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校招找工作进国企,最后都去了二级甚至三级分子公司?
为什么校招找工作进国企,最后都去了二级甚至三级分子公司?
-----
网友解答:
-----
总部企业以行政管理、战略规划与指导等职能为主,校招特别优秀的可能进去总部,但多数是进入下面二三级企业。
基层工作经验是需要逐步累积,这是最基础的。在基层,情商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人待物,是否圆润周到;处理问题,是否全面谨慎细致,无懈可击。这些都是需要在基层磨砺出来的技能。
当然,除了情商,还有智商、胆商、逆商等多方面的提升需求。如同军队是大熔炉一般,基层也是大熔炉,多少人是在大熔炉中变成了渣渣。
综上,企业选拔人才,是要通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综合施压,通过一定时间进行考核,然后选拔出能独当一面的可造之材。所以,毛主席说的,在广阔的二三级企业,一样可以创造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空。
-----
网友解答:
-----
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进入政府系统的难度人尽皆知,而央企、国企也不失为工作稳定的象征,也常常被人称为铁饭碗,许多人都争取进入这些单位工作。
国企是国家所有制企业,包括央企在内。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实业类企业,主要有军工、电信、工业、建筑、贸易、矿业几大类;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金融类企业,主要有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主要是铁路、烟草、邮政、出版等。
由于国企的强垄断性和其承担的社会职能的特殊性,在组织稳定性上确实不是一般民营企业能比的,作为员工而言职业生涯的风险层面上会比较小,同时也能享受到很多福利。比如这次疫情期间,许多在私企的人没工作就没有工资,生活都受影响。但在国企快半年没上班,工资还是照样发的,保险也是照常给上。在工作强度上,相比私企确实相对轻松些,像工会、纪委,几乎整天没啥事做,当然也有忙的部门,毕竟不是吃财政饭,也得自己揽活养活自己,像经营口的每天都加班,有时投标十个能中两个就不错了。
央企一般有自己对口的几所大学,在这些大学学习的同学,进入央企工作的可能性要比其它学校高很多。以中国铁建为例,公司分三级管理,分别为一级单位(股份公司)、二级单位(如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二局等)、三级单位(各工程公司,如中铁十四局二公司、三公司等),工程公司下面会有几十个项目部,项目部是需要人最多的地方,每年入职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去项目部。有长期合作的生源院校,如石铁院、建筑大学、铁路职高等。
想进入这些单位专业上要对口,如想进铁建系统,专业得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因为他们的本职就是工程建设,就是修路筑桥。如果是其它专业,如财会、安全,也可以进,但想留在机关里,还是有难度的,机关里就需要那么几个人,而且都是工作到退休,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人退休就不会进新人,所以招进来的人一般也是会分到工地上。说实话,现在一般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也是混混日子,考试时蒙混过关,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对企业来说应聘的人有的是,还没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不可能刚来就进机关,绝大多数还是会安排到项目上锻炼,能进最低级别的公司机关就很不容易了,想进总部机关几乎不可能。
-----
网友解答:
-----
作为内行人,我来简单讲一讲,不需要很长文字,几句话就能讲清楚。
第一:国企央企,都有一条规定,机关部门不能招收“三门干部”,就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人。原则上,不让毕业生直接进机关部门的。很多企业内部制度规定,应届生入职,必须在基层干满两年,才有资格向机关调动。所以,大多数学生,不管普通毕业生,还是名校毕业生,都要去基层锻炼一两年的。
第二,以上是规定安排,就算是从培养角度,也应该安排毕业生去基层锻炼的,凭什么你一张白纸就进机关,不懂基层,怎么“发号施令”?人家富豪老板,也让子女从一线打工做起呢,就是让孩子了解企业最基本的情况,将来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第三,企业也招管培生,就是直接给总部机关招聘的应届生,但是,一般来说,也要安排到基层一线进行轮岗锻炼,锻炼合格后,可以回到总部机关工作。
第四,从客观事实来分析,国企央企,各级机关不缺人,缺的是岗位人员。所以,招聘的学生,99%是去基层岗位的,毕竟基层岗位缺人干活,哪里都不缺“管理者”。
第五,作为普通毕业生,不要好高骛远,一毕业就进机关,就坐办公室写文件,你以为你是谁呀?还是踏踏实实在基层干上两年,熟悉基层情况,掌握基本技能,再想着如何调到机关吧。你这样的一张白纸进机关,不懂装懂,瞎指挥,对企业管理也是一种“损害”。
-----
网友解答:
-----
我在国企多年,熟悉国企的管理模式。国企校招毕业生,最后都去了二级甚至三级分子公司,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培养人才的需要
校招应届毕业生,就像一张白纸,去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是个人快速学习提高的机会。国企通常都是集团化的组织架构,总部主要承担管理职能,生产、运营的功能主要在下属各个企业。去二、三级子公司,能够很快熟悉企业的生产、业务形态;而且刚毕业的学生,通常都没有成家、无家庭的负担,更没有职场资历(老资格),很方便外派管理。去子公司,历经一线基层的锻炼,可以厚积薄发,利于培养人才,避免今后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第二,总部岗位的有限
企业(国企)的管理体制下,总部通常都是管理岗位,岗位数量通常很有限,尤其近几年各大央企、国企都在优化组织结构,缩减总部人员。每年国企都会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即使不需要这么多人,也要招聘,这是国企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么多应届生,不可能都放在总部的管理岗位,必然导致大多数人都要分派至下面的各个子公司里,去支援一线。少数先留总部的,也主要是一些辅助性的岗位或者说边缘化的岗位(比如党建、纪检之类的)。
第三,制度体系的规定
国企通常会有相关制度对人才的培养使用进行规定,其中去基层历练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国企,往往都是依照内部制度办事。另外,中央(包括中组部等)强调干部选拔任用,必须要有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没有基层经历的干部,通常在提拔前都要去基层进行锻炼(轮岗、挂职等),否则,就是干部存在一定的“硬伤”。“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那些熟悉基层的人,今后走上管理岗位后才不会因对基层不了解而导致管理不善。没有基层经历,或者对基层不熟悉,今后你在总部管理岗位上也不好管理,因为你不懂业务、不懂基层,别人不甩你。
因此,去国企二三级子公司,是正常、合理而且总体很好的一个事情,作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在离市场炮火更近的基层经受历练才会快速成长。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你。
-----
网友解答:
-----
这种安排无论对组织及个人来说,都是双赢的、妥当的!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企或央企体量规模比较大,特别是央企,其组织架构设置:总公司或总部、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甚至更多,如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下设八个局,每个局下面有若干公司,公司下面有若干项目部。试想下,每年国企或央企从学校招聘大批的大学生,基本不可能进入总公司或总部,甚至二三级公司的机关都进不去,因为国企机关的人员都比较稳定,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校招的大学生基本都去了一线公司或项目部,从事最基层的工作。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起于卒伍”,从校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角度来看,去一线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对日后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一般来说,国企的工作环境相对轻松,愿意培养刚出道的大学生,因此在国企呆过的技术及基本功都比较扎实,因此奉劝进入国企的二三级公司,或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的大学生,不要怨天尤人,应该窃喜才对,这样对个人的前途大大有利!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你身边有没有创业成功的人?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