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三国之乱始于董卓,你怎么看?
有些人说三国之乱始于董卓,你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我当初看品三国,觉得易中天老师说得有点道理
东汉末期经过桓帝临帝的折腾,皇权衰弱,大汉王朝实际是由官僚,宦官和外戚这三根支柱撑着,三股势力互相制衡。黄巾起义已经开始搅乱这个政局了。后来的十常侍杀何进,董卓进京杀宦官,把外戚和宦官势力全整垮了。就只剩下官僚集团一家独大,自然会导致王朝分崩离析。
-----
网友解答:
-----
十侍宦官乱朝野,何进无能引狼入室,董卓专权,王允狡猾,谋士最毒,各为其主,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四分五裂,东汉气数己尽。
-----
网友解答:
-----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大好河山岌岌可危。从黄巾起到十常侍乱政,而后董卓霸京师,诸侯们争相登场。多少豪杰逐鹿于中原,多少男儿埋骨于黄沙。
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正式进入了三足鼎立的乱世之中。那么三国乱世始于谁呢?是蜂拥而起又旋即失败的黄巾义军吗?还是那个废帝霸权的西凉董卓吗?
更多人都倾向于后者。董卓对三国乱世的造成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乱世的起始人并不是他。
一 乱天下者何进
董卓原本只是一个外镇刺史,根本挤不进东汉的政治中心。但最终能够一跃入京师,千骑定洛,权倾朝野,掌控天子,成为东汉末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他就是大将军何进。
1 十常侍乱政
汉灵帝时期,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祸乱朝廷,欺压百姓,更视天子如玩物,把玩于股掌之中。可以说,十常侍就像一颗毒瘤,在侵蚀着东汉王朝的国祚。
灵帝驾崩之后,十常侍依旧横行朝野。作为大将军的何进,对祸国殃民的阉党有着深切的痛恨之心,也开始谋划如何诛灭宦官。
何进的想法没有错,诛杀宦官便能肃清朝野,只是他的方式用错了。
阉党有权而无兵,而何进执掌兵权,手下还有曹操、袁绍一帮校尉将军,想要诛杀张让之流实在是轻而易举。只是他并没有采取最实用,最有效的办法。
优柔寡断的何进,在与宦官一再周旋后,一意孤行征召西凉刺史董卓入京平乱。可叹何进,身居高位,却志大才疏。放近水不用,欲借外力拔之。殊不知如此一来,等同引狼入市。本为平乱,却位东汉王朝带来了更大的祸乱。
2 董卓入京师
董卓入京时,何进已经死于宦官之手,十常侍很快就被清理干净。汉王朝因此恢复了稳定吗?并没有,因为一场更大的灾祸正在悄悄降临。
请虎容易送虎难,完成任务后的董卓不肯走了,并趁机在京时扎稳了脚根,也开始就他的一系列专政暴权,一场腥风血雨笼罩着京师内外,且比之十常侍更甚。
到董卓入京之前,东汉王朝的除了一代代的衰弱外,真正的威胁只有两点:一有十常侍,二是黄巾军。
黄进军数战可定,称不上大患。至于一群乱政的宦官,调一营兵马便能平定。偏偏何进召董卓入京,虽然平息了十常侍之祸,但董卓入京之后对东汉江山带来的危害,远远胜于前者。
若不是何进召来董卓,董卓焉能登堂入室,挑起诸侯割据的乱世局面。因此三国之乱始于何进。而董卓呢,他是将乱世推向了鼎盛的人。
二 自董卓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何进的错误举措成功的开起了乱世开端,狼子野心的董卓也没有辜负何进对他的“厚爱。”
董卓掌控京师后,便干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废掉了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小皇帝是傀儡,他才是主宰。
至于淫乱后宫、残杀忠良、迫害百姓等等恶行更是多如牛毛。何进错误的召董卓进京,董卓成功的祸害了东汉江山。
董卓的掌权还有一个特殊性,也因此引起了各路诸侯的嫉妒。
董卓之前,无论何进也好,或是十常侍,都是外戚或是近臣,而董卓成功开了外臣掌权的头。
后来关东联军聚义,当中自然不乏有忠君爱国,一心只为讨贼者。但更多的只是在嫉妒董卓,嫉妒董卓一个西凉刺史也能掌握朝政,执掌天下牛耳。
说到底,这些诸侯不服气,他们也想做董卓。
联军讨董之战,真正出力的有几个?没有成功除掉董卓之后已然作鸟兽散。出兵讨董,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可以让自己冠冕堂皇的出兵谋私。
联军虽然解散,诸侯们却丝毫没有罢手的意思。大兴战火,相互吞并,谁都不把汉室朝廷放在眼里,谁都想做那个问鼎中原的人物。诚如孔明隆中对中所言: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中不可胜数。
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设计诛杀。然后诸侯逐鹿的局面已然打开,自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80年孙皓投降,才被司马家终结了乱世。
Ad说
三国乱世起始何进,被董卓推向了巅峰。
可以这样说,也不可以这样说,因为一个乱世的行成,是各方面因素综合所致,仅归于一两人身上,终是片面。
群雄逐鹿,江山更迭,对于英雄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将军可以建功,谋士可以献策,诸侯可以坐大。然后江山兴亡,无论谁笑得最好,苦的终是黎民百姓。
-----
网友解答:
-----
这个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当然,我们不能说三国之乱始于董卓一个人,而应当是始于董卓进京之事。
董卓进京至少带来了两个重大变化,使得东汉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了三国乱世。
一、东汉政府的名存实亡
董卓以前,尽管东汉面临着宦官和外戚的轮流专权,尽管经历着声势浩大的黄巾之乱,但朝廷的架构仍然完整,权力仍然管用。
不管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都与皇帝关系密切,即使权力再膨胀,都不会颠覆汉家政权。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董卓,还是后来的曹操、刘备、袁绍,他们绝不是白手起家,而是依赖于为汉朝廷效力所获得的官爵、地位,包括家族关系。也因此,面临黄巾之乱时,各方诸侯能够迅速被调用,平定叛乱。而在董卓进京之前,作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也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这些都足以说明,汉朝廷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秦朝末年的情况。陈胜吴广的起义,未必有黄巾起义来得迅猛且有组织,但秦朝却因此迅速走向土崩瓦解。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东汉政府再无能,也比秦政府更加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这当然是汉朝几百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然而,董卓进京之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朝廷中互相对立的只有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他们虽然有着激烈的矛盾,却也能够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相互制约,使得皇权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一事,彻底撕破了脸面,宦官集团殊死一搏,诱杀大将军何进,随后他们也被袁绍等人诛戮殆尽。
两大集团就此覆灭,靠着与皇帝的亲密关系所获得的权力,从此无效。那么,以后的权力要靠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军事实力。
然而,军事实力固然是直接有效的,却并不稳定。于是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东汉从此陷入了乱世。而失去了外戚和宦官的皇帝,意味着同时失去了官吏的任免权(通常掌握在宦官手里)和军队的控制权(通常掌握在外戚手里),这样皇权也就名存实亡了。因此,董卓进京之后,可以随便废立皇帝,不用经过任何程序或讨论。
二、各路诸侯有了壮大自身的理由
在古代,做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尤其是战争,都非常看重“理由”,讲究“师出有名”。没有理由的战争,发起者心里没有底气,最终结果也往往不好。
我们无数次看到历史上有些人,因为“清君侧”、“勤王”,甚至仅仅因为一个使者、一次失约,就发动战争。他们内心里的欲望不可言说,但找理由的方式大同小异。
而在东汉,发动战争的理由并不好找。在大多数人心里,汉朝江山的正统性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带上了天命的色彩;另一方面,汉朝也并未出现暴君,并未出现残酷的统治,老百姓对于汉朝仍然充满感情。这就使得改朝换代成为大逆不道的事情,也因此,不管董卓再怎么暴戾、曹操再怎么强势,他们都不敢“逆天”称帝。
不过,董卓的进京,恰恰给了普天下的诸侯一个大大的发展机会,一个绝佳的起兵理由。
董卓的倒行逆施和种种暴行,惹怒了所有人。他们要诛杀董贼,复兴汉室。于是,以袁绍为首,十八路诸侯齐聚,发动了浩浩荡荡的讨贼之战。但这次讨贼行动事发仓促,十八路诸侯也不够成熟,甚至带有一些天真和幻想,也因此很快草草结尾。
此后,一些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如袁绍、曹操、刘备、孙氏家族等,开始真正成熟起来。他们认识到东汉朝廷已经无可救药,团结合作诛杀董卓就像一个笑话,于是他们转而自谋出路,独立发展。
董卓死后,诸侯们发兵的理由变成了:诛杀李傕郭汜(董卓的部将,后占领长安把持朝政);李傕郭汜覆灭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发兵的理由就更加正当了:为了朝廷的统一,讨伐各路叛贼;这时,其他诸侯的理由就变成了:讨伐曹贼,解救汉献帝,当然其中显得最正当最有力的,还是汉室后裔刘备刘皇叔。
发兵的理由可以随时依据形势更换,其本质,就是哪个诸侯势力最大,哪个诸侯挟持了皇帝,大家就团结起来针对他,将他看作汉贼,这样自己就名正言顺的壮大势力。这个模板屡试不爽,溯其本源,还是从董卓进京开始。
结语
没有董卓进京一事,东汉就不会乱吗?还是会乱。但没有董卓,东汉不会乱得那么彻底,甚至不会出现三国争霸的局面。因为曹、刘、孙三个人都是从这次动乱开始发家的。
没有董卓之乱,曹操还在汉朝当一个普通的小官,他没有机会回到家乡,聚集起一支起义军并壮大起来;没有董卓之乱,刘备可能会以皇叔的身份,留在朝中任职,前途还算光明;至于袁绍,他的家族四世三公,将来自己混个“公”,也是问题不大。至于刘表、孙坚之徒,在统一的中央领导下,也没有机会攻城略地,称霸一方。
和东汉相似的,还有唐末的藩镇割据。然而唐朝直到灭亡,都没有出现汉末三国那样的割裂局面,至少皇帝仍然保持着该有的体面和尊严。究其原因,唐朝始终没有放外地的“军阀”进京。虽然中央政府势力衰微、虽然宦官同样把持朝政,但他们从没想过让外人进来帮助自己,否则就会出现第二个董卓,这也算是吸取了历史教训。
所以说,董卓之乱造就了三国乱世,这个说法并非毫无道理。
-----
网友解答:
-----
帝王无能
------------------
推荐阅读:
2022年,农村60岁老人一次性补缴4.5万元,次月起可领1623元吗?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