都是被某中力量操控的?!
-----
网友解答:
-----
因为赵武灵王低估了人性的力量,同时也小瞧了政治。
赵武灵王乃战国时期的一代雄主,他一继位就面对魏、楚、秦、燕、齐五国大军压境。
赵武灵王不惧威胁,强硬处理此事,结果倒是五国先怂了,只得退兵。
赵武灵王一战成名,接下来不断对外扩展赵国的版图和影响力,合纵连横、胡服骑射,在他的领导下,赵国不断壮大。
当其他国家打成一团的时候,赵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北方草原的霸主。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雄主,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自己最后被活活饿死,却无人前来救驾。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赵武灵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日,赵武灵王晚上做了一个美梦。梦中,他与一个绝代佳人相会,二人共同泛舟嬉戏,谱曲歌唱。
梦醒之后,赵武灵王对于这位佳人念念不忘,以至于在大宴群臣的时候,不忘向手下的大臣们提起此事,甚至他连这位佳人的音容笑貌依然记忆犹新。
在场有位大臣叫吴广,他听了赵武灵王的描述,觉得其梦中的佳人很像自己的女儿孟姚,于是便将孟姚献给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见到孟姚后,发现果然和梦中的佳人长得一模一样,于是便封其为王后。
这段佳话便是“梦中情人”一词的出处。
自从得到孟姚后,赵武灵王夫妻二人便如胶似漆,赵武灵王只要有空,便陪伴在孟姚的身边。一旦离开她,赵武灵王便会茶不思饭不想。
而更让赵武灵王满意的是,孟姚很懂分寸,从来不向他提要求要这要那,这使得二人相处得很舒服。
可惜红颜薄命,孟姚在陪伴了赵武灵王10年后,便早早地去世了。临终之际,她向赵武灵王提出了此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请求:立其子公子何为太子。
虽然此时赵国已有太子,但是身为性情中人的赵武灵王无法拒绝这个请求。于是他废掉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改立公子何为太子。
废长立幼这种事情,在春秋战国时期屡见不鲜,只要处理得当,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事实上,面对强势的赵武灵王,公子章明白自己没有反抗的机会,于是他认命了。
然而赵武灵王后面的操作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公元前299年,此时赵武灵王刚刚过完40岁生日,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而赵国国势也正处于蒸蒸日上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武灵王却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传位给公子何,让他提前继位,自己则退位,做了个类似太上皇的“主父”。
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出于两点考量:
其一,为了赵国能更好的发展。
当时,赵国的疆域已经空前的壮大了,然而随着土地的持续扩张,内政需要处理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此时,赵国既想维持内部稳定,又想继续开疆拓土,说实话难度很大。
朝臣还好说,毕竟人多,事情分着做,还是应付得来的。但是国君就一个人,需要做决定的事情多如牛毛,已经应接不暇了。
于是赵武灵王便想搞出个两君并立,公子何以国君的身份处理内政,而赵武灵王则以“主父”的身份领兵打仗、开疆拓土。
父子二人一文一武,便能让赵国继续壮大下去,迟早有一天可以吞并六国,开创万世基业。
其二,为了确保王位正常交接。
以赵武灵王的经验,往往废长立幼后,在王位交替的时候容易出现诸公子争夺王位之事。而这往往是国家衰退的开始。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生,赵武灵王将王位交替提前,这样有他在,便能震慑宵小,没人敢作乱。
而等他去世的时候,公子何已经坐稳了王位,就算其他公子对王位有想法,也没任何机会了。
虽然赵武灵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个国家出现两个中心,迟早会发生内乱的,即使这二人是父子。
熟悉罗马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罗马因为国家治理能力有限,搞出个四帝共治制,一个国家出现了四个皇帝。
结果,这个体制运作没多久就开始出现问题,各个皇帝争权夺利,使得罗马帝国出现内乱。经过了十几年的混乱后,罗马帝国重回帝制。
由此可见,赵武灵王搞的这套是行不通的,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赵国前途堪忧。
好在,赵武灵王在退位后没几年便开始搞事情,让问题提前暴露出来。
原本,赵武灵王对自己的定位是像乾隆那样大权在握的太上皇,而不是李渊那种不问世事的太上皇。
可是时间一长他发现事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他的控制,与他的预期大相径庭。
虽然他依然掌有军权,然而文臣武将都以赵惠文王(也就是继位后的公子何)马首是瞻。
至于他这个“主父”在赵国的地位,则急转直下,已经远远比不上赵惠文王了。甚至如果赵惠文王愿意,随时可以多夺走武灵王手中的军权。
赵武灵王是何许人也?他戎马一生,胡服骑射,那在君王中是一等一的狠人,这种结局他无法接受。
他要想办法夺回自己放弃的权力,他要重新做回赵国的君主。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赵武灵王决定好好利用那个被他废掉太子之位的公子章。
其实,相较于公子何,赵武灵王更钟意公子章来做自己的继承人。毕竟公子章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更像赵武灵王。
公子章自幼便跟随赵武灵王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后来征讨中山国的时候,公子章更是担任中军主帅这样的要职,可见他是很有军事才能的。
赵武灵王的计划是,扶植公子章做大势力,然后二人一起动手,干掉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重新做回国君,立公子章为太子。
那么,公子章有这实力吗?还真有。
由于赵武灵王觉得自己愧对公子章,所以长期以来,公子章虽然被废,但是并未失宠,就连吃住都与赵武灵王在一起。
赵武灵王的这些举动,使得一些心思活络的大臣以为他后悔废太子了,于是纷纷向公子章示好。
加上公子章的心腹臣子田不礼为了能飞黄腾达,不断怂恿公子章积蓄力量,等赵武灵王去世后夺取王位。
因此,公子章也在暗中拉拢大臣,慢慢地也形成了一股势力。
对于这些事情,赵武灵王心中还是有数的,不过这在当时属于正常现象,试问哪个公子没有几个交好的大臣呢?
所以他并没有制止,毕竟按照他之前的计划,公子章是没机会翻身的。
此时,赵武灵王想夺回王位,公子章的这股势力刚好能发挥作用。
公元295年,赵武灵王开始行动了。
他找来昔日的心腹大臣肥义,向他表达了自己想要封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希望肥义能够帮助他说服赵惠文王。
之所以找肥义,是因为他历经三朝,都得到重用,是货真价实的三朝元老。赵惠文王处理政务的本事就是他教的。
只要他肯帮忙,此事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
赵武灵王这么做,是希望进一步帮公子章增加实力,方便后面的计划实行。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肥义竟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肥义自始至终都是忠于赵国,而非君王,肥义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考虑。
在肥义看来,赵武灵王的这个想法会造成赵国内乱,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既然肥义拒绝了自己的想法,赵武灵王只得重新制定计划了。
打了一辈子仗的赵武灵王,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战术错误,他已经打草惊蛇了。
肥义回去后,便将此事向赵惠文王汇报了,并建议对于赵武灵王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避免其铤而走险,造成赵国内乱。
赵惠文王连夜召集心腹大臣商讨此事,制定对策。
由于赵武灵王的身份特殊,最终,赵惠文王决定采取以静制动、严防死守的方针,不给赵武灵王搞事情的机会。
他命令将军信期日夜陪伴赵武灵王左右,监视其一举一动,一旦赵武灵王有什么异动便前来汇报,
与此同时,赵惠文王命令重臣赵豹与自己一同坐镇都城邯郸,赵惠文王看紧兵符,不给赵武灵王调兵的机会,而赵豹则密切注意邯郸城内的异动,提防公子章的人发难。
除此之外,为了保险起见,赵惠文王还派遣公子成和大臣李兑拿着赵惠文王的兵符离开邯郸,一旦事情有变,则率兵前来勤王。
至于肥义,出于对他的绝对信任,赵惠文王让他负责收集各方情报,居中协调、调度、查漏补缺,使整个计划没有任何遗漏。
在赵惠文王君臣的严防死守下,赵武灵王能调兵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公子章和他的势力了。
在和公子章还有田不礼密谈许久后,双方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意图直接除掉赵惠文王,这样既能避免赵国内乱,又能夺回他们的权力。
而实行计划的地点,便是战国时期最魔幻的地方:沙丘。也就是秦始皇病逝,秦二世密谋夺取皇位的地方。
一日,赵武灵王提出要在沙丘选址修建陵墓,要公子章和赵惠文王随行。此时,赵武灵王还不知道,此处真的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在当时,为父亲的陵墓选址,这是做儿子应尽的孝道,因此赵惠文王明知有诈,也不得不前往。
由于随行人员不能太多,因此他带去的都是自己的心腹,可以绝对信任的那种。
当所有人都在沙丘宫安顿下来后,便有人拿着赵武灵王的令牌来找赵惠文王,称赵武灵王找他一起吃晚饭。
肥义不愧是三朝元老,见多识广。直觉告诉他,此事必定有诈。
于是他提议由自己先去探查一番,同时让赵惠文王提升安保级别,如果他没回来,立刻派人召公子成和李兑前来勤王。
安排完这些后,肥义便跟随使者走了。
当肥义来到别宫,并没有见到赵武灵王的身影,他只看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
原来,这是公子章的个人行为。他对于赵武灵王的安排并不满意,他想当的不是太子,而是赵王,因此他不和赵武灵王商量便能修改了计划。
他想先除掉赵惠文王,再软禁赵武灵王,这样赵国的大权便在他手中了。
当公子章看到前来的是肥义时,知道对方已经有了警觉,奈何拉弓没有回头箭,公子章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只得杀了肥义,再次派使者前去请赵惠文王赴宴。如果赵惠文王还是不来,他就率兵杀过去。
没错,公子章手里也有兵,这些人都是他暗中培养的死士。就这点来说,他比成了光杆司令的赵武灵王强多了。
当使者再次来到赵惠文王住处时,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信期率领赵惠文王的护卫包围了公子章等人,公子章见事情败露,于是双方大打出手。
由于赵惠文王带的护卫并不多,双方一度相持不下。然而,不久后公子成和李兑也率军赶到,公子章这边就扛不住了。
最后,公子章只得跑到主父宫,寻求赵武灵王的庇护。
然而,此时的赵武灵王已经自身难保,哪里还能庇护他。
信期、公子成、李兑三人一商量,干脆这事就不向赵惠文王汇报了,毕竟一汇报,赵惠文王必然犹豫不决,迟则生变的道理,他们都懂。
于是,他们派人进宫杀了公子章,然后撤出来,对主父宫围而不攻。
赵武灵王躲在主父宫里,惶惶不可终日,他想出去,但是门外的士兵不让。而主父宫里没有存量,仅有的一点水果被他吃完后,只能等死了。
最终,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事后,赵惠文王并未追究信期等人的责任,只是痛哭一场,将赵武灵王厚葬了事。
赵武灵王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没有亲信前来相救,其背后的原因还真的值得好好说说。
首先,因为赵武灵王不懂政治。
我们先来看看赵国朝堂的格局。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大胆变革,这才使得赵国强大起来。
但是懂历史的人都知道,他这么做,会产生一批革新派,与之相对的则会形成一批保守派。
革新派都是通过支持赵武灵王的变革得以上位的一批人,他们是赵武灵王的坚定支持者。比如乐毅,庞煖,剧辛,赵奢等人都在其列。
而保守派则是因为赵武灵王的变革,利益受损的一批人,信期、公子成、李兑、赵豹都在其列。
至于肥义,他比较特殊,属于中间派。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变革还是守旧都无所谓,只要对赵国的利益有好处他就支持。
你们肯定发现了,在整个事件中,赵惠文王启用的大臣除了肥义,全是保守派。
赵惠文王之所以信任肥义,主要还是因为他是赵惠文王的老师,赵惠文王的治国理念全是肥义教导的,两人的关系够密切。
至于重用保守派,则是因为他们是绝对不会支持赵武灵王的。那对他们没有好处,相反,只有赵惠文王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所以这些保守派可以说全都是赵惠文王的坚定支持者。
至于那些靠赵武灵王上位的革新派,早已被排挤出朝廷了。
这样,我们便可以理解赵国沙丘之变中是什么情况了。
保守派是绝对不会让赵武灵王活下去的,这才是他们不向赵惠文王汇报的真正原因。只要赵武灵王在世一天,他们的心里就不踏实。
至于赵武灵王的亲信们,或者说革新派们,根本没机会来救驾。
不说他们已经被严重边缘化,要权没权,根本无力救驾。
在当时,赵惠文王已经将沙丘宫封锁,这些人压根就得不到消息,当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赵武灵王已经被饿死了。
而且就当时赵国的朝局来说,他们已经是自身难保了,还拿什么来救驾?
就在沙丘之变发生后,上面提到的乐毅,庞煖,剧辛,赵奢等人,不是逃去别国,就是隐居山林。很明显,他们是在避祸。
而当时唯一能救赵武灵王的大臣,当属肥义了,可惜他被公子章给杀了。
由此可见,赵武灵王被围困主父宫的时候,没有人前来救驾,完全是因为他不懂政治。否则在变格派被打压、排挤的时候,他就该趁着自己威望还在,对此事加以干涉、阻止。
其次,赵武灵王不懂人性。
什么是人性?追逐欲望,趋利避害。
其实,从赵武灵王退位开始,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为什么赵惠文王的权势会超越赵武灵王?因为他掌有行政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人事任免权。
所以,那些想要升官发财、加官进爵的人,纷纷投效赵惠文王麾下。就算是那些和公子章眉来眼去的大臣,也很有可能是骑墙党,甚至是赵惠文王的内应。
这便是人性。
然而,赵武灵王却天真的以为,臣子们忠于自己是因为他英明神武、有王者气质。于是他错判了一切。
不说保守派和革新派,单说那些那些得到赵武灵王重用,又在赵惠文王朝廷混得不错的官员,也不见一个来救驾的。
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现在跟着赵惠文王吃香的喝辣的,干嘛要来救赵武灵王?风险太大了,不划算。
而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最后总结一下,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之所以最后被活活饿死也没有亲信来救,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懂政治,只得坚定支持他的革新派被排挤、打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不懂人性,使得其他官员出于利益考量,都站在了赵惠文王那边。
原本好端端的一个家,父慈子孝多好,赵武灵王偏要搞出个二王并立,直接自掘坟墓。所以,他落得如此下场,怪不得别人。
-----
网友解答:
-----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旷寂寥的宫殿内,赵武灵王绝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气息奄奄。外面宫门紧锁,重兵层层把守,他已经被围困三个月了,宫殿里的水果、瓜子、糕点早被吃光,连鸟雀窝都被掏净尽雏鸟被生吃,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怀着满腔的悔恨去,在饥饿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目。
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君。他胡服骑射,北平胡人。他先后护送秦王子、燕王子继位,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赵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游遍赵国全境的国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国侦查的国君,他还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这么厉害,谥号却是赵武灵王。这“灵”字正是说明他的重大失误,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这个“灵”字也正是他“任性”导致的活活饿死,无人相救的总结。
赵雍继位时才15岁,而楚、秦、燕、齐、魏五国借吊信之名,集结士兵数万,兵临城下,虎视眈眈。赵雍依靠托孤重臣肥义,用超常的计谋和手段令五国无功而返。刚一继位,他就崭露头角,拥有一代雄主范儿。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改革,避免赵国分裂的局面。特别军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使士兵行如风,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将中山国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让楼烦俯首称臣,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赵雍想要刺探秦国虚实,亲自当间谍,乔装改扮,深入敌国秦国打探,面见国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发现全身而退。赵武灵王擅长外交,之前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但他因美女而废长立幼,因长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枭雄的情感
赵雍的夫人是韩国公主,他是韩夫人的顶梁柱,韩夫人是他的贤内助。两人育有嫡长子赵章。子凭母贵,更加上赵章为人仁孝,于是就立为太子。然而,赵夫人去世后,一切都变了,就连太子也降为王子,封号为安阳君了。
原来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赵武灵王梦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吴广的女儿吴娃竟然是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吴广献女上位,吴娃也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吴娃母以子贵,成为继后。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贵又变成子以母贵了。赵雍“因为爱情”,废长立幼。而且为保证幼子能成功继位,他在年富力强之际就退居二线了。
作死的节奏
赵雍当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赵国一国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职责主抓军事和外交。结果大臣却全部归向儿子何,何成了赵国老大,他却失去了往日的荣耀。貌似赵雍克妻,吴娃不久也去世了,而这更让赵武灵王忧虑。他最忧虑的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安阳君赵章。
他看到大儿子跪拜小儿子的样子很可怜,想起自己贤惠的韩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废却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顺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复立章为王的想法。赵雍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可怕的想法,自己还年轻,必须夺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风。
他于是采用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赵章为代王;南边赵何为赵王。这样,两子制衡,赵武灵王趁机复出。遗憾的是,他把立章的这一想法向大臣肥义说了,肥义很快识破并婉言拒绝。国家大义不允许他支持赵雍的胡来,他知道支持赵雍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两块。肥义是何的老师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众臣反对。赵武灵王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肥义也担心,赵章在其父的“补救”上,其师的“教育”上作乱。
肥义回去立刻告诉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响巨大,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与大臣李兑(肥义为赵王何培养的人才),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一直不受赵雍的喜悦)分工准备,赵王何严控兵符,戒备森严,时刻警惕赵雍和赵章的一举一动。
赵雍将讨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诉大儿子章和田不礼。激章和何决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本来就对何恨意丛生,司马迁《史记》: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赵雍的支持后,他决定采取行动,因赵王何戒备太严无法下手。
自掘坟墓
赵雍为章找下手机会。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这两个儿子都跟着。赵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碍于老爹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赴约,他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
到沙丘后,赵王何集团住一宫,赵雍与章集团居一宫。田不礼和章密谋:诛杀何,控制赵雍,以奉赵雍之命的名义称王。
于是,章借用赵雍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以便借机杀之。何的老师肥义怕有诈,代何赴约,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请何。何集团感觉不对劲,赵王大臣信期逼问来人,得知肥义被杀。怒斩使者。立即发兵攻章,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赵雍让他躲里面。
信期、李兑、公子成把主父宫包围起来。公子成决定先斩后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雍亲眼看着爱子被杀却无能为力。李兑他们怕赵雍秋后算账,就一条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话道:“不想死的赶紧跑吧。”赵武灵王的手下顿作鸟兽散,赵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为什么赵雍不跑呢?你以为他不想跑吗?跑了几回了,士兵不让他出去。李兑他们不敢弑君,但又围困赵武灵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饿死鬼。
没有一个亲信来救。
宫外的大臣士兵不会救他:所有人员都倒向赵王何这一边。他们如果救了赵武灵王,他一定会算账,有诛灭族的危险。赵国有法律规定包围主父宫灭族。
因公子章被杀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
"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
多数人不救他:大家对赵武灵王持着否定的态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认为他糊涂,以看笑话的态度认为他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赵武灵王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给他报告自作主张处置了。再说赵何还只是个孩子,当时才13岁。
在杀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兑商量三思后商量,如果请示赵何,赵何很难下达诛杀他的父亲和亲哥的命令。但是还必须得杀,这样诛杀赵章的罪名就会落在他们三个人的头上,最后他们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请示赵何,自己处置,赵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不会加罪于他们。
虽然无法亲口下达灭父兄的命令,但心里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顺天意顺民意,选择置之不理。
赵成等人围困赵雍时,赵何对他父亲置若盲闻,直到最后赵成来报告说赵雍饿死了,赵何才哭嚎两声,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东南三十里处,是赵国第六代国君的陵墓,如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武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死在当年商纣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后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宫,故沙丘被称为“落龙之地”。
-----
网友解答:
-----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都没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课书级别的人物。
赵武灵王何许人也?他是赵国最有作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岁时的赵武灵王继承赵国王位。继位时,赵国非常羸弱。从这幅地图可以看出,赵国被中山国一分为二,其国力强弱可见一斑。
武灵王始一继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强国的联合围攻,赵武灵王集结数万兵力,将危机解除。之后,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弃祖制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继位19年,赵国开始对外战争。而他的第一个打击对象,便是将国土一分为二的中山国。
8年后(公元299年),中山国被灭,国土尽归于赵。武灵王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绕过函谷关,自北而南侵入秦国,趁其不备出奇制胜,占据关中天险之地。为了让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他还化妆潜入秦国,刺探其军事情报。
赵武灵王的前半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赵武灵王能有这样的成就,身边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将,比如肥义、阳文君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等。
如果赵武灵王就这么继续“英明”下去,赵国一定会更强大。历史终究是历史,而不是被写好的剧本,不会按照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发展。
正当赵武灵王如日中天之际,他忽然在立储问题上作起了大死——
长子赵章久经沙场,为人孔武有力,体格与武灵王非常相像;次子赵何,却是武灵王的爱姬吴娃所生,因此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
在这二者之间,选谁不选谁,都让武灵王头疼。若是立赵章,爱姬吴娃肯定不高兴;若是立赵何,赵章当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长子,于礼法说不清。
纠结来纠结去,赵武灵王终于在赵国灭中山国这一年,将王位提前传给次子赵何。之所以会提前传位,是怕自己死了,年仅10岁的赵何继位之后,镇不住赵章。
这样一来,就给赵国的内乱埋下隐患。而赵武灵王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即主父;赵何也成了第一个长子尚在、而幼子继位的君王。
那么,武灵王又是怎么安排长子赵章的呢?
赵武灵王封赵章为安阳君,并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与赵何一模一样。要知道,赵何已经成为赵王了,赵章此举,无异于僭越。可是,赵武灵王还活着,赵何也没理由找茬。
尽管赵武灵王以“主父”光环罩着赵章,可赵章心中岂能没有怨愤?朝中大臣对于赵章的遭遇,也纷纷表示同情,赵章也因此获得了赵国丞相肥义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当赵国的局势在两个儿子之间日渐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时候,赵武灵王又想出了幺蛾子——他想收回赵何的王位,自己重新当赵王,而不是一个退居二线的主父。
这个昏招,赵何答应吗?显然不可能答应,煮熟的鸭子都吃了一半了岂能让他飞走;赵章能答应吗?他也不会答应,本来只需对付赵何即可,现在又多了个老爹,这不是添乱吗!
赵武灵王的旧臣肥义提出反对意见,并明确表示:
“国无二日,百姓方宁。”
意思是说,大王啊,您可别再作死了,哪见过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还不都乱了套!
此时,赵何经过4年的管理,王权已经非常巩固,赵国老臣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都成了赵何的亲信,赵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买了人心。
与此同时,赵章也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
这一年的春天,阳光甚好温暖宜人,赵武灵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该给自己物色一块儿像样的墓地了——其实是给俩儿子其中一个物色的。
于是,赵武灵王跑到沙丘去选目的,并且让赵何与赵章也过来陪同。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想借选墓地的机会干掉两个儿子,重新夺回王位;谁料,赵章也有同样的想法。
结果,赵章将沙丘行宫包围,同时向赵何发起进攻。
赵何当了四年的赵王,可不是白当的,尽管赵章搞偷袭,可是仍然没能突破赵何的防线,反倒被赵何来了个反杀。赵章死后,赵何尽诛杀其余党。
赵章覆灭之后,似乎“忘了”老爹还在沙丘宫关着呢,就回到都城继续主政。围在沙丘行宫的士兵,将行宫里的人全部放出,唯独不许赵武灵王出来。
由于赵武灵王在立储的问题上昏招迭出,后来又强收赵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赵何之大臣的不满;而诛杀赵章之后,赵国到底是谁说了算,已经没有悬念。赵何将沙丘宫人尽数放出而独留武灵王,别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赵武灵王出来,必定没有他们好果子吃。因此,即便有想要前来救驾的忠诚,也会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劝下、或者干脆……
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享年45岁。一代豪杰,败给了自己年仅14岁的儿子,真真让人叹息啊!
-----
网友解答:
-----
公元前295年,那个非常牛的赵武灵王,被儿子给活活饿死了。
可谓是:生得伟大,死得憋屈。
这到哪说理去?
一切,都是赵武灵王自找的,太作了,怪不得谁。
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但太随意了,终究会付出无法挽回的巨大代价。
一、赵武灵王犯下的巨大错误
(1)赵武灵王的崛起
上学时,都学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那一段历史,都被赵武灵王的优秀惊叹!
这家伙,出生于公元前340年。
从小到大,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
含着金钥匙出生,还很努力,此人不成功,老天都会看不下去。
公元前326年,父亲去世了,年仅15岁的赵雍上位了,以后就叫赵武灵王了。
父亲之死,本来就够人悲痛的了,但更让人悲痛的是:赵王去世,新君嫩弱,魏惠王竟然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俟机图赵。
怎么办?搞不好,赵国就会消失的。
国难之时显忠臣,关键阶段,托孤大臣肥义起了关键的作用。
请记住“肥义”这个名字,他是非常关键的人物。
在肥义的出谋划策下,赵武灵王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强硬策略:
一是全国处于戒严状态,军队要随时准备战斗;
二是联系了韩国和宋国。
这两个国家位于秦、魏、楚、齐之间,战争一起,他们会受牵连,因此,赵、韩、宋三个国家形成了“品字形”结构,这对图谋不轨的四国来说是个牵制;
三是,赵国重金贿赂了越王无彊,让他们攻击楚国的南方。
三大策略一出,效果立竿见影。
诸侯们对赵武灵王竖起了大拇指,开始纷纷认可赵武灵王。
在以后的时间里,赵武灵王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在北方大获成功。
于是乎,赵武灵王的声誉直上云霄。
可是,谁能想到,如此优秀的赵武灵王会在将来出昏招呢?
(2)赵武灵王犯下的巨大错误
不得不说,赵武灵王善于打仗,在北方很有建树,诸侯国也纷纷高看几眼。
但是,他也有短板,那就是容易感情用事,最终在生活中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赵武灵王第一任老婆韩氏,非常贤惠,早早就给赵武灵王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胖小子叫公子章。这孩子出生于公元前320年,比自己老爹赵武灵王小20岁。
可这孩子是个苦命的娃,那贤惠温柔的母亲早早就挂了。
还好,出生不久,公子章就被立为了太子,这多少是个安慰,毕竟,人们一眼可以看见这孩子璀璨的未来。
对于这个孩子,赵武灵王也是悉心培养,希望长大后能和自己一样。
不得不说,这赵武灵王命不错,娶到的第二个老婆叫吴娃,美丽温柔,娇小可人,人还很聪明。
这吴娃爱极了赵武灵王,一生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并在公元前309年为赵武灵王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公子何。
事业如日中天,娶了的老婆一个比一个出色,生的两个儿子也都很聪明。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但是,这吴娃和韩氏一样,也是个短命鬼,在公元前301年死了。
死之前,吴娃提出人生当中唯一的一个要求:
君王,封我的儿子为太子吧!
这如何是好?答应还是不答应?赵武灵王含泪答应。
君无戏言啊,答应后,赵武灵王果然在后续时间里,废了大儿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立了小儿子公子何为太子。
这明显违背了“立长不立幼”的立太子原则。
一时之间,朝野议论声很大,甚至一些大臣都对赵武灵王产生了巨大的质疑。
有时候就是如此,如果你不遵循一些基本的做事原则,那么,一定会遭受到后来的反噬。
相比换了太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仅仅两年后,42岁的赵武灵王云出一个重大举动:
老子我退休了,以后只当主父(太上皇),儿子公子何直接上位当赵王。
自己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却早早退休,把王位让给了儿子,这看起来是潇洒至极,实际上,反映了赵武灵王的任性。
就这一举动,最终让赵武灵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赵武灵王为何被饿死?那些亲信为何不来救他?
(1)赵武灵王的失落
权力是魔鬼,拥有的时候,你可能不觉得有多珍贵,但失去后,很可能让你极不适应。
赵武灵王本来的意思是,自己当“太上皇”,儿子公子何当君王。他主管对外的军事战争,儿子主要负责内政。一旦自己在外挂了,儿子可以顺利掌控全局。
但是,赵武灵王完全错了,正所谓:国不能有二主,天不能有二日。
当赵武灵王把王位让给11岁的儿子公子何之后,肥义这个名臣也配给了公子何。
在肥义的辅佐下,赵惠文王公子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而看到少主的快速进步,大臣们也慢慢聚拢在了赵惠文王身边。
赵武灵王,终于有了失落感,自己不再是中心,儿子成了中心。
赵武灵王的不舒服感,就此越来越强。
(2)大儿子公子章也有了想法
如果仅仅是赵武灵王自己的失落,忍忍可能就过去了,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难道要兵刃相见不成?
但,看到大儿子公子章的表现,赵武灵王有了深深的内疚之情。
这大儿子曾经是多么出色的一个年轻人啊,可谓是文武双全,只是由于第二个老婆吴娃的请求,就把这个太子废了。
就算是废了,公子章对自己也是孝顺有加。
当自己传位给赵惠文王后,公子章颓废的不像话,对人生好像没有了任何想法,那眼睛里的灰心和失落,一次次冲击着赵武灵王。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打下了代郡。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封公子章为安阳君,并把代郡封给了公子章。
为了让公子章的工作顺利开展,赵武灵王给公子章派了个得力助手田不礼。
本来,对于赵武灵王的“废长立幼”,公子章是有意见的,后来,他的幕僚田不礼也常常煽风点火,并认为公子章是有机会夺回位置的。
这让公子章看到了希望。
之后,赵武灵王让大儿子公子章和自己住到了一起,让公子章享受和赵惠文王公子何一样的待遇。
事已至此,公子章不干点啥都说不过去了。
每个人一生的机会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握不住,那只能认命了。
公子章不想认命。
(3)赵武灵王的糊涂建议
公元前295年的一天,赵武灵王突然有了一个主意:给大儿子公子章封个代王。
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一个赵国两个王,只有一个“太上皇”,谁是真正的主事者?自然就是赵武灵王。
想到这里,赵武灵王去找肥义商量,毕竟,儿子赵惠文王还小,他的辅助大臣如果同意,这事情就能操作。
听完赵武灵王的建议,肥义啥也没说。
老赵头走了后,肥义给赵惠文王说了此事,并言明了当中的危害。
赵惠文王虽然只有15岁,但人家天资聪明,且知道一个道理: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父亲不行,哥哥更不行!
于是,对赵武灵王和公子章的防范开始了。
不得不说,王叔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大臣李兑、将领信期等人,也嗅出了不一样的火药味。
其中,李兑说道:“公子章是有野心的,田不礼很残忍,这两人在一起,一定会反的。”
这边的赵武灵王和公子章在谋划如何夺权,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人家已经开始防备了。
(4)赵武灵王的惨剧
看似,两个兄弟在斗法,父亲在想法做平衡,实际上,已经是赵武灵王这个“太上皇”和新王赵惠文王掰手腕了。
赵国都城邯郸,防范非常严密,赵武灵王和大儿子没有机会。
于是,赵武灵王提出了一个建议:两个儿子都陪他去沙丘平台看看自己将来的墓地。
这个理由,赵惠文王无法拒绝。
于是,两个儿子貌似平静地陪着老爹去看墓地了,但实际上,两人的内心完全是波涛汹涌,特别是大儿子公子章更是如此。
随赵惠文王前去的,有两个重要随从,一是肥义,一是信期。
在出发前,肥义已经和李兑、公子成打好了招呼,随时做好准备,赶赴沙丘。
在沙丘行宫,赵武灵王单独住一个宫殿,让两弟兄住一个宫殿。
当晚,老大公子章派人来了,说老爹叫过去聊聊天,谈谈工作和生活。
15岁的赵惠文王准备前行时,肥义阻止了,并说道:我去看看,如果没问题,你再过去。如果我回不来,就是出事了。
接下来,肥义安排了两件事:
第一,交待信期:如果自己回不来,马上包围赵武灵王的行宫;
第二,让一个使者待命,一旦回不来,马上去搬李兑和公子成的救兵。
一切安排好之后,肥义先去了。
果然有猫腻,哪有什么赵武灵王,只有公子章、田不礼和刀斧手,肥义笑了,果然有阴谋,幸好有安排。
很快,肥义被送到了阎王殿。
公子章命令自己的使者:再去请弟弟赵惠文王。
当公子章的使者去了后,大家知道公子章已经反了,在刀架到脖子上后,使者全都交待了!
接下来,信期马上保围沙丘行宫,另有人赶快去通知李兑和公子成。
这边,信期已经和公子章的一部分短兵相接了,那边,李兑、公子成带大军迅速赶来。
然后,一边平乱,一边让军队护送赵惠文王回了邯郸。
事实说明,公子章还是想简单了,在超级谋士肥义等人的帮助下,他哪里有胜算!
很快,公子章和田不礼等人被杀了。对于这样的反叛人士,不杀怎么能行?就算是王兄也不行。
那么,赵武灵王怎么办?
是不是通知赵惠文王,等赵惠文王下命令?
公子成马上制止了,他了解自己的侄子赵武灵王,也了解侄孙赵惠文王,如果请示了赵惠文王,那么赵武灵王一定不会被处理,以后,他们脑袋就悬了。
因此,公子成建议大家:不报告赵武灵王的事情,围而不打。
这一围就是三个月,行宫里终于缺粮缺水,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在得到赵武灵王被饿死的消息后,赵惠文王大哭不止。
这戏演得太过了,绝对是影帝中的影帝,老爹被围三个月,一声都不问,老爹死了,哭得感天动地的。
唉!这就是王宫里的父子情,为了权力,最后,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
(5)赵武灵王的亲信为何没来救驾?
很多人有如此的疑问,赵武灵王的亲信为何没来救驾?
最亲的亲信和他在一起,不是被杀死,就是被饿死。
那些赵武灵王的老臣和将领们,在赵武灵王退位交权的那一刻,顺延到了赵惠文王的门下了。
君王是诸侯国的老大,君王之父是没有太多权力的人,谁会那么拎不清,自寻死路?
另外,少数知情的人,已经知道了形势的变化,赵惠文王这一方完全控制了局势,自己去找不自在吗?
大多数不知情的人,三个月内见不到老王,也不会深究的,谁知道赵武灵王是不是去带着妹子度假去了?
总而言之,赵武灵王被饿死是个悲剧,他自己是始作俑者。
不过,作为一个父亲还挺难的,两个儿子都挺优秀,两个儿子的母亲,他都爱过。只是,废太子,立太子,可不能感情用事,来回的变化,会让儿子们无所适从,最后痛下杀手,亲人反目。
九泉之下的赵武灵王一定会后悔两件事:一是不该废太子,立新太子;二是不该早早退位。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没有后悔的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