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河宽800里什么概念?
《西游记》中河宽800里什么概念?
-----
网友解答:
-----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跋山涉水,遇到了很多高山大河,而这些山和河的大小,多数为“八百里之遥”,但凡是八百里的地方,没有一处能轻易过去。第一座八百里的山,就是黄风岭,那山上的妖怪黄风怪果然很厉害,所吹黄风惊天动地、所向披靡,孙悟空被他一阵风吹到了五万四千里之外,最后还是请来灵吉菩萨才降服了他。第二座就是八百里火焰山,山上温度奇高,寸草不生,要过去必须得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灭火,为此孙悟空和牛魔王一家人产生了冲突,最后还是如来佛祖发檄文四方围剿才降服了牛魔王。第三座就是八百里荆棘岭,为过这座山老猪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来开路,不想唐僧还是被木仙庵的六个树妖掠去谈诗,最后又逼他和杏仙成就一段姻缘,纠缠了整整一夜,天明后他们都被猪八戒统统打死。第四座就是八百里七绝山,在那里遇到一个十分难缠的蛇妖,黑夜里孙悟空和猪八戒联手也赢不了她,天明后孙悟空钻进她的肚子才打死了她,猪八戒又变成巨猪,拱开稀屎胡同才得以过去。第五座就是八百里狮驼岭,青狮白象大鹏三个妖怪十分厉害,尤其是大鹏诡计多端,实力雄厚,现出本体一招就捉住了孙悟空,最后还是如来佛祖亲自出手才降服了他们。第一条八百里的河流就是流沙河,那是沙僧的地盘,他缩在水里,打来打去孙悟空也奈何不了他,只好去观音菩萨处求助,木叉来了才降服了他。第二条八百里的河流就是通天河,那里是金鱼精的地盘,他设计捉去了唐僧,孙悟空也是请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大清早都没有梳妆打扮就跟随孙悟空来收走了他。西天取经的路上,还有一段路也是八百里,这就是地灵县到灵山的距离。唐僧师徒住进了那个乐善好施的寇洪寇员外家里,正好圆了他志斋万僧的夙愿,他自然是盛情款待、苦苦挽留,后来他被贼寇所害,孙悟空还专门跑了一趟地府为他延了一纪寿命。西游记中的山水为什么总是八百里,我们从寇大善人家到灵山的距离就可以看出来,只要你积德行善、志心向佛,总会得到回报,八百里根本就不是个距离,“苦不远也”。八百里,实际上就是心的距离,八百里的彼岸就是你心向往的地方,只要克服了你就过去了,你的心境也就圆满了。其实八百里只是一个数量词,不一定是确数,在古代语言中常用来表示不可估量的事和距离,只是虚指,秦国统一之后,就有了“八百里秦川”、“八百里洞庭”之说,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很广阔,又都是富饶之地,所以用八百里表示其广阔和富饶。同样的意思,八百里梁山水泊也是家喻户晓,成就了一百零八条好汉千古留名。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名垂千古。古代的千里马之所以有名,就是能日行千里,但是它最厉害的,还是能夜行八百,一般的马都不行。古代的驿站快递制度,最急的就是八百里特急快递,换马不换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了博杨贵妃一笑,用的就是八百里快递,结果南北一路累死了许多差官和无数的驿马。唐僧师徒最后一关,就是救了寇大善人,所以西天取经的最后一段路的距离,就是正好八百里,走过了这段路,他们就走到了灵山,见到了真佛,成就了旷世伟业。
-----
网友解答:
-----
《西游记》中通天河宽800里,是什么概念?世界上有这么宽的河吗?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很多人第一时间能说出第一名尼罗河,第二名亚马逊河,第三名长江。可是要问你世界上最宽的河是哪一条,多半人们就说不上来了。
非常有趣的事,《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条和,宽度高达800里。原著中这样记述的:
“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通天河”,十个小字乃“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按照碑文的讲述,这条河宽度高达800里,换算成公制单位就是400公里,当今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宽阔的一条河。
这让我想到抗日神剧中的一句台词,“800里开外,干掉小鬼子的机枪手!”
好厉害!干掉鬼子机枪手的武器,一般都是狙击步枪或者迫击炮。这些步兵装备,有效射程其实就是1000米上下。后来有人改正,即便是800米干掉鬼子机枪手也是有吹牛的成分在了。
说回河流,世界上最宽的河流是哪一条?
我们第一大江长江的出海口最宽处有9公里宽,干流大部分区域,都有200米到1000米那样宽!在历史上,江阴段扬州段都曾超过10公里宽。南通河段则在1915年曾经达到了18公里。
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亚马逊河,出海口的宽度高达240公里,数百公里外的大西洋,盐度都大大降低。
不过,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流出去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也是一条以宽为主要特色的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印度阿萨姆邦一段,宽度一直维持在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有时候洪水泛滥,动辄淹没20公顷以上农田,相当恐怖。所以,如果我们能拦住雅鲁藏布江,也许能救不少印度人的性命。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不管是西游记的出发点中国还是终点印度,绝无可能出现800公里数量级的河流,更不可能因此落在碑文上,成为官方记述。
通天河,本身就是虚构的,因为《西游记》的作者,在数学和地理上,几乎是一窍不通。西游记中所有的数字,更多接近于佛经里面的大量吹嘘,没有具体的数字含义。
典型证据是,如果通天河真的有400公里,一条大海龟驮着师徒四人过河需要多长时间呢?
海龟是著名的游泳健将,在水中速度最快能达到29公里每小时。我们简单用平均速度20公里来计算,400公里的路程,需要游20小时才能到达,几乎是一天一夜的路程。所以,最后大海龟把师徒四人丢下去,有可能是太累了游不动了。
另外,《西游记》中还有一个灵感大王,让通天河结冰,然后师徒四人到河心忽然掉下去。假定河心在200公里处,在溜光的冰面上,师徒四人步行需要走多久才能到达既定地点?人类步行速度通常为5公里每小时,他们走到河心的时间大约需要40个小时。灵感大王在水下面要等40个小时才能抓住这几个人,简直比走路的人还要辛苦。
通天河的宽度,算是《西游记》中的bug之一,如果西游记作者能多游历名山大川,或者请教一下徐霞客那样的旅行家,应该就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对了,我国台湾海峡的宽度大约为230公里,只有通天河宽度的一半。
-----
网友解答:
-----
《西游记》是部神话小说,许多数字描写,都是十分夸张的,用现代理论去论证意义不大。
(西游记》中流沙河宽八百里是什么概念?它可以用孙悟空的筋斗云来比较,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可以翻越十万八千里,说明流沙河的宽度在书中是被无限夸大的。孙悟空说:“这条河若论老孙去时,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说明书中流沙河的宽度並没有那么宽。
也许《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先生很喜欢八百这个数字的原故吧!象八百里黄风岭,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荆棘岭,八百里稀柿衕,八百里狮驼山,凑巧的是通天河与流沙河一样也是八百里。
八百里在《西记书》文中是普遍现象,作者用具体的数字,代替了很高,很远,很难,很宽等传统表述手法,更容易使人如临其境,使文章更加生动耐读。
所以探讨流沙河八百里宽是什么概念,真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事实上地球上从古自今,也难寻八百里宽的河流。《西游记》书中罗列的八百里也不是准确数字,只是玩了个数字游戏,从而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以更加吸引读者眼球而己。
-----
网友解答:
-----
《西游记》中河宽800里什么概念?
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然而所有奇幻夸张的想象仍然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所以,对于“《西游记》中河宽800里”,本人试着从写实主义的角度做一下分析。因为如果一句话——“这是凭空想象,胡编乱造”,那就没有深究的意义了。
一、首先“800里”究竟有是多宽?
本人在图文《在宋朝,一里究竟有长?》(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823724742067880452/)中做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最后的结论是,在古代大多数时候(含宋朝),一里的长度相当于今天的300米。有兴趣的可以打开文章链接查看。在这里,我也把主要的论证依据复制一下,方便大家查看。
A、古籍中关于“里”的记载以及“里”的长度推定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先界定宋代的“里”的长度,宋代的“里”,《水浒传》记录宋朝的事情,成书于元末明初,中国历史上“里”的长度界定相对模糊,也正因为如此,不像“丈、尺、寸”那样变化较大。有一个相对稳定通用的说法是“三百步为一里”,《小尔雅·广度》篇中载:“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所以古时所称的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按照丈量标准的“不紧不松”,一“步”可以取1米,那么,宋代的1里略等于300米。
用百度地图测距,楼兰古城遗址离西安的实际直线距离是1960公里,而汉书记载是6100里,折算之后,可以得出,古代一里约等于1960/6100*1000=321米。
用百度地图测距,楼兰古城遗址离玉门关(阳关)的实际直线距离是450公里,而汉书记载是1600里,折算之后,可以得出,古代一里约等于450/1600*1000=281米。
考虑到古代测量的准确度,我们根据这三个推算,将一里取值为300米是比较科学的。
B、关于宋里长度为300米的佐证
佐证一:《水浒传》
水浒传部分原文(略)
(一)戴宗跑步速度的推算
在宋朝,一里究竟有多长?
按《水浒传》第一段文字记载,
戴宗慢行日行500里,实际上距离是150公里(300米*500),如果按每天“神行”12小时计算,每小时的速度是12.5公里,配速为4分48秒每公里。
戴宗快行日行800里,实际上距离是240公里,如果按每天“神行”12小时计算,每小时的速度是20公里,配速为3分钟每公里。
2、按《水浒传》第二段文字,“三二百里”取中间值250里,实际总距离是250*300=75公里,“五更至已牌时分”,即“3点至9点”合计6小时,这个速度为75公里/6小时,每公里配速约4分48秒。这正是戴宗的慢行速度。
3、按《水浒传》第三段文字,梁山到沂水(路程)距离约为300公里(据百度地图),考虑到古代不可能有现代发达的交通路线,故将路程合理延长到450公里,那么戴宗的速度,就是每天150公里左右,这个速度呼应了第一段戴宗慢行时日行“500里(150公里)”的说法,同时也验证了我们所取的“宋里”长度300米,是基本准确的。
按第三段文字推算的戴宗速度,配速也是4分48秒每公里。
(二)、与现代马拉松运动员的比较
略
佐证二:三千里江山
三千里江山是指朝鲜,朝鲜的度量衡都是来源于中国,而且,最先这样说的应该也是中原人,那么,这里的里也应该是与宋里接近的里的标准。
朝鲜半岛古代政权自称拥有“三千里锦绣江山”,南北分治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都继承了这一说法,在各自的国歌中都采用了三千里江山的表述。一是朝鲜半岛从南到北距离约800至900公里,按照宋里来计算,大约有2700里至3000里。所以这个“三千里江山”的说法也佐证了宋里=300米的准确性。
二、《西游记》中河宽800里的出处原文以及其真实含义
原文: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节选)
……急收云头,按落河边道:“师父,宽哩宽哩!去不得!老孙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晓得是,夜里也还看三五百里。如今通看不见边岸,怎定得宽阔之数?”
……是一面石碑。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通天河”,十个小字乃
“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行者叫:“师父,你来看看。”三藏看见,滴泪道:“徒弟呀,我当年别了长安,只说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遥!”……
首先孙悟空在筋斗云上看不到对岸(白天看千里,晚上看三五百里),但这并不能表示河宽是800里,因为孙悟空看不到对岸,可能是水面水汽蒸腾雾气弥漫的原因。
另外,就是原文“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如何理解?
这里面唯一容易出现多意的字是“径”。
径有五种解释:
1.小路:曲~。山~。
2.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捷~。门~。
3.副词。直接地:~行办理。
4.直径:口~。半~。
5.古又同“竟”。
根据语境,我们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过这条河的话,需要走800里路。
径的意识,应该取2的解释: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
当然,也有人说应该理解成“径直通过”,按这个解释,就是“直线距离”,那么直线距离,就可以认为是河宽了。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原因1、古人没有径直过河的方法,就算是有船能过河,对河的宽度也没有方法掌握。
原因2、因为古代没有遥感技术,即使有人绕了大圈到对岸,也对“河宽”没有测量方法,因为看不到对岸。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径过八百里”,就是曾经有人想办法绕到对岸(当然他只能判断过河了、不能判断是不是正好到了直对的对岸),根据自己的行走时间和大致的经验速度判断,这个路线是八百里。
如果要表示“河宽800里”,可能的表述方式应该是“河宽八百里”“河阔八百里”。
如下示意图:
所以,很明显,800里(折算现在距离的240公里),并非河的宽度。
三、古代语境中与“八百里”以及“河”相关的说法
答案是:八百里洞庭湖。
所以,个人认为,吴承恩写“通天河”时参照的是“洞庭湖”。
比如,在岳阳楼看湖对岸,也是看不到的。比如,从岳阳楼出发,到湖对面,也需要绕行上百公里。
四、《大唐西域记》中可能的原型
吴承恩在《西游记》的酝酿阶段,一定会看《大唐西域记》,我们试着在《大唐西域记》中找一找这个可能的“通天河”。
一、西天瑶池——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湖面海拔4588米,湖泊呈"鸭梨"形,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西天瑶池"的地方。
二、伊塞克湖
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曾经路过伊塞克湖,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留下了世界上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玄奘法师是途径伊塞克湖北岸还是南岸,和经过的凌山位置不无关系。
三、巴尔喀什湖
四、罗布泊
当然是多年有水时的罗布泊。
他描述罗布泊:
“风助流沙,无水草,多热毒鬼魅之患,无经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遗骸为标识耳。”
结论:一、《西游记》中提到的800里,实际长度折合现在的标准应该是240公里;二、《西游记》中提到的通天河是有原型的写实,而不是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三、800里也不是写河的宽度,而是写人们绕行到对岸的路线距离;四、通天河可能是洞庭湖和《大唐西域记》中描述的一些河流湖泊特点糅合的结果。
-----
网友解答:
-----
河宽800里是什么概念?简单的来说,从古代到现代,世界上的任何一条河流或大江,在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河宽800里的奇景!
简单的说,这完全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构!
后人并不知道吴承恩在写到这一段时,究竟是在什么样的逻辑概念下设定出了800里的宽度,毕竟吴承恩不是徐霞客,也没有资料记载他曾走访过中原的名山大川,在信息并不通畅的明朝时代,他也许根本不了解中原江河的具体数据。800里的宽度,也许只是他潜意识下的一种设定。
由于早在唐朝时期,驿站传递信件和奏折的过程中,已经衍生出了“800里加急”的标准。作为一个明朝学者,相信吴承恩更拜读过元朝末年施耐庵所编写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自然也会知道这本书中曾出现过一个叫神行太保的戴宗,可以日行800里。在这种数据文化的灌输之下,吴承恩定义了一条河宽800里的河流,这恐怕也不足为奇!只是在现实当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河流!
其实熟悉地理水文条件的读者,都会明白一个基础常识,那就是现实当中不会有哪条河流在任何一个地段都能保持同样的宽度,这里的河流宽、那里的河流窄,这几乎是所有河流的特征。而绝大部分河流的最宽处,通常都在出海口或汇河口的位置。
因为这个位置是与海洋和其他河流交汇的地方,自身河水的不断涌出,加上对方海浪或河水的侵蚀,河口处通常都会形成一个喇叭状的特殊地形,而这个地方往往就是这条河流最宽的地方。
例如我们最长的河流——长江,其长江口的最大宽度为9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其亚马逊河口宽度达200多公里;南美洲的另一条大河拉普拉塔河,河口最宽处也在2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按照世界最大河流的最宽标的,也只有400多里的宽度,且只局限于河口处。
而西游记当中没有漂洋过海的环节,师徒四人组也完全可以绕开出河口的最宽处,所以800里的河宽只是一种虚构,现实当中是不可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