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向魏忠贤动手是不是错误的决定?
崇祯帝向魏忠贤动手是不是错误的决定?
-----
网友解答:
-----
魏忠贤如果没有反叛之心,馊主意不多的话,应该可以留下,历史上的名臣比皇帝还少,当个忠臣或愚臣,接受命令应该还是可以的。
-----
网友解答:
-----
向魏忠贤动手,这绝不能算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但是崇祯真正做错的地方便在于!他完全没有把这件事情给处理好!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这是一个拍脑门的决定,等到脑门拍完了,回过头来真正该处理事情的时候,崇祯又选择拍屁股走人了!
魏忠贤虽然对于皇权构成了威胁,并且由于党羽遍及整个朝廷,导致官官相护,因此政治比较臃肿,贪污腐败的问题屡禁不绝!但是魏忠贤对于整体朝廷的运作是起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魏忠贤在处理朝廷之中的大事的时候,他手底下有一个得心应手的运用组织!将这个组织彻底摊开使用的话,使用起来远远要比那些文官来的更强!
为什么很简单,魏忠贤要捞钱,钱从哪里来,国家里面出,而他之所以就待在这个位置上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把这些事情给出的漂亮,别说是把事情处理好,就算是糊弄皇上,他也得至少做出来一个样子,魏忠贤有这个能力,这代表着魏忠贤手下的人有这个能力。但是魏忠贤遗倒台,树倒猢狲散,这并不算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原本跟随魏忠贤处理国家大事的那些官员,不分好坏不分,远近全部统一处理,这就是坏了大事儿!
整个大明王朝,它的运作机构几乎遭到了断崖式的处理,也就是原本中间那一块儿替皇帝做事情的那些人全部都清理干净了,剩下的人是谁?剩下的人虽然不和魏忠贤为五,甚至于魏忠贤倒台的时候上去落井下石,可这些人完全不参与朝政。他们打倒魏忠贤一部分的人真的是因为看不惯魏忠贤党羽是大。危及到皇权另一部分的人纯粹就是出于嫉妒心理!
所以我看到就是当崇祯后期处理事情的时候,完全就是意气用事,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本来该做的事情他没有去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我该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比如说孙传庭和袁崇焕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应该处理吗,应该把他们逼上死路吧,绝对不应该,但崇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为了维护那一丢丢可怜的自尊心,把这俩人全都给处理了。把这两个人逼到死路,最终大明王朝覆灭,谁该负责,崇祯自己就该负责!其他人愣是一点儿都不想参与到这个事情里面,当崇祯最后跪着求它们捐给国库一点儿颜色的时候,只有她皇后的娘家人最后选择捐了那么几千两银子,可是呢,杯水车薪!
我为想想,如果说崇祯再动手对付魏忠贤的时候,没有大肆株连,没有针对其党羽进行屠杀,而是选择安抚好魏忠贤的党羽,同时平衡朝中势力,不要造成东林党一家独大!也不要自己一方面的武断专行,那么未来辽东战场还是当时对付。陕西的农民起义军都有一些手段,或者说都有一些措施可以防止!偏偏最后所有事情都得崇祯一个人来做决定,所有事情全部都扔给了崇祯崇祯一个人,哪有能力把这些事情都给处理好,损失了那么多人手,你还怎么去治理大明王朝,就你一个人,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所以说崇祯的错误在哪里,在于它没有平衡好朝局势丽,她选择了一个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干不了,空有一张嘴的东林党来管理朝政!他们能干什么,空口,说大话还可以真正要他们处理事情一点儿都不行。实干派和理想派这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派别。黄河水浑浊,但是他却可以用来灌溉黄河两岸的农田,长江水清澈,也可以灌溉长江两岸的农田!不能说因为水浑浊了你就不去用,也不能说因为水清澈了,你就全部用这种清澈的水!各个地方各种人才不同配置,各司其职,这才是作为领导应该要考虑的事情!撤除掉那些占着位置不拉屎的家伙,而选择那些干实事儿做正事儿,并且敢于说话,敢于做事的人。这就需要领导的眼光,他没这眼光,没人去劝他有这种眼光,那这个领导做的也是失败的!
-----
网友解答:
-----
崇祯崇祯皇帝向魏忠贤动手,当然是个错误的决定了。
崇祯皇帝急不可耐的要打倒魏忠贤,显然是因为崇祯皇帝认为,帝国存在两个政治集团,一个代表邪恶,一个代表正义,只要把代表邪恶的阉党清理出局,只要让代表正义的东林党上台,帝国马上就可以中兴了。
问题是,这是标准的把政治当童话看。
总的来说,阉党也罢、邪党也罢、东林党也罢,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他们表现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处的利益害关系不同罢了。
东林党通常是以在野党的身份存在,自然是习惯性的以抨击时政为己任,而且总是一副让我们上位,就能如何如之何的样子。
问题是,真等他们上位后,与传说中的邪党、阉党相比,也就是草驴换了一个叫驴罢了。
总而言之,整个大明帝,阉党执政时,自然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邪党执政时,也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东林党执政时,也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
当然了,无论阉党执政、邪党执政、东林党执政,帝国的财政危机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帝国的边防危机、底层叛乱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只是因为东林党控制着话语权,所以东林党能把一切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总而言之,不论发生多大的事,也与他们无关。
万历皇帝死后的一段时间,那就是传说中的“众正盈朝”(东林党成员占据众多重要职务),结果呢?帝国很快丧失了广阔的辽东、辽西地区。
面对这种惊人的事实,东林党从来都是一副“这事不赖我”我的屌样,总而言之,这全是别人的错!
天启皇帝一看东林党这种屌样,当时就火了。天启皇帝一发火,魏忠贤那种恶人自然应运而生了。
天启皇帝死后的一段时间,也是传说中的“众正盈朝”(东林党成员占据众多重要的职务),结果呢?敌人的军队都打到了帝国都城之下了。
面对这种惊人的事实,东林党依然是一副“这事不赖我”的屌样,总而言之,这全是别人的错!
崇祯皇帝一看东林党这种屌样,当时就火了。崇祯皇帝一发火,对待官僚集团那是越来越残酷。
崇祯因为一直在书斋中长大,17岁时突然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自然会被各种扯淡的大道理所蒙蔽;所以一当皇帝,马上就把魏忠贤一伙打得万劫不复了。而且他也天真的认为,只要把阉党清除了,让最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东林党上台,帝国就会实现中兴。
但是崇祯皇帝终于发现,自己只是把政治当童话看了。
在满清时代,有一句话叫做: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意思是说,乾隆死后,他儿子嘉庆皇帝法办了大贪官和绅,马上就拥有了一大笔银子。
崇祯打倒一个阉党集团,一共抄出多少赃银呢?可以说,少得都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知道,崇祯皇帝一上台,官员们在说解决财政危机时,开口闭口就是拿“内帑”解决。从来没有人说过,应该拿阉党的赃银去解决。
从理论上,无论帝国的财政危机始于何时,但在崇祯元年,显然不应该存在这种危机。因为阉党被成批打倒后,仅这些阉党的赃款,就足以暂时缓解帝国的财政危机。问题是,翻遍历史书,阉党的赃银也只是一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
其实呢,邪党、东林党、阉党都是官僚集团的一部分。所以基于东林党的利益,他们只是希望皇帝让所谓的阉党成员下台,然后让他们上台;如果皇帝大打出手惩罚阉党成员,他们都会感觉兔死狐悲的。
所以,说起阉党的罪行时,东林党从来都是一副不杀不足平民愤的样子。问题是,崇祯皇帝一心要铲除传说中的阉党时,主持具体事务的东林党成员,却是一心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了,说起阉党的贪污腐败罪行时,那都是耸人听闻到了极点,但是真的打倒阉党后,却没有一个东林党成员建议用阉党的赃银,暂时缓解帝国的财政危机,因为阉党的赃银,只是一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数目。
虽然俗语有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阉党骨干成员,身居高位多年,家里有十万两赃银的,有几个呢?实在屈指可数。把阉党的赃银全罗列出来,能折合百万两白银,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关键是,就是这么一笔银子,流向了哪里,也是莫名其妙的事。
就如崇祯所言,我一上位,各种大工程都停了,生祠也毁了(怎么也能变卖点钱吧),各处内镇也撤了,怎么也会省出一些钱吧。现在的问题,这些钱呢?
在天启年间,为魏忠贤建造生祠,之所以成为一种风气,固然是因为大家想讨好魏忠贤,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也是可以趁机贪污公款。因为建造生祠,这种小者几万两银子、大者十几万两银子的建筑工程,主持工程的相关责任人,能不从中大捞特捞吗?
事实上,建造生祠时的费用,大部分都被经手的官员贪污了。
为魏忠贤建生祠者的人,大都难逃被惩罚的命运,但在此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呢?显然没有人关心的。因为打倒阉党后,大家关心的只是人事问题,经济问题永远没有人管。
阉党被清理出局后,大明帝国的财政危机那是愈演愈烈。
面对此情此景,崇祯皇帝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魏忠贤在的时候,据说年年有大工程,据说全是贪官,但是帝国财政系统依然能正常运转;崇祯皇帝上位后,阉党被清除了,所有大工程都叫停了,换上大批忧国忧民的老官员,帝国的财政系统,反而一日不如一日。
阉党被清理出局后。
有一个监察部门的官员出面揭发说,帝国现在依然各种潜规则横行。说白了,就是贪污腐败半公开的存在。
要知道,这一切可是在万恶的阉党被清理出局后的事;要知道,这一切可以发生在东林党众正盈朝的崇祯初年。
最让崇祯皇帝失望的事,大约还在后面,清理阉党之后大约两年时间,敌人就打到了帝国都城之下。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竟然是面对这种事实,官员们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连个具体责任人也找不到,似乎一切都是皇帝的错。
其实到此为止,崇祯皇帝已完全明白,自己清理魏忠贤,无非是因为自己把政治当童话看了。因为下面的官员,你把他们当个人物看,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员,你把他们当王八旦看,全都是官场老油条。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崇祯皇帝对官员的管理方法,越来越失之于简单粗暴。
总而言之,只要你们把工作干砸了,就千万不要给我找借口。因为找了也是白找。
许多人都认为袁崇焕之死,是因为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其实呢,只要我们把当时的历史简单梳理一下,就知道袁崇焕之死,和所谓的反间计没有半毛钱关系。
刘策(蓟辽总督)、王洽(兵部尚书)与袁崇焕(蓟辽督师)的级别类似,如果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那刘策、王洽死于什么?如果说刘策、王洽死于失职,那袁崇焕就真的不失职吗?
而且,后来发生类似的重大事件,主管官员通常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所以满清第三次入长城之后,梁廷栋(当时宣大总督)、张凤翼(当时的兵部尚书)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了,干脆都自杀了。
梁廷栋(宣大总督)、张凤翼(兵部尚书)与袁崇焕级别类似是而非。如果说袁崇焕是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梁廷栋、张凤翼又是死于什么呢?
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再度开始全面启用太监。
当然了,崇祯皇帝对官僚集团的这种深深失望、痛恨。在临死前表现的更明显了。因为据说,崇祯在临死前说的话是,文臣个个可杀!
-----
网友解答:
-----
崇祯一定会向魏忠贤下手,这是必然的,是历史的必然走向,是不可逆的。
即使接替天启皇帝位置的不是崇祯,而是其他什么人,也都会向魏忠贤动手。
因为,魏忠贤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大到让皇帝感到严重威胁了。
古往今来,有那个太监能让全国各地的官员为他立生祠的?魏忠贤出行,百官下跪,山呼九千岁,到最后,公然喊九千九百岁爷爷。
各位,魏忠贤是一个太监,中国历史上,历来的读书人官员武将,都是对阉人嗤之以鼻,鄙视和瞧不起的,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到了魏忠贤这里,居然全国献媚,称呼他为九千九百岁,只比皇帝少一百岁。可以想象,魏忠贤的权势已经大过了皇帝在全国影响了。
在外朝魏忠贤只手遮天,在内,魏忠贤的对食客氏把持后宫,挟持皇后。这两人一内一外,完全的掌握了明朝的最高政治权力。
事到这一步,就从皇权的角度上来说,崇祯帝对魏忠贤动手,完全是正确的。
至于后来局势愈加糜烂,那完全是明朝已经烂到根上了,崇祯皇帝也过于多疑,刚愎自用,被官员耍的团团转,最终玩死了大明朝。
-----
网友解答:
-----
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对于巩固自己的皇权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他除掉魏忠贤的时机不是很好。
阉党对于朝政的危害一直存在,应当除掉。
1627年,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而此时的崇祯帝刚年满16岁。但也并不是碌碌无为之辈,一上了台就想要,扫除阉党,铲除魏忠贤。
但当时朝中就两派,一派是阉党,一派是东林党。崇祯只想着除掉阉党,并没有想到阉党被除就只剩东林党一家独大了,就又会有新的党派问题。
东林党多是文人,只有空谈不会实干,并不能解决朝政危机 。
当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崇祯拿不出军费,也没有很好的对敌办法。当他与诸位大臣商讨对策时,大臣们只是担忧自己的性命前途,没有人为朝廷国家着想。
这时崇祯的心腹太监说了一句话:“若是魏忠贤在,国事也许就不会如此艰难了。”
若是魏忠贤尚在,就能够很好的制约东林党,让朝中权力平衡,让皇帝尚可控制局面。
因此,崇祯除掉魏忠贤时机不对。他应该在防范魏忠贤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势力,从而取代魏忠贤。就不至于出现除掉魏忠贤后朝中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